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故事/我们和你们
内容
编辑推荐

陆树林主编的这本《我们和你们(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故事)》的20多位作者都在巴基斯坦长期工作过,深切体验过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都愿为中巴友谊添砖加瓦。他们中有中国前驻巴基斯坦大使、总领事、参赞、秘书,有驻外记者,有公司代表,有诗人、学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作者中最年长的已97岁高龄,他们都积极认真地写稿,以自己亲身经历的生动故事,从多个侧面和视角描述、赞颂中巴友谊,使这本书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可读性。这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巴基斯坦人民的深情厚谊。

内容推荐

对许多中国人而言,一提起巴基斯坦,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老巴”、“铁杆儿”这样亲切的称呼。的确,中巴友谊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两国之间建立了全天候友谊,开展了全方位合作,是不折不扣的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好兄弟。中巴友好深植于两国民众心中,融入了人们的血脉,成为属于两国最广大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陆树林主编的这本《我们和你们(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故事)》的23位作者都是曾长期从事中巴友好交往的资深外交官和各界知名人士,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不同角度生动回顾了自己和巴基斯坦各界民众的真挚友谊,讲述了中巴两国和两国人民的不解之缘。这些故事或娓娓道来,或以小见大,或激情洋溢,或严谨庄重,朴素中透露出真情,平凡中蕴含着深刻,唱响了中巴友好深入人心、历久弥坚的主旋律。这些故事如同盏盏明灯、涓涓细流,将照亮中巴友好的未来,汇成中巴友好的长河。

目录

序/马姆努恩·侯赛因

序/孙卫东

友谊篇

 忆周恩来总理首访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朋友忆周恩来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巴基斯坦——中国的铁哥们儿

 弥足珍贵的记忆

 中巴友谊佳话

 我和巴基斯坦的故事

 回忆中巴两国亲如一家的故事

 我与马姆努恩·侯赛因总统二三事

 难忘巴基斯坦,想念卡拉奇

 两则小故事

 友谊的花絮

 如果你爱中国,也请你爱巴基斯坦

文化篇

 文化之旅巴基斯坦

 我心中的圣地

 我的乌尔都语情缘

 诗歌,友谊的纽带

 巴基斯坦——我永远思念的地方

 中巴文化交流中的一次经历

 忆老朋友哈比布先生

合作篇

 最真挚的友谊最可贵的合作

 我和巴基斯坦的故事

 客喇昆仑公路建设者访谈录

 东方电气在巴工程项目实践

 携手同心,抢救中国登山队员

后记/陆树林

试读章节

山就在驻地附近,路不远,野花夹道,芳草萋萋。我们在山上默默地遥望着东北方,喜马拉雅山脉诸峰云雾缭绕,家国被隔断在云山之外。那段时间,周总理、朱总司令和毛主席相继辞世,唐山大地震,东北陨石雨,人们的心中铅一般地沉,海外游子心中满是对祖国的眷恋、对时局的忧虑,但大家仍然执着地期待着……

也真有邢参赞的,被大家逼急了,他就叫我们去爬夏克巴里安山,去看乌桕树。终于有一天,我们又一次登上了夏克巴里安山。斯其日也,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厚重的云块在天空奔竞着、追逐着。从兴都库什山脉刮来的风一阵紧似一阵,林木摇曳,沙沙直响,南亚次大陆强烈的日光穿过云块,刺得人眼睛发胀。我们久久地伫立在周总理手植的乌桕树下,抚摸着它开始飘零的枝叶,遥望被云山阻隔的中华故土,双眼湿润了。

此时,在不远的草坪上,刘少奇主席手植的乌桕树已经不见了。据守园的巴基斯坦老人拉希德说,原先这里是有树有碑的,后来都被挖除了。拉希德老人也许不明就里,但我们都知道,只因为那棵乌桕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主席刘少奇手植的。在巴进行国事访问时,刘少奇于1966年3月28日在这里种下一棵乌桕树。但由于他不久就被迫害,含冤去世,这棵树据说也按中方的要求被拔掉了。十年浩劫非但使当时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蒙受劫难,就连他在异国植下的树也不能幸免,如此的疯狂,如此的荒唐,情何以堪啊!

那一天,拉希德老人拉住我们紧紧不放,他两鬓飞雪,手不停地颤抖着,嘴里不停地说:“巴金都什蒂真达巴德(巴中友谊万岁)!”拉希德老人以巴基斯坦人民特有的诚挚,温暖着我们这几个盘桓在异域的中国人。虽然心灵强烈地碰撞,但却是无言。拉希德老人陪着我们在原树址默默地绕行一圈。是怀念,是尊敬,还是惋惜,当年谁也说不清。我在寻找着什么,但终究没有找到。

就这样,我离开了夏克巴里安山,离开了那棵乌桕树。

后来,我又两次前往巴基斯坦,一次是在瓦赫兵工厂(POF)的常驻P781项目军工专家组,一次是短访,到巴基斯坦进行市场调查,把第一批军转民的产品摩托车、冰箱等机电产品投放到南亚次大陆。两次访问正好体现了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两大步伐。两次我都上了夏克巴里安山,去看看乌桕树,像去拜望一位久违的朋友。

到大使馆汇报工作时,碰见大使馆一秘、川大校友老张。他大步跨来,肥厚的大手在我肩上狠狠地一拍,笑声起了一串儿:“嗬,世界真是太小了,又碰见你陈老弟了!”老张兴致勃勃地谈起当年粉碎“四人帮”后中国使馆庆祝的盛况,人人眉开眼笑,往日的忧愁荡然无存。庆祝会上,大家开怀畅饮,《绣金匾》、《南泥湾》等革命歌曲混夹着笑声、欢呼声,响彻了使馆的大厅。邢参赞朗诵了他的新诗《夏克巴里安山之树》,声情并茂,热泪纵横,博得满堂喝彩。老张还说,几年来,使馆和专家组的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邢参赞也早已奉调新职,但大家总忘不了夏克巴里安山上的树,都要去看看那普普通通的乌桕树。

1985年初夏,我以外贸考察组成员的身份重访巴基斯坦。工作之余,我们在巴基斯坦外贸总公司董事长伊克巴尔先生等巴方朋友的陪同下,又一次造访了夏克巴里安山。我们驱车来到了夏克巴里安公园,停好车,首先来到眺望平台。驰目西望,玛格拉山横亘南北,林壑幽美,百乌鸣啭,猴群出没。山脚下,首都伊斯兰堡绿树掩映,街道如棋盘,建筑鳞次栉比。当年由周总理亲自选址的中国大使馆,像一块洁白的玉石镶嵌在万绿丛中。

转过眺望平台,眼前是一片由冬青灌木环绕的草坪,长宽各约50米,草坪中整整齐齐地栽种着各国元首和名流手植的各类树木。我们一眼就看见了靠近栅栏的那棵著名的乌桕树。守园人已换成了一个英俊的旁遮普小伙子,他见中国朋友来了,跑过来又是握手,又是问候,破例打开栅栏的门,请我们进去观赏。乌桕树比我上次看到的又长高了许多,枝叶密密匝匝的,在夏日的辉映下苍翠欲滴。树前立着一方红色的花岗岩石碑,碑上镌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阁下1964年2月21日手植”的英语铭文。伊克巴尔董事长抚摸着翠绿的枝叶,深情地回忆起周总理访问巴基斯坦的盛况。他说:“那几天,我们像过节似的,伊斯兰堡全城出动。周恩来总理胸戴茉莉花环,面带微笑,目光炯炯,可精神了!巴中友谊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就像蜂蜜一样的甜、泉水一样的醇啊!”

一阵凉爽的风吹来,乌桕树树叶摇曳,绿影婆娑,像是在呼应着伊克巴尔的话。周总理积劳成疾,撒手尘寰已历九载,如今面对斯树,真是百感交集。哲人其颓,但伟绩长在,英名永存。我们聊以告慰周总理在天之灵的,是他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已步入坦途,百业振兴,盛世重开。

P137-139

序言

能为退休大使陆树林主编的历史性的《我们和你们: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故事》作序,我感到十分荣幸。这本书是由许多中国的杰出人士撰写的关于他们长期同巴基斯坦及其人民交往的故事编辑而成的文集。

这本书是在巴中双边关系历史的特殊时刻出版的。2015年是两国商定的友好交流年,两国政府已决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来庆祝两国的持久关系和可靠的友谊。我预见2015年将把我们两国引入更高的合作和共同发展的新时期。

历史,正如我们知道的,是在不断地形成之中的。时间围绕历史运转,给历史以回味。我们生活在另一个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和巴基斯坦总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我们是一个身体的两个延伸。这一令人惊异的业绩是我们两国多年来在政府和人民两个层面密切的伙伴关系和互信关系的结果。读了这本书,我感到,我们的友好关系是何等的特殊和独一无二啊!

陆树林先生是巴基斯坦的老朋友。他曾任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积累了关于巴基斯坦历史和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经验。这对于他主编一部中国的重要和著名人物从自己长期相处和合作的角度观察巴基斯坦的书是有利的。我很高兴地读到他们在巴基斯坦那么多城镇的极为丰富的经历。使我感到极为满意的是,除了我们的战略伙伴关系之外,我们两国的人民之间存在着持久的相互关爱的密切关系。

本书的文章是作者们以坦率和直接的风格写出来的,既没有隐藏什么东西,也不粉饰尘世的现实,而是对巴基斯坦的各个文化和族群的分析的如实描述。我相信这本书可以成为从外国人的角度更多地了解巴基斯坦的一本有趣的手册。

仅仅几个月前,我荣幸地成为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的《乌尔都语汉语词典》发行仪式的嘉宾。这部词典的出版是促进我们两国之间语言联系的重要一步。而今,《我们和你们: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故事》在以英文、中文出版的同时,陆树林先生也在努力推动乌尔都文版尽快出版。我对他致力于使此书能为更多人阅读十分赞赏。

在战略层面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巴经济走廊的构建使我们两国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这一里程碑式的走廊将给我们今后的行动重新定调,这是我们两国决心相互学习长处和把双边经贸关系推向新的高度的嘹亮的号角。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我为自己能见证我们两国所采取的这一新的战略行动而深感荣幸。我们将把两国悠久友谊的这一新的遗产留给我们的下一代们去珍惜。

人会一代代地更替,但他们留下的语言和文化印迹将在许多世纪里长存。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们共同的遗产的一部分,并在未来的日子里提醒两国人民记起我们曾经的并继续共享的美好的友谊。

马姆努恩·侯赛因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

2014年11月

后记

为配合周边外交和公共外交,特别为配合2015中巴友好交流年,五洲传播出版社协同外交笔会策划出版《我们和你们: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故事》,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这对读者了解中巴友谊的历史,了解中巴关系为什么这样“铁”、为什么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典范是有助益的。

本书的20多位作者都在巴基斯坦长期工作过,深切体验过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都愿为中巴友谊添砖加瓦。他们中有中国前驻巴基斯坦大使、总领事、参赞、秘书,有驻外记者,有公司代表,有诗人、学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作者中最年长的已97岁高龄,他们都积极认真地写稿,以自己亲身经历的生动故事,从多个侧面和视角描述、赞颂中巴友谊,使这本书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可读性。这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巴基斯坦人民的深情厚谊。

这里我必须特别提到,巴基斯坦领导人对本书也特别关心和支持。巴基斯坦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阁下在百忙之中抽时间亲自为本书写了序言,充分体现了巴基斯坦领导人对传承和发展中巴全天候友谊的高度重视。对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本书在编辑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五洲传播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他们对编辑工作高度认真负责,为全书的完美作了很大的努力。外交部亚洲司、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和外交笔会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现任中国驻巴大使孙卫东还为本书写了序言。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这本书是献给中巴两国的广大读者,尤其是两国友谊的传承者和发扬光大者——两国的年轻一代的。愿中巴友谊薪火相传、万古长青!

陆树林

2014年11月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和巴基斯坦总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我们是一个身体的两个延伸。这一令人惊异的业绩是我们两国多年来在政府和人民两个层面密切的伙伴关系和互信关系的结果。读了这本书,我感到,我们的友好关系是何等的特殊和独一无二啊!本书的文章是作者们以坦率和直接的风格写出来的,既没有隐藏什么东西,也不粉饰尘世的现实,而是对巴基斯坦的各个文化和族群的分析的如实描述。我相信这本书可以成为从外国人的角度更多地了解巴基斯坦的一本有趣的手册。

马姆努恩·侯赛因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故事/我们和你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陆树林
绘者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531960
开本 16开
页数 263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2015164380
中图分类号 D822.235.3-4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