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防风传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定位为普及性读物,着重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代表人物、典型作品、文化价值、艺术特征和民俗风情等,发掘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彰显非遗的魅力与特色。这套丛书,力求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把“非遗故事”讲述得再精彩些、生动些、浅显些,让读者朋友阅读更愉悦些、理解更通透些、记忆更深刻些。这套丛书,反映了浙江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全貌,也为浙江文化宝库增添了独特的财富。

姚明星、吴敏瑾主编的这本《防风传说》就是该套丛书之一。本书全面梳理了防风传说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当下的保护与传承,还特别收录了近现代防风庙会与当代防风文化节等民俗档案资料,客观地展示了德清防风文化习俗多姿多彩的风貌。

内容推荐

防风传说,是浙江省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古防风国在今浙江省德清县三合乡封山和禺山之间,即下渚湖一带,是江南最大的湿地,深入其中,犹处汪茫之地。防风氏是当时的部落领袖,和大禹同时。防风传说内容之广泛,想象之丰富,远远超出文人窠臼,对比中国上古神话,更具演绎性,被称为继中原神话、云南岩画、纳西族祭天古歌之后我国远古神话类作品的又一“珍贵的发现”,有很高的民间口头文学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姚明星、吴敏瑾主编的这本《防风传说》为我们介绍的就是这方面内容。

目录

总序

前言

序言

一、防风传说的渊源

 【壹】防风传说的文献记载

 【贰】防风传说的相关遗迹

二、防风传说的流传

 【壹】江南的防风传说

 【贰】中国其他地区的防风传说

 【叁】日本的防风传说

三、防风传说与民间信仰

 [壹】防风传说与民间信仰

 【贰】防风传说与风俗

四、丰富多彩的防风文化

 【壹】防风传说故事

 【贰】防风传说诗文

 【叁】防风传说与乡土茶道

五、防风传说的保护与传承

 【壹】防风传说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贰】防风传说的保护与传承

附录

 防风庙会

 防风文化节

 口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雌雄井

德清二都有一口防风井,山东有一口杨府井。

防风井是雄井,杨府井是雌井。

防风井,在防风山前祠中防风菩萨的神座底下,两块石板封口,平时只露出一条细缝。拿一根红头绳吊一个铜钱放到井里,只听到铜钱入水的扑通声,又清脆,又响亮。拎上来一看,红头绳和铜钱干燥如初,不沾一点水渍。防风井直通东海,水面上有一层龙王吐出来的泡沫。每当八月中秋节夜晚,井里还会有白兰花香气飘出来。古谚道:“八月月半看月华,防风井里香气发。”老辈人说,这井里有防风留下的宝贝,喝了防风井水,能身怀神力,可挖江掏河,移山填海。可井中天生有一对铁壳胡蜂守护,若有人偷井水,它们就会张开铁口,飞起来咬人。咬了没药医,非死不可,故而防风井水宝贵,常人很难得到。

杨府井,在巴九山上杨家府里杨氏祠堂的天井中央,八角形的青石井圈,刻着凿井年月。它本是一口普通的水井,并无什么特别,而且每年还会混浊一次,但只要倒入防风井的水,水立刻就会变得异常清澈。因此,杨家府每年照例要派人从山东到二都防风井来取水,只缘杨府井里混合着防风井的水,所以这原来很普通的井水就变成了神奇无比的雌雄水,喝了它,杨家府里的人力大无比,智勇双全。

自从杨家府抗辽建功,名扬九州后,宋元明清,历代王朝都将杨家作为有功之臣,一直向杨家府供奉皇粮。天下百姓也都说杨家有功受禄,理所当然。

可是到了清朝不知哪一个皇帝手里,朝廷里出了个“癞毛军师”,他跟历朝皇帝和天下百姓想的不同。他讲,当朝皇帝吃皇粮,不当皇帝断皇粮,杨家府的人早已不在朝廷当官任职,却比皇帝还特别,为啥一直还要吃皇粮?那个昏君听了,觉得这话好像也有道理,就让“癞毛军师”去传旨,断绝杨府的皇粮。

“癞毛军师”从北京赶到山东巴九山。

那巴九山方圆并不小,四周都是水,像个小海洋。“要上杨家府,进出十八里”。“癞毛军师”望着眼前的巴九山,喊不应,进不去,正在发愁。

这时,杨家府派人出来接他了,叫他坐在一只大缸中,由来人划着进了杨家府。

杨家府的人早就知道“癞毛军师”的来意,却只当没有这回事,仍然热情地接待他。

一个丫鬟送上一杯香茶,行了个万福,说道:“请用茶。”“癞毛军师”也正感到有些口渴,便端起茶杯递向嘴旁。岂料,这小小的一杯茶,竟然比石臼还要重,怎么也端不动。他心中一怔,暗暗地运足功力去端,那杯茶仍旧像钉在桌上一般纹丝不动。

“癞毛军师”吃了一记闷棍,暗叫不好,表面上却不露声色,装得若无其事。

杨家府的人看得明白,却不加点穿,只是笑眯眯地对他讲:“你先喝一口,喝一口之后就端得动了。”  “癞毛军师”便俯身喝了一口茶,再去端,果然不费吹灰之力。他想:防风雄井、杨府雌井,雌雄井水,神奇无比,这个传说自己早有耳闻,只是当作胡言乱语未曾相信,今日亲身经历,心服口服,怪不得杨家府里的人个个力大无穷,本领高强。看来,要想断绝杨家府的皇粮,那是难上加难,还是趁早赶回朝廷禀告皇上更改旨意吧!若是待在这里惹是生非节外生枝,弄得不好还会断送自己的性命。

杨家府的人问他:“有何贵干?”他连声答道:“没事,没事。只是慕名前来拜访拜访。”

茶水落肚,“癞毛军师”便起身告辞。

杨家府的人问他:“你喜欢‘文送’呢还是‘武送’?”

他想:我刚才喝了杨家的一杯茶已经吃到“辣头”了,再让他们“武送”,那还不是送我的命啊!他赶紧回答:“文送、文送。”

杨家府的人叫他背上一只钢锅,头颈里坐上一只猴子,然后让他骑着杨家府的马匹,踏上归程。

那马踩着没在水中的排桩,走出十几步远,“癞毛军师”便听得背后有许多支箭“吧嗒吧嗒”地射过来,紧紧密密的,射在钢锅上叮叮当当地响,吓得他趴倒在马背上,气也不敢喘,动也不敢动。后来,脸孔上、头颈里流下一种热乎乎、黏滋滋的什么东西,他也没胆子察看。

九里水路,箭雨不断,水尽箭止,爬下马来,只见那猴子满身是箭,早已死去,猴血淌满了自己一身。那钢锅被箭射得精光锃亮,变成薄薄的一层。“癞毛军师”摸摸脑袋,捏捏胳膊,总算还好,未伤皮肉。他惊吓过度,一下子瘫倒在地上。

(讲述者:韩吉初;采录者:俞武龙、俞有良。原载《浙江民间文学集成·湖州市故事卷》。)

P111-115

序言

浙江省德清县三合乡古时为防风国中心地域,民间流传着许多鲜活的防风传说。作为吴越古文化的活化石,防风传说被誉为继中原神话、云南岩画、纳西族祭天古歌之后第四大珍贵发现。其主要流布地在德清县三合乡封、禺二山方圆百里及周边地区,该区块正处于良渚文化圈的核心地带。防风传说不仅在德清及周边地区盛传,还广泛流布于浙江其他地区,如金华、绍兴、嘉兴和湖州等地,以及江苏扬州、上海浦东和山东境内。

据极为稀少的古籍文献记载,防风是大禹时代治水神话故事中所提及的一位悲剧性人物。而德清县三合乡一带以防风为主体的传说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它涉及巨人、山神、治水降妖、创世立国、教民稼穑等神话主题,还呈现出与传说密切相关的祭祀、庙会等多元文化民俗元素,构成了一幅远古时期百越民族的历史与生活版图。古往今来,防风传说内容在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融入了广大民众的理想、愿望、爱憎;形式上也不断创造变化,从原型神话衍变为神话传说、神话历史,大大丰富了江南地区民俗文化的内涵。口传防风神话传说是中国远古最优秀的神话之,一,对后来各朝代的书面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传承包括典籍传承和口头传承两大块。典籍中最早记录防风故事的为《国语·鲁语(下)》,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对孔子有关防风传说的论述加以评说,后世文人多据此引用。民间口传神话传说,迄今为止,已搜集整理发表的有四十余则,其中收录于《防风氏资料汇编》一书中的有二十七则。

按主要流传地划分,浙江省德清县有《大禹找防风》等十四则,2011年11月新搜集十二则;湖州市郊区有《防风塔》一则;安吉县有《禹杀防风求天助》、《孝丰长人会的传说》等两则;绍兴县有《大禹斩防风氏》等五则;东阳市有《王鲧与防风》等四则。江苏省有《防风氏的由来》等两则。

按主要内容划分,有介绍防风形象的,如《尧封防风国》;有记述防风治水的,如《防风立国》、《防风氏为啥又称“汪芒氏”》等;有解析防风氏被杀原因的,如《禹杀防风氏》、《大禹斩防风氏》、《刑塘戮防风》等。

防风氏是历史与神话交融的人物,防风传说是对历史典籍记载的补充。此外,借助防风祠及防风庙会等物化的依托,防风传说代代相承,流传至今。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防风传说的发掘与学术研究已初见端倪。1991年、1993年,德清县召开了两届中国防风神话学术研讨会,在海内外影响较大。1996年,钟伟今主编的《防风神话研究》面世。1999年,钟伟今、欧阳习庸《防风氏资料汇编》出版,从学术研究资料层面填补了国内空白,大致形成了阶段性成果。1996年,德清县三合乡在原址重建防风祠,恢复中断近半个世纪的古老乡风民俗——防风氏秋祭。随后,当地开展了田野调查,进行防风传说民间口述资料搜集、整理工作,民间祭祀、防风庙会等民俗活动风生水起。2011年5月,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德清县防风传说名列其中;12月,第三届中国防风神话学术研讨会在德清召开,为防风神话研究和防风传说活态传承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回顾二十多年的历程,德清县的防风传说都与防风氏神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反映了当地民众对防风氏的怀念与崇敬之情,保留着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朦胧记忆。

防风传说是古籍记载与当下民间口头活态传承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民间文学样本,它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和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防风传说不仅与典籍记载相印证,而且还拓展了上古神话的文化信息容量,对今后防风神话的原生态探索与重构,对华夏民族与百越民族的纷争与融合,对大禹治水、良渚文化、长江文明的研究,以及对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神话学建设皆大有裨益。

德清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洪延艳

后记

德清县三合乡为古防风国中心地域,距今已有四千多年文明史。民间流传着许多防风传说,以及防风祭祀、防风庙会与饮防风茶等古老民俗,防风传说也成为吴越古文化的“活化石”,令世人惊喜,并吸引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防风传说不仅与典籍记载相印证,而且还拓展了上古神话的文化信包容量,增加了中国神话的维度、广度与深度。对今后防风神话的原生态探索与重构,对华夏民族与百越民族的纷争与融合,对大禹治水、良渚文化、长江文明的研究,对中国乃至东南亚国家的神话学建设都大有裨益。

1991、1993和12011年,德清先后三次召开了中国防风神话学术研讨会;1996年,在防风山南麓重建防风祠,恢复了中断三十余年的防风氏祭祀活动。2011年5月,防风传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是过去社会各界为此付出的辛勤努力所得到的回报。

本书全面梳理了防风传说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当下的保护与传承,还特别收录了近现代防风庙会与当代防风文化节等民俗档案资料,客观地展示了德清防风文化习俗多姿多彩的风貌。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德清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十分重视和关心,也得到了审稿专家的悉心指导,且得到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欧阳习庸、民俗学家钟伟今,以及德清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吴敏瑾、郭涌、姚季方、邱奕、朱炜、吴文贤、楼其梁、张梁、沈艳、余筱璐等人的大力支持,特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书时间和篇幅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及不足之处,还望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防风传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姚明星//吴敏瑾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411837
开本 32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2015278250
中图分类号 I277.3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0
15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1: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