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城南旧事/最美中国文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林海音一生的作品十分丰富,包括小说、散文、杂文、评论、儿童读物等多种体裁,以小说创作为主。她擅长用女性的视野去观察和描摹世界,从女性的角度反映历史的变迁与时代风云的起落,展现出一幅“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新旧交替时代的中国社会的全貌,成为当时社会变迁的有力见证者。《城南旧事/最美中国文系列》是林海音的作品之一。

内容推荐

一本蕴含着浓浓诗意、有着散文般优美笔触的纯美小说。作者林海音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写出了这本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是小英子,作品透过英子童稚的目光,观看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展现出一幅老北平城南的生活画卷。故事从她6岁时讲起,到12岁时,爸爸病故,她的童年也随之结束。

《城南旧事/最美中国文系列》同时还包含了林海音的自序、台大齐邦媛教授的鉴赏、林良先生的推荐、林海音之女回忆母亲等内容,这些内容能帮助小读者们感悟到本书的诗意情怀,理解本书的精神内核,具有极大的阅读价值。

目录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冬阳·童年·骆驼队

试读章节

这时,我的辫子梳好了,追了宋妈去买菜,她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她的那条恶心的大黑棉裤,那么厚,那么肥,裤脚缚着。别人告诉妈说,北京的老妈子很会偷东西,她们偷了米就一把一把顺着裤腰装进裤兜子,刚好落到缚着的裤脚管里,不会漏出来。我在想,宋妈的肥裤脚里,不知道有没有我家的白米。

经过惠安馆,我向里面看了一下,黑门大开着,门道里有一个煤球炉子,那疯子的妈妈和爸爸正在炉边煮什么。大家都

管疯子的爸爸叫“长班老王”,长班就是给会馆看门的,他们住在最临街的一间屋子。宋妈虽然不许我看疯子,但是我知道她自己也很爱看疯子,打听疯子的事,只是不许我听我看就是了。宋妈这时也向惠安馆里看,正好疯子的妈妈抬起头来,她和宋妈两人同时说:“吃了吗?您!”爸爸说北京人一天到晚闲着没有事,不管什么时候见面都要问吃了没有。

出了胡同口往南走几步,就是井窝子,这里满地是水,有的地方结成薄薄的冰,独轮的水车来一辆去一辆。他们扭着屁股推车,车子吱吱扭扭地响,好刺耳,我要堵起耳朵啦!井窝子有两个人在向深井里打水,水打上来倒在一个好大的水槽里,推水的人就在大水槽里接了水再送到各家去。井窝子旁住着一个我的朋友——和我一般高的妞儿。我这时停在井窝子旁边不走了,对宋妈说:

“宋妈,你去买菜,我等妞儿。”

妞儿,我第一次是在油盐店里看见她的。那天她两只手端了两个碗,拿了一大枚,又买酱,又买醋,又买葱,伙计还逗着说:“妞儿,唱一段才许你走!”妞儿眼里含着泪,手摇晃着,醋都要洒了。我有说不出的气恼,一下蹿到妞儿身旁,叉着腰问他们:

“凭什么?”

就这样,我认识了妞儿。

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看打水。她过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我身边,我们俩相对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等一会儿,我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条小黄辫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着后面,低低的声音说:

“你就住在那条胡同里?”

“嗯。”我说。

“第儿个门?”

我伸出手指头来算了算:

“一、二、三、四,第四个门。到我们家去玩。”

她摇摇头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叫我去。”

“怕什么,她又不吃人。”

她仍然是笑笑地摇摇头。

妞儿一笑,眼底下鼻子两边的肉就会有两个小漩涡,很好看,可是宋妈竞跟油盐店的掌柜说:

“这孩子长得俊倒是俊,就是有点薄,眼睛太透亮了,老像水汪着,你看,眼底下有两个泪坑儿。”

我心里可是有说不出的喜欢她,喜欢她那么温和,不像我一急宋妈就骂我的:“又跳?又跳?小暴雷。”那天她跟我在井窝子边站一会儿,就小声地说:“我要回去了,我爹等着我吊嗓子。赶明儿见!”

我在井窝子旁跟妞儿见过几次面了,只要看见红棉袄裤从那边闪过来,我就满心的高兴,可是今天,等了好久都不见她出来,很失望,我的绒褂子口袋里还藏着一小包八珍梅,要给妞儿吃的。我摸摸,发热了,包的纸都破烂了,黏乎乎的,宋妈洗衣服时,我还得挨她一顿骂。

我觉得很没意思,往回家走,我本来想今天见着妞儿的话,就告诉她一个好主意,从横胡同穿过到我家,就用不着经过惠安馆,不用怕看见.疯子了。

我低头这么想着,走到惠安馆门口了。

“嘿!”

吓了我一跳!正是疯子。咬着下嘴唇,笑着看我。她的眼睛真透亮,一笑,眼底下——就像宋妈说的,怎么也有两个泪坑儿呀!我想看清楚她,我是多么久以前就想看清楚她的。我不由得对着她的眼神走上了台阶。太阳照在她的脸上,常常是苍白的颜色,今天透着亮光了。揣在短棉袄里的手伸出来拉住我的手,那么暖,那么软。我这时看看胡同里,没有一个人走过。真奇怪,我现在怕的不是疯子,倒是怕人家看见我跟疯子拉手了。

“几岁了?”她问我。

“嗯——六岁。”

“六岁!”她很惊奇地叫了一声,低下头来,忽然撩起我的辫子看我的脖子,在找什么。“不是。”她喃喃地自己说话,接着又问我:

“看见我们小桂子没有?”

“小桂子?”我不懂她在说什么。P8-11

序言

《城南旧事》是我自己喜爱的作品,1960年由光启出版社出版,再版以后,我就收回从第三版起自印了。纸型用到现在,十几版浇铸下来,许多字体已经磨损不清楚,早就该重排了。这次重排改大一号字体,同时我更配了近20幅图片,一些从家母和我的照片簿取下来的,看,有的已经发黄和蛀蚀了,我选一些放在这里,除了给读者多增阅读的趣味,也有纪念的意义。

除了亲人的照片以外,其他的都是我在各处看见借用的,像旧都文物略、中国风物、丝绸之旅、中华河山、杨柳青版画等。想到我的第二故乡,立刻映现的就是城墙和骆驼,有一次在青年摄影家水禾田的摄影展里看到了,是那样的符合了我文字所表现的,怎不教我惊喜呢!但是,如今北京城已经没了,拆得光光的,听说只剩下了正阳门,这样一来更增我的怀念了。

去年出国旅行,在东京逛书店,看见一本书中,有俞平伯的一篇《北京的城墙和牌楼》,这是他在听说北京城要拆时所写的。他的主张当然是“不要拆”,他所说的是理性的,并非如我是纯感情的。他说:“……我觉得很可惜……有史以来的都城现在只剩下这么一个了,更值得我们格外的爱惜和珍重。……历史的文物,全国或全世界只有这么一件,假如毁坏了,是往而不返,无从弥补的损失。因此目下就该把眼光放远了,多保存一些。……有人以为城墙是过去的封建堡垒,代表封建的意识;或者以为城墙不在建筑美术范围之内;我都不同意。现在用天安门做国家徽章的图案,事实上已反驳了这些说法。北京的城墙,许许多多的城门,跟天安门配合为一整体,不能孤立看……”

俞平伯说的话够厉害,但是城墙还是全拆了,当然,俞平伯在“文化大革命”时,也好受不了。

我在配图的时候,每图加一些小小的说明,用英子的回忆的情绪写的。有人把《城南旧事》列为自传体的小说,我没有意见,事实上文中所写都是别人的故事,我和我的亲人不过是陪衬罢了。

台大齐邦媛教授,是我这本小书的鉴赏者,她去年到美国讲学,本书列为她讲授的作品之一,因此我要求她,请把她的分析和讲解写成序言,也让我的读者做一次她的学生,她欣然允诺,谢谢她。

还有一事要说明的,就是这次重排本书,尔雅出版社的主持人柯青华跟我商量说,他也很喜欢《城南旧事》,愿不愿意由纯文学和尔雅两家共同出版。这样一来,给我这本书更壮大声势,我怎么会不愿意呢?

1983年5月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城南旧事/最美中国文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海音
译者
编者 智之虎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293094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4265181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