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抵抗空间》为郝庆军的论文集,包括对鲁迅精神空间的探索、萧红小说艺术的探讨及其他散论。
收入本书的头五篇文章都是关于鲁迅的。其共同的特点是,不直接分析鲁迅及其作品,而是通过观察他与周边的人事关系,文本之间的差异关系,进行钩沉、比较和辨析,藉以凸现鲁迅的某种精神面相。这种方法可称作“关系研究”——并非自己的独创,亦是从鲁迅那里学来。
图书 | 鲁迅的抵抗空间 |
内容 | 编辑推荐 《鲁迅的抵抗空间》为郝庆军的论文集,包括对鲁迅精神空间的探索、萧红小说艺术的探讨及其他散论。 收入本书的头五篇文章都是关于鲁迅的。其共同的特点是,不直接分析鲁迅及其作品,而是通过观察他与周边的人事关系,文本之间的差异关系,进行钩沉、比较和辨析,藉以凸现鲁迅的某种精神面相。这种方法可称作“关系研究”——并非自己的独创,亦是从鲁迅那里学来。 目录 自序 第一部分 鲁迅的抵抗空间 鲁迅与“五四”精神 两个“晚明”在现代中国的复活 ——鲁迅与周作人在文学史观上的分野和冲突 从语言变迁看权势转移 ——鲁迅晚期杂文中对20世纪30年代文化复古思潮的话语分析 鲁迅缘何批评胡适 ——一个思想史的梳理 鲁迅与中共关系再探 ——从鲁迅与瞿秋白订交谈起 第二部分 萧红的艺术人生 论萧红小说的死亡主题 爱的永远憧憬和追求 一关于萧红的一段情感遭际的考证 在生存需求与浪漫爱情之间 ——对萧红与萧军及端木蕻良关系的几点考证 第三部分 专论与书评 何其芳论 论鸳鸯蝴蝶派的兴起 文学叙事中的历史图景 ——以《狂人日记》、《青春之歌》、《妻妾成群》为例 中国诗学智慧的独特发掘 ——评杨义新作《感悟通论》 在历史网格中探询 第四部分 方法讨论与问题质询 作为研究方法的知识考古学 报刊研究莫入误区 ——反思两个热门话题:“公共领域”与“想象的共同体” “才华最爱出卖人” ——《金锁记》的艺术缺陷 昧于历史与过度诠释 ——近十年海外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倾向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鲁迅的抵抗空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郝庆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93120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6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8 |
出版时间 | 2010-03-01 |
首版时间 | 2010-03-01 |
印刷时间 | 2010-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8 |
CIP核字 | 2009203564 |
中图分类号 | K825.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10 |
宽 | 149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