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飞所著的《读懂赵孟頫才能读懂宋元》是一部关于一代大文人赵孟頫的传记小说。赵孟頫是宋元以来最有争议,同时文化成就最高的人物。他是赵宋宗室,却出仕元朝,深受蒙古皇帝信任,有人盛赞他对汉文化在蒙古统治期间的存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献,也有人大骂其为“汉奸”;他在经学、文学方面成就斐然,他的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的高峰之一,与欧、颜、柳并称“楷书四大家”。本书历数赵孟頫成长的宋代文化环境、历史背景,让读者通过赵孟頫,便可知宋元社会诸般妙境、诸种是非、诸多公案、诸等况味。
图书 | 读懂赵孟頫才能读懂宋元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孙晓飞所著的《读懂赵孟頫才能读懂宋元》是一部关于一代大文人赵孟頫的传记小说。赵孟頫是宋元以来最有争议,同时文化成就最高的人物。他是赵宋宗室,却出仕元朝,深受蒙古皇帝信任,有人盛赞他对汉文化在蒙古统治期间的存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献,也有人大骂其为“汉奸”;他在经学、文学方面成就斐然,他的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的高峰之一,与欧、颜、柳并称“楷书四大家”。本书历数赵孟頫成长的宋代文化环境、历史背景,让读者通过赵孟頫,便可知宋元社会诸般妙境、诸种是非、诸多公案、诸等况味。 内容推荐 孙晓飞所著的《读懂赵孟頫才能读懂宋元》系一部长篇历史纪实性小说。作者独辟蹊径地以一代书画大家、宋太祖赵匡胤嫡系子孙赵孟頫的坎坷人生,破解宋元历史及书画大家的成因。本书涉及史料较多,真实再现了宋末元初那段动荡不安的历史,并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 目录 序(吴怀祺) 第一章 宋室宗亲:赵孟頫的高贵谱系 第二章 少年到青年:赵孟頫的“前蒙古”时代 第三章 强邻环伺:最坏时代的最好宋朝 第四章 从“恐怖蒙古”到“宽厚蒙古” 第五章 隐:赵孟頫的遗民生活 第六章 吴兴:经学成就的“八俊”之名 第七章 文天祥兄弟:杀身出仕皆成仁 第八章 走向大都的最后之路 第九章 管道升:羁旅之中的知音陪伴 第十章 忽必烈身边的天纵之才 第十一章 荣际五朝:赵孟頫的政坛风云 第十二章 皈依佛教的晚年哀伤 试读章节 1265年,3月的湖州,阴冷、潮湿。正是易安居士所称“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时候,前一年才升任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刚被朝廷赐封进士出身不久的赵与吉,在湖州归安病逝。 一声声呜咽,一把把纸钱,送别了这个大家庭平静的过往。 家主逝去,赵家老宅笼罩上一层悲怆和凄凉。无力的春风,吹不散老宅里那浓浓的哀伤。 年仅十二岁的赵孟頫,看着痛哭的母亲,惶惑地缩紧了身子,像江南三月渗透骨髓的冷意一样,赶也赶不走的悲凉,在他的心里肆意地蔓延。 在这个有二十二个孩子的大家庭里,庶出的赵孟頫总是和母亲谨小慎微地生活着。在八个兄弟里,排名第七的他,无论是获得令人尊崇的家庭地位,还是优先的财产继承权,都是他想也不敢想的奢望。 一 细论起来,大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是赵孟頫的十一世祖。而赵孟頫的十世祖,就是有名的“八贤王”——四皇子赵德芳。事实上,民间传说的“八贤王”活着的时候,并没有王爷的头衔,只是死后封赠。 大宋开基,“赵德芳”们或许曾经对未来寄予了若干美好愿望,作为皇子,他们无疑将是王朝建立最大的受益人。但现实很残酷,越是处于聚光灯照耀的中心,越有可能成为狙击手的目标。 赵孟頫成年后,或许无数次地重温过祖上在刀光剑影中向死而生的生存故事,因此,在宋亡仕元、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之后,还绞尽脑汁思谋外放。对权力又迷恋又恐惧,可能是宗室子弟共同的心结。 早亡的十世祖,应该是喜欢权力又躲避权力的赵孟頫观照一生的镜鉴。 太祖有四子,长子滕王赵德秀和三子舒王赵德林均早夭。宋太祖传位继统的希望,就寄托在二皇子赵德昭和四皇子赵德芳身上。 但赵匡胤于“斧声烛影”的谜案里遽然离世后,得登宝座的,却是他的弟弟赵光义。 儒家文化在政治制度上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中原历代王朝皇位继统,均传子不传弟。“兄终弟及”是游牧民族才有的传统。赵光义代侄而立,从政治伦理上,确实很难有合法说服力。 民间怜悯赵德昭、赵德芳兄弟,就编出了两位皇子的种种贤德故事,四皇子赵德芳被传为“八贤王”,与忠义杨家将一起,力保大宋江山。 可这一切都是传说,赵孟頫的这两位祖上均不长寿,且都像他们的父亲一样,死得不明不白。 979年,宋军攻打北汉,攻下北汉首都太原,并大败南下援汉的辽军。宋军平定北汉后,太宗命大军乘胜攻打后晋割予契丹人的燕云十六州,并领军亲征幽州,命赵德昭随征。 同年七月初六,辽军耶律沙部与宋军战于高梁河畔,被宋军击退。宋军乘胜追击。当天傍晚,耶律休哥率大军赶到,宋军停止追击,于高梁河畔防守列阵。 辽军人手两个火把,而宋军没有做好夜战准备。 耶律休哥部在耶律斜轸部配合下,左右夹攻,耶律学古部亦出城作战,使宋军三面被围,全线溃败。宋太宗负箭伤乘驴车南逃,一夜未归营,不知所踪。 P1-P2 序言 读完孙晓飞寄来的文稿,百感交集。这是一部正规学术作品,又可说是谈画论史的散文集,还可说是宋元丹青人物小传录。 书中行文也是百花齐放,笔端流溢的是作者的“情”,兴之所至,论之所起,绝没有通常行文的学究气。可以说是爱愁情恨,皆为文章。 长段引文也有,但引文后作者在评论中译出的原意,却又不是通常的“戏说”。连篇章结构的设计,也是别有才情,有点似是评书折子戏的架势,似不正规,却引人往下看。 对历史大变动该如何认识,朝代顺序如何确定,同时代的影响政治人物遭遇如何思考,对赵孟頫的政事、才艺如何评价,是无论正史、小史都无法回避的。这本书通过历史事实辨析,既有认同,也有异议,通过考辨,得出这样的看法:南宋为元朝留下了赵孟頫,从世祖至仁宗,几任蒙古皇帝又成就了赵孟頫。 应该说,赵孟頫的胜利,是中华文化的胜利——中华文化得到征服者的认同及推崇,并成为中华文化的服从者、学习者和弘扬者。最终,征服者和原住民一起,共同推动中华文化融合迈进,创造新的中华文化! 从商周到清,征服者与中华原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创新与再造,生生不息,才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伟大卓越的中华文化。 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14册第8卷丁编第三节,除论政事外,评论赵氏:孟頫博学多艺,文学艺术开创一代风气,无疑是一代画坛领袖。对赵氏一门的成就,元仁宗感叹: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 这样的认识,要经得起检验。读之者,会有感受。 中华优秀文化是各民族创造出来的。 至于每一论述,要细细评味,自待读之者体察。但从史才、史学、史识三者的要求来说,这部作品值得一读。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读懂赵孟頫才能读懂宋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孙晓飞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65509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16-01-01 |
首版时间 | 2016-01-01 |
印刷时间 | 201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2 |
CIP核字 | 2015198162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30 |
宽 | 165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