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实业巨子(缪云台)/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小王子

1913年6月,云南昆明一个名叫缪云台的年轻人,登上了从昆明到海防的列车,他的目的地是美国的旧金山。

3年前通车的滇越铁路,是20世纪初云南人的进步曙光,火车带来了新奇的舶来品,带来了电影、武器和资本,也带走了怀揣着各种梦想的年轻人,缪云台就是坐着火车离开的年轻人中的一个。

而此时,在隆隆的火车声中,云南,以及中国正经历着一次满含苦楚和希望的阵痛。两年以前,在武昌首先爆发的辛亥革命,迅速蔓延到整个中国,摧枯拉朽般地毁灭了中华帝国。

对于这场伟大革命之结果,显然未见得直接给国民带来了福祉,而由其引发的或改变的却是多元的,后世对这场革命的看法也十分多元。悲观的一种看法:辛亥革命完全没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更糟的是军阀主义时代开始,“一种不讲道德的,背信弃义的情绪在当权者中蔓延,革命的胜利,即使在当时,已经变得没有意义了。1912年2月,当庄严的统治权从未成年的清代皇帝及其朝廷手中传给袁世凯的时候,中国丧失了强有力的政治一体化的帝制象征,而它已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换来的却是无耻反动的军国主义者占据了中央地位。他既无纲领,又无皇帝的权势……”

第二种比较乐观的看法则认为辛亥革命并不是一突然事件,应该“强调同革命前的年代的连续性,不把辛亥革命看成是中国整体衰弱过程中的又一事件,而把它看成是民族主义运动的早期高潮,给政治和社会带来了活力。革命后的实践经受了自治和中央集权两种相互对抗的观念检验,这两种观念在前十年问都各自赢得了拥护者。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政治实验的时代……”

第三种看法则相对中立,比如费维凯对辛亥革命的这两种看法实则是统一的,一场武装暴动除了赶走了象征性的皇权,什么也没有做,甚至因为失去了这个象征意义上的政治统一,问题更多了。然而,与此同时,这样的阵痛又是不可避免的。革命至少是开启了一系列的可能性,虽然还没有确凿的迹象表明中国将向何处去,甚至无法肯定明天会不会变好。但至少大幕已经拉开。而结局尚在前方。

然而,还存在着另一种可能性。中国只是表面上抗拒着西方的影响,并且感觉上冥顽不化地拒绝进步。实则,在更长的历史时段中,在广阔的范围上,从未停止过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也从没放弃影响着周边的文化。只是有时遇到阻碍,有时会被强敌暂时打断。但总会找到自己适宜的道路,按照全然不同的方式奔向现代。 而辛亥革命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瞬间,如果说它并未改变本质和全部,那么这是自然的;如果说它像其他些微的改变一样,将庞大而永不停歇的中华大车,稍稍推动了一步,那么也是自然的。  如辛亥之年一样,所有这些些微的改变,早已在渐渐酝酿发酵之中,而且遍布这片土地。在云南,隆隆的火车和革命的战火其实都是改变,然后这些改变又改变着相应的人和事。

火车的起点昆明也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10月在武昌爆发了第一次武装起义,半个月后,lO月30日,在昆明爆发了相似性质的武装暴动,由蔡锷领导的革命军仅用了一夜时间就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地方政府。11月1日,“大中华云南军都督府”成立。蔡锷任云南军都督。

除了蔡锷,云南军政府里还有一个实权人物——李根源。辛亥时期,李根源是云南军政府参议院院长兼军政部总长,也是革命军陆军第二师的师长。革命军夺取了昆明政权以后,李根源部便开始扫除滇西地区的清政府残余势力。李将军革命前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管带,他的部下大多是讲武堂的学生,军事参谋缪嘉寿就是其中之一,缪是昆明人,李根源的得意门生。

开篇那个年轻人就是缪嘉寿的弟弟。缪家,并非因缪嘉寿才突然发迹的,缪嘉寿和与他一起参加革命的云南籍军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不薄的家世。

缪家的姑母缪嘉惠年轻时随丈夫到四川,后来丈夫去世,嘉惠带着孩子返回昆明。她少女时就喜欢作画,极有天赋,在四川时又曾请专人教授,丈夫死后嘉惠就靠卖画养育自己的儿女。作为一个云南女子,嘉惠绝不会认为“自食其力”有什么不妥,而她的家族和家乡也不以为要紧。倒不见得是特别“开明”,而是这块土地压根就没有被植入那么多那么紧的桎梏。这一点如此重要,完全不仅仅限于容许缪嘉惠卖画养家这件小事上。

缪嘉惠渐渐变得很有声名,这时是19世纪晚期,在北京的慈禧太后忽然想要学习绘画,想寻觅这样一个女画师教她。熟悉缪嘉惠的四川督抚想讨得慈禧欢心,就将嘉惠送到北京。慈禧看到她的画作后果然非常喜欢,从此,缪嘉惠就在慈禧身边。慈禧非常喜欢这个云南女孩,不仅因为她画画得好,还因为她很懂得人情世故,说话办事很得慈禧心意。所以慈禧到哪里都带着她,并且破例令她可不跪拜慈禧。对于慈禧来说,这是非常罕见的“恩惠”。但嘉惠却并不因此妄自尊大,对周围的人都很和气,除了画画,并不图谋其他,紫禁城里的人们尊敬她,都称她为“缪先生”。因此,身处在19世纪末紫禁城可怕的权力漩涡之中,缪嘉惠却始终得以保全自身和家人。慈禧死后她安全地回到昆明老家,依旧以卖画为生。家乡人叫她“缪姑太”,直至1908年去世,享年77岁高龄。P2-6

目录

缪云台的青少年时代

 小王子

 领主时代

 富滇的悲喜剧

 云锡

 离开云南

 逃跑

金融家的成长史

 农矿厅长兼银行家

 YTC

 洋管理与土技术

 上市

 金融改革税制先行

 全新的富滇、全新的滇币

 兼任行长的约法三章

战乱年代的实业家

 新行长的新“跟单”办法

 云南省经济委员会

 想象力绘制的“云纺”版图

 战火中的银行家

 从人企公司到人民政协

附录

参考书目

序言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中华文明自滥觞至汇聚千流,涵纳万水,奔腾迭起,云蒸霞蔚,延五千年之长史,至今生机勃然,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保持完整且衍传有序、光耀于人类的伟大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云南,是祖国西南神奇、美丽、富饶的宝地,是中华文明中极具特质和创造潜力的丰美之乡。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长期以来,云南大地上,各民族和睦与共,相濡相生,共同创造了色彩瑰丽、形态多元、底蕴厚重、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人,是历史的镜子,是历史最生动的环节,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主体。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一个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产生过一些不同的影响。“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就是这样一丛历史的记录,一百位历史名人,虽未必尽能概全,各位历史人物的代表性也不尽相同,但都是“追梦人”,是振兴民族伟大理想的传薪人、探索者和实践家。

在这些代表人物中,无论是拓土开疆的将帅勇者,还是蹈海酬志的大国使节;无论是志于传播文明的鸿儒巨擘、先哲贤士,还是为民族独立解放而高歌猛进、慷慨捐躯的群雄英杰,都贯注了这一重要精神。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云南各族人民创造并抒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章,熔铸了坚韧不拔、奋为人先、包容博大、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才使云南在中华文明的长史中闪耀着特有的光辉。尤在近代中国,在辛亥护国风云中,在反对外辱保卫祖国边疆维护民族尊严、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中,云南站在历史前台,以中华群雄的不屈身影演出了一幕幕豪迈悲壮的历史大戏,也更涌现了一批足以彪炳史册、光照后人的杰出人物。这一切,给予中国历史进程深远的影响。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谱写富民强滇中国梦的云南篇章,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接续这一光荣而伟大的精神传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云南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聚合更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凝心聚力。为此,我们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了“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这对加强我省各族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了解、认同,爱国爱乡爱民并甘于奉献,对提升优秀精神品质,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坚定推进富民强滇的信心和决心,显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切实的助力。

一百位历史人物,所处历史时期并不相同,其历史作用也有差异,甚至就个人的全面历史评断方面也难以等量趋同。但我们以为这些留存史迹的人物,所以传扬至今,为后世崇奉,均有他们共同的历史向度和价值取向,我们学习这些历史人物,至少应当着重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即:“守大德、重大义、集大成、有大度、达大观”。

守大德,即恪守道德规范。“德者,本也。”(《礼记·大学》)“大德”既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及标准。古语“行德则兴,背德则崩”,不仅是资政经验,也是个人修习完善的根基。所谓“厚德载物”,直观的理解,就是如果德行浅薄,是不能兴物成事,更不能造就伟大功业的。云南历史文化名人,大多以德立身,大节不移,并对此恪守坚定,一以贯之;始终保持正确信念和理想,并为之奋斗到底。这是我们首先要学习尊崇的。

重大义,即以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为个人行为取舍的标准。有大义,才有大爱。这些先贤无不爱云南爱乡土,以兴业乡梓、造福一方为己任。尤在国家民族命运攸关、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些令人崇敬的先辈,大义擎天,逢难不避,敢于担当,责无旁贷,勇往直前,不惧牺牲。一个心存天下大公的人总会在不经意的一瞬决定大义的选择,这是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更何况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梦想,还有很多异常艰危的事业在等待我们去克难攻坚。所以.举凡大义、为民为国、全身而进的精神是我们应当效法崇尚的。

集大成,“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些历史人物留下的足迹,予人深刻启迪。他们无论是出将入相,还是布衣一袭,均勤学不辍,求索不止,在追求真理和知识的道路上刻苦务实,义无反顾,永无终期,故能成大器,胜大任,不辱使命。今天,世界进入知识信息时代,软硬实力决定一个国家能否赢得发展机遇,乃至自立于强国之列的地位。其紧迫性不亚于先辈梦想中国富强的百年期许。但今天所谓“集大成”,是更高更大更具有生存挑战性和发展战略性的,是集世界之“大成”,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发展等一切领域“总成”,玉成中国梦的空前伟大的事业。所以,先人刻苦自律、博学精进的学习精神我们应当秉持继承。

有大度,即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云南历史文化名人的一个共通品质,也是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即使身处僻远,总能破除狭隘与陋见,以宏大度量,兼容并包,接纳先进,吸收优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资源,总成一股创造历史的宏大动力,来完成伟大的事业。哪怕是割股舍己,也在所不惜。今天,云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保持开放包容的胸怀尤其重要。所以,先辈“天下云南”的大度我们应当弘扬光大。

达大观,即要眼观天下,达察全局,与时俱进,审时知变,敢为人先。推动云南社会历史进步的代表人物,无不目光远大,胸怀全局,对世界潮流、时代嬗变,都能审视洞悉,并欣然顺应规律,故能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成就改天换地的一番伟业。古语有“小智自私”、“达人大观”,是将为个人谋私的小智谋与担当天下兴亡的大智慧尖锐对比而言的。否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为民为国而应用心智的人,必然有达观天下的心怀,也由此激发潜能、超迈寻常,而使人生境界也更加美好而宏丽。遍观世界文明史,许多影响人类进步的伟大创新,正是以此为动力和起点的。今天,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日益强大,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拓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也为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着更加富实的前景。所以,先辈们达观天下的精神我们应当引为楷模。

我们对志向高远、仰观天下、俯察民情、甘为路石、慨当以慷、求真务实的历史名人,心存景仰,并愿与千千万万的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一道学习弘扬。

组织编撰“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编撰出版人员都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但由于众手修书,书稿层次不一,成书体例难以做到完全一致,对存在的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接受,并在修订再版时一并吸纳修改完善。

内容推荐

史允、董永龙编著的《实业巨子(缪云台)》分为三章十八节撰写。主要选取了传主缪云台1913—1949年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成就,他如何顺应时势成为一个金融家、企业家的缘由。如何通过金融的手段,摆脱地方军阀穷兵黩武的拖累;如何发掘、整合云南富有的矿产资源,造福百姓;如何尽量建立发展企业,使落后的云南边陲有了一些基础的工业;如何发挥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作用,不受中央政府的箝制,使云南家乡赢得步入现代的本钱和契机。这也是传主一生最初和最精彩的事功,对云南厥功至伟的贡献。

编辑推荐

史允、董永龙编著的《实业巨子(缪云台)》介绍了,缪云台,出身于商业家庭,1913年远赴海外求学,就读于美国西南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矿冶专业。理想成为家乡矿冶事业的工程师,而现代工矿企业,必须有资金,有得力的金融体系支持。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云岭高原只手改造财政货币体系、重建金融机构,由此构建云南近代工业体系。从跟单押汇到云南经济委员会,从云纺帝国到人民企业公司……缪云台相信只有云南工业化进步发展了,整体经济才能发展。他一点不认为云南偏远,要将它变成“东大陆”贸易中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实业巨子(缪云台)/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史允//董永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115798
开本 32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36
CIP核字 2014002913
中图分类号 K827=74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09
14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6: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