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节落落高文炳炳(刘浦江教授纪念文集)(精)
内容
编辑推荐

邓小南、荣新江、张帆主编的这本《大节落落高文炳炳(刘浦江教授纪念文集)》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发起,收集七十余篇学者、师友追怀刘浦江教授生平、治学的纪念性文字,辅以刘浦江先生学术自述(摘自其日记、书信等)、论著目录及挽联等相关文字,以缅怀、纪念刘浦江先生的学术业绩,弘扬其学术精神。

内容推荐

邓小南、荣新江、张帆主编的这本《大节落落高文炳炳(刘浦江教授纪念文集)》收录了77篇纪念文字。这些文字有的来自师长,有的来自学界同侪,也有的来自刘浦江教授的友人和学生。追思中饱含着内心的伤恸与不舍,也自不同的角度述说着刘浦江教授磊落的节操、炳著的绩业,从方方面面勾勒出其不凡的一生。

目录

刘浦江教授生平简介

刘浦江教授学术简历

刘浦江先生致弟子书(选录)

走出辽金史——刘浦江先生笃行而未竟的事业

怀念刘浦江先生刘凤翥

忆刘浦江教授宋德金

我与浦江的淡如水之交李锡厚

在刘浦江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王曾瑜

追思浦江李裕民

悼浦江史金波

置身功利外 心在学问中——怀念刘浦江教授张邦炜

不虚此行——从几个侧面看刘浦江的脱俗人生黄宽重

浦江,我们会一直记得你姚大力

回忆刘浦江教授钱乘旦

深切缅怀浦江王春梅

天然清流,不杂渭泾:忆浦江邓小南

怀念浦江臧健

在浦江追思会上的发言王小甫

忆刘浦江二三事齐木德道尔吉、吴英拮

追念刘浦江君阎步克

相别未尽语,追思无限意牛大勇

心香一瓣:悼念浦江老师刘静贞

忆浦江君陈苏镇

遥祭浦江:生命以另一种形态不朽王瑞来

刘浦江教授追思会上的发言包伟民

悼念浦江王晓欣

畏友浦江李华瑞

君子之善岂止在文章!彭小瑜

忆浦江赵世瑜

追忆浦江辛德勇

一个纯粹的学者——悼浦江陈峰

刘浦江忆旧李鸿宾

惜才伤逝忆浦江李剑鸣

垫江洒泪送浦江荣新江

细微处见精神——追忆刘浦江与点校本《辽史》修订徐俊

史学要向高处走——深切缅怀刘浦江教授姜锡东

我所了解的浦江同学刘一皋

刘浦江同志告别仪式上的发言程秩

怀念浦江学兄李志生

一位真诚而负责任的学者——在刘浦江教授追思会上的发言苗书梅

中元之夜说浦江罗新

永远年轻的浦江兄游彪

痛悼刘教授浦江兄鹤归漆永祥

从此花开不见君——刘浦江教授追思朱玉麒

江城子·悼念故友刘浦江教授曹家齐

一个学人的境界——追念刘浦江教授王善军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纯真与执著王立新

悼浦江张帆

刘浦江先生在四库学方面的成就张升

宽而栗,愿而恭,直而温——回忆浦江何晋

风物依旧,斯人不再:追忆刘浦江老师史睿

怀念浦江教授吴国武

我与刘浦江教授的学术交往周峰

师教二十年杂忆——怀念刘浦江老师党宝海

一位纯学者的生涯——怀念刘浦江老师余蔚

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追忆刘浦江老师刁培俊

刘浦江先生:从辽金史进入阿尔泰学唐均

亦师亦友亦家人——怀念刘浦江先生贾彦敏

怀念哥哥刘源远

怀念刘浦江老师谭星宇

追悼刘浦江教授饭山知保

追思刘浦江老师毛利英介

黯淡世界中的一道光陈侃理

博大之爱中的一丝微光——怀念刘浦江老师李鸣飞

不是恩师,更似恩师——悼念刘浦江老师孙建权

刘浦江,他一直那么年轻孙明

他的目光如手术刀般锐利陈恒舒

怀念我的班主任刘浦江老师李怡文

追思与怀念:忆刘浦江老师李根利

不一样的感受,同样的关怀——追念刘老师马清源

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怀念刘浦江老师闰建飞

远去的“絮叨”——怀念刘浦江老师袁晶靖

脊梁——我眼中的刘老师吴淑敏

师恩未谢,岁月已晚——怀念刘浦江老师张晓慧

余悲未已,薪火不灭——怀念刘浦江老师包晓悦

“幸”与“不幸”——怀念刘浦江老师张晨光

天之高处,魂之所栖——怀念刘浦江老师李思成

刘浦江先生的学术历程与治学思想邱靖嘉

一部倾注生命的《辽史》——记刘浦江教授的《辽史》修订工作邱靖嘉

“难以置信”的学术故事——泣念恩师刘浦江先生赵宇

痛悼浦江师——告别仪式上的发言苗润博

挽联、唁电选录

家人致谢

后记

试读章节

去年4月初,有一天我接到我们中古史中心副主任刘浦江发的一个短信,说是要请个长假回重庆垫江老家,我略感突然,马上拿起电话问他怎么啦,他说要做个手术,可能要把胃切除一部分,然后休息一段时间,因为有亲戚在那边医院,所以做手术方便一些。我印象里他是常年肠胃不好的人,滴酒不沾,吃饭也非常注意,而许多人做过胃切除,似乎也不是太大的事,所以就放下心来。

可是4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接到牛大勇的电话,说浦江手术前检查出癌症,重庆那边治不了,马上就回北京医治。17日下午,浦江已从重庆转回北京,住进北大肿瘤医院,说是癌症晚期。我与大勇、阎步克、林宗成一起去看他,精神还好,下周一检查结果才出,但他已做了最坏打算,和我们说了一些对人生长短的理解,我相信他能挺过去,但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他比我还小一岁,怎么可能这样。

随后几个月的治疗,颇让人欣慰,但时而也有反复。7月初情况有些不好,12日我和邓小南、朱玉麒、方诚峰一起去看他,医院的环境很差,但他的精神尚佳,告诉我们又做了一个疗程,换了些药,周一即出院。随后的消息一次比一次好,9月1日我给浦江一信:“最近还好吧?听说第三疗程后效果不错,希望一步比一步好。假期带学生去黑城、敦煌,刚刚回来。拙著《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一册请苗润博带上,请指教。”他还是一贯的风格,当即回信:“近几个疗程效果比较明显,如果顺利的话,十月即可结束治疗。我听苗润博谈过你们的西北考察,谢谢你的新著。”到了9月27日,我当时在日本,接到朱玉麒的来信说:“今天刘浦江老师来和学生上课了,令人感动。”后来我统计中心下学期的课程,他还报了要开“《辽史》研读”,我更加感到振奋,觉得浦江这下子是挺过去了,一旦他回到教学、科研岗位,他就又会变得生龙活虎一般。

万万没有想到,12月29日邓小南来电话,说浦江病情全面复发,他要回垫江老家。30日下午,我和小南、大勇、罗新一起赶到肿瘤医院。看到隔离病房中浦江消瘦的样子,心里非常难过。隔着玻璃窗听他说,他已下定决心要回老家,他姐夫已经带了一辆救护车来接他,他觉得时问不长了。我们希望他不要放弃,说不定换了环境,又是一番情形。他让我们来,是要拜托大家一件事,就是托付他的学生,希望我们着力培养,接过他辽金史学科的班。这时的浦江,已经完全不是平日说话那样快刀斩乱麻,而是上气不接下气,但他最后要说的话,仍然和平日那样,是学术,是学生。

第二天,浦江离开北京,回到垫江老家,我们的心也跟着到了垫江,每天传来的消息越来越糟。2015年1月5日,先期赶到垫江的学生传来那边不太好的消息。中午,消息更不好,我到历史系和系领导商议,准备预案,随时启程去垫江。下午,原本说我和小南、张帆明天一早过去,傍晚又有消息说浦江又平息下来,他夫人说先不要过去。6日,我们每个人都忐忑不安,希望浦江能够再次逃过一劫,起死回生,可是夜里从垫江传来消息:浦江于23点57分去世。虽然这消息已在意料之中,但一旦成为事实,悲从中来,泣不成声。

7日上午到系里商议浦江追悼事宜,拟写讣告,发到网上。下午1点半,与小南及历史系领导高毅、王新生、张帆一起出发,乘4点班机飞重庆,晚点,7点才到,转乘汽车,深夜抵垫江。浦江的好友王子今、李华瑞、李鸿宾三位也在下午赶到,浦江的新老弟子都在。

8日早上8点,在垫江的殡仪馆举行浦江遗体告别仪式,高毅代表历史系致辞讲浦江生平事迹,我代表中心致辞讲浦江学术成就,小南代表生前好友致辞,垫江教育局长是浦江的中学同学,他代表垫江教育系统致辞,垫江县长和浦江的家属、友人约一百人来为他送行。我自认为是个坚强的汉子,但浦江的去世实在让人心痛,在这个告别仪式上,我的泪水如泉涌一般,我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同事、好朋友,也为我们的学生失去这样一位好老师,而感到十分哀痛。

在告别仪式上,我除了对浦江的不幸去世表示沉痛哀悼外,特别希望对他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说,浦江是垫江人民的骄傲,也是北大的骄傲,是北大中古史中心的骄傲,浦江虽然走了,但他留给我们十分丰厚的学术遗产。

刘浦江1979年从垫江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专业。毕业后到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任教。1988年破格被北大中古史中心主任邓广铭教授调入北大中古史中心从事研究工作,并协助邓先生整理古籍。

P192-194

序言

纪念文字从来都不好写,尤其是要纪念一位遽逝于英年的亲密同仁。

刘浦江教授离我们而去,已经整整一年了。今天,我们将这部悼念与追思的文稿祭献在浦江的灵前。

77篇纪念文字,来自我们的师长,来自学界同侪,也来自浦江的友人和学生。追思中饱含着内心的伤恸与不舍,也自不同的角度述说着浦江磊落的节操、炳著的绩业,从方方面面勾勒出浦江不凡的一生。

浦江是如今世上不多的理想主义者,更是孜孜以求的实践者。学问中,他长于思辨,才华警敏;课业中,他诲人育材,为师有道;工作中,他坦诚执著,干练高效。他的信念,他的追求,醇厚清介,高远而切实。他以自己54岁的一生,以自己的学业成就、学术精神、学人气质,诠释着“学者”二字的真切意涵。

今天我们追怀浦江,正是要奋励精神,凝聚力量,像他那样,全身心投入,奉献一流成果,培养一流学生,建设一流的学术群体。

浦江和我们在一起,他永远是我们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编者

2016年1月6日

后记

刘浦江教授于2015年1月6日不幸逝世,学界一片痛悼。在此后短短的几天里,不少同仁自发撰写、发表了多篇悼念文章。1月21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举行“大节落落,高文炳炳——刘浦江教授追思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友朋同道齐集一堂,以交流、发言的形式表达对刘老师的纪念与追怀。出版纪念文集的计划在追思会上确定下来,而其中的发言记录与先前的纪念文字也构成了眼前这部书稿的最初基础。

追思会后,纪念文集的编纂工作正式启动,截至2015年9月,共收到文稿77篇。在此过程中,邓小南、荣新江、张帆三位老师在宏观原则、总体方向上加以掌控、指导,并对纪念集初稿作了细致审订。具体编集工作由刘浦江教授的学生共同承担,苗润博负责联络作者、征集稿件以及初步的汇总编排;康鹏、曹流、陈晓伟、邱靖嘉、任文彪、赵宇、张良则对文字进行了反复校核。

这部纪念文集得以顺利问世,首先要感谢中华书局,徐俊先生在得知我们的编集、出版计划后,毫不犹豫地慨允,并承诺免去此书的出版费用,这样的义举令人动容。我们还要感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相关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如此坚实的后盾,让失怙学子在过去一年里得到了太多的温暖与慰藉。感谢所有赐文的作者,大家用学术界独有的仪式诠释了一个学者的尊严与荣光。感谢责编胡珂女史,她认真细致的工作着实令本书增色不少。感谢刘老师的家人,特别是师母张文女士的鼎力支持,但愿这本小书能给她们带来一丝宽慰。

纪念文集行将付梓,对恩师的感念、追怀却永远不会完结,“沉潜于学术是最好的纪念”,我们一直努力着……

受业弟子共书

2015年9月24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节落落高文炳炳(刘浦江教授纪念文集)(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邓小南//荣新江//张帆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13693
开本 32开
页数 46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3
CIP核字 2015267059
中图分类号 K825.46-53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8
155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