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问答的形式,按传统的主要药物之性能、效用、成分、药理、临床应用、慎忌分类,以主药串附药、以药串方、以主方串类方等一五问答。并载有药物的毒性、剧毒药、妇幼用药慎忌、中药美容、抗衰老、延年益寿、审病用药、家庭用药、药茶疗法、药食疗法等方面的知识。尽量做到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易学易懂、易忆易用。强调科学性、实用性、普及性、安全性;供广大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工作及教学者,以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医爱好者参考之用。
图书 | 中医1000问(方药篇)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按传统的主要药物之性能、效用、成分、药理、临床应用、慎忌分类,以主药串附药、以药串方、以主方串类方等一五问答。并载有药物的毒性、剧毒药、妇幼用药慎忌、中药美容、抗衰老、延年益寿、审病用药、家庭用药、药茶疗法、药食疗法等方面的知识。尽量做到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易学易懂、易忆易用。强调科学性、实用性、普及性、安全性;供广大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工作及教学者,以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医爱好者参考之用。 目录 一、中药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二、中成药的命名有何规律? 三、中药为什么要炮制 四、方剂的常用治法是什么? 五、何谓“十剂”? 六、方剂组成的原则是什么? 七、确定中药用量应考虑哪些因素? 八、为何中医处方要写“角注”? 九、中药入煎前为何要用冷水浸泡? 十、何谓药物的升降浮沉? 试读章节 何为“十剂” 方剂的分类,历代有所不同,有以病分类,有以证候分类,有以病因分类等等,其中比较有影响,一直沿用至今的主要有十剂,它是由北宋徐之才归纳,宋朝成无己完善的。十剂即是:宣、通、补、汇、轻、重、滑、涩、燥、湿。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医1000问(方药篇)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志东等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32339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5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11 |
出版时间 | 1991-06-01 |
首版时间 | 1991-06-01 |
印刷时间 | 1997-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5.25 |
印次 | 4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
宽 |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84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