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形象:文化与价值观的思考》辑录了2008年以来的中文文章,核心话题就是世界眼中的中国“大国形象”。文章记录了5年多来刘康所涉及的领域,以当代中国文化为主轴,跨越了人文与社会科学多领域,重点为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当代中国文化与传媒、西方左翼文化理论与中国、美学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研究。体例上有学术论文、专题报告、专题访谈,还有相当数量的媒体评论文章。文章大致分成三部分,最后附录是几篇媒体专访。
图书 | 大国形象(文化与价值观的思考) |
内容 | 编辑推荐 《大国形象:文化与价值观的思考》辑录了2008年以来的中文文章,核心话题就是世界眼中的中国“大国形象”。文章记录了5年多来刘康所涉及的领域,以当代中国文化为主轴,跨越了人文与社会科学多领域,重点为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当代中国文化与传媒、西方左翼文化理论与中国、美学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研究。体例上有学术论文、专题报告、专题访谈,还有相当数量的媒体评论文章。文章大致分成三部分,最后附录是几篇媒体专访。 目录 序言 致谢 大国形象与价值观 利益、价值观和地缘政治:中国崛起的全球民意调查 印度民众看中国崛起——亚洲风向标民意调查 美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与美国的全球战略 源头与归宿:中国与世界价值体系的思考 歌德学院与孔子学院:中德关系的价值观基础? 中国的国际观和国际的中国观 关于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几点思考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形象 利益至上不能成为外交原则 价值观认同是中越相处的最大优势 中国国际话语权背后的价值立场 如何理解“中国模式” 以暴易暴是人类之殇 伦敦奥运的多元文化与游戏精神 非洲“彩虹”通向何方? 西方视角中的西藏形象与话语 国际传播的媒介和中介——中国眼中的西方“中国通” 软实力、公共外交与国际文化都市 软实力与中国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战略刻不容缓 打造软实力,先要不说空话 外宣新思维我们要掌握话语权 英美媒体眼中的上海世博会 向各国世博馆学习公共外交 城市国际形象传播,文化先行——上海国际形象实证调查结果及启示 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国际化——“中国的国家级难题” 国际都市与国际市民 城市国际化切莫成面子工程 中国城市国际化的文化导向 中国文化公共外交要接“地气” 中国在中东的话语权与软实力 骆家辉的美国政客秀 公共外交的双刃剑 中国大战略别围美国转 中国公共外交:讲外国人听得懂的话 中国外交走到十字路口 探索“学者主导、媒体参与、政府支持”的公共外交新模式 文化理论与美学 从区域研究到文化研究:人文社科学术范式转换 从传媒文化看当代中国 西方当代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研究的一点思考 李泽厚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比较文学的学科导向和问题导向 上海的学术全球化战略机遇 附录:刘康学术专访 学术研究需要问题导向 国民心态的“韬光养晦”更为重要 中国形象的实证调查 让中东“看见”中国 刘康教授访谈 中国比较文学的国际化战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大国形象(文化与价值观的思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刘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12762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1 |
出版时间 | 2015-01-01 |
首版时间 | 2015-01-01 |
印刷时间 | 2015-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8 |
CIP核字 | 2015010774 |
中图分类号 | D6 |
丛书名 | |
印张 | 2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9 |
宽 | 169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