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淳安三角戏/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为了生存与发展,淳安三角戏班与我国大多数剧种一样在长期的演出活动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出习俗(它们主要是由明确的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所构成)与班规。这些演出习俗一旦既成约定,即使有些在局外人看来颇显荒诞的行为方式,戏班的全体成员也必须视为天经地义。一般来说,越是历史悠久、实力强大的戏班,他们对各种演出习俗的遵守也越是严格。相对京、昆等传统大剧种来说,像淳安三角戏这样后起的山野小戏,它们的行业规范不免相对简单。这些演出习俗不仅对戏班成员,而且对那些观剧群体也有着极大的约束力。当然,因为时代的发展,上述演出习俗在1949年前的体现远比此后明显。另外,不论哪种演出习俗,它们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制约,很多在某一场合无须顾忌的事由,到了另一个相对固定的场合就足以左右这个戏班的发展。

三角戏常班有一套规矩,这套班规主要体现在经济分配方面。如班主设演出工资评定簿,将演员评定的工资额记入簿册,称开堂谱。一般演员每演一台夜戏计值一角八分,好的演员则是二角五分,学徒七分。另外,演员的工资基本固定,如果班主为了照顾或笼络好的演员,就采取暗补的办法。在演出业务方面,由于竞争激烈的缘故,演员之间往往互不相让,这时,班主便会对哪些演员出演哪些角色作出相应的规定。这就是说,演员基本不可以自由选择角色。如果有的演员不能胜任其所演的角色,班主则以扣工资等方式予以经济处罚。此外,演员的日常训练、演出以及操守等方面也必须在班主的监督之下。表现好的演员,班主会在端午和中秋两个节日例行宴请演员的聚会上宣布续聘;表现不如意的演员,则也大致在这两个特定日期宣布辞退。当然,如果有的演员在聘期之内擅自跳槽,班主的处罚则更为严厉,例如将该演员的衣服剥掉甚至伤害其身体等。

在日常生活方面,每月初二、十六两天是三角戏常班较为固定的敬“圣公”(即戏神老郎)的日子。在这两天,不仅全体演职人员会得到班主的慰劳,就是这些演职人员的家属也有免费的伙食供应。对于过路的艺人,倘若这些艺人能懂得行规行话,如进门之后知道如何摆放雨伞,如何与演职人员用行话交谈等,便可以受到热情接待;但如果该艺人不懂上述规矩,则不予接待。在演出时,要由男演员先过场、上台、开笔(化妆),随后则是女演员。除了对开笔、登场有严格的规定,在平时的坐姿、卧姿上,三角戏常班也有不少相对固定的规矩。如在厢房内,男演员不准坐“龙口箱”(即两个箱子的接缝处),女演员则不准坐“盔头箱”(即盛放头盔的箱子)。在集体宿舍内,不准坐“龙口”床(即床中央),不准掀帐子,到了晚上睡觉时,则不准串铺,不准在外住宿,不准趿鞋,不准成双拍打鞋子,要一只一只地拍打等。就是在方便时,也要遵循小便入尿桶的“日撒板、夜撒响”等规定。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所谓的“床”,其实是地铺,因为戏班规定不能搭高铺,睡地铺而不睡床其实有“要实不要空”之类的寓意。当艺人去世之后,戏班则给予安葬,并在当地台壁上设牌位。该牌位不仅戏班自身的艺人要祭拜,而且过往的戏班也要祭拜。

1949年前,三角戏班主要演出拜年戏、祭祀戏、傩神戏和赌博戏之类的由集体发起、集体娱乐的戏。此外,三角戏班同时还上演由个体发起、集体娱乐的庆寿戏,贺岁戏,庆婚戏,乔迁戏,儿童的满月、百日、周岁之类的喜庆戏等。在上述演出习俗中,以春节期间的拜年戏最为普遍。可以说,是最悠久、最受人们喜爱的新春佳节催生了三角戏这一最普遍的演出习俗。拜年戏的开演时间往往自大年初一始,直至正月十五或正月底二月初才结束。当然,在不少地方,拜年戏演到清明前后农忙开始之前也不是不可能的。

拜年戏所演的多是跳竹马之类的小戏,戏班自然多是三角戏竹马班。有趣的是,可能是为了喜庆的需要,这些三角戏竹马班几乎都以“新年班”命名。既然忙碌了一年的各地村民对这些三角戏竹马班充满了期待,“新年班”的成员自然也不肯草率行事。在出门之日(正月初一),“新年班”全体成员都要到关帝庙或堂主殿,求神请马、祈求平安后才离家出村。如果这个竹马班是刚刚成立的新班,则新班必须到庙里开眼才能离家出村。“请马”就是将放置在庙宇之内的竹马取出,因为三角戏竹马班的主要道具是竹马,艺人们对它们敬之如神。正如将菩萨从庙内搬往他处谓之“请菩萨”一样,从庙宇中取出竹马只能叫“请马”。“开眼”和“开光”意思相差不大,只不过后者是指菩萨,前者是指竹马而已。

新年班的艺人们到了需要演出的村社,还要事先打听—下该村规矩,如有的村庄视白马为不祥之物,那么白色的竹马就必须留在村头等候,直到班主和艺人们到该村的宗祠,祭拜村人的祖先之后,白马方能进村。倘若艺人与该村村民同宗,那么,祭拜宗祠时还须庄重,要用香烛、鞭炮等物隆重祭拜。在祭拜祖先时,还要献上红帖。献红帖也有讲究,如果红帖被平放在桌上,意味着艺人们路途劳顿,需要招待吃饭。祭拜宗祠之后,艺人开始在村庄的主要街道上“游马”。“游马”的主要目的可能是出于宣传的性质,它—方面告诉村民戏班进村了,另—方面则向村民展示其跳竹马的技艺,并以此招徕观众。游马之后,艺人则率先在族厅(小祠堂)跳马做戏,然后才能挨家挨户地跳马拜年,而被拜年的人家则根据实际情况,或分送艺人红包,或在请吃年酒点心之后再加送红包。

P26-29

后记

淳安三角戏(睦剧)——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山野小花,它不仅经历过大革命时期的腥风血雨,也经受了新中国成立后“大跃进”的炽烈、三年自然灾害的冰霜、新安江移民的失落、“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现代传媒的挑战,顽强地走进21世纪。

而今的淳安三角戏(睦剧)的影响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她为广大农民送戏下乡,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她为千岛湖旅游而琴弦弹唱,她进学校到社区,让三角戏(睦剧)锣鼓处处敲响。她的演出范围也从浙西一隅走向全国,甚至演到了宝岛台湾。其多部原创剧目屡屡获国家级、省级大奖,取得不俗成绩。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和喜爱,与此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淳安的文化软实力。

如今淳安三角戏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从事淳安三角戏(睦剧)工作几十年的老艺人和关心支持她的广大观众来说,都是极大的鼓舞和振奋,这必定会增强他们保护传承淳安三角戏(睦剧)的信心和热情。相信在习总书记于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下,淳安三角戏(睦剧)必定会有新的期待和惊喜。

今天,传承工作的标志性项目《淳安三角戏》出版了,本书的编著是对本剧种根系血脉的回顾和梳理,笔者也借此机会对为之奋斗一生的前辈同仁表示诚挚的敬意,对审阅此稿的专家蒋中崎表示感谢。

笔者从水乡绍兴来到山城淳安,从观众成为其中的一员,古稀之年又有幸为她撰稿,这难得的机遇与缘分,是值得珍惜与回忆的。

高秋扬

2015年12月

目录

总序

前言

序言

一、淳安三角戏的形成与发展

 【壹】淳安的人文环境

 【贰】从三角戏到睦剧

二、淳安三角戏的艺术特色

 【壹】表演特色

 【贰】锣鼓特色

 【叁】曲调特色

 【肆】舞台特色

三、淳安三角戏剧目及传人

 【壹】三角戏剧目与睦剧剧目

 【贰】三角戏传人与睦剧演员

 【叁】主要编导及作品

 【肆】睦剧作曲及作品

四、保护与传承

 【壹】现状与保护

 【贰】传承与发展

附录

 淳安三角戏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淳安三角戏(睦剧)起源于清末,以淳安为中心,在浙江开化、遂安(已划入淳安县)、淳安一带流传,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淳安三角戏的兴盛时期,40年代渐趋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淳安三角戏(睦剧)推陈出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被政府指定同安徽黄梅戏一起赴上海参加华东地区的戏剧会演。1951年,淳安三角戏正式定名为睦剧,并被列为浙江省地方戏剧剧种之一。2011年,淳安三角戏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4年,淳安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浙江省传统戏剧(睦剧)之乡”。

淳安三角戏(睦剧)是淳安地方文化沃土孕育而成的花朵,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剧目大多取材于农村日常生活,唱腔近似山歌,或高亢激越、或缠绵抒情、或轻快欢悦,悦耳动听、诙谐风趣、亲切自然,乡土风味浓厚,表现力极强,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对淳安睦剧演员上山下乡送戏,《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也曾以《一条扁担两条腿,走遍淳安山和水》为题作过长篇报道。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淳安三角戏(睦剧)所蕴含的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正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承续传统文化之魂。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淳安三角戏(睦剧)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淳安县委、县政府采取建立三角戏(睦剧)艺社、业余三角戏(睦剧)团,开展三角戏(睦剧)送戏下乡服务等多种措施,加强淳安三角戏(睦剧)的保护。新创作的睦剧小戏《赤膊女婿》、《鸳鸯马》、《月圆曲》、《好媳妇》、《山野小曲》、《旧梦重圆》、《心愿》等小戏,荣获国家级及省、市级大奖。今年,县委、县政府又决定组建淳安三角戏(睦剧)专业剧团,成立淳安三角戏(睦剧)创作工作室,在学校设立三角戏(睦剧)传承基地,制定民营三角戏(睦剧)剧团鼓励政策,进一步加强它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今天,《淳安三角戏》一书正式编纂出版,在理论方面有了深层次的探索,使淳安三角戏(睦剧)文史资料得以较完整的保存,我们衷心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了解淳安三角戏(睦剧),热爱淳安三角戏(睦剧),并参与到保护传承发展淳安三角戏(睦剧)的行列中来,真正把淳安三角戏(睦剧)打造成一张金名片,让淳安三角戏(睦剧)走出淳安、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是为序。

内容推荐

淳安三角戏已有百余年历史,因早期演出只有小旦、小生、小丑三个角色而得名。因淳安原属睦州,三角戏又名睦剧。三角戏具有浓郁的乡土味和生活情趣,表现的尽是家庭、邻里、亲友之间的各种世态人情。演唱语言为淳安当地乡音,音乐分“湖广调”、“大反情调”、“小调”三类,表演时载歌载舞、诙谐风趣。高秋扬编著的这本《淳安三角戏》为我们介绍的就是这方面内容。

编辑推荐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定位为普及性读物,着重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代表人物、典型作品、文化价值、艺术特征和民俗风情等,发掘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彰显非遗的魅力与特色。这套丛书,力求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把“非遗故事”讲述得再精彩些、生动些、浅显些,让读者朋友阅读更愉悦些、理解更通透些、记忆更深刻些。这套丛书,反映了浙江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全貌,也为浙江文化宝库增添了独特的财富。

高秋扬编著的这本《淳安三角戏》就是该套丛书之一,共分四章,介绍淳安三角戏的基本要素,主要包含三角戏的源起、发展历史、艺术特色、传承、保护情况等几个方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淳安三角戏/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秋扬编
译者
编者 高秋扬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411721
开本 32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2015293160
中图分类号 J825.55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0
15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9: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