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唐诗杂论(唐诗研究的经典之作)(精)/民国大师经典作品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唐诗杂论(唐诗研究的经典之作)(精)/民国大师经典作品集》是闻一多先生的一本名著,全书冲破了传统的学术方法、学术研究的狭隘和封闭,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多所卓见。他对“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分析。文章论述精辟,引用的诗歌皆具有代表性;语言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内容推荐

《唐诗杂论(唐诗研究的经典之作)(精)/民国大师经典作品集》是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唐诗研究的经典之作,内容涉及唐代诗歌的多个方面,对唐代著名诗人,如“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评论与分析。全书论述精辟,行文优美流畅,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引人入胜。

目录

唐诗杂论

 类书与诗

 宫体诗的自赎

 四杰

 孟浩然

 贾岛

 杜甫

 英译李太白诗

(外一种)诗与批评

 白朗宁夫人的情诗

 《冬夜》评论

 《女神》之时代精神

 《女神》之地方色彩

 《烙印》序

 《西南采风录》序

 《三盘鼓》序

 时代的鼓手

 ——读田间的诗

 文艺与爱国

 ——纪念三月十八

 邓以蛰《诗与历史》题记

 诗人的横蛮

 诗的格律

 先拉飞主义

 戏剧的歧途

 泰果尔批评

 谈商籁体

 论《悔与回》

试读章节

检讨的范围是唐代开国后约略五十年,从高祖受禅(六一八)起,到高宗武后交割政权(六六〇)止。靠近那五十年的尾上,上官仪伏诛,算是强制地把“江左余风”收束了,同时新时代的先驱,四杰及杜审言,刚刚走进创作的年华,沈、宋与陈子昂也先后诞生了,唐代文学这才扯开六朝的罩纱,露出自家的面目。所以我们要谈的这五十年,说是唐的头,倒不如说是六朝的尾。

寻常我们提起六朝,只记得它的文学,不知道那时期对于学术的兴趣更加浓厚。唐初五十年所以像六朝,也正在这一点。这时期如果在文学史上占有任何位置,不是因为它在文学本身上有多少价值,而是因为它对于文学的研究特别热心,一方面把文学当作学术来研究,同时又用一种偏向于文学的观点来研究其余的学术。给前一方面举个例,便是曹宪、李善等的“选学”(这回文学的研究真是在学术中正式地分占了一席)。后一方面的例,最好举史学。许是因为他们有种特殊的文学观念(即《文选》所代表文学观念),唐初的人们对于《汉书》的爱好,远在爱好《史记》之上,在研究《汉书》时,他们的对象不仅是历史,而且是记载历史的文字。便拿李善来讲,他是注过《文选》的,也撰过一部《汉书辨惑》,《文选》与《汉书》在李善眼里,恐怕真是同样性质,具有同样功用的物件,都是给文学家供驱使的材料。他这态度可以代表那整个时代。这种现象在修史上也不是例外。只把姚思廉除开,当时修史的人们谁不是借作史书的机会来叫卖他们的文藻——尤其是《晋书》的著者!至于音韵学与文学的姻缘,更是显著,不用多讲了。

当时的著述物中,还有一个可以称为第三种性质的东西,那便是类书,它既不全是文学,又不全是学术,而是介乎二者之间的一种东西,或是说兼有二者的混合体。这种畸形的产物,最足以代表唐初的那种太像文学的学术,和太像学术的文学了。所以我们若要明白唐初五十年的文学,最好的方法也是拿文学和类书排在一起打量。

现存的类书,如《北堂书钞》和《艺文类聚》,在当时所制造的这类出品中,只占极小部分。此外,太宗时编的,还有一千卷的《文思博要》。后来从龙朔到开元,中间又有官修的《累璧》六百三十卷,《瑶山玉彩》五百卷,《三教珠英》一千三百卷(《增广皇览》及《文思博要》),《芳树要览》三百卷,《事类》一百三十卷,《初学记》三十卷,《文府》二十卷,私撰的《碧玉芳林》四百五十卷,《玉藻琼林》一百卷,《笔海》十卷。这里除《初学记》之外,如今都不存在。内中是否有分类的总集,像《文馆词林》似的,我们不知道。但是《文馆词林》的性质,离《北堂书钞》虽较远,离《艺文类聚》却接近些了。欧阳询在《艺文类聚·序》里说是嫌“流别《文选》,专取其文,《皇览》遍略,直书其事”的办法不妥,他们(《艺文类聚》的编者不只他一人)才采取了“事居其前,文列于后”的体例。这可见《艺文类聚》是兼有总集(流别《文选》)与类书(《皇览》遍略)的性质,也可见他们看待总集与看待类书的态度差不多。《文馆词林》是和流别《文选》一类的书,在他们眼里,当然也和《皇览》遍略差不多了。再退一步讲,《文馆词林》的性质与《艺文类聚》一半相同,后者既是类书,前者起码也有一半类书的资格。

P3-5

序言

民国时期的中国,东西文化碰撞,新学旧学融汇,涌现出不少大师级的学者。这些学者以簇新的理论工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传统文化加以梳理,对中国历史重新阐释,为现代学术奠定了基础,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他们的著作是后人传承治学传统、接近文史经典的桥梁,至今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在物质生活日益充裕的今天,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用精致的文化艺术丰富自己的内心,希望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知。即使是年轻一代,对文史知识方面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鉴于此,我们特意从众多民国学术著作中遴选出一些篇幅较小、雅俗共赏的作品,编成民国大师经典作品集。其中有张荫麟的《中国史纲》、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梁启超的《李鸿章传》、吕思勉的《三国史话》、曹伯韩的《国学常识》等,这些作品大都是学问家写给普通读者的,运笔举重若轻,文字明白晓畅,历经岁月的磨洗和时代的考验,已成经典,值得阅读和收藏。

这套丛书为精装本,首批推出十册,希望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认可。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他的《唐诗杂论》……都是精彩逼人之作。这不但将欣赏和考据融化得恰到好处,并且创造了一种诗样精粹的风格,读起来句句耐人寻味。

朱自清

能够像闻一多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因为闻先生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而且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汪曾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唐诗杂论(唐诗研究的经典之作)(精)/民国大师经典作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闻一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601210
开本 32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2014300051
中图分类号 I207.227.42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0
13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8:5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