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了不起的盖茨比/常青藤名家名译
内容
编辑推荐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1925年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小说的背景被设定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内,讲述了盖茨比和黛西之间的爱情故事。书中盖茨比的名车豪宅、奢靡的派对、疯狂的享乐主义和不择手段追逐财富,折射出了“喧嚣年代”下社会的躁动不安和道德倒退。20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本高居第二位,傲然跻身当代经典行列。

内容推荐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尼克的口吻叙说了盖茨比的故事。小说家以凝炼而富有浓郁抒情气息的语言,画出“爵士时代”一个“美国梦”从鼓乐喧天到梦碎人亡的悲哀,情节、人物、对话、场景、主题等等熔铸成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正如同时代中国小说家沈从文所说,一座希腊小庙,“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

盖茨比是20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文明孕育出来的产儿。“美国梦”像一个在半空游荡的色彩斑斓的大气球,使一代美国人眼花缭乱,神魂颠倒。菲茨杰拉德说过:“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会纵乐、最绚丽的时代,关于这个时代将大有可写的。”他所大写特写的正是这个时代,并且将它命名为“爵士时代”,因此人们往往称他为“爵士时代”的“编年史家”和“桂冠诗人”。不妨说,本书不仅是“爵士时代”的一曲挽歌,一个与德莱塞的代表作异曲同工的美国的悲剧,也是作家本人“灵魂的黑夜”的投影,“在那里永远是凌晨3点钟”。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试读章节

第二章

在西蛋和纽约之间半程路的地段,公路亟不可待地和铁路聚拢起来,沿着铁路行驶了四分之一英里,这样一来就避开了一片荒凉的地区。这是一条灰烬无所不在的峡谷——一个匪夷所思的农场,灰烬在这里像麦子一样疯长,长满山脊,长满山间,长满形状怪异的花园;灰烬长成了房子的样子,长成了烟囱的样子,浓灰滚滚向上翻腾,末了儿,经过一番玄妙的努力,幻变成了灰烬颜色的人,只见人们影影绰绰地在活动,已经和灰蒙蒙的空气搅合在一起了。偶然,一溜灰色的汽车在一条看不见的道路上爬行,吱吱嘎嘎一阵可怕的声响过去,汽车停了下来,一群灰色的人立即拿着铁锨蜂拥而上,折腾出一股穿不透的灰云,把他们影影绰绰的动作遮蔽起来,你怎么都看不清楚。

这片灰蒙蒙的土地上,一团团灰蒙蒙的灰尘没完没了地飘散过去,你不一会儿就能看见T.J.艾克尔伯格医生的两只眼睛。T.J.艾克尔伯格医生的眼睛是蓝晶晶的,巨大无朋——眼睛的视网膜足有一码高。眼睛在注视,却没有脸盘依托,依托的是一付巨大的黄色眼镜,而眼镜依托的是一个并不存在的鼻子。显然,这是某个眼科医生甘做无拘无束的滑稽之人,把两只巨眼摆放在了那里,在女王区。招揽生意,后来自己堕入了万劫不复的盲目状态,要么忘记了这双巨眼,没有把它们搬走。不过,他这双巨眼,日复一日无人重新涂上色彩,曰晒雨淋的,有些模糊了,却依然对这块幽暗阴沉的灰渣倾倒场感到焦虑。

灰烬谷被一条臭烘烘的河流沿边切断,当吊桥拉起来让驳船通过时,等待通过的火车上的旅客们便久久注视着这幕灰尘肆虐的景色,一看就是半个小时。火车通过这里,什么时候都起码需要一分钟,正是因为这一缘故,我第一次遇见了汤姆·布坎南的情妇。

汤姆·布坎南有一个情妇,只要知道他的地方,都知道这一事实,躲都躲不开。他的熟人朋友看见他带着情妇在熙熙攘攘的咖啡馆出头露面,把情妇撂在桌子旁,自己晃来晃去,和他熟悉的人搭讪,这场面很让人扫兴。尽管我对他的情妇深感好奇,但是一点没有想见的意思——然而,我还是见到了。一天下午,我和汤姆坐火车去纽约,当我们在那些灰渣堆暂停下来时,汤姆跃身站起来,拉起我的胳膊肘,不由分说拉着我从火车上走下来。

“我们下车吧,”他说一不二,“我带你去看看我的姑娘。”

我想他午餐时喝多了,他决意要我作陪的劲头强悍到了推推搡搡的边沿。他的推断蛮横不讲理,以为我在星期天的下午没有什么事情好做。

我跟着他跨过一道粉刷成白色的铁路栅栏,在艾克尔伯格医生目不转睛地注视下,沿路往回走了一百码。眼前唯一的建筑物是一小排黄砖砌的建筑物,位于那片灰烬倾倒场边上,类似一条专门为灰堆场服务的浓缩的主街。这排建筑物一共有三家商铺,一家正在招租,一家是通宵餐馆,一条灰渣小路一直铺到了门前;第三家是汽车修理铺——广告牌上写着:修理。乔治·B.威尔逊。汽车买卖。我跟着汤姆走进了汽车修理铺。

修理铺里没有什么生意,空空落落的;看得见的唯一一辆汽车是盖满灰尘的破旧福特,趴在一个黑乎乎的角落里。我心想,这个汽车修理铺的影子一定是一个幌子,奢侈的浪漫的公寓隐藏在楼上,这时,店铺的老板本人在办公室的门口出现了,用一块抹布擦着双手。此公一头浅黄色头发,少精无神的,脸色苍白,细细看去倒也不难看。他看见我们进去,淡蓝的眼睛里顿时冒出来一缕沮丧的希望。

“喂,威尔逊,老伙计,”汤姆说着,得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生意怎么样啊?”

“没什么好抱怨的,”威尔逊答道,口气令人难以信服,“你什么时候把那辆车卖给我?”

“下星期吧,我现在雇了一个人整一整它。”

“活儿干得很慢吧,是吗?”

“不,他干活不慢,”汤姆说,“如果你有这样的感觉,那么还是把车卖给别人好了。”

“我不是那个意思,”威尔逊开脱说,“我只是说……”

……

P24-26

序言

名家名言

盖茨比有什么了不起

若干年前,在桂林参加中外传记文学年会,与会者被要求交一篇论文,我特怵头这种任务,就把我翻译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富了》的前言改名为《美国人富了怎么活》,交差。想不到这次会议很认真,安排一个下午挨个发言,又要简短,不能超过十五分钟。我拿到发言名单,见上面的题目是《美人富了怎么活》。我纠正说打印者漏了一个“国”字,把我的发言搞得不好讲了。谁知一位很懂幽默的老学人说,《美人富了怎么活》才是个大话题呢,放开讲。全场一通哗然,鸡一嘴鸭一嘴的,等安静下来,我的发言时间到了,我只说了一句:那就烦劳大家看拙文吧。

美国人富了怎么活?

美国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似乎就是专为回答这个问题而写。

书中的男主人公盖茨比英俊潇洒,志向远大:从过军,战功卓著;上过牛津,名牌大学生;白手起家,家趁万贯;出手阔绰,一掷千金;不仅开豪华车,还有自己的水上飞机……用他的老朋友沃尔夫西姆的话说:“这种男人,就是你喜欢领回家去,介绍给你母亲和妹妹的人。”

女主人公黛西生得美丽,在青春绽放的岁月,身后总是跟着半打追求者。

“我”嘛,相貌堂堂,哈佛大学毕业生,健康向上,有情有义,在盖茨比惨遭杀身之祸后,“我”是唯一给死者张罗葬礼的人。

几个配角汤姆·布坎南、默特尔·威尔逊太太、乔丹·贝克小姐,个个都身强体壮,其中两位甚至算得上运动健将,只是头脑简单一些;就连为其妻复仇而射杀盖茨比后开枪自杀的威尔逊,也有一种病态美。

作者挑选的这几个俊男美女,构成了这样的关系:“我”,尼克·卡拉韦,在纽约城里做债券生意,住在长岛的西蛋,这里被一处灰堆场与纽约城隔开。这个灰堆场是一条灰埃无处不在的峡谷,灰埃在这里像麦子一样疯长,长成了山脊、山间、花园、房子、烟囱……和灰蒙蒙的空气弥合在一起;一溜灰色的汽车停下,一群灰色的人立即拿起铁锨蜂拥而上,折腾出一股穿不透的灰云。灰堆场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眼科医生竖立的一个经受风吹雨打的广告牌,上面有两只瞪得贼圆的大眼睛,藏在一副黄色眼镜后面,象征一个污秽的无益的世界。“我”的邻居是行踪诡秘的杰伊·盖茨比,宅邸豪华,而比宅邸更宏大更奢华的,是周末举办的聚会,人声鼎沸,高朋满座,灯红酒绿,乐声彻夜不断。盖茨比当兵时是穷少校,却与富家女黛西发生了恋情,坠入爱河很深,但是黛西终与富人汤姆·布坎南结了婚。“我”,尼克·卡拉韦,是黛西的表弟,和汤姆做过大学同学。盖茨比通过“我”,和黛西重温旧梦,且一发不可收拾,盖茨比几乎每天下午都约黛西来豪宅里幽会,并且决定和汤姆公开挑明,要娶黛西为妻。然而,汤姆和黛西的婚姻也是“富富联合”,汤姆为了打马球,自己养着一个马队。汤姆是那种典型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男人,过盛的精力让他婚后一直拈花惹草;书中故事发生时他正和汽车修理铺的主人威尔逊的妻子默特尔·威尔逊如鱼得水,在纽约城里租下公寓,频频约会。默特尔的丈夫后来发现了隐情,把默特尔关在楼上。默特尔伺机逃离,冲上公路,被开车的黛西撞死。盖茨比不顾一切地保护黛西,而吓坏了的黛西和汤姆言归于好,汤姆因为盖茨比意图夺走黛西,加之正在为妻子报仇的威尔逊持枪威胁,他便告诉威尔逊撞死他妻子的是盖茨比。威尔逊费尽周折找到盖茨比,把盖茨比打死在他家豪宅的游泳池里,而后自己开枪自杀。

汤姆和黛西的家,是一座红白相间的乔治亚殖民风格的大厦,临水而立,十分触目。草坪从海滩开始,一直延展到门前,足有四分之一英里,日晷、铺砖小径和姹紫嫣红的花园,一应俱全。但是,与盖茨比的豪宅比,则是小巫见大巫了。宅邸的大小,决定了聚会规模的大小。“我”到表姐黛西家拜访时只有三五人的聚会;汤姆约上情妇默特尔·威尔逊到纽约城里的公寓幽会,是六七个人的聚会;盖茨比的豪宅则乐声缭绕,不绝于耳,夜夜如此;饮食男女来来往往,像飞蛾翻飞,穿梭于浪声笑语、香槟酒和群星之中;到了周末,他的罗尔斯一罗……爱人,也竟然没有送来一句悼词或者一朵白花!

我们一行三辆车到达了墓地,在紧密的蒙蒙细雨里停在了墓园门口——第一辆是灵车,漆黑一团,湿漉漉的,然后是盖兹先生、牧师和我乘坐的大轿车,再后面是四五个仆人和西蛋来的邮差乘坐的盖茨比的旅行车,车身也都湿透了……那个戴猫头鹰眼镜的人竟然来了,三个月前的那个夜晚,我发现他在那个图书馆对盖茨比的图书赞叹不已。

多么凋零、湿冷又意味深长的送葬场面!那些饮食男女,都像汤姆和黛西一样,都是那种不管不顾地享受这个富足起来的世界的人:他们只会破坏东西,毁坏生灵,得尽好处,然后龟缩到他们拥有的钱财里,龟缩到他们一味索取的状态中,龟缩到他们继续投机取巧的安乐窝里,让别人收拾他们留下的烂摊子。然而,“我,,依然相信,明天我们还会继续往前跑,跑得更迅猛,两臂伸展得更长,去拥抱一个总会到来的阳光灿烂的早晨——

大家都设想自己具备至少一种主要的美德,而这就是我自己的美德:在我所认识的人中,我是为数不多的诚实人之一。

盖茨比去了,已经遥不可及,但是“我’’聊以自慰的,是在他生活得活蹦乱跳时,“我”隔着草坪朝他大声吆喝过:“他们是一伙下三滥。那伙混账东西统统加起来也不如你一根毫毛。”  九

本书作者斯科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出生于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青年时期在这里度过,后来到普林斯顿大学接受教育,因为学业困难而辍学,并于1917年参军,退役后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活动,先后出版了《天堂的另一边》《爵士时代的故事》《夜色温柔》《最后一个巨头》等高质量的小说。他生得仪表堂堂,妻子姗尔达天生丽质,可惜这俊男靓女的一对,患上了难以自拔的时代病——生活放荡不羁。因此,他的所有小说里都有他和妻子的生活影子,《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尤甚。什么样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姗尔达早早患上了精神疾病,他本人酗酒过度导致心脏病猝死,两个人都只活了四十多岁。也许因为他是在用生命写作,用经历写作,用心得写作,因此他的作品都写得格外精致,鞭辟入里;尤其《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十万字的篇幅,九个章节,结构讲究,逻辑缜密,有伏笔必有照应,有起始必有交代,整个故事和情节都在多一字则多少一字则少的叙述中展开和设定,套用小说中一个角色的话说:

这种书,就是你喜欢拿回家去,介绍给自己的母亲和妹妹阅读的书。

苏福忠

八里庄北里二人居

2014年11月16日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让我“举出迄今为止遇到的最重要的三本书”,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就是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和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它们是我身为读书人、身为作家的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小说。倘若只让我从中挑选一本,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起的盖茨比》。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自亨利·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菲茨杰拉德深刻地描写出宏大、喧嚣、轻率和寻欢的场景,凡此种种,曾风靡一时。

——英籍美国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T.S.艾略特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好的小说,该书敏锐地抓住了当代社会生活的主题,并以象征手法展现了“美国梦”传奇之下的嘲讽及悲怅。

——《牛津美国文学词典》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了不起的盖茨比/常青藤名家名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译者 苏福忠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6812097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2015204005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19
15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9: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