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众妙之门(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
内容
编辑推荐

每一部小说其实都是一扇门,打开来,看到的是读者自己内心的风景。当代著名学者陈晓明积十数年之功,对名篇名作一一详细解读,绘出了当代文学的天际线。

《众妙之门——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选取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如马原《虚构》、余华《在细雨中呼喊》、莫言《生死疲劳》、贾平凹《废都》等十数篇作品作为分析对象,是为“众妙”;作者灵巧深入的解读分析,是为“门”。

内容推荐

马原《虚构》、格非《褐色鸟群》、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王小波《我的阴阳两界》、莫言《生死疲劳》、贾平凹《秦腔》、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等作家及作品,如山如水,如风如树,将中国80年代中期以来的文坛结构为一片奇妙的景观。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片景观的复杂魅力,尚未完全被许多读者深入了解;而本书作者陈晓明先生,堪称是这片景观中独特的游历者。

因此,陈晓明编著的《众妙之门——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的写作,不仅是批评,探索,也是在揭示一个学者精神成长的层层积淀;有冷静犀利的分析,更有诸多鲜活的个人经验流露其间。这是本书的特殊之处。另外,小说艺术、思想特质、历史语境共同揉造成的文学经验,成为作者打开读者阅读兴趣、想象力的关节点。

目录

导言 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

第一章 “重复虚构”的秘密——《虚构》与博尔赫斯的小说谱系

 一 开头、题辞以及“我就是那个叫做……”

 二 老人、“我”的经验与困难的虚构

 三 “我干了……”,疾病与爱欲

 四 神祇、枪与时间

 五 不可能的虚构

第二章 小说的真相与谋杀小说——论《褐色鸟群》关于时间和记忆的叙述

 一 《褐色鸟群》中的“真相”

 二 真相与小说的叙述本质

 三 死亡、记忆与可变异的重复

 四 格非小说的真相

第三章 弃绝与不可能的经验——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分析

 一 在细雨中呼喊:弃绝的经验

 二 挑战伦理底线:父亲与家的弃绝

 三 关于弃绝的文学谱系

 四 克尔凯郭尔的弃绝与小说的不可能经验

第四章 欲望、暴力与颓废——苏童《罂粟之家》中的历史感与美学风格

 一 乡土中国的最后书写:生殖与历史颓败

 二 现代性历史的强有力穿透:革命与暴力

 三 父与子:阶级与血缘的错位

 四 颓废美学与历史的风格化隐喻

第五章 吃与棋:知青记忆与反文化叙事——《棋王》的唯物论意义

 一 “吃”与“下棋”的非文化特性

 二 知青记忆与文化“寻根”的替换

 三 平淡化的叙事与戏剧性效果

 四 “寻根”魅力与歧义

第六章 身份政治与隐含的压抑视角——王安忆《新加坡人》分析

 一 小说中的文化空间:大上海与小弄堂

 二 文化认同与“欲望”书写

 三 另一个文化情境中的认同危机

 四 王安忆的叙事谱系,超越自我的可能性

第七章 “没落”美学的古典性与现代面向——《游园惊梦》表征的一种美学意识

 一 《游园惊梦》表征的“没落”意识

 二 蓝田玉与没落女性的群体形象

 三 现代主义的陷落与没落的还魂

 四 没落美学在现代的陷落

第八章 自我相异性与浪漫主义幽灵——《永远有多远》隐含的女性另类谱系

 一 “远”的叙述学:“仁义”还是他者化的视点?

 二 “本己之己”与女性的共同体

 三 女性的她者谱系:生命本原的神话

 四 文学史的回望:现代浪漫主义的幽灵?

 五 中国当代叙事文学的敞开面向

第九章 消极自由的退路:性、区隔与荒诞——王小波的《我的阴阳两界》分析

 一 病态的性文化与反压抑的叙事

 二 逃脱与消极自由的可能

 三 空间的区隔与向死的爱欲

 四 自由、荒诞与虚无,这奇怪的三人转

第十章 “动刀”的暴力美学——现代性美学的一种文学谱系

 一 “动刀”在当代小说叙事中的决定作用

 二 “动刀”与激进现代性的暴力叙事

 三 暧昧的正义:暴力的美学化

 四 “动刀”的花招:暴力美学的解脱?

 五 另一种刀法或针的妙用:西方的文学经验

第十一章 “文学已死”与越界之写——《我的千岁寒》表征的当下意义

 一 “文学已死”的歧义

 二 千岁之死:王朔预示的写作绝境

 三 绝境中的文学:向死而生与越界之写

 四 绝境、向死而生的哲学阐释

第十二章 穿过本土,越过“废都”——贾平凹创作的历史语义学

 一 穿过本土文化的“性情”

 二 《废都》的文化想象与批判性情境

 三 从《废都》到《秦腔》:阉割的必要

 四 越过废都之后:历史与美学的终结

 五 结语或题外的话:《古炉》的落地成形

第十三章 “喊丧”、幸存与去—历史化——《一句顶一万句》开启的乡土叙事新面向

 一 引言:当代乡土叙事的“喊丧”声调

 二 幸存的孤独:对友爱或家庭伦理的解构

 三 去—历史化:乡土中国的另类现代经验

 四 他者的伦理:个体醒觉意识或另类现代性

 五 无法叙述的叙述:汉语小说的另类可能性

 六 结语:“喊丧”或者“去乡愁”

第十四章 “在地性”与越界——莫言小说创作的特质和意义

 一 在地的寻根:对潮流的介入与超越

 二 越界的世界观:暴力与正义博弈的视角

 三 解放性修辞:汉语言的自由与越界

第十五章 “逃离”与文本敞开的浪漫主义——当代小说的隐秘超越路径

 一 逃离:西方文学的一个内在经验

 二 逃离:哲学的与文化根基的解释

 三 逃离: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新故事

 四 逃离:文本修辞暗示的路径

 五 逃离:晚郁时期的超脱与自由

索引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众妙之门(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晓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54585
开本 16开
页数 3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2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92
CIP核字 2015023361
中图分类号 I207.42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