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个人的集体记忆
内容
编辑推荐

李长安著的《一个人的集体记忆》是一本由十几篇随笔组成的回忆散文集。过去的三、四十年,中国社会生活变化速度之快、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作者以真实的个人经历和个体记忆的方式,从物质经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自然环境、文化教育等等方方面面记叙了这几十年间社会生活的变迁。不仅是记忆,更有对记忆的反思。

内容推荐

《一个人的集体记忆》的作者李长安以个体记忆的方式,从人文的角度,对过去的四十年城市生活的变迁进行了各个方面的记叙。不仅是记忆,更有对记忆的反思。以个人血肉丰满的“细节历史”见证了一代人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的的得与失。

目录

院子

挑水

那时城市里的手艺人

背篼

那时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炉具的变迁

吃的记忆

孔阿姨和赵家方

我的小学

知青往事

比物质更匮乏的

美的消融

逝去的游戏

试读章节

院子

四十多年前,贵阳是由院子组成的。

小街小巷,几乎都是一个院子紧挨另一个院子,一个门牌号就是一个院子。

大一些的主要街道,院门很少,但店铺和住户背后,也还是院子。

院子,贵阳方言称作“院坝”。

“院坝”,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印象应是最深刻的。比如说和谁关系最好,最了解谁,都会这么说:“我们一个院坝长大的。”有这么句话,那说明关系之好,知根知底。

我的童年,就是在“院坝”里度过的。

1965年,全家从大西北的西安,来到了大西南的贵阳,就住在法院街86号“院坝”里。

法院街,是位于贵阳市老城区市中心大十字附近的一条小街,周围都是小街小巷,什么市府路、都市路、公园路等。

86号院,20世纪50年代初,是贵阳市委机关报《贵阳日报》社社址,后来改为市委机关宿舍。

进院子大门,首先是一个四面都是墙的空院子,然后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右手一个院门,里面是一个很大的院子,有半个足球场大,院内两幢二层砖混小楼。院子中栽有一棵石榴树,右墙角一棵很大的皂角树,院子四周栽有桃树、夹竹桃、竹子,正墙下有一座不大的石拱桥和鱼池,桥栏和鱼池护栏都是青石雕空的,每根桥桩上都雕有大小各异的狮子头,只是鱼池里从来就没有养过鱼。这个大院子是我们儿时活动最多的地方:玩游戏、爬墙上树、打架斗殴、学骑自行车,都是在这个院子里。

左边一个院门,进去后是三个连进院,每个院子里的砖瓦平房全都是坐北朝南,院子里东墙或西墙下,都有一个砖砌的半人高的花台,种有一大篷夹竹桃。三个小院子,全部是方方正正的青石板铺地,有两三个雕花石凳,摆放着大花盆或陶制金鱼缸。整个大院似50年代初期修建,简单但整洁。每个小院都是两三户人家。我们家就住在第二个小院。

儿时在北京,姥姥家就是一个四合院,在人民大会堂附近的绒线胡同,所以,虽然一下子从北方来到了南方,但院子的相似,使全家人一下子少了许多异地的陌生感。

86号这种院子,在当时算是一般的,贵阳当时很好的院子还是很多的。就是法院街这条不长的小街里,就有好几个院子是相当漂亮的。

我们院子斜对面的一个院子,院门就很讲究:门楼挑梁斗拱,两开大门,门槛很高。院子面积虽然不大,只是个单院,但院子却很有特色。进院门,正面是一栋二层楼的瓦房,右侧是一壁高墙,沿墙种有一排翠竹,庭院中间一棵石榴树。左侧两间平瓦房,窗下种有一排栀子花。整个院子青石板铺地,院门一关,十分幽静,算是这条街上的一个“世外桃源”了。  街道拐角的另一个院子,建筑年代似乎更早些,大门看起来很不显眼,但院子里却别有洞天。

进院右侧是一栋木结构两层楼瓦房,上、下各三间房,窗棂全部是镂空木雕,门上有梅、兰、松、竹之类的纹饰。左侧是一栋平房,像是以前主人家的厨房和库房。院门正对着的是一堵高墙,上面爬满了青藤,墙下花台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树桩盆景,院子中间石板地上摆放着一个青石板围成的大鱼缸。

院子的主人,据说新中国成立前是当地的一位名绅,1949年以后院子被充公,左侧的一排平房被用作一个供销社的转运站,而主楼只留下了中间的两间给这位原主人使用,其他房屋被他人占用。“文革”中,红卫兵到他家抄家,我们一帮小孩子跑去看热闹,见有许多书画、瓷器、木器、铜器等被“小将”们搜出来扔在院子地上砸烂烧毁,那时虽然没有什么“文物”的概念,但感觉都是些很精美漂亮的东西,被毁掉很可惜。

隔壁88号院子,是一个很大的三进院,每个院子都有一幢坐北朝南的两层楼房,尤其是院子的大门,很有特点。大门是由三块很大的石柱构成,每根石柱上都雕刻有纹饰,之后才是很厚重的两扇大木门,门槛很高,约有一尺。那时这个院子里已经往了几十户人家,已然是一个典型的大杂院,但从整个院子当初修建的规模和质量上看,这个院子最初的主人,不是个富商就是个官宦。

后来上中学,一次到同学家,看见那个院子也很不一般,是个两进院,古色古香。尤其是后院,是个很大的花园,有回廊、小亭子,靠院墙还有假山,这在贵阳当时是很好的院子了。P1-4

序言

过去的四十年,应当是中国历史上发展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其变化速度之快、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从物质经济到思想观念,从自然环境到文化教育,从生活方式到人际关系,无一例外。

对于这段历史和这些变化,我们这一代人记忆犹新,而对于许多80、90后来说,却是陌生的。正如有些学者所说,在官修的教科书中,历史大都只是一段文字,或者一组数字。历史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年轻一代自然很难知晓。

真实的历史教科书应当是历史的“骨”,而真实的个人记忆则是历史的“血”与“肉”。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亲历者,我们有责任通过个人记忆把这“血”和“肉”留下来。

记忆,对个人很重要,对国家和社会也很重要。

郭于华说:“记忆是什么?记忆实际上是思想的源泉,是理想的源泉,我们之所以要记忆,是因为我们需要通过记忆历史来辨别是非。”“没有记忆,当然也谈不上有反思、有质疑、有批判。”

野夫说:“如果没有记忆,一切都显得虚无。,’

丛日云说:“历史记忆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生命的一部分,享有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民族认同的根基。如果历史被曲解、阉割、遗忘,意味着一个民族集体记忆的扭曲和中断,一个失忆或者记忆有错乱的民族,不可能有健全的心智和人格。”

个体记忆尤为重要。

莫里斯·哈布瓦赫说:“群体的记忆是通过个体来实现的。”

章立凡说:“如果没有个人史、家族史的存在,官修的历史就只是一堆没生命的铁板。”

个人的记忆虽然重要,但往往很薄弱。每个历史阶段,这个社会中的不同群体都有自己的个人记忆,比如当过兵、当过农民、当过工人、当过知青,经历过这样或那样的重大事件。但是,这种记忆大多只是存在于每一个个体脑海之中,绝大多数普通人是不会把它们变成文字的。如果大家都不记下来,那么,随着这一代人个体生命的逝去,这一个历史阶段的“血”与“肉”就丧失了,历史就只剩下冷冰冰的年表和数字了。

历史中,许多事情是怎样变化的,它的细节是怎样的,还有最重要的——个体生命在其中的感受,这些只有通过个人记忆、家族史才能最真实、最具体、最充分地呈现出来。

我们今天写下“记忆”,尤其是个人记忆,不是单纯的怀旧,而是要真实地记录下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的一切。通过记忆,留下点真实历史的“血”和“肉”;通过记忆,反思一下:我们应当要什么,不要什么。许多东西,并不是随着历史的逝去就应该消失,而留存的东西,未必就合理。许多真相要拉开距离才看得清楚,正如冯骥才先生说过的一段话:“我们不但要站在今天看昨天,还要站在今天看明天。”

我真实地记下一个普通人的经历、认识、感受、反思,尽管没有惊心动魄,尽管细小琐碎,但它是真实的。对错与否,交予后人评判,即使是错的,也要使后人知道,为什么是错的,错在哪里。

这就是我写下这些文字的理由。

2015年3月2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个人的集体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长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42277
开本 32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2015258922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0
14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