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日海战主力舰艇图志(上甲午海战)
内容
编辑推荐

张向春编写的《中日海战主力舰艇图志(上甲午海战)》以3D仿真立体的视图,展现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两国海军主力舰船的原貌,详细解析每一艘战舰的火力、结构和机动性能。书中有大量的各类战舰3D视图、工程视图及剖析图,可让读者直观地、细致地认识抗战时期中日两国海军的舰船和历史。本书还展现抗战史上著名的海战实例,重现中国海军血染海疆、不屈不挠、英勇御敌的壮烈场面。

内容推荐

一场海战,改变百年国运,决定中日两国近代走势。

张向春编写的《中日海战主力舰艇图志(上甲午海战)》以3D立体仿真手法,再现这场惨烈的甲午海战,“还原”清末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舰船。

北洋海军曾经是一支强大海军,世界第六,亚洲第一。一场甲午海战,北洋海军被他的“学生”打败,以致一蹶不振。中日两国海军同时起步,做法和道路都一样。为什么一场甲午海战让两个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相近的国家天壤之别?两国海军的差距在哪里?本书以细腻的图像,形象地为你解开谜底。

目录

序:一切从甲午开始(李佳真)

开篇:那一仗,让日本老实了300年

 日本根本不是中国的对手

 露梁海战

第一回:中日海军诞生记

 中日同时起步,结局相异

 北洋舰队舰船志

 联合舰队主力舰船志

第二回中日甲午大战

 日本舰队即刻出发

 海上阅兵

 丰岛海战

 黄海大海战

第三回甲午后中日海军记事

 甲午海战导致两个国家经纬分明

 日俄大战

 清末重建海军

试读章节

穹甲巡洋舰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Armstrong,Elswick)建造, “吉野”于1892年1月3日开工,1892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同级舰“高砂”。

舰船资料:“吉野”舰正常排水量4216吨(“高砂”为4155吨),舰长109.7米,宽14.2米,吃水5.2米,装甲甲板厚115毫米(倾斜部)、45毫米(平坦部),炮盾厚115毫米;正常载煤400吨,最大载煤1000吨,主机采用两座立式四缸三胀复式蒸汽机,燃煤锅炉12座,功率15900~马力(“高砂”为15’f5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23节(“高砂”为22.5节),续航力4000海里/10节,编制360人(“高砂”380人),首舰“吉野”建成时为当时世界第一快舰,舰体识别线为黑色。

主要武器:152毫米40倍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门(“高砂”为200毫米45倍径炮2门),120毫米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8门(“高砂”10门),47毫米重型哈齐开斯速射炮22门(“高砂”为80毫米40倍径炮12门、47毫米炮6门),360毫米鱼雷发射管5具。

舰史:“吉野”舰由英国海军造船处设计,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装甲巡洋舰,使用新型的蒸汽机,航速高达23节,并装备了阿姆斯特朗兵工厂最新设计的速射炮。建成当时是日本联合舰队的中坚主力,甲午战争爆发后,“吉野”成为日本对付中国海军的急先锋,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此后“吉野”舰又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俄战争中,1904年5月15日“吉野”舰在执行任务时由于大雾被相邻的日本军舰“春日”撞沉。

舰长:“吉野”舰舰长河原要一,海军大佐。

二等船腰炮房铁甲舰 英国SamLida,Bros船厂建造,1875年开工,1877年4月14日下水,1878年1月建成。

舰船资料:“扶桑”舰长67米,宽14.6米,吃水5.5米,正常排水量3777吨,主机功率3932]7垦马力,航速13节,标准载煤36011~E,水线装甲带厚100—230毫米,炮塔装甲厚200毫米,编制250人。

主要武器:240毫米克虏伯主炮4门,170毫米克虏伯炮2门,150毫米速射炮4门,75毫米克虏伯炮6门(长管4门、短管2门),25毫米4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7门,1l毫米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2门,360毫米鱼雷发射管2具。

舰史:1875年9月24日开工建造,1877年4月17日下水,1878年1月建成。建造时采用机帆并用的动力推进方式,是当时亚洲国家最强大的军舰, “扶桑”的建成大大刺激了中国政府,直接推动了中国的铁甲舰计划。1891年“扶桑”进行现代化改装,撤去帆索装置。甲午战争中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海战中被击中8弹,死2人伤12人。1897年10月29日在伊予滩停泊时由于锚索断裂造成漂移,与松岛舰相撞后舰腹部进水沉没。1898年6月5日打捞出水。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三舰队参战。1912年12月12日被列为二等海防舰。1908年4月1日除籍。1909年退役。1910年解体。

舰长:“扶桑”舰舰长新井有贡,海军大佐。

穹甲巡洋舰 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建造,“浪速”于1884年3月27日开工,1885年3月18日下水,1885年12月1日建成。“高干穗”开工于1884年4月10日,1885年5月16日下水,1886年3月26日建成。

舰船资料:二舰同级,正常排水量3650~qE(《明治廿七八年海战史》记载为3709吨),舰长91.4米,宽14米,吃水6.1米,装甲甲板厚50一75毫米,轮机部外侧装甲厚76毫米,炮塔顶及舰桥装甲厚37毫米,正常载煤量350,~E,最大载煤量800吨,主机功率7000匹马力,双轴推进,航速18.5节,编制325人,“浪速”识别线为黑色,“高千穗”为红色。

主要武器:1880年式260毫米克虏伯主炮2门(与中国军舰“平远”主炮为同一型号),1880式150毫米克虏伯炮6门,57毫米诺典费尔德机关炮2门(“浪速”舰),47毫米重型哈奇开斯速射炮2门(“高千穗”舰),25.4毫米四联装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0门,ll毫米lO管格林炮4门,360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

舰史:“浪速”级二舰由日本向英国定购,舰型设计上与中国的巡洋舰“扬威”、“超勇”颇有渊源。“浪速”舰在丰岛海战中击沉了中国运兵船“高升”号,二舰均参加了黄海大战。“浪速”舰1912年7月26日在前往北海道途中的千岛群岛的抚岛海面坐礁沉没,1912年8月5日除籍,“高千穗”则在1914年日德青岛之战中于10月17日被德国90号发射的鱼雷击中沉没,10月29日除籍。P154-156

序言

又一次欣喜的看到向春传来的书稿,不同于他以前著述的内容,这是一个新的主题,一个沉重的主题。笔者跟随着向春的思路,在懵懂中走进那段历史的长廊。

三年前,向春曾提出过对于甲午战争的思考,当时自己还有些不以为然:时间过去了一百多年,再旧事重提有必要吗?

待我看完了这部待印的书稿,心里的疑惑就完全消除了。因是战争题材,初时是强迫自己看的,接着是被场景宏大的画面所震慑,新颖的立意,追根溯源的叙述,一步步将那些尘封已久的历史人物,将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灵们,从大海的深处托举出来,他们死而未眠的灵魂,向春用浮雕般的3D效果一一表现出来,让我们在沉重的呼吸中怀念,在悠长的怀念中痛惜。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中国出书37,000多册,有很多书都是老瓶装新酒,人云亦云的内容,改头换面的形式,真正有价值且能唤起读者思考的好书,为数不是很多。向春置身于《南方周末》这样特殊的平台,在各类国际国内大题材的宝库里,他以自己的良知和价值观从纷纭的话题中评判和筛选着,《甲午之战》就是一个具有深远社会意义的高质选题。

从本书中,我们看到当年的旌旗猎猎,看到壮士的鲜血染红大海,看到骄奢淫逸的朝廷,白花花的银子流向皇家园林,流向欲壑难填的女皇寿宴,而前方将士们急需换代的武器,却因军费被挪用而一再搁置。强敌入侵的当年,勇士和逃兵,国之栋梁和民族罪人,在一场海战中尽显真颜。

援引书中警示性的话语:

千百年来,战争以消灭自己同类——人类作为终极目标。到现在以实现、维护人类生命为终极目标,人类的文明应该说是往前进取了一大步。

我想我们学习和研究战争,并不是为了打仗,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远离战争。就如医生研究疾病,就是为了驱除病魔一样。

研究战争,是这部著作的纲领,以超越此前著述的更精美的视觉艺术为表现力,是本书的主要特色。

从明朝万历年间的露梁海战,到清末的丰岛之战,再到黄海之战,我们这个物产丰饶的泱泱大国,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大起大落。国运昌盛时,我们可以赶走外敌,国运衰微时,我们只能任人宰割。

苏共领袖斯大林曾说过“不能把战争问题同政治问题分开,因为战争是政治的表现。”

“弱国无外交”,清末的屈辱,曾经渗透在中国中学生的所有历史教科书中,割地赔款、赔款割地,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像沉重的枷锁勒在了神州大地的脖颈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列强的刀枪在杀戮着我们积弱的民族。

对于近代海军史,文字方面的资料国内有一些了,但是对于当年甲午海战的图形描述,战船形状/战略战术/将士容貌/作战情景等等的视觉记叙,国内常销书类鲜有表现,向春的书又一次开了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国内有民族情结的同胞,本书很理智客观的剖析了中日对垒中方惨败的真正原因,是上层的腐败昏庸和推行已久的愚民政策,而非我们的民族缺少精忠报国的勇士,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林履中、黄建勋、谢葆璋,这些永远闪耀在史册的名字,和那些无名的葬身于祖国江海的忠魂,他们的壮烈牺牲,曾经经受的痛苦、无奈和抉绝,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毛泽东的军事理论认为:人和武器对战争胜负起*直接的作用,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武器的关系,这是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研究我们的敌人,剖析落后和挨打的根源,可以使我们反思和进步。而一味沉浸在仇恨和排斥中,是于事无补的。就像近代史中的美日关系,日本之于比自己强大的美国,首先是承认对手的强大,然后就是持久地向对手学习。所以,这个资源匮乏的岛国,从400多年前的明朝开始袭扰中国,到100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开始大规模入侵中国,再到1937年发动侵华战争,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实际上一直在进攻,我们一直在守卫。

在本书中,向春提到了日本近代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吉田松阴,为了所谓大和民族的崛起,松阴冒死靠近美国人,并几度入狱,他的言论“如果死而能不朽,就要随时准备死,如果生而能成大业,就要永远活下去,”这也可以被视为日本民族的精神之一。

日本民族的进取心,衍生出他们在甲午海战前的军事战略是积极的攻势战略,“垦瞎夷,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支那,临印度,”整个亚洲几乎都欲纳入日本的棋盘。中国海军采取的则是消极的守势战略,“自强、御海、欲与洋人争衡,”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攻守分明的治军策略,使得甲午海战的结局战鼓未响,胜败已定,毫无悬念。

知耻而后勇,清朝长期的愚民政策,是导致甲午战争无民意支持的失败根源之一。没有积弱的古老民族,只有积弱的封建政府,本书是以海战为基色,上溯400多年历史,从兵勇到皇帝,从战舰的种类到细部结构,从造价到功能,从启用到消亡,陈述清晰,构图优美,首尾呼应,犹如一部催人泪下的无声纪录大片。

读史使人明智。逝去的英烈,愿他们化为五彩的云朵,永远守望着他们曾经挚爱的土地;归西的权贵,愿他们沉淀为海边的泥沙,在大浪滔滔中洗涤曾经的卑微和罪孽。

感谢向春,为各位读者打造出这样精美的佳作,祈愿各位读者认真阅读,求同存异,为了我们民族的早日强大和真正崛起。

李佳真

2014年4月12日星期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日海战主力舰艇图志(上甲午海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向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76303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4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92
CIP核字 2015185356
中图分类号 E925.6-64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5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