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风如歌(刘少奇在华中的日日夜夜)
内容
编辑推荐

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危亡之际,刘少奇同志临危受命,深入华中,发展华中根据地,在祖国的腹地,创建出一片解放与自由的天空,建立起一支抗日的强大队伍。国民党反动派不顾民族利益发动“皖南事变”之后,刘少奇同志与陈毅等一起重建新四军、重建地下党,扭转了新四军的困难处境,恢复和发展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报编著的这本《大风如歌(刘少奇在华中的日日夜夜)》讲述的就是这一段历史。

内容推荐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刘少奇同志的光辉业绩、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永远铭记在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刘报编著的这本《大风如歌(刘少奇在华中的日日夜夜)》在充分掌握历史材料、实地考察,在充分借鉴、吸收党史专家研究的基础上,以纪实体裁真实、生动展示了刘少奇同志驰骋江淮、领导敌后抗战的丰功伟绩。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临危受命:刘少奇接受新的使命

 一、一次重要的会议

【一张老照片】

【刘少奇在六届六中全会上】

 二、为什么又一次选择了刘少奇

【“一针见血的医生,一个讲究斗争策略的大师”】

【刘少奇在华北的卓越贡献】

【与毛泽东抗战思想不谋而合】

【华中急需挽救】

 三、华中,共产党领导抗战的主要方向

【华中问题的由来】

【华中对我党领导抗战的极端重要性】

【发展华中的一系列紧急措施】

第二章 刘少奇定鼎中原大手笔:立足竹沟,挺进中原

 一、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

【豫西之行】

【渑池会议】

【洛阳面见卫立煌】

 二、竹沟、竹沟

【前往竹沟】

【紧张的工作布置】

 三、再回竹沟

【遥望华中】

【踏上新的征程】

【风雨欲来风满楼】

第三章 向东,向东,再向东:掌握华中主动权

 一、转移豫苏皖边

【与彭雪枫相会】

【“竹沟事变”】

 二、中央的部署与刘少奇的华中战略构思

【中央的总体部署】

【刘少奇的战略构思】

【东进北上开新局】

 三、刘少奇与三次中原局会议

【第一次中原局会议】

【第二次中原局会议】

【第三次中原局会议】

第四章 沙场秋点兵:反磨擦的几场恶战

 一、当“磨擦”来临时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对狼就应该拿起棍子】

 二、“改变了华中空气”的半塔集战斗

【笼罩在皖东根据地上空的阴云】

【半塔,给顽固派一个教训】

【半塔打出了一个家】

 三、东进序曲:郭村保卫战

【如何对待反动派“反动的愚蠢的政策”】

【成功险中求】

【战术与战略的权衡】

【关于郭村战斗的后话】

 四、黄桥决战:一战定乾坤

【黄桥,进军苏北的桥头堡】

【一场漂亮的决战】

【意义非凡的黄桥决战】

 五、曹甸战役

【一个更加长远的考虑】

【一场艰难的战斗】

【对曹甸战役的反思】

第五章 立足华中:刘少奇建立

 一、革命必须有自己的家

【为什么必须建立抗日根据地】

【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建立根据地】

【打开华中抗日局面的起跳点:皖东、皖东北】

【统一战线与反“磨擦”】

【反“磨擦”与反“扫荡”】

 二、抗日根据地建设

【发动群众的第一要务】

【统一战线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成立合法民主政权】

【党的建设是根本】

【不能忽视的经济问题】

第六章 运筹帷幄:打开苏北抗战新局面

 一、刘少奇遇到的两大难题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项英的问题】

【韩德勤的问题】

 二、南下北上:八路军与新四军的胜利会师

【新四军北上:最现实的选择】

【八路军南下,一军定乾坤】

【会师与华中战略圆满完成】

 三、苏北抗日工作新局面

【统一华中军事指挥】

【建立苏北地方政权】

第七章 又一次受命危难之际:新四军凤凰涅槃与华中根据地巩固

 一、情感与理智的选择

【七天七夜没有合眼的刘少奇】

【延安,盐城,重庆】

【痛定思痛后冷静思考】

 二、奉命于危难之中

【新四军军部重建】

【总结教训,努力把坏事变好事】

【同仇敌忾对付敌顽】

【与日寇硬碰硬】

【刘少奇主持的华中局最后一次会议】

第八章 千里驰援:山东危局一肩担

 一、毛泽东的委托与山东问题

【毛泽东的重要嘱托】

【山东问题的起因和形成】

 二、山东问题的根本解决

【认真的倾听和调查】

【改组领导班子,加强统一领导】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抓住“牛鼻子”】

【减租减息是关键】

 三、山东之行结硕果

【刘少奇呕心沥血】

【一封来自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电报】

第九章 延安的召唤:刘少奇的第二次“长征”

 一、中央的决定

【毛泽东发往盐城的加急电报】

【政治局九月会议】

【刘少奇在党内的地位提高】

【毛泽东对刘少奇的充分肯定和信赖】

 二、艰难险阻“小长征”

【回延安的路线和时间】

【毛泽东的一路叮嘱】

【穿越危机四伏的封锁线】

【千里长征中的普通一兵】

 三、一路教诲和工作指导

【鲁西南的教诲】

【在北方局的批评与指导】

【地道战与地雷战】

【如何深入发动群众运动】

【你好,延安】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安提斯德内有句名言:“思想是比任何东西都坚固的城墙,因为它绝不会倒塌,也不会交到敌人手中去。”对一个政治家来说,最重要就是有坚定的意志和独立思考能力。

坚持独立思考,坚决而灵活地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革命不利的情况下打开工作新局面,可以说是刘少奇最明显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革命是在极其艰难和不利的形势下进行的,革命的敌人非常强大,特别是在革命初期,革命力量是相对薄弱的。与强大的敌人作斗争,不讲究策略,一味地进攻,一味地蛮冲,虽然表面给人感觉非常革命,但给革命造成的损失必将是巨大的。特别是在白区工作,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特别需要我党不断变换行动的方针,随时把不利局面化为有利。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开始了对两条战线上斗争的领导:一条战线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另一条战线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即白区发动群众,积蓄力量,与国民党开展合法的、隐蔽的斗争,以支援公开的武装斗争。刘少奇是党在白区工作的领导者和实践者。他凭着丰富的斗争经验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开创了党在白区工作的新局面,在这条战线上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刘少奇以他长期从事白区领导工作的丰富经验,从理论上清算“左”倾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提出党在白区工作的基本方针:“争取群众,争取工人阶级的大多数,积蓄工人阶级的雄厚力量,以准备将来决定胜负的斗争。”他解决了在白色恐怖严重的白区从事革命斗争的策略问题,提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应采取以防御为主的方针,尽量利用一切合法的斗争方式和合法的组织形式,特别注意领导群众的经济和政治的日常斗争,以争取群众和积蓄力量,并注意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争取一切暂时的同盟者,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去反对主要敌人。

刘少奇作为革命的理论家和实践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感觉当时共产国际和党内领导层的一些做法严重脱离中国客观实际。他经过深刻的思考,形成了关于白区斗争的策略思想,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论口号的转变》、《批评“退出黄色工会”的策略》、《肃清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关于白区职工运动的提纲》、《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的区别及其联系》、《关于白区的党和群众工作》等著述中。他在《肃清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一文中对我们党内存在的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做了人木三分的解剖和痛斥,严肃指出:

我们不知道在形势与条件不利于我们的时候,暂时避免和敌人决斗,不知道只有将那些已有的工作、组织和力量保存与巩固起来,才能在这些基础上去扩大与加强我们的力量,以准备和敌人进行胜利的决斗。我们同志常常是急性的、不顾胜败的,不顾事后结果与影响如何,总是盲目、莽撞。结果不能不使得我们的工作环境与条件更加困难。  如果我们在红军中,要保存与爱惜我们的力量,要避免被敌人个个击破,避免在不利条件下和敌人作战,要集中最大的力量去打击敌人较弱的一点,以取得胜利,那末,我们在白区城市中指导群众斗争,却完全是违反这种战略战术原则的。对已有的力量尤其是对群众中的领袖与干部,不设法保存与爱惜,不管在什么条件下,只要是纪念节就同敌人作战,不从争取胜利的观点出发而盲目地进行斗争。结果,我们在红区的斗争中得到许多伟大的胜利,而在白区中心城市的斗争中则与此相反。

刘少奇长期在白区工作,并担任过中央处理顺直省委问题特派员、满洲省委书记、临时中央职工部部长兼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等重要领导职务。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刘少奇又以中央代表的身份被派往中共北方局,担负起指导北方白区党的工作的重任。在长期的白区工作中,他深切感到,八七会议以后,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在白区的工作长期存在着一种“错误的恶劣的传统”,“是一贯地犯了‘左’倾冒险主义与宗派主义的错误”。于是,1937年二三月,他接连给当时在党内负总责的张闻天写了四封信,尖锐直率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要求中央切实加以改变。作为一个长期战斗在革命第一线的革命家,刘少奇对党内长期存在的问题的批评振聋发聩,让人为之一振。他在理论上风格犀利、在实践上无所畏惧,为了党的事业而毫不顾及个人荣辱得失,宁愿忍受被一些人围攻和打击,这种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和胆略,令人肃然起敬。

为了进一步肃清“左”倾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影响,实现白区工作的根本转变,1937年5月17日至6月10日,中国共产党白区工作会议在延安召开。刘少奇在4月21日接到中央通知,离开北平回到延安。白区工作会议由张闻天、刘少奇主持。会议的第一天,刘少奇受中共中央委托,作了《关于白区工作和群众运动》报告。利用这次回延安参加白区工作会议这一难得的机会,刘少奇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两万多字的长篇报告,总共包括11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彻底的转变”,他一开始就响亮地提出:“我们党与群众的全部工作在今后是要实行一个彻底的转变。”为什么要转变呢?他从两方面作了分析:“因为环境的变动,新的任务与口号的提出,使得我们党与群众工作的工作方式、组织方式和斗争的方式,也必须随之而全部地实行转变,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我们党内,在各种群众工作中还存在着严重的关门主义、傲慢的宗派主义与冒险主义的历史传统。这种恶劣的传统,从八七会议以后的盲动主义就开始了,直至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很长的时期内,还没有肃清。因此,它深入在许多同志的思想中及党与群众的日常工作方式中,以致成为恶劣的传统习惯。这种传统至今还没有在全党同志中彻底揭发,并给以应有的致命的打击与肃清,这在目前就特别妨碍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争取群众的多数。”并且特别强调,“目前的转变,是党与群众工作全部的、彻底的转变”。要求“坚决抛弃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来代替;坚决肃清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的历史传统,用布尔什维主义来代替”。P15-17

序言

刘报先生是我的忘年之交,他怀着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深的敬意,认真研究中国近代历史,花费了大量时间查阅资料、去实地认真调研,在短短几年当中,撰写了《大风如歌——刘少奇在华中的日日夜夜》。在此书即将出版之时,他请我写序言,我感到既高兴又沉重,因为深感责任重大,但是也感到特别荣幸。虽然我今年八十五岁高龄,而且是一位癌症患者,但是看到年轻人特别热情而又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及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辛勤的劳动成果,我也十分的感动。虽然我在繁忙之中,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恳切要求,拿起笔来斗胆说上几句,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指正。

少奇同志是我最敬佩的领袖之一,记得我在正定华北大学学习时,就曾认真地学习过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后来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工作团,行军途中,在我的挎包里经常放着两本书,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另一本是少奇同志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我参加革命后,这两本书是我经常拿出来学习的枕边书,我成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又被海外誉为“文化圣贤”等,也应该归功于这两本书早年对我的教育吧。

少奇同志当年在华中的这一段历史细节,虽然是我不太熟悉的一段真实历史片段,但是这次有幸读了这本《大风如歌——刘少奇在华中的日日夜夜》,我十分高兴,因为刘少奇这一段历史——其中他老人家从华中回到延安这一段,安全冲过一百多道敌人封锁线惊心动魄的一幕幕,仿佛历历在目,特别感人。虽然我曾经在王光美家中与她交谈,略知一二,但今天读了这本书才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了解到了一代开国元勋的感人事迹,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少奇同志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开国之后建国阶段,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一生始终坚持与实现最高理想,由于具有坚定的信念,所以始终献身于伟大的革命事业。记得当年我与曲啸、范曾、刘吉应王光美特邀去她家中,她也谈了少奇同志的好多伟大的感人事迹。临别,她还送了我们每人一部精装本《刘少奇文选》,讲到少奇同志曾讲“历史是人民写的”,的确如此,少奇同志走了,光美同志也走了,但他们留给我们的革命史诗、革命故事、革命精神,乃至献身于革命的伟大的真理,永远鼓舞着我们。少奇老人家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正如作者所言:少奇同志的一生大风如歌,好风花吟,铁血丹心,还能照耀汗青,永远牢记在人民心中,永远激励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向前。再次说一声少奇老人家您好,我们永远向您学习,承传您伟大的革命精神思想与引领人类进步的真正智慧,您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神州智慧传习馆馆长 李燕杰

2014年8月15日

后记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刘少奇同志的光辉业绩、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永远铭记在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危亡之际,刘少奇同志临危受命,深入华中,发展华中根据地,在祖国的腹地,创建出一片解放与自由的天空,建立起一支抗日的强大队伍。国民党反动派不顾民族利益发动“皖南事变”之后,刘少奇同志与陈毅等一起重建新四军、重建地下党,扭转了新四军的困难处境,恢复和发展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段历史。

本书在充分掌握历史材料、实地考察,在充分借鉴、吸收党史专家研究的基础上,以纪实体裁真实、生动展示了刘少奇同志驰骋江淮、领导敌后抗战的丰功伟绩。我们中华儿女要牢牢记住刘少奇同志的一句话:“将人比人才设身处地,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句话教育我们中华儿女吃水不忘挖井人,永远要有忧患意识。本书编写过程中,大量引用和参考了有关研究成果和材料,为行文简洁、版式流畅,在书中没一一注明,对此,我表示深深的谢意和歉意。同时,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指正。

刘报

2014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风如歌(刘少奇在华中的日日夜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党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554070
开本 16开
页数 4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3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76
CIP核字 2014138691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29.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