范云崎、文世宣、孙鸿烈编著的《藏北无人区百日科考纪行/青藏高原科学普及丛书》以日记的形式,叙述了1976年中科院地理所组织的青藏高原藏北无人区科考,作者将科考过程中撰写的日记及诗歌整理、加工,以纪念这段令人难忘的经历,也借以激励后人。同时,也作为多年的科研总结,主要读者对象为青藏高原科研工作者、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科研工作者、广大群众读者。
图书 | 藏北无人区百日科考纪行/青藏高原科学普及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范云崎、文世宣、孙鸿烈编著的《藏北无人区百日科考纪行/青藏高原科学普及丛书》以日记的形式,叙述了1976年中科院地理所组织的青藏高原藏北无人区科考,作者将科考过程中撰写的日记及诗歌整理、加工,以纪念这段令人难忘的经历,也借以激励后人。同时,也作为多年的科研总结,主要读者对象为青藏高原科研工作者、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科研工作者、广大群众读者。 内容推荐 藏北无人区环境严酷、人迹罕至,目前仍是神秘地区之一。范云崎、文世宣、孙鸿烈编著的《藏北无人区百日科考纪行/青藏高原科学普及丛书》作者在参加1976年我国首次组织的本区综合科学考察期间,用日记和诗歌形式详细记录了考察途中的专业考察情况、特殊自然现象、发生在科考队内部及科考队员间的种种故事,既有真实描述,又有心灵感悟,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不可多得的科普读物。尤其讴歌在极端险恶环境下科考队员们所表现的团结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对年轻一代深具教育意义。 本书适合大中院校师生、中小学教师、广大知识分子阅读;对关心、从事青藏高原研究的各类人员,以及旅游、探险、环境保护等爱好者更具参考价值。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科考前多彩愉快的旅程 第2章 拉萨至色哇沿途景观巨变 第3章 难忘色哇的苦涩与甜美故事 第4章 缺乏生机的海拔5000米茫茫荒原 第5章 大、小昂达尔错科学考察解开众多科学谜团 第6章 科学考察途中苦中有乐 第7章 阿木岗日周围自然环境生机勃勃 第8章 特别怪的天气甚至比高寒缺氧更可怕 第9章 为寻找双办遭遇如此多的烦恼 第10章 双办活动有序、紧凑、高效 第11章 第二阶段乘汽车考察屡屡遭遇尴尬 第12章 首次错尼考察发现垂直水温分布异常 第13章 千姿百态巴毛穷宗火山群 第14章 可怕的断水危机 第15章 12位队员北上昆仑山 第16章 胜利横渡错尼考察大断面 第17章 奇妙的玛尔果茶卡考察 第18章 32位勇士终于回到“人间天堂” 附录一:1976年藏北分队队员名单 附录二:1976年藏北分队科学考察重要记事 附录三:1976年藏北分队科学考察营地 附录四:1976年藏北分队科学考察学术成果简介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藏北无人区百日科考纪行/青藏高原科学普及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范云崎//文世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3043349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0 |
出版时间 | 2015-02-01 |
首版时间 | 2015-02-01 |
印刷时间 | 2015-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2 |
CIP核字 | 2015029318 |
中图分类号 | N82 |
丛书名 | |
印张 | 9.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5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