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的文化特性/中国教科书发展史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由刘景超著的《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的文化特性》共分为五章,系统介绍了清末民初这一特殊历史转折时期,在女子教科书上所折射出来的女子教育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主要内容集中在,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的演进、文化阐释、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以及最后我们所对这些文化特性的思考与启示。

本书系统介绍了1905-1922年间女子教科书从出现、成熟,到最后衰落退出的发展过程,通过历史的客观呈现,分析当时女子教科书的文化本质和功能,并反应了社会的文化特性,有创新,也有衰落。在以后的教科书发展中,保持文化的开放性,在传承与创新中广泛吸纳古今中外各种文化之长,充分展现女性新形象。

内容推荐

近代的中国被描述为一个“被全球化”的时代国家,资本主义扩张、帝国主义入侵,以及知识和实践的全球流通,中国被“抛入”世界之中,并与异质文化频繁接触、对抗和互动。此时,国家、民族、个人身份都处在一个根本性的“再构”之中,女子教科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既是这种“再构”直接和有效的工具,又是其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水乳交融,积极参与历史文化的塑造。

严格意义上的女子教科书,从它起源、兴盛到最后淡出历史舞台,仅仅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但这个过程是中国教材史里珍贵的一段。由刘景超著的《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的文化特性》检阅了清末民初二十几年的女子教科书,对女子教科书的文化传承和创新进行梳理、呈现与解读,凸显出其在近代中国文化转型关键时期的历史性贡献。本书图文并茂、资料可靠,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较强的可读性。

目录

绪论 基于文本的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之文化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二、“女子教科书”与“女子教科书文化”

三、基于文本的女子教科书文化研究路径

第一章 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之演进

 第一节 中国传统女学读本(西汉至1895年)

一、中国传统女学读本的出现与发展

二、中国传统女学读本的特点

 第二节 新式女子教科书的出现(1895~1906年)

一、清末新式女子教科书出现的历史背景与契机

二、官方意志的违背——学堂、书坊女子教科书的涌现

三、与旧式女子教育传统相“决裂”——高度自觉的新奇与新派

 第三节 女子教科书的逐步规范(1907~1911年)

一、女子学堂章程的颁布与学部的教科书审定制

二、学部审定教科书

三、女子教科书的规范化特点

 第四节 女子教科书的日趋成熟(1912~1919年)

一、民初教育宗旨与学制的变革

二、教育宗旨教科书

三、女子教科书的现代性特点

 第五节 女子教科书的衰落与退出(1919一1922年)

一、女子教科书退出的历史背景

二、五四运动后女子教科书的出版概况

第二章 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之文化阐释

 第一节 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的文化属性

一、女子教科书——文化的载体与传承工具

二、女子教科书——对象化的文化存在

三、女子教科书——一种独立而特殊的文化现象

 第二节 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的文化本质与功能

一、女子教科书的文化本质

二、女子教科书的文化功能

 第三节 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的文化特征

一、文化对象的针对性

二、文化的时代转型性

三、中西文化的冲突性

第三章 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的文化传承

 第一节 “重德轻智”——中国传统德才观的传承与演进

一、“德先于才”——教科书中不平等的“德”与“才”

二、“女子无才便是德”——“重德轻智”在女性身上尤甚

 第二节 “家为国本”观念的传承与演进

一、“家”“家族”“家法”意识的强化

二、为女性绘制的“家庭”蓝图

 第三节 尊孔崇儒与孝道仁义观念的传承与演进

一、讲 孝道、怀仁爱、达信义

二、事舅姑、义夫君、睦妯娌

 第四节 内外有别——女性性别理想的传承

一、女性角色:“女”“妇”“母”——“贤妻良母”“国民之母”

二、女性素养:从“德、言、容、功”到“婉顺、慎言、俭饰、女红”

三、女性行为:“妇人主中馈”——“女从以教职”

第四章 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的文化创新

 第一节 “国家化的身体”——身体观的变革

一、国民健康的身体——“强国保种”的应有之义

二、女性身体的“国有化”性质

 第二节 国家社会观念的渗透——从“国民”到“女国民”

一、“国民”意识培养——“无论我是女是男,我都有责任保卫中国”

二、“女国民”——女性公民形象的塑造

 第三节 “科学”与“民主”的新教育观表达

一、提倡科学,破除迷信

二、知识图景的呈现

三、劝勉:“女子宜求学”

 第四节 自由、平等、自立、自强观念的涌现

一、每个人都要自由与自立

二、女性更需要平等、自立和自强

第五章 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文化传承与创新之反思及启示

 第一节 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文化传承与创新之反思

一、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推动作用

二、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局限性

 第二节 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文化传承与创新之启示

一、教科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必须结合实际

二、保持文化的开放性,广泛吸纳古今中外各种文化之长

三、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展现女性新形象

结语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的文化特性/中国教科书发展史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景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035088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5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2015104110
中图分类号 G423.3-092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5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