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1937,一个凌乱、混乱、动乱的中国,在日本侵压造成的民族危亡局势之下,如何演变成一个凝力、协力、齐力的中国,并掀起了一场空前伟大、悲壮、慷慨的全民族抗日战争?这是王旸的《中国1931-1937(动荡下的希望)》试图清楚叙述的,并且反映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国内政局的复杂局面。
图书 | 中国1931-1937(动荡下的希望) |
内容 | 编辑推荐 1931—1937,一个凌乱、混乱、动乱的中国,在日本侵压造成的民族危亡局势之下,如何演变成一个凝力、协力、齐力的中国,并掀起了一场空前伟大、悲壮、慷慨的全民族抗日战争?这是王旸的《中国1931-1937(动荡下的希望)》试图清楚叙述的,并且反映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国内政局的复杂局面。 内容推荐 《中国1931-1937(动荡下的希望)》基于作者王旸对1931至1937年这段历史的研究积累,试图运用非学术化的比较通俗的文字,通过对日本侵略华北政策的演进、中国国内当时政局的发展变化、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远东政策(尤其是对日本侵华的态度)的描述,反映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国内政局的复杂局面,并借此揭示七七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以求得更接近真相地展示这段历史和客观评价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 目录 序论 第一章 突变与耻辱 一、日军开启侵华之旅 二、“不抵抗”之下的退却与耻辱 三、日军进侵华北与华北政局的更迭 四、美英苏在九一八事变后的远东政策 五、国民政府在日军进侵下的应对 第二章 妥协与抵抗 一、抗日救亡与局部抗战 二、日军侵吞华北方针的确立与华北危局 三、英美对华政策的微妙变化 四、国民政府谋求中日关系的改善 五、特殊化的地方政权-冀察政务委员会 第三章 苦撑与蓄力 一、日本侵华政策的继续深化 二、宋哲元集团在日军侵压下的妥协与抗争 三、中日就华北问题的交涉 四、两广事件与宁粤纷争的结束 五、增强国力之举 第四章 希望与转折 一、共产党人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国共两党秘密接触与谈判 三、地方实力派与国内的团结统一 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五、西安事变与一致对外 六、冀察政权“中央化” 第五章 侵略与抵抗 一、大战前夕美英苏的对华政策 二、国共两党的抗战准备 三、日本确立新的侵华方针:“对华一击论” 四、宋哲元集团与卢沟桥抗战 五、“最后关头”与全民抗战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1931-1937(动荡下的希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旸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82912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4 |
出版时间 | 2015-03-01 |
首版时间 | 2015-03-01 |
印刷时间 | 2015-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94 |
CIP核字 | 2014274567 |
中图分类号 | K264.307 |
丛书名 | |
印张 | 2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