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孟伟哉文集(1一座雕像的诞生)(精)
内容
试读章节

这个辟为“女寝室”的地方,原来住着三个女医生,除了欧阳兰和马翠,还有一个名叫李坚。李坚在三天前牺牲了。这阵儿,在欧阳兰伤痛的心灵和悲怆的泪光里,就正断断续续重映着那铁、血、火交织的战争的画幅,一个个壮丽的人生的图景——

……天黑,下雨,还有风。伤员挤满了救护所。连所长在内的七个医生,竭尽全力地忙碌着。担架连在外面急等着转运,每一个伤员,根据伤势轻重,经过救护所的紧急处置,将分别转运到师医院和军医院。

“快!快!”所长好像不会讲别的话,他好像被激烈的战斗催促着,只急切地发出这一个声音。

一批伤员处置过,由一名男医生去陪送。接连走了三名男医生。还剩四名。所长和李坚是技术最好的。所长的腿在一周前负了伤,他现在是带伤、咬牙坚持工作。“奶奶的,豁出去了!”这是一周前要所长休息时,所长严词拒绝之后讲的话。所有的人都懂得这句话,欧阳兰也懂得。因为,根据协议:停战线将以交战状态结束时的实际控制线来划。敌我双方都想在最后一分钟之前多控制一块地方,这是为了含义深远的“未来”和“将来”。所长就是“为未来和将来豁出去了”,他不下火线。

今晚的战斗可不是为了一块平平常常的地盘。它是为了一座大山峰。这座哨兵似的山峰要不拿到手,未来,将来,一旦风云突变,战火重起,它对敌方就有巨大的价值。

人人都有一种为未来和将来豁出去的壮志。

担架连走了。好不容易松一口气。几点了,天快亮了。

电话响起来。所长去接。“啊?——”他的目光为什么是那样?原来,敌炮击中了团指挥所,师参谋长和团长还有其他几个人负了伤!

“指挥员不能离开岗位。我们必须马上派人去抢救!”所长放下了电话。

“我去!”李坚站起来。

“一个不行,得两个。还要带护士。”

欧阳兰和马翠都报了名。

所长抬手指定欧阳兰:“你和李坚同志去!”  “是!”

……风雨。泥泞。李坚为首,四个护士,他们六个人,在没有路的山野里,凭着方向,按直线最短的原理,跌撞疾行。

夏季的灌木丛像栏网。阴沉降雨的拂晓是黑暗的。炮火像闪电为他们照耀地形。一片开阔地出现在面前,但他们不知道这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他们要时间,要速度,要最近的距离,这在他们的常识和感觉上就是负伤的师参谋长和团长的生命。

他们从山上跃进了开阔地。迎接他们的是一排排一阵阵呼啸的、爆炸的、闪光的炮弹。然而他们以平生之力冲过去了。

他们到达了团部。这里,作为指挥所的掩蔽部已经被摧毁。负伤的师参谋长、团长和几个参谋人员,被安置在一座峭壁之下,在风雨里或坐或躺。师参谋长腹部流血。团长的右肩和右臂的衣袖被染红了,——不,在阴晦的拂晓看来是紫黑色……但他们还把指令下达给团参谋长……

“先止血!……”李坚镇定地命令着,让欧阳兰救护团长,自己拿剪刀剪开了师参谋长的上衣……

过了多长时间呢?雨还在下,天亮了,战斗仍未结束。欧阳兰正在救护最后一名伤员,却听到师参谋长一声惊呼:

“李坚同志!你——”

李坚倒下了!

欧阳兰奔扑上去。呵!原来,李坚负了伤,早负了伤,在那个敌炮封锁区里就负了伤,伤在下腹部……

“李医生!你,你为什么不早讲?”欧阳兰先捧起李坚的头,接着,如梦方醒,赶紧轻轻把她的头垫放在一只水壶上,就要去剪她的衣服。

“欧阳——”李坚艰难地叫着欧阳兰的名字,一只手掌摆动了一下,似乎在制止,又似乎在召唤。

“李医生!”欧阳兰回身蹲跪在李坚身旁,握住李坚的手。

李坚手心冰凉,面孔苍白得没有血色。

欧阳兰恐惧起来。同时,飞快地,李坚的丈夫,一名副团长,一个堂堂的男子汉的影像,仿佛和眼前的李坚重叠到了一起,出现在她的脑际,然而,他在两个月前就英勇战死了,——是的,是战死了,他甚至没有作为伤员来到救护所!  李坚微显笑意,眼珠缓缓转动地巡看围着她的同志们,似乎想给大家某种慰藉。最后,她看定欧阳兰,把欧阳兰拉了一下。欧阳兰会意,伏身抱住李坚,把自己的脸和李坚的脸贴在一起,紧张、恐惧、预感,变成了深探的悲痛。她流着泪,哽咽道:

“李医生!有什么话,你说吧!”

“我看不到胜利了。”李坚的声音吃力而微弱,“托你一件事:停战后你回了国,请你去看看我的两个孩子,把我们夫妇的遗物,给他们带一点去。他们……在兵团留守处……的幼儿园里……他们太小了!……”

“嗯,嗯!一定,一定,李医生,李坚大姐!……”

欧阳兰泪眼模糊地望住李坚,呼唤李坚。李坚那暗淡的干涩的眼眶里,这时却水汪汪的;当她在一次身子的微颤中闭合眼睑时,两颗泪珠被挤出来,和雨水}昆在一起,滚在她那苍白得如银子般的脸颊上……P7-9

目录

一座雕像的诞生

鸡冠花紫红紫红

一个参谋和三个将军

被俘者

留党察看的人

朴金锡

我们的团长

“伊犁雪”

高松

尊严

命令

小英雄嘎娃

隋钢同志

中国战马

松林琴声

不朽的友谊

这样的一个美国人

战俘

他终享军人尊严

超级金条

归途

战后相逢

司令员和白髯翁

走火

头发

冰河上的火焰

旅人蕉

望郢

 附:韩瑞亭为小说集《旅人蕉》所写的序言

序言

战争洗礼(代序)

给一个婴儿的额头上点一滴水,意味着这个婴儿人生的开端。这是西方基督教的仪式,称为“洗礼”。基督教新教把婴儿全身泡在水里,用这种方式表示一个人人生的开始,亦称为“洗礼”。

我们中国是泛神论的地方,至少在汉族中,它不以某个神灵或圣贤的名义举行仪式,而是以“满月”的庆贺表示一个人人生之旅启程,以“百日”的庆贺希冀一个人生命的长久。

这些,也许都是对的,都有道理,表示了对人的珍重,对生命的珍惜。当那些成年人为一个新的幼小的生命举行这种礼仪时,他们未必没有意识到人生的崎岖和坎坷,但他们总期望着生命的平安与和谐。

我想,没有谁会记得自己的“满月”、“百日”(又称“百岁”)的庆礼——不管多么简单,甚至只是父母心中的一念和口头的祝祷——因为那时,他(她)只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小生命,还不是一个严格和完全意义上的人。

我的理解,真正人生的洗礼,是他生命史上那种最重大的事件,是那种深刻影响着他的思想和观念、情感和性格的经历;这种事件和经历之至关重要,犹如你从母体——不是母亲的身体而是社会历史这个躯体——又一次降生并又一次受到锻铸。

就我而言,经历战争,是我生命的真正的洗礼。

谁不希望自己以至全人类都在和平的天空与大地之间生存、进步、发展呢?谁不希望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友好为邻呢?谁不希望社会公正、天下一家、人间尽都是爱呢?

然而,偏有那么一些人,要主宰你的命运,践踏你的土地,侵犯你天赋的人权,占领你世代祖先拓建的国家,而且是用暴力——刺刀、炸弹、大炮、飞机、坦克、军舰以至核武器,将他们的意志强加于你,要征服你、制服你,甚至从肉体上摧残你、消灭你,这便是战争。

你恰好生活于这样的年代。你不能逃遁,你别无选择,你只能起而抗击。于是,你成为士兵,成为军人,你拿起武器并学会使用,走上战场进行战争,呼吸被硝烟烈火污染了的空气,看到负伤者的鲜血和牺牲者的遗体……你享受胜利的喜悦,你背负失败的沉重……酷热、严寒、暴风雨、大风雪、饥饿、疲劳、祝捷会的豪情、掩埋战友的悲伤……你看到了举手投降的敌人,你的战友也有遭敌军俘去者……你体验到,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死,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死,是件很痛苦的事,死,又是一件来不及痛苦因而一点也不痛苦的事;生死之间,相距似乎遥远,又似乎紧紧地沾连在一起;你似乎与死神为伴,又似乎与守护神形影相随……超千里逾万里的征途,要你一步一步走过。你要打破昼与夜的界限,战争不管你的生物钟。一切都要脱出常态常轨。你要忍受平生不曾忍受过的困苦。你的梦要在征程疾行中去做。当你事后回忆——如果你是幸存者还能回首往事,有些经历你将分不清是真实还是梦境,你终生都将分辨不清……战争的严峻、无情、残酷,教育你识别光荣与耻辱、英雄与懦夫、崇高与卑劣、善与恶、正义和非正义,它改变了你整个的人——你的精神状态、你的心理观念、你人生价值的取向……于是,为了自己也为了你身后亿万人的尊严、和平、理想,你将生死置之度外,你视死如归!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军旅生活,战场经历,战争体验,给了我最强烈的人生感受,令我不可抑制地要描绘我的感受、见闻、思考和记忆——诗歌或散文、小说或图画。我并非不关注今天的现实和未来的明天。我以《夫妇》、《黎明潮》、《一百名死者的最后时刻》等等述写现在,以《访问失踪者》的幻想遨游太空,希图探视未来。然而我必须承认,假设我不曾从军,不经受战争的洗礼,我便毫无可能写出《昨天的战争》和《战俘》等等军事题材的小说,甚至完全是另一幅人生图景,与文学创作绝缘,不会被人们认为是一个作家。

作家,是他刻骨铭心的生活的产儿,如此而已。

我热爱和平,祈祷和平如蔚蓝的天空覆盖全球。正是为此,我将不忘地平线上的烽火烟云,不忘惨烈的战争,不忘捐躯疆场的英灵……如果我继续奉献出带火药味的作品,那恰恰为的是追求消失了火药味的和平……

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二日 北京方庄

内容推荐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5周年纪念日,国庆节期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作为文学界的重点出版工程隆重推出著名老作家、当代画家孟伟哉先生从事文学创作六十四年来的《孟伟哉文集》10卷本,以此向国庆节献礼。

《孟伟哉文集》10卷本共收入长、中、短篇小说6卷,诗歌1卷,文论1卷,回忆文章、与友人书信、散文2卷。展现了老作家孟伟哉先生文学创作六十四年的艺术成果。其中,描写海军生活的中篇小说《旅人蕉》,上世纪80年代发表于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昆仑》双月刊,后获解放军文艺奖和山东电视台拍摄成电视连续剧;以恢弘气势完成的120余万字的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史诗性长篇小说《昨天的战争》,老人从开始动笔断断续续的出版一、二卷,到2001年汇总成上、中、下3卷本的出版,再到2010年的严谨修订,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再版发行,期间整整经历了35年的社会变迁,也使得老作家孟伟哉由41岁的青年作家直到77岁才最终完成。这部全景式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画卷的巨著,2009年曾被评为“建国60周年500部爱国主义长篇小说”。作品可谓是一部为中国文学贡献的呕心沥血之作。

本书是第一卷《孟伟哉文集(1一座雕像的诞生)(精)》。

编辑推荐

《孟伟哉文集》10卷本共收入长、中、短篇小说6卷,诗歌1卷,文论1卷,回忆文章、与友人书信、散文2卷。展现了老作家孟伟哉先生文学创作六十四年的艺术成果。

《孟伟哉文集(1一座雕像的诞生)(精)》收录的小说作品包括:《一座雕像的诞生》、《鸡冠花紫红紫红》、《一个参谋和三个将军》、《被俘者》、《留党察看的人》、《朴金锡》、《我们的团长》、《高松》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孟伟哉文集(1一座雕像的诞生)(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伟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04703
开本 32开
页数 41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56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74
CIP核字 2014209941
中图分类号 I217.62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8
16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