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是国内第一套从民国历史文化的角度重新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丛书。
该丛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这一课题所开创的文学史观将刷新2O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未来新的学术格局奠定基础。张柠编著的《民国作家的观念与艺术--废名张爱玲施蛰存研究》是该丛书之一。
图书 | 民国作家的观念与艺术--废名张爱玲施蛰存研究/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是国内第一套从民国历史文化的角度重新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丛书。 该丛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这一课题所开创的文学史观将刷新2O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未来新的学术格局奠定基础。张柠编著的《民国作家的观念与艺术--废名张爱玲施蛰存研究》是该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张柠编著的《民国作家的观念与艺术--废名张爱玲施蛰存研究》运用多种崭新的艺术批评视角,在民国历史文化的背景上解读中国现代文学被忽略的作家,如徐訏、废名等作家,也解读知名作家被人忽视的一面,如张爱玲、李劼人等,令人耳目一新,开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新思路。 目录 总序之一 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可能 总序之二 历史还原是现代文学学科拓展的有效途径 第一章 废名的小说及其观念世界 一 引论 二 废名的文体及其评价史 三 周作人的“废名研究” 四 废名的小说观和总体风格 五 废名小说创作的分期 六 小说“初始世界”及其演变 七 废名创作中的几个主题 八 虚构的故乡与精神救赎 九 现代欲望与情感的理想国 十 修行:从清净世界到娑婆世界 十一 莫须有:大地之子的夙愿 十二 恶习不改的世界和教育小说 十三 结语:1949之后 第二章 张爱玲与现代中国的隐秘心思 一 引论 二 张爱玲研究的问题史 三 文学史和小说史意识 四 文学史与观念史研究 五 观念与张爱玲的风格 六 小说结构和家国结构 七 集团文化中的局外人 八 现代都市和物质主题 九 新乡村的食物与饥饿 十 遭遇大团圆的小团圆 十一 传奇的时间的诗学 十二 结语:张爱玲的意义 第三章 施蛰存的观念与艺术 一 引论 二 施蛰存与鲁迅观念之异 三 评价史上的赞誉和贬损 四 朴拙风格与“不适的诗学” 五 现代文明与“震惊体验” 六 初始经验与“惊奇的美学” 七 城市:诅咒、摧毁或治疗 八 城市文学和“欲望的症候” 九 小说与女性:感伤的回忆 十 小说与女性:私生活场景 十一 武士石秀的“情欲秘密” 十二 鸠摩罗什和“爱的舍利” 十三 黄心大师的烦恼和宏愿 十四 结语:诗人施蛰存 附录 鲁迅·王国维·叙事文学 现代文学批评琐谈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民国作家的观念与艺术--废名张爱玲施蛰存研究/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94977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5-07-01 |
首版时间 | 2015-07-01 |
印刷时间 | 2015-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8 |
CIP核字 | 2015137199 |
中图分类号 | I20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40 |
宽 | 16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