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海鸥、雷洪德主编的这本《涂又光研究》可大致分成总论、高等教育篇、教育哲学篇、教学篇、书学与诗词篇、追思篇六个版块,汇聚了国内外学者有关涂又光研究的主要成果。全书收录了杨叔子院士、李培根院士、刘献君教授、罗海鸥研究员等学者的涂学研究论文,对其他涂学研究成果予以了论点摘编。
图书 | 涂又光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罗海鸥、雷洪德主编的这本《涂又光研究》可大致分成总论、高等教育篇、教育哲学篇、教学篇、书学与诗词篇、追思篇六个版块,汇聚了国内外学者有关涂又光研究的主要成果。全书收录了杨叔子院士、李培根院士、刘献君教授、罗海鸥研究员等学者的涂学研究论文,对其他涂学研究成果予以了论点摘编。 目录 真正的师者——涂又光先生的为师之道/罗海鸥 涂又光先生的大学之道/雷洪德 涂又光:以读书和治学为心灵寄托/张春雷 耿俊伟 靖咏安 涂又光先生学术思想的转变与晚年定论/郭齐勇 涂又光先生的道儒情怀/陈晓平 涂又光先生“照着讲”与“接着讲”的学术智慧/李小平 涂又光:守先待后/谢志浩 论教育自身——涂又光先生教育哲学之本体论/雷洪德 从“有知”走向“无知”——解读涂又光教育哲学之过程论/王珺 周艳 人性灵:教育的人性论——解读涂又光教育思想之人性论/朱新卓 不谈毕业死而后已——涂又光终身教育思想解读/肖海涛 向春 涂又光“人文·科学”思想与当代大学特色发展/贺祖斌 谢明明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涂又光先生授课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刘献君等 精辟的见解深刻的教诲——庆祝涂又光先生八十寿辰/杨叔子 从学涂又光——兼贺先生八十寿诞/赵炬明 片段中永生——涂又光先生印象/董云川 反刍味更浓/肖海涛 善喻者善道——涂又光先生学术思想的传达艺术/陈运超 先生留卓见我辈应深知——《中国高等教育史论》序/杨叔子 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中的哲学思维——涂又光教授新作《中国高等教育史论》介绍/姚启和 对中国高教史的通透解读和真切把握——《中国高等教育史论》评介/罗海鸥 读涂又光先生《中国高等教育史论》/吴国盛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涂又光的书法成就及其书学思想/刘克明 江海劳人人旧都——涂又光的诗词成就及其诗教思想/刘克明 大师留下的精神财富/刘献君 在涂又光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杨叔子 在涂又光先生追思会上的讲话/李培根 以学术研究的方式纪念大师——在涂又光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张应强 涂又光先生留给中国知识分子的“三大追问”/李小平 忆涂又光先生/别敦荣 以身载道的人——追思涂又光先生/雷洪德 怀念我的丈夫/许道明 超越生死的人——怀念我们的父亲涂又光先生/许健 缅怀大师风范 弘扬学术精神 追寻教育真谛——涂又光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综述/左兵 雷洪德 涂又光先生年表/雷洪德 后记/编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涂又光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罗海鸥//雷洪德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801408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2 |
出版时间 | 2016-01-01 |
首版时间 | 2016-01-01 |
印刷时间 | 201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84 |
CIP核字 | 2015284568 |
中图分类号 | K825.1 |
丛书名 | |
印张 | 2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