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悬诗
内容
编辑推荐

《关于盖斯的<悬诗>》、《塔拉法的<悬诗>》、《关于塔拉法的<悬诗>》、《蒙昧时代的“四十年战争”》、《祖海尔的<悬诗>》、《祖海尔的<悬诗>(古体诗体裁)》、《关于祖海尔和祖海尔的<悬诗>》、《百岁老人》、《赖比德的<悬诗>》、《关于赖比德的<悬诗>》、《黑人骑士》……乌姆鲁勒·盖斯创作的《悬诗》收录了众多此类作品。

内容推荐

“悬诗”出现在阿拉伯文学的蒙昧时期(即贾希利叶时期),是伊斯兰教创立前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悬诗”采用“格西特”诗体,粗犷自然,反映了阿拉伯氏族社会崩溃时期的社会面貌。

传说,在贾希利叶时期,每年“禁月”在麦加城东100公里处的欧卡兹集市上举行赛诗会,各部族的代表诗人竞相前往参赛,每年荣登榜首的诗作以金水书写于亚麻布上,并悬挂于麦加克尔白神庙墙上作为奖励,故称“悬诗”。

乌姆鲁勒·盖斯创作的《悬诗》收录了众多此类作品。

目录

代序,

乌姆鲁勒·盖斯

 流浪王子

 盖斯的《悬诗》

 盖斯的《悬诗》(古体诗体裁)

 关于盖斯的《悬诗》

塔拉法·本·阿布杜

 上帝爱谁

 塔拉法的《悬诗》

 关于塔拉法的《悬诗》

祖海尔·本·艾比·赛勒玛

 蒙昧时代的“四十年战争”

 祖海尔的《悬诗》

 祖海尔的《悬诗》(古体诗体裁)

 关于祖海尔和祖海尔的《悬诗》

赖比德·本·拉比阿

 百岁老人

 赖比德的《悬诗》

 关于赖比德的《悬诗》

安塔拉·本·舍达德

 黑人骑士

 安塔拉的《悬诗》

阿穆鲁·本·库勒苏姆

 弑君者

 阿穆鲁·本·库勒苏姆的《悬诗》

哈里斯·本·希里宰

 麻风病人

 哈里斯·本·希里宰的《悬诗》

试读章节

爱情和自然是盖斯《悬诗》的两大主题,通过这两点,展开了形形色色的人和物、不幸与波折、希冀与成功。诗歌唤出了阿拉伯沙漠绚丽灿烂的画面。他描写牛群,把牛群比作部族少女,及地的长尾像轻拂的裙裾。惊逃时,黑头白身,错杂相间,像是玛瑙和珍珠相间的项链。他又形象地描写雷电,雷电在云层里闪亮,像交缠的双手,又像暗夜里隐士的孤灯跌翻在地,刹那间烈焰进裂,金蛇飞舞。诗人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沙漠的大自然里。他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准确、简洁、洗练,能在千篇一律的贝都因生活中找出崇高的意境,读来绝不是大自然了无生气的翻版。

盖斯的爱情抒情诗是典型的贝都因情诗,十分肉感,但没有任何色情或浅薄的语言。这一点与受了拜占庭和波斯文化以及宫廷奢侈生活影响的诗作绝然不同。他用和情人对话以及夹杂着描写她肉体的形式写自己爱睛的猎奇。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他作品的艺术特点。盖斯的文体不拘一格,喜欢采用十分形象化的描写手段。他把自己的马匹写成:“它有鸵鸟的筋骨,羚羊的胁腹,捷步小跑时如奔窜的胡狼,飞蹄纵跃时似腾空的神狐。”但形象的描述既非象征主义,又非讽喻比方,拟人化以及联想互比是他常用的手法。诗人在穿越驴肚皮一样寸草不生的荒谷时看嚎叫的野狼像一个输急了的赌徒。他对狼说:“我俩手头拮据,命乖福薄,偶有所得,也都尽情挥霍,无论谁来耕种我们的土地,都将在一起永远含辛茹苦。,’寥寥数语,不仅道出了流浪颠沛的生活,也刻画出饿狼走投无路的形象。

盖斯善于运用取材于贝都因生活或沙漠大自然的隐喻和转喻。如描写夜色,把夜比喻成一头猛兽,伸展它那庞大的体躯,这对我们来说则十分贴切。他把少女的皮肤比作鸵鸟蛋(象牙玉色);在洪水中没顶的雄狮,浑身泥污,犹如根须毕露的葱头……诗人的笔成了度量的尺度,用以表达最细微的语意、最广阔的范围,读来自然流畅、出神人化。

盖斯是古代诗人中一个无可争辩的最有影响的人物。他的诗歌第一次最有系统地给我们展现了“格西特’’长诗若干主题的安排。阿拉伯整个古典文学时期的诗体和格式亦源出于此。蒙昧时代祖海尔和塔拉法(著名的两位《悬诗》作者)是这类诗体的模仿者。中古时期的诗人艾布·拉比厄、艾布.努瓦斯、布赫吐里等人模仿并发展了他的诗体。

最早开始收集盖斯诗歌的学者是杰出的语言学家伊斯玛仪勒(831年卒)。他说:“我们拥有的全部盖斯的诗歌是从哈马德那里通过口传得来的,只有极小一部分来自艾布.阿穆尔、伊本‘阿提。”在查证伊斯玛仪勒作品的准确性之前,必然先来看看他依据的另两个权威。哈马德是最早收集这七首诗歌的人。

伊斯玛仪勒,739年出生于巴士拉一家贫苦的阿拉伯人家庭,当时在朝的是伍麦叶王朝的希沙姆,也是巴士拉和她的姊妹城市库法发展成穆斯林世界学术中心的时候。伊斯玛仪勒在世时,阿拉伯语法以及韵律学已有了扎实的基础,当他就读于韵律和辞典编纂的鼻祖海里尔·伊本·艾哈麦德(791年卒)门下时,伍麦叶王朝被推翻,阿拔斯王朝起而代之,新王朝的首都也由大马士革迁至新建的巴格达,并迅速地成为伊斯兰学术中心。一则有趣的故事说明伊斯玛仪勒是如何的博学多识:哈里发艾敏的大臣法德尔·伊本·莱比阿要试试伊斯玛仪勒和欧贝德(有两百多本关于语言学的著作)的高下,一次他问这两位学者,他们写的有关马匹的著作有多少,欧贝德声明,他的著作不下五十篇,而伊斯玛仪勒却只有一篇,大臣吩咐拉过一匹马来,先请欧贝德说出马身上的每一部分,欧贝德辛辣地回答说他是一个语言学家,不是兽医。轮到伊斯玛仪勒了,他走向前去,用术语从马前额起一直说到四肢和骨骼,每一处都有阿拉伯古诗为证,大臣大为赞赏他的博学,把这匹名马赠给他作为礼物。

不仅大臣对他的学问大加赞赏,国王哈伦·拉希德也对他有极高的评价。一次,哈伦宣他进宫让他对两个多才的女宫廷总管进行口试。考试结果是一个发音好,但不全面;另一个,经过艰苦的《古兰经》、语法、句法、诗歌的测验后,伊斯玛仪勒向国王汇报成绩时说:“从未见过如此博学的女人,她应当是个男人。”P49-51

序言

人们对阿拉伯世界的启蒙,大抵来自童年时代读过的《一千零一夜》中迷人的故事。年岁渐长,好奇的触角往往进一步在阿拉伯的书籍中或土地上探索;饶有兴味地寻找那惯于夜出私访的国王——哈伦·拉希德的足迹;倾听咖啡馆里关于沙漠骑士安塔拉的说唱……这千百年丰富的文物古迹,这交织着细腻的东方奇闻轶事,一切的一切,莫不令人对阿拉伯世界的文化遗产感到谜一般的神秘莫测。

阿拉伯文学是悠久阿拉伯文化遗产中极为重要的一支。但一般来说,除了脍炙人口的《一千零一夜》和《古兰经》外,阿拉伯文学在人们印象中留下的轮廓是十分模糊的。对阿拉伯文学起源的了解,则更少了。

“和其他大多数文学一样,阿拉伯文学也是以诗歌的突起开始的。所不同的是,阿拉伯诗歌一出现就表现了高度的成熟件。,,①

它的突然性表现在,公元六至七世纪这百年间抒情古诗出现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典型的闪族人民在自己的诗歌(“格西特”)里把本民族的艺术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它的成熟性表现在,这百年间,阿拉伯诗歌——伊斯兰教以前时期主要的文学表现手段——韵律的标准化已宣告完成;“格西特”长诗,作为唯一最完备的诗体,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已完全成熟;有成就的诗人相继在阿拉伯半岛北部创作出至今犹享有盛名的一大批诗歌。而作为其典范的《悬诗》就是这批长诗中的代表作。经过这百年的陶冶,诗歌已深深种植在阿拉伯人民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他们的思想,固定着他们的性格。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的黄金时代开始了。 (一)歌谣——抒情古诗“格西特”——《悬诗》

从久远的时代起,阿拉伯半岛中部和北部荒瘠的平原上已经居住着贝都因牧民。气候条件、社会矛盾和部族内部的斗争迫使牧民不断迁徙或离开半岛,这里就是伊斯兰教以前时期诗歌的历史性土壤。最古的名诗人的作品可以上溯到五世纪末。从这时起到七世纪中叶,半岛北部涌现出一种有丰富形象、有独创力、鲜明生动的诗歌。这就是伊斯兰教以前时期的阿拉伯抒情古诗——“格西特长诗”。

长期流传的口头文学是“格西特长诗”的基础。那时,诗歌不是少数知识分子的奢侈品,而是政治或文学表达方式的唯一媒介。各部族都有自己的诗人。他们既是本族的明断者、和平保卫者,又是战争中的斗士。牧民找新牧场时,找他们商议;搭营帐时,听凭诗人吩咐;找到水源时,是诗人带他们引吭高歌:战斗中的双方又往往是诗人抨击、嘲讽和夸耀的对象。诗歌是阿拉伯人民的武器。

除上述的泉水歌、战争歌、赞美偶像歌外,早期还有若干使用极为广泛、较为独特的诗体。如:自夸诗(夸耀自身勇猛、族人业绩、高贵出身和慷慨品德)、讽刺诗(讽刺讥笑敌人无能1、哀歌(以夸张、对比手法歌颂死者的高贵品质,以抒发内心哀思)、颂诗(描写君王、族长、勇士的道德功勋)和一种有韵无律的“塞及阿”韵文。在短短的百余年时间里,伊斯兰教以前时期的诗人就是以这些发展了的歌谣和短诗为主题,组合成高度完美、语言精纯洗炼的“格西特长诗”。

从时间上说,高质量的长诗和短歌、韵文间肯定有一段距离。但至今未能在半岛上发现任何碑文,也无古代的羊皮纸可据,故无法推测其时间长短。根据九世纪前后布赫吐里和艾布.泰玛姆汇编的《坚贞诗集》、九世纪语言学家伊本·古泰白的传记词典《诗歌与诗人》、十世纪诗人艾布·法拉吉的《诗歌集成》以及六世纪三十年代“白苏斯”战争中第一首问世的“格西特长诗”来看,目前,可以认为六世纪初叶是阿拉伯诗歌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的黎明。此后,直至今日,这类诗体仍然是诗人们待用的主要体裁。

要了解《悬诗》,必先明白什么是“格西特长诗”。因为《悬寺》就是“格西特长诗”中的精粹。

……

国内刊物上有关《悬诗》的介绍和诗歌的节译最早出现在1934年,马宗融在《文学季刊》一卷四期上简单介绍了《悬诗》,并附有他节译的部分安塔拉的《悬诗》;1996年,杨孝柏主编的《阿拉伯古代诗文选》中有七首《悬诗》的句译欣赏;仲跻昆译的《阿拉伯古代诗选》和论著《阿拉伯文学通史》(2010)中有对《悬诗》七位诗人及其诗歌的介绍。除此之外,《悬诗》,无论是七首还是十首,在国内至今还没有全译本。

本书的初稿完成于1986年,后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付梓。今天,在得知出版条件成熟并通读译稿时,30年前译这七首《悬诗》的情景历历在目……

都说“译诗是不可为之事”,我们认为这句话是从诗韵的角度来说的。思想译得出来,情感译得出来,但两种语言的音韵之美是无法转递的。为了舒缓这一难题,我们尝试在七首诗中有两首诗的译文除了以自由体体裁表达外,增加了中国古体诗的形式和格律进行试译。这也就是为什么乌姆鲁勒·盖斯和祖海尔的《悬诗》在自由体译法之后附有七言古体诗体裁的初衷。

其次,为了把一种目前对中国读者尚是陌生的文学尽可能介绍翔实和可读,我们对每首《悬诗》都附有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艺术风格以及国外研究动态的介绍,此举希望能进一步帮助读者对阿拉伯古典文学有个粗浅的了解。

中世纪一位阿拉伯语言学家说过:“诗歌就是阿拉伯人的记录册,它保存了过去的共同记忆,赋予当前转瞬即逝的现实以连续性的意义。”伟大的艺术家必然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新事物,在艺术上用前所未有的思想、感情和方法表现这种新事物。《悬诗》新颖独到之处就在于:其思想和艺术都具有历史发展的特点,喷吐着伊斯兰教以前时期的气息。

1986年6月初稿

2015年5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悬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古阿拉伯)乌姆鲁勒·盖斯
译者 王复//陆孝修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532028
开本 16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2015170804
中图分类号 I371.2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