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长寿就这么简单
内容
试读章节

有关健康长寿要素的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摄生养生爱好者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进行了长期的相关研究、实践、总结,各有各的成果,各有各的见解与理念。因为各个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文化素质、民族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见解不同,理念各异也是情理之中的。但对于健康的四大基石,国际社会普遍达成了共识,即:①合理饮食;②适量运动;③戒烟限酒;④心理平衡。这个说法是大体可以概括健康长寿的要素。但是第三条,说得过于具体了些,如果说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睡眠等,笔者认为更确切。

一、活动与健康

人为什么活不到天年?

要想健康长寿,首先应该理智地找出活不到120岁的原因。找到了原因之后,更重要的是要寻找活过120年的办法。有了办法,就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合理的办法去做,最后收获福报。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的硕果是昨天的努力得来的;明天收获健康长寿的佳果,需要今天的付出才能得到。

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在正常情况下,活动是打开健康之门的金钥匙,活动是健康长寿的医生,良性活动是推开虚掩康寿之门的正能量。

我国古代著名养生家孙思邈认为“人欲劳其形,百病不能生”,他倡导身体要动起来。

我国还流传着这样两句经典的谚语:“运动胜过灵芝草,不必苦把仙方找。”“动可不衰能增寿,不动病魔变朋友。”这是发人深省的谚语,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迪。笔者想借用这些经典的语言唤醒大家活动的欲望。

动是人生的本能,也是是生命的象征,人活着就要动。

关于运动与健康长寿的关系,各国都在研究。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发表文章说,进入中年,人体最大有氧能力(最大氧气吸人量)开始以每10年5毫升的速度下降。少运动的男性,到60岁时下降至25毫升,几乎是20岁时的一半;经常运动的人最大有氧能力可增强25%,也就是增加6毫升,这就相当于减去10一12岁的生理年龄。从而得出结论,“有氧运动”可以延缓衰老12年。

低氧活动练习对中老年人有益。低氧活动呼吸可以促使练习者的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可以帮助血液携带更多的氧气,增加有氧代谢能力,也就是有氧代谢能力和运动耐受能力。

活动健身,延年益寿,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良方,是任何营养品和昂贵的药物不可替代的。

二、不活动影响身体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每年有数百万人因缺少运动而死亡。

2013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简报指出,缺乏运动已经成为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据估算,目前全世界每年因缺乏锻炼而致死的人数高达320万人,近10年问增长迅速,这的确让人震惊。有的科学家研究表明:缺乏运动比经常运动者心肌梗死的概率高一倍。这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目前我国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对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以及延年益寿的确意义重大。

不动则荣卫不通,气血凝滞,不利于健康。每一个人在相应条件下,都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各个组织器官都有一定的生理活动常数。活动就要氧化,就要消耗能量;休息就是补充氧气,是还原。氧化与还原是生命过程中一刻都不会停止的生理现象。人类许多疾病也是与氧化速度超过还原的速度有关。

能力、能量释放速度的快慢,是人寿命长短的决定因素。健康长寿的秘诀是少氧化,多还原;慢氧化,快还原。消耗与恢复就是失去与获得的轮换,是失与得的交替,这样使得生命更有活力。

缺乏活动,身体就会缺乏活力,易患营养不良和骨质疏松症;缺乏活动,会导致中枢神经传导灵敏性减退,思维迟钝,肢体活动协调性差,精神萎靡,工作效率不高,生活质量下降;缺乏活动,一定会影响生理寿命,也会影响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由此可看出活动的重要性,但是怎么样去合理地活动,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生命在于运动。”这一句名言是经常挂嘴边的话,但是笔者觉得过于笼统了些。笔者认为:要健康长寿,就要选择合理、适当、适合于自己的活动。这绝非是吹毛求疵,而是非常必要的补充。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中,而且物质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永恒运动。整个宇宙都在运动中,所有物质都处在动态,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当然不会例外。人生在世,动是自身的本能,有生命就有活动、运动。

人欲健康长寿莫大于善动,而且要合理地活动。活动对于生命的意义,早就为养生家、有识之士、前贤所洞悉。

《吕氏春秋》中记有:“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耳则为掘为聋,处目则为蔑为盲。”又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行气亦然。”

先秦及秦朝的养生学家们已经认识到活动的益处,认为不活动会使血流不畅,导致筋骨瑟缩,经络不通,招风惹痛,使得各种疾患的机率大增。

汉代著名中医学家华佗也提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得使极尔,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还说:“流水之常新,户枢之晚朽,以其动之故也。”

南北朝名医陶弘景认为:“形不极,常导引,导引者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根深固柢,长生久视。”

中国唐代医家养生家孙思邈的《保生录》中第一句话就是:“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劳是指劳动、活动,就是动起来的意思,主要意思就是说要经常活动的话百病不易生。

以上所列举的只是几个典型例子,说的都是“动”在摄生、养生中占有重要地位。

“动”分为主动的“动”和被动的“动”。做健康长寿的活动时,笔者主张:有能力的话,尽量能主动地“动”为好,这样对于身心会更有益处。P11-13

后记

正值《长寿就这么简单》一书即将出版之际,心中有很多感慨。尽管在职时写过十几本书,但当时没有特别的感觉,而如今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倍感欣慰。笔者是农村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小至今是国家、人民培养了自己,能尽一点微薄之力回报社会,是理所应当的;再说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走一圈,总要为社会留下点什么。回过头来仔细想一想,关于健康长寿的问题是关系到人生的大事,是人类研究领域的永恒主题。作为过来人,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家一些建议与思考。

在此特别要提出的是,书中的“李氏太和康寿术”(活动篇),得到本家兄弟李士君的帮助与启发。仁兄原来20世纪50年代在山东大学生物系就读,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退休后不幸患了脑血栓,出院后积极锻炼身体。10年前来北京我的家住了一段时间,提出水平运动,对我启示匪浅。

再就是老同学——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武术处处长、中国武术院副院长张山同志,对中国武术事业的推广、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至今仍退而不休,不断地服务于社会,年近80岁,欣然为本作写序以示鼓励。

还有原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资深编辑何芳桂,对笔者的作品多次提出积极建议,给予了我力量和信心。

借此机会对各方面的领导、专家、亲朋好友的无私帮助和指导,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由衷欢迎本书的读者、教授、专家、学者及各界有识之士能够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意见都表示真诚欢迎。特别是对于不同意见,笔者更加渴求,有来必复。

目录

第一章 人生天年应该超过120岁

 第一节 活过120岁不是梦

 第二节 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

 第三节 健康的基石

 第四节 康寿理念的导向作用

 第五节 自然界动物的运动形态

第二章 李氏太和康寿术

 第一节 关于“李氏太和康寿术”

 第二节 李氏太和康寿术(活动篇)

第三章 康寿箴言

后记

序言

人类为了生存,自远古时期就开始想办法如何能生存下去,探索如何能使身体好,如何能活得时间更长一些,这是一切生物的本能。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当然会想尽一切办法,以达到这个目的。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有着底蕴丰厚的璀灿文化,养生文化也是其中之一。远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发现小玉柱上就雕刻了关于养生方面的《行气铭》。可见中国养生文化之久远。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古代养生方面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更为深刻。道家很直白,就是要健康长寿,追求长生不老。养生家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编撰了诸多健身法、摄生法、导引法、行气法等,就是为了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各家各门各派做了很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也不少,无论如何都是养生领域里的宝贵财富。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健康长寿的追求越来越热切。国家十分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倡导全民健身运动,更加引起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漫步街头,各种各样不同形式的养生馆引人瞩目,足以说明健身事业的红火。健身事业是个大事业,不但要挖掘整理古老传统健身方法,同时还应该有所创新,以现代的科学态度,以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有所建树,也势在必行。北京大学李士信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过《中国古代延年益寿术》一书,搜集编撰古代诸多养生活动方法。后来在香港用中、英文出版了《中国古代养生图谱》。李教授还在健身方面整理了不少宝贵资料,在国内外很有影响。前些年又出版了《活过120岁不是梦》,受到健身养生界人士的重视。现今他已迈入古稀之年,仍在辛勤耕耘不辍,又写了《长寿就这么简单》,内容很新颖,有导向,有观点,有思想,一些内容焕然一新。“李氏太和康寿术”(活动篇),有新的理念,在活动方式、方法等方面,尽量做到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养生的中心思想是人体要“和”,如:人的五脏六腑要和,有形的肉体与无形的精、气、神要和,人体要与大自然和等,由“小和”到“中和”,进而向“太和”过渡。“和”作为养生的切入点,融儒、道、释、医、人体生理、古今有益功法为一体,很有创意,而且易懂、易学,理论上深入浅出,动作简单易行,不但适合于广大健身族练习,也适合体弱有病者练习,就连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也可以掌握。只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坚持下去,必会收到良好效果。后半部分《康寿箴言》以诗句形式概括了养生中的19个议题,很有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借此机会,我祝贺李教授新作《长寿就这么简单》一书的问世,希望广大练习者喜欢此书,通过练习起到健康长寿的效果。今特此为李教授的新著作序。

国际武联技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

张山

内容推荐

健身事业是个大事业,不但要挖掘整理古老传统健身方法,同时还应该有所创新,以现代的科学态度,以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有所建树,也势在必行。

北京大学李士信教授写了《长寿就这么简单》。“李氏太和康寿术”(活动篇),有新的理念,在活动方式、方法等方面,尽量做到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养生的中心思想是人体要“和”,如:人的五脏六腑要和,有形的肉体与无形的精、气、神要和,人体要与大自然和等,由“小和”到“中和”,进而向“太和”过渡。“和”作为养生的切入点,融儒、道、释、医、人体生理、古今有益功法为一体,很有创意,而且易懂、易学,理论上深入浅出,动作简单易行,不但适合于广大健身族练习,也适合体弱有病者练习,就连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也可以掌握。只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坚持下去,必会收到良好效果。后半部分《康寿箴言》以诗句形式概括了养生中的19个议题,很有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李士信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过《中国古代延年益寿术》一书,搜集编撰古代诸多养生活动方法。后来在香港用中、英文出版了《中国古代养生图谱》。李教授还在健身方面整理了不少宝贵资料,在国内外很有影响。前些年又出版了《活过120岁不是梦》,受到健身养生界人士的重视。现今他已迈入古稀之年,仍在辛勤耕耘不辍,又写了《长寿就这么简单》,内容很新颖,有导向,有观点,有思想,一些内容焕然一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长寿就这么简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士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418342
开本 16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4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2014302045
中图分类号 R161.7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