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台湾同胞抗日人物集(第1集)/台湾同胞抗日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徐康著的《台湾同胞抗日人物集(第1集)》是台盟中央策划的《台湾同胞抗日丛书》六本之一,该丛书被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本书选录台湾同胞抗日代表人物,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文笔描述了他们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坚守中华文化,与祖国人民一道抗击日本侵略,最后取得抗战胜利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展现了两岸同胞命运相连、同赴国难共御外侮的历史事实。

内容推荐

徐康著的《台湾同胞抗日人物集(第1集)》共摭拾30位爱国台胞的抗日人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受黄埔军校革命氛围熏陶的台籍人士,参加北伐战争,投身于祖国大陆的革命,呼吁祖国同胞援助台湾抗日运动。在祖国“五卅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一部分台籍共产主义者,于上世纪20年代在上海创建台湾共产党这面抗日红旗,对当时台湾最活跃的台湾文化协会和台湾农民组合开展非武装抗日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台湾抗日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在祖国大陆的爱国台胞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保卫祖国,收复台湾”,不仅奋战在抗日前线,并参加光复台湾的计划,为台湾光复和祖国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走近爱国的台湾菁英,他们生命所焕发的不屈与抗争的英雄气质,他们蕴藉于胸的爱国爱乡情怀,令人感动和钦佩,使我们将历史、现实和未来串连在一起,产生对和平发展、民族振兴、祖国统一的强烈渴望和动力。

目录

谢雪红 反抗侵略的台湾女杰

翁泽生 抗日的一颗红星

杨克煌 为台湾革命一生无悔

苏新 抗日斗魂

简吉 台湾农民运动的领袖

张志忠 宁死不屈的硬汉

陈昆仑和张玉兰 带领农民抗争的革命伉俪

蔡惠如 为台湾殚智竭力

王正南 台湾义勇队的抗日老兵

杨美华 台湾女儿的祖国情怀

黄埔军校的台湾人

黄埔第二期李友邦

黄埔第三期林文腾

黄埔第三期黄济英

黄埔第三期陈绍馥

黄埔第四期张克敏

黄埔第四期蔡祝火

黄埔第四期廖武郎

黄埔第四期林梦飞

黄埔第六期陈辰同

黄埔第六期林树勋

黄埔第六期杨春锦

黄埔第六期林万振

黄埔第六期郭御屏

黄埔第六期罗崇光

黄埔第六期温而励

黄埔第六期陈旺枞

黄埔第六期李祝三

黄埔第六期李中辉

黄埔教官陈岚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目睹“五四运动”

1919年4月,谢雪红跟随张树敏(出身于台中富户,曾任台南帝国糖厂甘蔗委员,1919年1月替时为童养媳的谢雪红赎身)来到青岛。这是她第一次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谢雪红在青岛观看梅兰芳演出的京剧,目睹祖国如火如荼的五四运动,使她的思想受到影响。青岛民众抵制日货行动和学生们的反帝爱国演讲,唤起谢雪红的祖国情怀,她在《我的半生记》中回忆道。

有一批天津大学的学生到济南、青岛等地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的道理……因日帝占领青岛势力很大,所以他们不能进行公开的反日帝的宣传……我听到他们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啊!这些对我来说实在是很新鲜的辞句,心里顿然感到很兴奋;又听他们说中国现在好像一只睡着的猛狮,它醒来的时候会强大无比。那时候中国就不再受列强欺负了……我听到祖国有一天会强大起来,不再受人欺负,就觉得能有这一天真荣幸啊!

谢雪红出生于台湾社会底层,父亲谢匏是一个靠劳力维生的挑运工人,她从小就备尝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的艰辛。在青岛听到反对日本侵略的口号,谢雪红感到很新鲜,这是她身处日本殖民当局高压统治下的狭小生活圈子里,从未听到过的言语;也感到很兴奋,激发了她的反抗意识。从这段回忆文字,可见谢雪红对祖国有一种亲切感,她期望国强大。

爱国学生的激情演讲,使谢雪红了解俄国“十月革命”,产生对幸福社会的渴望,她说:

这些学生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俄国“十月革命”的经过情形,他们给我们看一些俄国革命的照片和图绘。他们说,俄国的工人、农民和士兵起来打倒俄国皇帝,又推翻了反动的临时政府,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如今,俄国的工人、农民不再受压迫和剥削了,每一个人都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我听他们讲这些生动的故事,又看到了一些真实的相片,感动极了。自由、幸福的生活,这是我多么渴望的社会啊!其中有一张相片,他们说这是工人、农民和士兵去攻打临时政府机关(冬宫)的情景:遍地覆盖着皑皑的白雪,远景的冬宫已被炮弹打中了许多处,一批批革命斗士正在向它冲上去;近景则躺着许多已牺牲的革命战士,鲜血洒满遍地,真是个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悲壮场面。革命的惨烈情景活现在我眼前,令人热血沸腾、心情激动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觉得自己好像在梦中醒过来一般,对革命开始抱着无限向往的情感。

由于家境贫寒,谢雪红六七岁就开始承担家务,九岁进工厂做工,从未上过一天小学。为了替家里还债,十三岁时谢雪红被卖给别人当童养媳。五年以后,她终于反抗而逃脱童养媳的命运,却又落入虎口,被张树敏以帮她“赎身”为名而骗为妾。在青岛时,谢雪红尚不清楚自己“妾”的身份,她从青岛回台湾得知实情后,认为自己“刚跳出火海又被扔进刀山”。谢雪红原以为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没有办法摆脱被蹂躏的命运,也没有人能帮助她脱离被摧残的痛苦。“十月革命”使谢雪红受到极大震撼,这群革命青年告诉她世界将要实现一种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幸福社会,要为实现这种幸福社会而斗争,使她看到了希望,而产生向往革命的情感。她说:

看了革命战士的鲜血洒在满地的雪上,我知道这就是革命,革命就必定要流血,要革命就会有人牺牲。看那洒在雪上的战士鲜血,对这个印象我决意不要忘记它,于是,我就决定把“雪红”两个字做为自己的名字……

倒在冬宫前的革命战士和被鲜血浸透的雪地,使她清楚地意识到这就是革命,革命就要流血牺牲。为了让自己永远不忘记“洒在雪上的战士鲜血”,她以“雪红”作为自己的名字(原名谢氏阿女),并在青岛一家印章店为自己刻了一枚“谢氏雪红”的私章。这枚私章跟随谢雪红五十余年,成为她革命生涯的历史见证。

谢雪红说.

青岛是唤起我汉民族精神、阶级斗争思想以及对幸福社会憧憬的地方;在那儿停留的日子,也是我一生经历的转折时期。

青岛之行,使谢雪红接触到祖国大陆的“五四运动”,唤起她的民族意识和革命情感,有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她后来的人生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谢雪红在青岛停留三四个月后,随张树敏返回台湾。

英雄情结与女性革命主张

1924年4月,谢雪红再赴祖国大陆。在这次航程的轮船上,谢雪红结识因带领学生罢课而被台北师范学校开除的林木顺、李友邦(黄埔二期生,1939年在中共帮助下组建抗日组织台湾义勇队,1952年在台湾牺牲)等人。日后谢雪红与林木顺同赴莫斯科,并共同参加台湾共产党的组建。P2-4

序言

2010年,我负责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之台盟展览文图编辑,由此接触到台湾同胞抗日内容。兴趣所致,深触所及,一部恢弘的台湾抗日历史画卷,使我体悟爱国的台湾同胞对生命意义和家国情怀的阐释,我被他们深邃的生命激情和厚重的生命内涵深深吸引,由此萌生研究台湾抗日历史的愿望。

作为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一名历史工作者,曾被朋友问及,重庆人为什么要研究台湾抗日历史?抗战时期,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首都,国民政府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为光复台湾做了许多工作,许多爱国台籍人士在重庆留下了光辉的抗日足迹。抗战胜利,收复台湾的队伍由重庆出发,在台北公会堂接受日本侵略者投降书,与台湾同胞共同见证台湾回归祖国的重要历史时刻。2010年,台湾光复65周年,为铭记近代中国的这段重要历史,重庆市与台盟申央共同修建了台湾光复纪念碑。研究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开展的台湾工作,是重庆历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探究抗战时期重庆与台湾的特殊渊源,传播台湾抗日历史,让更多的中国大陆同胞了解和认识台湾同胞,让台湾民众感受先辈的爱国夙愿是我们历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本书共摭拾30位爱国台胞的抗日人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受黄埔军校革命氛围熏陶的台籍人士,参加北伐战争,投身于祖国大陆的革命,呼吁祖国同胞援助台湾抗日运动。在祖国“五卅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一部分台籍共产主义者,于上世纪20年代在上海创建台湾共产党这面抗日红旗,对当时台湾最活跃的台湾文化协会和台湾农民组合开展非武装抗日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台湾抗日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在祖国大陆的爱国台胞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保卫祖国,收复台湾”,不仅奋战在抗日前线,并参加光复台湾的计划,为台湾光复和祖国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走近爱国的台湾菁英,他们生命所焕发的不屈与抗争的英雄气质,他们蕴藉于胸的爱国爱乡情怀,令人感动和钦佩,使我们将历史、现实和未来串连在一起,产生对和平发展、民族振兴、祖国统一的强烈渴望和动力。

本书重点反映台湾同胞的抗倭精神和祖国情怀,人物排序不分先后。惜本人笔力不逮而书之难尽,望方家指正批评。部分台湾抗日志士的亲属对本书给予支持和帮助,台盟中央宣传部郑世凯部长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丛书主编和台海出版社对本书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此一并致谢!

后记

甲午一战,清政府战败,日本强占台湾。台湾民众,誓死抵抗,“义不臣倭”,“决心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日本据台50年,台湾同胞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地反抗50年,牺牲了65万人,绝不屈服。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塑造了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群像。

由于本丛书容量有限,难以把台湾同胞50年的抗日英烈事迹全部涵括,我们更期待一本将台胞英烈奋勇抗日的事迹全面收集汇总的书籍能够面世。

本丛书从策划到面世历时3年,在此期间得到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局、人民日报海外版、重庆徐康同志等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在此一并感谢。同时,台盟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不辞辛苦,为本丛书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诸多文稿,为本丛书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感谢台海出版社编辑的辛勤劳动,使本丛书能更规范化,文字更严谨,并最终得以出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引用了海峡两岸的学者著作中部分历史资料,力图“原汁原味”地展现史实原貌,这些历史资料的原作者可按相关规定与台海出版社联系。在此鸣谢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局、《人民日报》海外版等的大力协助和支持!

今后,我们将继续挖掘整理台胞抗日的英勇事迹,并编撰出版,展现台湾同胞抵抗日本殖民侵略的爱国赤诚,弘扬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增进两岸同胞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而积极努力。

是以为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台湾同胞抗日人物集(第1集)/台湾同胞抗日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807156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2015210286
中图分类号 K820.858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5
17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