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忆往与省今
内容
试读章节

1937年农历四月初七,我出生于冀南平原肥乡县东贾北堡村。那天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火红火红的,我在母亲的痛苦声中呱呱坠地。爷爷、奶奶和周围邻居围着我议论纷纷,说我长相不俗,定是有福之人!爷爷费尽心思,给我起了一个“唐生”的奶名儿。

我出生当年的七月,日本人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略中国。彼时中国名义上是统一的国家,实则四分五裂,内优外患。幼时的记忆已经模糊,记忆里,最清晰的就是家乡的村庄。

我的家乡人烟稀少,户不上百,总人口也不到四百。因地处偏僻,百姓生活算是安定,兵匪少见。村东南至肥乡县城18华里,村北至永年广府25华里,村西至邯郸市45华里。全村东西一条长街,又有一条南北小街,另挂着一个有几户人家的后拐子。村东头有关帝庙,西边有土地庙,南边有奶奶庙,北边有一座很大的孤桌寺。村人大多信神,烧香拜佛,习以为常。

村庄一马平川,既无丘陵,也无洼地。土改时,一个光棍便可分20亩地,可想当时是多么地广人稀。如今周围十里八乡的人均土地,都没有我们村的多。

我村的土地多为红色胶泥,土质黏。一下雨,路面就泥泞不堪,行走艰难,不出几步,脚便深陷泥里无法自拔。干起农活来更是费劲,俗语“湿了黏,干了硬,不湿不千弄不动”,便是这里农事不易的写照。村中除了玉米、小麦、豆类、高粱,以及偶尔种点儿棉花外,几乎没有别的农作物。

村庄环境优美,一年中有三季都在绿树环绕之中。记忆中有杨、柳、桑、梨、桐、槐、枣等各种树木,既有成片的,也有杂生的;尤其是枣树,更是到处都有,品种繁多。

村周围有几个长满苇子的大坑,深不敢入。周围聚集了各种鸟类,有布谷鸟、黑喜鹊、贼傻鸡、红殿鸽、啄木鸟、燕子……水里的青蛙,空中的蜻蜒,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各种虫的鸣叫,构成的环境真是美极了。秋凉时节,北雁南飞。“人”字结队,嘎嘎而叫,高飞蓝天,更使这里格外壮美。至今我还常常想着这种情景,陶醉其中。

时过境迁,一个村庄就如同一个人、一个家庭,也有兴盛与衰落。一百年来,我的家乡东贾北堡村也走出了好、差、火的发展曲线。

清朝末年,村里出了一些富户,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砖房处处可见。有几户人家请长工,雇短工,惹得周边村庄的人羡慕,多愿将女儿嫁到这里。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后又日寇入侵,国共鏖战,解放后又经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村子逐渐衰败。数十年间无一间砖房盖起,女孩外嫁,媳妇难娶,光棍逐年增加,人口不升反降。

村庄衰败,有多种因素,我总结了三点:

一、教育不兴,文盲执政。好些年,村里不重视学校,各户不送孩子读书,想找个初中、高中毕业生都难,村支书一茬接一茬都是文盲,如何能带领群众致富?

二、民风古板,保守封闭。群众只知种地,不懂经商。只要不饿肚子,都不出窝,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三、懒散有余,勤劳不足。从我幼年记事起,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到冬天,人们都靠在土墙边,晒太阳,扯闲话,根本不思劳作。有几年我回乡向他们介绍如何利用闲置土地,大搞植树造林。村支书却说,“种树什么时候才能有收获?到时候我们都见上帝了!”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十余年,村庄又火起来了,新房新院处处可见,年轻人外出打工,娶妻生子,繁衍生息,越来越兴旺。也有一些青年人求学进取,研究生、博士生也逐渐多了起来。

我的祖上,是明永乐初年从山西省潞安府襄垣县多店里马显村迁来的,至今已有22代。最初是兄弟两人,现在已繁衍到四百多口人。

我家老太爷李修己,在我出生前就已过世了。族中人都说他命硬,前后娶了五位老奶奶。他勤劳能干,有心计,以养鸽子、卖鸽粪起家,置办土地三百多亩、庄宅两院,虽不奢华,但青砖白灰,十分体面。还有宅基一处,以及苇坑、树林多处,日子过得十分殷实。

老太爷膝下有三男三女。我爷爷李步云为老大,三爷爷李际云是老生儿子,比我父亲还小不少,侄子们一个一个过世,他还活了许多年。老太爷过世前,给儿子们分家,老大老二每人土地一百多亩,现成宅院一处。我小时候,街中路南,坐南朝北的一处进深宅院,就是老太爷分给的,里面住着我爷爷和他的三儿九孙,二十多口人,十分拥挤。

我爷爷李步云,字登霄,外号老登子,少读私塾,后进学堂接受现代教育,人称洋秀才,名扬乡里,令人生羡。日本侵略中国之前,曾当过村长。他坐馆教书多年,在北河堡刘家寨时间最长。

爷爷个性鲜明,名闻乡里。他一生无心生财,不置地,不建房。爷爷家底不错,又有文化,却一辈子一亩地没买,一间房不盖,反而将祖辈分下来的地卖了几十亩,我的父辈都很疑惑。其实原因很简单,他看透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认为共产党必胜,如果发家致富,会使后人受罪。也正因如此,土改时我家被划成了中农,后来没有为成分所累。

爷爷倡导自我成才,不把严管严教看成是子孙出息的必由之路。小时候,他很少问我们的学习。有一次,我求他教我打算盘,一遍下来没学会,又教了一遍,仍有不懂。他生气了,拄起拐棍就走。第二天,我学会了,打给他看。他笑着说,读书不是勉强的事,应该是自愿,自己感兴趣,只有愿意学习的孩子,才有可能成才。他对我父亲说,小四学习主动,要多留心培养。P2-6

目录

上篇:我的人生经历

家乡故土

苦之记忆

天灾人祸

百善孝为先

恩怨消释

乐之回想

早年枣年

思乡恋土

小学情怀

求学之路

机遇擦肩而过

贵人相助

反右的感触

四清的感触

“文革”的感触

生活重负

亲子教育

亲情无价

统战四年

教研春风

可赞之人

魏县实践

理论提升

他山之石

教育之本:快乐教育

教育之本:讲究实效

闲话教改:提些问题

闲话教改:语文改革

写作情结

成就之因

助子发展

安享天伦

下篇:我的社会思考

信仰立身

道德立人

政治立世

择地立居

科学立业

宽容立心

商界净土

抑私立公

诗以言志

附录

附录1:关于《教师教学专论》的几点意见

附录2:邯郸初中物理教学走出一条新路

序言

这些年来,不少人劝我写写自己和家人,给社会和后人留些纪念。一说我从教多年,在教育上有不少真知灼见和实践经验,尤其对邯郸教育有一定的贡献,应该多有总结;二说我教子有方,四个儿子个个成才,个个优秀;三说我修养深厚,阅历丰富,对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人生诸多方面,有所思考,且认识深刻、见解不凡。如此种种,某一天随人而去,实在可惜。

对于这些高评过誉,我是清醒的。我既不高,也不深,亦没有那么超凡脱俗,不过是寻常人而已。但对大家关于写书的种种建议和期待,我还是反复斟酌过,最终还是决定动笔试试。原因有三:一则有益于锻炼大脑,有益于健康;二则教益后人,有所传承;三则于社会也是存留纪念。所写内容也尽量做到真实,多写一些过程,既写出亮点,也写点教训,既有回忆,也有愿望,算是对自己一生有所交代吧!

我之一生,最关注和着力的,奉献最多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家。是国。这是人的一种本性,也是人存于世的大主题。随着年高病多,近年来,此种认识日渐突显出来,并见之以行动。

首先,我认为,现在的家庭,是家族有史以来,最兴旺、最富有、最幸福的阶段。应该千方百计加以巩固和发展,使之源远流长。同时,我认为今天的中国,也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特别是近代以来,最强盛、最进步、最有生机的时期,应同心一致维护、建设和发展,使其万古长青。

其次,我认为,现在家庭仍有不少缺失,应该加以完善,当下及未来依然有种种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诸如“富贵日子怎么过?”“第三代如何教育?”“如何积德行善?”“怎么进一步发展?”“如何避免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等。

国家之事也是如此,有许多难题摆在国人面前,譬如“如何形成共识,振兴民族?”“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发扬?”“如何阻止道德水平的持续下降?””如何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如何做到长治久安?”以及信仰危机、道德危机等深层次的问题。

第三,我认为,建设幸福百年之家,建设美好万世国家,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努力,需要每一个人都像愚公那样挖山不止。当世每个人都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献身家国。

基于以上认识,我拿起笔,零碎记述一生中的一些人和事,并就历史和现实问题,表述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文笔有限,又年老多病,所写内容难免有些缺失、不当和错误之处,一表遗憾,二请谅解。

内容推荐

《忆往与省今》作者李志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华北平原,幼年时经历种种苦难,青年时为革命浪潮所裹挟,中年时身处政治动荡之中,晚年时面对社会变革,每每参与其中,有历练,有省思。作品文宁朴实,叙述流畅,娓娓道来,亲情、友情溢于言表,真挚动人。

编辑推荐

《忆往与省今》作者李志用41篇散文与读者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人生思考、教学方法、家庭教育理念等,文辞优美、叙述流畅,将他的人生阅历和思想、情感融入散文《忆往与省今》中,既是个人成长的纪念,又是对他人的感恩和对历史的记录。一起来翻阅《忆往与省今》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忆往与省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415909
开本 32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2013238633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10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