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豆蔻
内容
试读章节

很早之前,大约是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了杜牧的《赠别》。开头两句是“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我喜欢这两句诗,原因简单至极,因为里面嵌有我的名字。就是在那天,我知道了原来“豆蔻”是形容妙龄少女的专有名词,这让我产生了一点莫名其妙的小骄傲。后来我才了解,《赠别》其实是杜牧先生在落魄时写给一位雏妓的诗作,我立刻觉得自己受到了玷污。可是这丝毫改变不了什么,于是我很快释然。

忘了介绍自己,我叫林小蔻,今年1 5岁。矫情点说,我正处在我一生中本应该最美丽的豆蔻年华。“本应该”的意思就是,我自己并不觉得它有多美丽。事实上,我像大多数平凡而普通的中学生一样,卑微成大千世界中的茫茫沙尘,每天就是那么固定的几件事——上课,吃饭,写作业,睡觉。运气好一点,女生也许还会加上“逛街”或“唱K”,男生则欣然选择“泡妞”或者“篮球”。

我生活在一个沿海的二线城市,是的,它繁华得让人忘了它本是个二线城市。每年游客多得可十白,尤其是夏季,全国各地的男女老少像看见血腥的苍蝇一样,嗡嗡地冲向大海,然后再疯狂地把相机拍到没电。据说它曾连续几年当选为“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但我们全都觉得,这根本是在扯淡。还是吴双总结得好:“有每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的学校的地方全都不适宜居住。”我坚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学生都赞成。

吴双是我的好朋友,再与时俱进一点,是我的死党。我们还有另外一名死党,名字叫做于天睛。我们都在远海中学的A班。远海中学大概算得上全市最搞笑的中学了,这里的初中部在全国都享有盛誉,名师如云,中考成绩在全市数一数二;高中部却臭名昭著,乱成一锅粥。不过高中部帅哥云集,据说这也是为什么每年远海初中部爆满的缘故,享受高端教育的同时还能来几个帅哥相伴,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应该是每个初中女孩子的梦想。

远海中学的A班号称“全市最好的班”,要进这个班,需要通过两项测试。一是才艺测试,占三十分;二是写作测试,占七十分。其中才艺测试又分为两项,朗诵是必选项,剩下的可从舞蹈和声乐中选择。我有舞蹈底子,报考时自然选择了舞蹈。

这次考试当然很重要,六月初考试,我从四月就开始准备。当然,比我更勤奋的大有人在。

P3-4

后记

似乎很久没有认认真真地坐下来,新建一个空白word,再一点一点往里面扔宋体字了。暑假一眨眼就过去大半,崭新的九月一来,我也该享受享受所谓“高二学姐”的待遇了。突然发现自己总喜欢在“九月”前面加一个“崭新的”,仿佛九月是一年十二个月中最有魔力的月份。其实怎么会呢?开了这么多年学,新鲜感早已被习惯取代,“崭新的”也只能算一个对九月的习惯性形容罢了。要是吴双在这儿,嗯,一定会笑死我吧。

写完上面一句的时候其实我还没反应过来,原来真实生活中并没有一个叫做吴双的女生天天伴在我身边。吴双只能活在我的故事里,和她的林小蔻一起,聚聚散散,分分合合。说到吴双和于天晴,如果一定要给她们俩找个原型那就是我初中年代最好的两个朋友,一个留在青岛,一个回了老家莱州,偶尔联系,多是叙旧。四年前我小学毕业,曾坚定不移地相信我和另一个女孩的友谊是全世界最最坚固的东西,纵使时间锋利如刃,也无法使之面目全非。一年前我初中毕业,坐在操场两侧高高的看台上,也曾经信誓旦旦地以为世界上再没有比她更了解我的人。如今终于懂了,锋利如刃都算是时间莫大的馈赠,最可十白的并不是快刀斩乱麻,而是一点一滴缓慢地侵蚀。你以为存在的其实从未存在过,但你并不能马上就知晓这个事实,这个事实必须要在你受过无数次折磨后才能从时间的口里缓缓说出来。这个过程,大概就叫做成长吧。

所以成长是这么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曾经唾弃的,如今适应;曾经在乎的,如今嗤之以鼻。时间在我旁边不停地踱来踱去,带走我的朋友,颠覆我的价值观,然后把一个茫然无助赤裸裸的我扔进大染缸似的社会。于是像我出生时一样,我又成了空白的,只不过理应更坚强勇敢。我终于有权利选择自己该被染成什么颜色,并且直到这时生活才告诉我,其实无论什么颜色都好,只要我一步一步跟着成长走,世俗就永远无法将我染得面目全非。

那些被时光带走的人和感念都成了舞在风里一簇簇生长的野草,他们注定要被时间淘汰,无法继续盛放在我的未来。我当然相信时间的选择,但我想时至今日我大概仍然相信某些永恒的存在。时光固然冷酷无情,可只要有足够勇敢的温暖的信仰,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会看到生命罅隙里恒久存在的爱。

目录

序 写作是一种青春的表达

第一章 说再见吧

 回不去的小时候

第二章 世界其实是个立方体

 转过了童年的那面

 还有崭新的青春在等你

第三章 日子是波澜不惊的大海下

 藏着的一尾鱼

第四章 成长从不是件刻意的事

 就在不知不觉间

 我们悄然成人

第五章 掠过所有花的影子

 一切美好都该有个结局

序言

李雪静是高中一年级学生。我读她的长篇小说《豆蔻》,阅读感受是新奇而惊喜的。尽管明知时代不同,我还是感慨自己在这样的年龄时,虽然也是文学少年,可是与雪静的文学写作却有着较远的距离。

雪静无疑是有文学写作才华的。文学面对的问题其实就是两个:写什么和怎么写。

文学的写什么十分重要。雪静的写作是一种青春的表达。《豆蔻》主要是写友谊,这是她感同身受的生活,描写得较为鲜活。当初中毕业,主人公林小蔻与好友吴双和于天睛将要离别时,小说写道:“在我身上的背包里,装着两本我写的小说,被我很用心地在扉页留了言,签了名字。可是那一刻我突然觉得送不送给她们其实无所谓,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独特的记忆方式,她们也许不说,可那不代表她们不记得。”这种表现,就出人意外,很独特,有文学效果。

作为雪静的友谊所置身的时代语境,不可避免地与当下的应试教育生活密切联系着。“还是吴双总结得好:‘有每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的学校的地方全都不适宜居住。’我坚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学生都赞成。”“从这半学期开始,远海在每个星期五下午都会搞一次变态的数学周测,题目难得吓人,好像非要把学生们打击到毫无信心才肯罢休。”“现实本来就荒唐,中考把现实折磨得荒唐透顶。”“期末考试是真的要来了,我每天都这样告诉自己一次。尽管我觉得我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为我的身体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响,那个该死的声音告诉我我根本就别想让我自己变成一台循规蹈矩的学习机器。”这样的主观化的叙述,显示出作者对应试教育的批判立场。这是作者的思想较为成熟的一面。

内容推荐

李雪静编著的《豆蔻》是一个高一学生笔下真实的青春故事。《豆蔻》作者以三个女中学生的友谊为线索,真实地展现了当代初中生精彩个性的生活画卷,为读者打开一个全新的青春世界:这里有小升初、小中考、中考的硝烟战火,有应试环境中的学生心理问题,有家长、老师惧怕又不知如何应对的青春期追星和早恋现象,有传统教育方式与时尚前卫的青春风采间的激烈冲突,有孩子视角里的“拼爹”、“生二胎”等社会现象……

编辑推荐

与成年作家笔下根据见闻主观想象来的校园故事相比,李雪静编著的《豆蔻》这个同龄人眼中的中学生故事来得更加真实、真诚和感人,它将为广大中小学生以及老师、家长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学生世界打开一扇独特的窗户。没有人拒绝得了诚恳,请跟随作者一起回到那段最纯粹的日子里去,除了美好,你一定寻得到别的东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豆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雪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11043
开本 32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7.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