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陇上行(多彩的甘肃民俗文化)/华夏文明之源
内容
编辑推荐

马步升所著的《陇上行(多彩的甘肃民俗文化)/华夏文明之源》以全新的文化视角和全球化的文化视野,深入把握甘肃与华夏文明史密切相关的历史脉络,充分挖掘甘肃历史进程中与华夏文明史有密切关联的亮点、节点,以此探寻文化发展的脉络、民族交融的驳杂色彩、宗教文化流布的轨迹、历史演进的关联,多视角呈现甘肃作为华夏文明之源的文化独特性和杂糅性,生动展示绚丽甘肃作为华夏文明之源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异彩纷呈的文化图景,形象地书写甘肃在华夏文明史上的历史地位和突出贡献,将一个多元、开放、包容、神奇的甘肃呈现给读者。

内容推荐

马步升所著的《陇上行(多彩的甘肃民俗文化)/华夏文明之源》系“华夏文明之源·甘肃历史文化丛书”之一。共收录随笔、散文八十余篇,内容涉及甘肃历史古迹、旅游名胜、特色饮食、民歌艺术、风土人物等诸多方面,对于甘肃民俗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陇东:天下第一黄土塬

 大地一剪刀

 陇东的窑洞

 绝代发现黄河象

 风雨周祖陵

 北石窟大写意

 风风火火床子面

 洋芋烧着吃

第二章 六盘山区:泾水望崆峒

 泾渭

 再游南石窟记

 空空洞洞崆峒山

 柳湖日记

 静宁札记

第三章 陇中:吃着洋芋漫花儿

 种土豆的人

 永远的花儿

 寻访花儿歌手

 我把我的大眼睛想着

 大河家

 保安三庄素描

 吹麻滩

第四章 甘南、陇南:华夏大地上的阶梯

 黑措,合作

 秋天的尕海

 白龙江之源

 陇南路上

 望子关

 白龙江上两座桥

 碧口,碧口

 阳坝,阳坝

第五章 河西:欧亚大陆的走廊

 乌鞘岭上的风

 有水的地方

 古浪的冬天有多冷

 黑水国里的羊群

 大风掠过长城

 芨芨滩人家

 日出玉门关

 魔鬼城的震撼

 肃南:不是肃州以南

 肃北:不是肃州以北

第六章 陇上大写意

 浪漫的高原

 绝地之音

 一个村庄消失了

 又一个村庄消失了

 村庄的痛和爱

 别人的村庄

 西北大男人

第七章 兰州:黄河之都

 黄河本纪

试读章节

陇东黄土高原是造物主用剪刀剪出来的。在遥远的当年,这里是没有或只有很薄的一层黄土的,举目是一望无际的沼泽地,水丰草茂,气候温暖湿润,大象奔驰,群兽追逐。忽一日,北边的天空黄尘滚滚,一颗颗黄土粒随风飘落地上。不知经过了多么久远的年代,黄土渐积渐厚,覆盖了沼泽水草,气候也干燥起来,整个大地变成了一张土黄色的纸。天空的雨滴打在地上,汇成的径流如一把把刚劲的剪刀,把大地一页一页分割开来,强大的洪流如利剪,切下去,切下去,划拉出一条条横阔幽深的黄土沟;弱小的涓流在纸一般的大地那里,也是刚劲的,左突右冲,如野马飞驰,将松散的高原又切割得四分五裂;随雨而兴雨停而止的间歇洪流也不甘寂寞,在已经残破的高原肢体上随意挥洒。

经过千百万年的剪裁,如今乘飞机飞越陇东高原,舷窗俯视,大地宛如一幅陇东女人用剪刀剪出来的“花花”。最触目惊心的地貌是被称之为塬和沟的两种。塬是平原,是有别于大平原的那种原,是高原平原,人在沟里,塬是山,上到山上,塬却是平原。这就是塬。塬有大小,大者如董志塬,方圆两千多平方千米,身处塬中,与大平原无两样。小者仅容一村庄,如六寸塬,四寸塬,听听这心疼的名字,就知道有多大了。这还不是最小的,最小的建一个篮球场已感捉襟见肘,不过,这已不可以塬名之了,另一个地形名称随之诞生:峁。沟与塬类似,宽阔者,百米,千米,不等,也不叫沟,叫川,如马莲河川、固城河川、东川、西川等等,窄狭者,一群羊能顺利赶过去,就不错了。一条川可以把整个高原切为两半,几百里长短,一条大沟可以把一条川切割出来的部分再切为两半,百里、几十里长短不等。剩下的就由小沟、毛沟、洪水冲沟来完成了。

这是大自然的剪刀。

在大自然剪出来的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其人生的主旋律似乎也离不开一个剪字。用简陋的劳动工具剪开塬上的土地,剪开黄土坡上的土地,剪开河川的土地,撒上种子,炊烟飘起来,婴儿哭起来,六禽六畜叫起来,生活开始了,历史开始了,文明开始了。

这是人用手中的剪刀对大自然这把剪刀剪出来的作品的修复和享用。

人的最大能力并不在于适应环境,而在于改造环境。在一个地方生存下去的前提是为自己寻找容身之所。在沟畔利用天然地形,把黄土崖剪削齐整,打出窑洞,把平原腹地剪下去,剪出一面四方坑,在墙壁上打出窑洞,人住进去,挡了风寒雨雪,这就是家了。陇东人开凿窑洞的历史真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周先民那里,便“陶复陶穴”,算算,四千年的光景了。如今一些新潮的陇东人也盖起了楼房、砖瓦房,但窑洞还留着,时不时地住进去,享那冬暖夏凉的福。

P3-P4

序言

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甘肃作为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不仅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而且参与谱写了华夏文明辉煌灿烂的篇章,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甘肃长廊作为古代西北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交汇的锋面和前沿地带,是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历史舞台,不仅如此,这里还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的交汇融合之地。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因此,甘肃不仅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华夏的“民族走廊”(费孝通)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而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通道和纵深。

自古就有“羲里”、“娲乡”之称的甘肃,是传说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距今8000年的大地湾文化,拥有6项中国考古之最: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业标本、中国最早的彩陶、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中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中国最早的绘画,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迹”。兴盛于距今5000-一-4000年之间的马家窑文化,以其彩陶出土数量最多、造型最为独特、色彩绚丽、纹饰精美,代表了中国彩陶艺术的最高成就,达到了世界彩陶艺术的巅峰。东乡林家遗址出土的马家窑文化青铜刀,被誉为“中华第一刀”,将我国使用青铜器的时间提早到距今约5000年。从马家窑文化到齐家文化,甘肃成为中国最早从事冶金生产的重要地区之一。不仅如此,大地湾文化遗址和马家窑文化遗址的考古还证明甘肃是中国旱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是中亚、西亚农业文明的交流和扩散区。“西北多民族共同融合和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甘肃的史前时期”,甘肃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四坝文化、沙井文化等,是“氐族、西戎等西部族群的文化遗存,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此交融互动,形成了多族群文化汇聚融合的格局,为华夏文明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田澍、雍际春)。周秦王朝的先祖在甘肃创业兴邦,最终得以问鼎中原。周先祖以农耕发迹于庆阳,创制了以农耕文化和礼乐文化为特征的周文化;秦人崛起于陇南山地,将中原农耕文化与西戎、北狄等族群文化交融,形成了农牧并举、华戎交汇为特征的早期秦文化。对此,历史学家李学勤认为,前者“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与道德传统”,后者“铸就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两者都为华夏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边关的诗歌情怀让人沉醉,遥望远去的塞上烽烟,点染公主和亲中那历史深处的一抹胭脂红,更觉岁月沧桑。在“考古发现”系列里,竹简的惊世表情、黑水国遗址、长城烽燧和地下画廊,历史的密码让心灵震撼;寻迹石上,在碑刻摩崖、彩陶艺术、青铜艺术面前流连忘返。走进莫高窟、马蹄寺石窟、天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北石窟寺、南石窟寺,沿着中国的“石窟艺术”长廊,发现和感知石窟艺术的独特魅力。从天境——祁连山走入“自然物语”系列,感受大地的呼吸——沙的世界、丹霞地貌、七一冰川,阅读湿地生态笔记,倾听水的故事。要品味“陇右风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奇,必须一路乘坐羊皮筏子,观看黄河水车与河道桥梁,品尝牛肉面的兰州味道,然后再去神秘的西部古城探幽,欣赏古朴的陇右民居和绮丽的服饰艺术;另一路则要去仔细聆听来自民间的秘密,探寻多彩风情的民俗、流光溢彩的民间美术、妙手巧工的传统技艺、箫管曲长的传统音乐、霓裳羽衣的传统舞蹈。最后的乐章属于现代,在“红色文化”里,回望南梁政权、哈达铺与榜罗镇、会宁三军会师、西路军血战河西的历史,再一次感受解放区妇女封芝琴(刘巧儿原型)争取婚姻自由的传奇;“现代文明”系列记录了共和国长子——中国石化工业的成长记忆、中国人的航天梦、中国重离子之光、镍都传奇以及从书院学堂到现代教育,还有中国舞剧的“双子星”。总之,“丛书”沿着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探究华夏文明演变的轨迹,力图实现细节透视和历史全貌展示的完美结合。

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积累多年的文化和出版资源为基础,集省内外文化精英之力量,立足学术背景,采用叙述体的写作风格和讲故事的书写方式,力求使“丛书”做到历史真实、叙述生动、图文并茂,融学术性、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为一体,真正成为一套书写“华夏文明之源”暨甘肃历史文化的精品人文读本。同时,为保证图书内容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编委会邀请了甘肃省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兰州大学以及敦煌研究院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参与审稿,以确保图书的学术质量。

《华夏文明之源·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

2014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陇上行(多彩的甘肃民俗文化)/华夏文明之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步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2702170
开本 16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2014002175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37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