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未竟的往昔(法国知识分子1944-1956)(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托尼·朱特著的这本《未竟的往昔(法国知识分子1944-1956)》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眼界还原了法国二战后一批思想者、哲学家的形象,阿尔贝·加缪、让-保罗·萨特、西蒙娜·德·波伏娃等人是个中翘楚。托尼·朱特独辟蹊径,将历史叙事的范围定格在1944年至1956年间,当时这批处于时代先锋的知识分子或主动为一些“作秀式审判”辩护,或忽视某些主张背后的暴政和恐怖,甚至向民众传播苏联式道路作为通往解放的必经之路的理论,此外,还有对知识分子间逢场作戏、权力斗争的种种描绘。

托尼·朱特颠覆以往的作品,真实地展现了那段并不完美的往昔,他将这批左翼知识分子置于历史的审判之下,探讨政治高压下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这一沉重命题,追问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的选择、责任与操守。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法国文化及历史渊源做了深层剖析,见解独到新颖,颇具说服力又不失激情。国外媒体评价此书是“极具颠覆性的研究”。

内容推荐

“二战”之后,法国知识分子在欧洲文化及政治生活中扮演着独特的重要角色,托尼·朱特在《未竟的往昔(法国知识分子1944-1956)》这部经典著作中就分析了这个知识分子圈很大的冲突:如何回应共产主义的许诺及其背叛;以及在面对斯大林领导下的前苏联、共产主义的新东欧及法国本身的伪善时,如何维系对激进理念的坚持。

朱特向我们展示了,这批处于时代先锋的知识分子如何在战后为某些“作秀式审判”辩护,如何忽视共产主义背后的暴政和恐怖,甚至向民众传播苏联式道路是通往解放的必经之路的理论。此外,本书还对当时知识分子间逢场作戏、争权夺利的情况进行了细致描绘。其关注的对象不仅包括时髦的“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加缪和波伏娃,还涉及到了重要的天主教哲学家、中立的报界人士、文学批评家和诗人等。

虽然按照大致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但它并不是一部叙述史,而是始终以知识分子独立性这一命题为线索,是一本表达朱特对知识分子角色和责任理解的文集,是一份关于战后法国知识界的道德状况的研究报告。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形势所迫?

 第1章 衰退和没落:第三共和国末期的法兰西知识界

 第2章 依据经验:失败和德占时期的“教训”

 第3章 抵抗与复仇:光复余波中的承诺语义学

 第4章 何谓政治正义?冷战的哲学预期

第二部分 他者的鲜血

 第5章 摆样子公审:政治恐怖在东欧的真实写照,1947—1953

 第6章 历史的盲目力量:对恐怖的哲学解释

 第7章 如今真相大白:怀疑、异议和觉醒

第三部分 知识分子的背叛

 第8章 俄国人民的牺牲:俄国知识分子的现象学

 第9章 对于东方,我们爱莫能助:双重标准和欺骗

 第10章 美国堕落了:历史视角下的反美主义

 第11章 我们不能让工人们失望:关于知识分子的自我牺牲和有选择的亲和力

第四部分 中王国时代

 第12章 自由主义,敌人就在那里:法国政治思想中的某些特殊性

 第13章 上帝的功绩通过法兰克人显现:法国知识分子的法国性

 第14章 欧洲和法国知识分子:权力的责任

结论:向所有这一切告别?

进一步阅读建议

致谢

索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未竟的往昔(法国知识分子1944-1956)(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托尼·朱特
译者 李岚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53396
开本 32开
页数 49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69
出版时间 2016-05-01
首版时间 2016-05-01
印刷时间 201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678
CIP核字 2015162138
中图分类号 D756.561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57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