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俗遗规》为陈宏谋所著“五种遗规”之一,主要讲述乡里、宗族间致讼原因和如何消除矛盾的途径,汇集了历代一些会规、宗约、治家格言等内容。五种遗规译注小组译注的这本《训俗遗规译注》,顾名思义是《训俗遗规》的译注本,内容由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构成。
此书能够让广大读者在翻看阅读之余,感动受益,使社会人心日渐厚道,民风日渐淳朴。
图书 | 训俗遗规译注 |
内容 | 编辑推荐 《训俗遗规》为陈宏谋所著“五种遗规”之一,主要讲述乡里、宗族间致讼原因和如何消除矛盾的途径,汇集了历代一些会规、宗约、治家格言等内容。五种遗规译注小组译注的这本《训俗遗规译注》,顾名思义是《训俗遗规》的译注本,内容由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构成。 此书能够让广大读者在翻看阅读之余,感动受益,使社会人心日渐厚道,民风日渐淳朴。 内容推荐 《训俗遗规》为清代陈宏谋先生所辑录《五种遗规》的第三篇。 陈宏谋先生采录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分门别类辑为遗规五种,即《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 古往今来,国家的治理教化往往体现在民风习俗中,从普天之下的民风习俗便能看出人心情态。人心厚道,社会道德的风气就会兴盛,而众多的社会陋俗就会息止。《训俗遗规》便从古典经籍中,采录了那些贴近人心风俗的古今名言,记述了乡里、宗族间致讼的原因和消除矛盾的途径。所采录的内容、道理比较贴近时事,且言辞真实直率,明白易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社会道德、民众公德心逐渐减弱,民间纷争不断增多,希望此书能让广大读者在翻看阅读之余,感动受益,奋起而行,引起更多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使社会人心日渐厚道,民风习俗日渐淳朴,争执官司日渐减少。这是作者朝夕所期望,也是编者期望所在。为方便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五种遗规译注小组对一些难字难词作了注解,并对全文进行了白话翻译,成就了这本《训俗遗规译注》。 目录 《训俗遗规》序 卷一 司马温公《居家杂仪》 朱子《增损吕氏乡约》 陆梭山《居家正本制用篇》 倪文节公《经鉏堂杂志》 陈希夷《心相编》 袁氏《世范》 卷二 许鲁斋《语录》 陈定宇《先世事略》 王阳明文钞 杨椒山遗嘱 沈文端公《驭下说》 吕新吾《好人歌》 李忠毅公《诫子书》 王孟箕讲《宗约会规》 王士晋《宗规》 顾亭林《日知录》 陆桴亭《思辨录》 卷三 朱柏庐《劝言》 张杨园《训子语》 唐灏儒《葬亲社约》 魏环溪《庸言》 汤潜庵《语录》 魏叔子《日录》 蔡梁村《示子弟帖》 程汉舒《笔记》 卷四 史搢臣《愿体集》 唐翼修《人生必读书》 王朗川《言行汇纂》 熊勉庵《宝善堂不费钱功德例》 试读章节 司马温公《居家杂仪》 (公名光,字君实,宋时宰相,谥文正。) 【原文】 宏谋按:正伦理,笃恩义,辨上下,严内外,居家之要道也。温公正色立朝,为有宋第一等人物。而正身以正一家,法肃意周,可为古今仪则。所著《家范》,父子、祖孙、兄弟、叔侄、夫妇,一家之中,各尽其道。皆有懿行以实之。堪与小学并传,限于卷帙,不及附刊。得此而遵循不越,亦足以整齐门内,无愧型家之道矣。 【译文】 宏谋按语:整肃伦理纲常,笃行恩情道义,明晰上下尊卑,严正内外之别,这些都是治家的关键道理。司马温公在朝为官,政事严肃,是北宋第一等的人杰名流。他端正自身来端正一家之风,法式庄重而意图周全,可称得上是古今仰慕的模范人物。他所编撰的《家范》一书,分为父子、祖孙、兄弟、叔侄、夫妇等篇。可使一家上下,恪守本分,各尽所能,都有善行来落到实处。可以和《小学》一同传行于世。限于篇幅,不能全部附录。若有人能够按照本篇所讲来遵行照办的话,也足够用来整肃家风,不愧为持家有道了。 【原文】 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分之以职(谓掌仓廪、厩库、庖厨、舍业、田园之类),授之以事(谓朝夕所干及非常之事),而责其成功,制财用之节,量入以为出。称家之有无,以给上下之衣食及吉凶之费。皆有品节,而莫不均一(尽其所有而均之,虽粝食①不饱,蔽衣不完,人无怨心)。裁省冗费②,禁止奢华,常须稍存赢余③,以备不虞。 【注释】 ①粝食:粗劣的饭食。 ②冗费:浮费,不必要的开支。 ③赢余:收支相抵后剩余的财物;多余,剩余。亦作“盈余”。 【译文】 凡是身为一家之长者,必须严谨恪守礼仪法规,以统领家中子弟及仆人。要让每个人明白自己的职责(分别管理仓廪、厩库、庖厨、舍业、田园之类的家事),安排他们具体的事宜(就是早晚应做之事以及应对其他一些突发事件),并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制定家庭财物用度的等次,根据收入情况来决定支出。根据家产的多少,以供给家中所有人的衣食和红白喜事等费用开支。分配用度时全部都按照品级来加以节制,没有不公平合理的(如果按照收入的多少公平分配家产,即使吃的是粗茶淡饭且食不能饱,穿的是破旧衣服且衣不蔽体,大家也不会有怨恨之心)。应该裁除不必要的铺张浪费,严禁奢侈浮华。平时要经常存些家资盈余,以备不时之需。 【原文】 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无得专行。必咨禀①于家长。(易曰: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安有严君在上而其下敢直行自恣②不顾者乎。虽非父母,当时为家长者,亦当咨禀而行之。则号令出于一人,家政始可得而治矣。) 【注释】 ①咨禀:请教;禀告。 ②自恣:放纵自己,不受约束。 【译文】 凡是身份低微的及所有晚辈,事务不分大小,不得擅自妄行,必须禀报请示于家长。(《易经》上说:“家中要有严肃的君主,说的就是家中父母要严肃呀。”哪有严肃的家长在上,而下人、晚辈等却敢擅行放纵自己而不顾的呢?即使不是父母,但面对当时的家长,下人、晚辈等也当禀告家长后再行动。这样,家中号令都出自家长一人,家族事务才可以得到良好的管理。) 【原文】 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 【译文】 凡是身为儿子媳妇的,不得积蓄私有财产。薪水俸禄以及田地房屋等租金收入,应全部上交给父母公婆。若是正常合理的需用,就请示长辈来领受开支。不得藏私作假,不得暗中私拿。 【原文】 凡子事父母(孙事祖父母同),妇事舅姑(孙妇亦同),天欲明,咸起,盥(洗手也)漱栉(梳头)总(所以束发),具冠带。昧爽①(天将明也),适父母舅姑之所,省问(此即礼之晨省也)。父母舅姑起,子供药物②(药物乃关身切务,人子必当亲自供进,不可但委婢仆),妇具晨馐(俗谓点心)。供具毕,乃退,各从其事。将食,子妇请所欲于家长(卑幼各不得恣所欲),退具而供之。尊长举箸,子妇乃各退,就食。丈夫妇人,各设食于他所,依长幼而坐,其饮食必均一。幼子又食于他所,亦依长幼,席地而坐。男坐于左,女坐于右。及夕,食亦如之。既夜,父母舅姑将寝,则安置而退(此即礼之昏定也)。 【注释】 ①昧爽:拂晓;黎明。 ②药物:此指刷牙用的药物,类似于现在的牙膏。 【译文】 凡是儿子事奉父母(孙子事奉祖父母也一样),或是媳妇事奉公婆(孙媳妇孝敬祖父母也一样),天还没亮时,就都要早早起床,洗漱、梳头,束发,穿戴整齐。黎明,天快亮时,就要到父母公婆的住所去问安(这就是晨省之礼)。等父母公婆起来后,儿子要亲自准备好洗脸水、刷牙药(洗脸水、刷牙药等乃是关乎身体、脸面的要务,作为人子一定要亲自准备,不可推委给婢仆),媳妇要备好早点。洗漱物品、早点安放好后,再行告退,各自去忙各人之事。早餐之前,儿子媳妇要请示询问家长的需要(晚辈绝不可放纵自己的欲求),然后退下去全部备好再送上来。长辈开始动筷后,儿子媳妇们再各自告退出去用餐。儿子媳妇等用餐要另设场所,席上应遵从长幼尊卑的次序来就座,大家的饮食一定要平均如一。幼辈们再另行安排就餐的场所,也要依照长幼尊卑的次序来席地而坐。男性应就座于左边的位置,女性则应就座于右边的位置。等到用晚餐时,也要如此。到了夜里,父母公婆准备休息时,晚辈们要服侍长辈就寝后再行退下休息(这就是昏定之礼)。 …… P5-8 序言 《五种遗规译注》序 《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俗云“少成若天性”,又云“至要莫如教子”。然今世教育,注重知识和技能,忽视德行和定力之培养,花费精力资财颇多,收效却不尽如人意。 我中华之先祖,深谙教育乃齐家治国之本。自尧舜之时,即明五伦之教,《礼记》更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古圣先王之教诲,后人总结为:“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实为人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也。 《五种遗规》,清人陈宏谋所辑,分为《养正》、《训俗》、《从政》、《教女》及《在官法戒录》五篇。是书广集古来圣哲对一切大众之教诲言论,乃古圣先贤教育之集大成者。先生为朝中重臣,又具道德学问,为世所重,故甫一刊行,便风行全国。曾文正公更将其列为子弟必读之书。 然近世传统教育衰落,《五种遗规》知者甚少,幸有当代大德净空老法师、国学大家南怀瑾老先生等敬劝青年人阅读此书,方渐为人所知。 其中,《养正遗规》为有关养性、修身、儿童启蒙教育、读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论述。 诚如陈宏谋序中所言:“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材;教术之端,自闾巷始,人材之成,自儿童始。大易以山下出泉,其象为蒙,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于是乎在,故蒙以养正,是为圣功,义至深矣。”此乃“养正”之义,亦为陈氏编辑是书之深旨所在,实为今日之父兄、师长所必读之书也。 《教女遗规》采集历代女教之经典,堪称女子教育之集大成者。古人云:“正天下,首正人伦;正人伦,首正夫妇;正夫妇,首重女德。”足见女子之教育,乃天下太平之大根大本。此书实为今世女子之必读。 《训俗遗规》则汇集了历代一些乡约、宗约、会规、训子、驭下之法、治家格言、名人遗嘱等内容,皆为劝人行孝、劝善积德之文。今人读之,确能起到移风易俗、和谐社会之目的,亦为转化社会风俗之至宝也。 《从政遗规》、《在官法戒录》乃为从政为官者所编,今日从事公务之人读之,必能得莫大利益,不仅教人为官理政之要,更备举历代官吏善行和劣迹。望读者见善者为之效法,见不善者为之省戒。果能行之,不仅为国家民众之福,且所行者亦福利无穷也。 此五书,皆为文言,文字虽浅,意味深远,今人读之,仍有深度。吾等德薄慧浅,初闻先贤之教,然惜此书尚无白话译注之版本流通,故不揣浅陋,将此书注解翻译,以冀先贤之教化,再行天下。今入果能将此书教诲,落实于工作、生活、处世待人上,定于社会风气之转移、改良,有大裨益。 此书注译者放弃版权,愿见者闻者,广为流布。余等德薄慧浅,书中不妥之处,敬请诸位方家仁者不吝赐教。 《五种遗规》译注小组 2012年5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训俗遗规译注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清)陈宏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35105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3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33 |
出版时间 | 2015-06-01 |
首版时间 | 2015-06-01 |
印刷时间 | 201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46 |
CIP核字 | 2015007194 |
中图分类号 | B82-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2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