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边纵名将(朱家璧)/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卓人政编著的《边纵名将(朱家璧)》介绍了,朱家壁,云南省龙陵县人。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被派回滇军做党的秘密工作。1948年领导滇东南西山、圭山起义。参加了滇南人民讨蒋自救军和滇南游击根据地,任自救军第一纵队司令员、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副司令员。参加了滇南战役。1950年后,任昆明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云南省公安厅厅长、14军参谋长。后历任南昌步兵学校副校长,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部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云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第五届政协主席。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曾获一级解放勋章。

内容推荐

卓人政编著的《边纵名将(朱家璧)》是朱家璧将军秘书卓人政先生追忆朱家璧的一部回忆录,为“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之一部。作者以朴实的语言,追忆了朱家璧从黄埔到延安,又从延安被遣回昆明,回云南,为云南人民的解放事业辛劳奔波的人生历程。通过对朱家璧这一人生历程的描写,也刻画出了一个共产党人舍己为人、不断成熟和成长的革命精神,不愧为我党培养起来的一位具有突出贡献的将领。

目录

舍利取义的勇士

 为救国难奔延安

 学终自愿请长缨

披肝沥胆的战将

 潜入滇军搞统战

 越境只身会苗王

 策动卢汉举义旗

 统战部长穿军装

忠贞昭月的党员

 临危不惧,矢志不渝

 冤屈无惧,身残志坚

战火锻造的司令

 敌闻丧胆的传奇司令

 驰骋千里的常胜司令

 有口皆碑的民兵司令

落实政策的推手

 政策通两岸

 错案齐纠正

 老将振奋勇

革命家庭的风采

 爱人罗丽英——忠贞献三迤

 姨妹席淑筠——血染戛洒江

 姨夫宋一痕——国共牵线人

试读章节

为救国难奔延安

历史,定格在1938年。在祖国西北的黄土高原上,一位来自西陲蛮荒之地云南的青年正徒步疾行向着革命圣地延安前进,他就是该书的主人公朱家璧。朱家璧的革命生涯始于此举。

朱家璧,先前写为朱嘉弼,化名陶隐潜,别名段甘泉,号梦良。1910年3月出生在龙陵县象达乡朱家庄。哥哥朱嘉浩(又名朱松良)、朱嘉林,姐姐朱启英、朱凤英。四岁时父亲朱天锡病故,全家仅靠母亲及兄弟勉力维持。他1919年私塾开蒙,1922年因家庭缺劳力而弃学回家劳动。1924年在龙陵县高等小学读书。

1925年5月30日,上海学生2000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1 00余人。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前,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英国巡捕竟开枪射击,当场打死13人,重伤数十人,逮捕150余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五卅惨案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各大、中城市纷纷罢工罢课,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从而形成了更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朱家璧也因此受到革命意识的启蒙。

朱家璧1939年9月18日在延安中央组织部党员培训班向组织写的《我的简略履历》中写道:

“五卅惨案的宣言及告同胞书寄到学校里来了,校长召集了全体同学宣读了之后并作慷慨激昂的演说:‘我们学校要誓为五卅惨案的后盾。’帝国主义这个名词从这时起才深深的印入我的脑海里。从这时起,因为受了时代潮流的波荡的关系,我也时常与同学们讨论到,读书要到昆明或上海,在这里学不到什么,外边的什么事情也都不知道。可是,遍地是匪,连邮差都不能按时来往。虽然有远走的计划,也无法实现。”

不想,1925年母亲王氏也病故。父母双亡,朱家璧已难以维持学业,遂到缅甸跟随大哥朱嘉浩做生意。这时,军阀混战遍于国中,而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景象给为生计闯荡的朱家璧予极大的刺激。由于受跻身于滇军将领的四叔父朱晓东的影响,朱家璧以为人生的唯一出路只有从军。他坚定信心,去面对这个不平而混沌的世界。

1927年7月,朱家璧前往昆明投靠四叔父朱晓东。朱晓东(又名朱旭),少小从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参加辛亥“重九”起义及护国战争,早年追随孙中山“三民主义”理想,曾为云南王龙云手下的第3师师长、讨逆军第10路前敌副总指挥,陆军中将衔。后任云南省民政厅厅长等职(后其长子朱家锡在抗日战争中组织龙潞游击支队抗击日寇,次子朱家品、三子朱家安都是共产党员),是著名滇军将领,1933年病逝。因其有功于政府、民众,后人为纪念他而以名人命名路名的方式,将昆明市南屏街旁边那条布满吃食、舞厅、电影院,极为繁华的一条街命名为“晓东街”并延续至今。

朱晓东见朱家璧长大成人且体魄健壮,十分高兴,要他继续升学,但朱家璧总以为投身军界才是自己的愿望。于是,朱晓东将他与儿子朱家锡一起送到云南开办的军官团受训,经过8个多月的学习训练结业后,朱家璧已取得到军队去服务的资格。可是这时朱家璧部分地体验到作为军人是不容易的,要做一个福国利民的军人更加难了,所以还想要离开云南外出继续求学。

此间发生一件事对朱家璧产生了终身影响——龙陵老乡李鑫遇难。

李鑫,192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26年8月,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书记陈延年(陈独秀长子)及区军委书记周恩来派遣李鑫回云南秘密建党。李鑫回到云南后,发展了云南的第一位女共青团员吴澄及严英武、杨静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过两个多月的辛勤努力,1926年11月7日。在全世界无产阶级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9周年之际,由李鑫召集吴澄、杨静珊、周霄举行党员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云南特别支部,由吴澄任书记。李鑫是中共广东区委派回云南筹建组织的负责人,在云南特支创建过程中贡献最大,为什么他不担任第一任书记,而推举由他介绍入党才一个多月的吴澄担任呢?李鑫干革命淡泊名利,在党内不搞论资排辈,立党为公,彰显其伟大之处。

朱晓东虽行伍出身,名为军阀,但其内心善良,有其特点,即顾恋家人及老乡。时任滇军第3师师长的朱晓东在与李鑫的交往中见他志存高远,对国家政事多有主张,便有意引揽李鑫辅佐其治军。于是报请云南军政府批准,任命李鑫为第3师政治部主任。李鑫利用这一职务的便利,在部队中积极宣传革命思想,与士兵打成一片,军训中甘当挑夫,野营时率部队在开远河滩上,他赤脚跑步在前。他非同一般的表现,在军中影响很大。但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人,云南王龙云投靠蒋介石,对共产党和革命民众进行血腥镇压,情势危急。李鑫只好离开朱晓东师转移到迤南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9年5月16日,李鑫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于蒙自县石墙子外。

李鑫的作为深深地震撼着朱晓东的心灵,他时常利用李鑫的高风亮节及英勇事迹教育朱家璧,期望他今后也能成长为像李鑫那样对祖国、人民的有用之人。朱家璧从朱晓东对他的教诲中已经明白如李鑫这样的革命者的人生意义,对老乡的作为产生了深刻印象,对他以后的生涯产生了巨大影响。朱家璧崇仰李鑫。时隔10年后,已效仿李鑫成为共产党员的朱家璧于1939年在延安回忆道:1930年“我快要离开上海时遇到一同乡,从他那里听到了李兴(鑫)已在蒙自被枪毙了。”“李鑫有丰富的知识,做事又非常的认真,对人和霭。兹他是个共产党,曾在我叔父的师部做过政治部主任。只要与他接触过的人谁也不会把他忘掉。后来环境不容许他担任工作,也不容许他再在昆明住下去了……我在叔父的房间里发现过他一次来要钱的信。”

虽然眼前道路仍十分模糊而迷茫,但从军救国的决心已定。

1928年秋,在朱晓东的资助下,朱家璧出外求学到了南京。他后来曾回忆:“我希望考一个较好的学校,可是没有遇到招生的机会,即使有,因为限于学历,我也未必能考得上。所以才去文化学院,自然也知道他不能满足我的愿望,只不过暂作栖身之所罢了。1930年的暑假,我到上海去,武汉分校在上海招生,我考入了这个学校。”

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件,东北三省深受日寇蹂躏,山河破碎、族亡只在旦夕。朱家璧热血升腾,不当亡国奴,卧薪尝胆救中国。他给自己严格规定了4条:一是睡觉不用枕头,睡在硬板板床上;二是不坐黄包车,坚持走路;三是不进电影院娱乐,专心致志地学习锻炼;四是不寻花问柳,堂堂正正地做人。这些信条,他后来都严格遵守。

他参加了由写《我们的目标富士山》文章的副队长带领紧急集合的武装要去收回汉口租界的活动,受到校方的阻挠,并将该副队长撤职,一些进步同学被开除,致使朱家璧等许多有热情的同学失望而对学校产生不满。P2-6

序言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中华文明自滥觞至汇聚千流,涵纳万水,奔腾迭起,云蒸霞蔚,延五千年之长史,至今生机勃然,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保持完整且衍传有序、光耀于人类的伟大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云南,是祖国西南神奇、美丽、富饶的宝地,是中华文明中极具特质和创造潜力的丰美之乡。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长期以来,云南大地上,各民族和睦与共,相濡相生,共同创造了色彩瑰丽、形态多元、底蕴厚重、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人,是历史的镜子,是历史最生动的环节,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主体。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一个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产生过一些不同的影响。“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就是这样一丛历史的记录,一百位历史名人,虽未必尽能概全,各位历史人物的代表性也不尽相同,但都是“追梦人”,是振兴民族伟大理想的传薪人、探索者和实践家。

在这些代表人物中,无论是拓土开疆的将帅勇者,还是蹈海酬志的大国使节;无论是志于传播文明的鸿儒巨擘、先哲贤士,还是为民族独立解放而高歌猛进、慷慨捐躯的群雄英杰,都贯注了这一重要精神。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云南各族人民创造并抒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章,熔铸了坚韧不拔、奋为人先、包容博大、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才使云南在中华文明的长史中闪耀着特有的光辉。尤在近代中国,在辛亥护国风云中,在反对外辱保卫祖国边疆维护民族尊严、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中,云南站在历史前台,以中华群雄的不屈身影演出了一幕幕豪迈悲壮的历史大戏,也更涌现了一批足以彪炳史册、光照后人的杰出人物。这一切,给予中国历史进程深远的影响。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谱写富民强滇中国梦的云南篇章,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接续这一光荣而伟大的精神传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云南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聚合更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凝心聚力。为此,我们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了“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这对加强我省各族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了解、认同,爱国爱乡爱民并甘于奉献,对提升优秀精神品质,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坚定推进富民强滇的信心和决心,显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切实的助力。

一百位历史人物,所处历史时期并不相同,其历史作用也有差异,甚至就个人的全面历史评断方面也难以等量趋同。但我们以为这些留存史迹的人物,所以传扬至今,为后世崇奉,均有他们共同的历史向度和价值取向,我们学习这些历史人物,至少应当着重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即:“守大德、重大义、集大成、有大度、达大观”。

守大德,即恪守道德规范。“德者,本也。”(《礼记·大学》)“大德”既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及标准。古语“行德则兴,背德则崩”,不仅是资政经验,也是个人修习完善的根基。所谓“厚德载物”,直观的理解,就是如果德行浅薄,是不能兴物成事,更不能造就伟大功业的。云南历史文化名人,大多以德立身,大节不移,并对此恪守坚定,一以贯之;始终保持正确信念和理想,并为之奋斗到底。这是我们首先要学习尊崇的。

重大义,即以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为个人行为取舍的标准。有大义,才有大爱。这些先贤无不爱云南爱乡土,以兴业乡梓、造福一方为己任。尤在国家民族命运攸关、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些令人崇敬的先辈,大义擎天,逢难不避,敢于担当,责无旁贷,勇往直前,不惧牺牲。一个心存天下大公的人总会在不经意的一瞬决定大义的选择,这是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更何况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梦想,还有很多异常艰危的事业在等待我们去克难攻坚。所以.举凡大义、为民为国、全身而进的精神是我们应当效法崇尚的。

集大成,“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些历史人物留下的足迹,予人深刻启迪。他们无论是出将入相,还是布衣一袭,均勤学不辍,求索不止,在追求真理和知识的道路上刻苦务实,义无反顾,永无终期,故能成大器,胜大任,不辱使命。今天,世界进入知识信息时代,软硬实力决定一个国家能否赢得发展机遇,乃至自立于强国之列的地位。其紧迫性不亚于先辈梦想中国富强的百年期许。但今天所谓“集大成”,是更高更大更具有生存挑战性和发展战略性的,是集世界之“大成”,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发展等一切领域“总成”,玉成中国梦的空前伟大的事业。所以,先人刻苦自律、博学精进的学习精神我们应当秉持继承。

有大度,即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云南历史文化名人的一个共通品质,也是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即使身处僻远,总能破除狭隘与陋见,以宏大度量,兼容并包,接纳先进,吸收优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资源,总成一股创造历史的宏大动力,来完成伟大的事业。哪怕是割股舍己,也在所不惜。今天,云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保持开放包容的胸怀尤其重要。所以,先辈“天下云南”的大度我们应当弘扬光大。

达大观,即要眼观天下,达察全局,与时俱进,审时知变,敢为人先。推动云南社会历史进步的代表人物,无不目光远大,胸怀全局,对世界潮流、时代嬗变,都能审视洞悉,并欣然顺应规律,故能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成就改天换地的一番伟业。古语有“小智自私”、“达人大观”,是将为个人谋私的小智谋与担当天下兴亡的大智慧尖锐对比而言的。否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为民为国而应用心智的人,必然有达观天下的心怀,也由此激发潜能、超迈寻常,而使人生境界也更加美好而宏丽。遍观世界文明史,许多影响人类进步的伟大创新,正是以此为动力和起点的。今天,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日益强大,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拓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也为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着更加富实的前景。所以,先辈们达观天下的精神我们应当引为楷模。

我们对志向高远、仰观天下、俯察民情、甘为路石、慨当以慷、求真务实的历史名人,心存景仰,并愿与千千万万的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一道学习弘扬。

组织编撰“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编撰出版人员都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但由于众手修书,书稿层次不一,成书体例难以做到完全一致,对存在的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接受,并在修订再版时一并吸纳修改完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边纵名将(朱家璧)/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卓人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118225
开本 32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3
CIP核字 2014003499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6.12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10
143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