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沿途的向阳花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位特立独行的“90后”记者殷宏超,以单车骑行和租摩托的方式穿越中国西南、越南、柬埔寨、泰国,去见一位泰国女孩。从成都到曼谷,100天,5300公里,4个国家,30座城市,21个故事,一场不同于闲散漫步的情怀之旅,一段真实记录的变迁岁月……

作为拥有21个完整故事的旅行游记,《沿途的向阳花》中的行程、路线清晰,跟着作者有追剧感,同时伴有悬念感。21个沿途故事成为主体内容,并非闲散碰到,主线连贯、顺畅。

内容推荐

殷宏超著的《沿途的向阳花》讲述:2014年10月末,一位“90后”青年记者孤身从成都出发,以骑单车和租摩托的方式穿越了大半个东南亚,去曼谷见一个泰国女孩,这个女孩曾在他人生的低谷送去过温暖。100天后,他途经中国西南、越南、柬埔寨和泰国,风尘仆仆地见到了她,并当面表达他的谢意。生命有一千种值得探索的可能,而旅行是其中之一。

目录

第一章 一千种可能

 开往荒芜的夜班车

 来自曼谷的拥抱

 另一种人生体验

 秋天的脉搏

第二章 山间长歌

 从村庄开始

 一把练习琴

 在重峦中仰望

 和“馒头”一起寻找初恋

第三章 漫漫浮世途

 当艳遇成为职业

 被欢歌掩饰的枯萎

 一头叫“姐姐”的猪

 野草继续歌唱

第四章 际遇与变迁

 烈士永垂不朽

 被误解的越南姑娘

 没有飙车党的摩托王国

 一个岘港小贩的爱国主义

 格瓦拉的启示

 逃离高脚杯

第五章 摩托日记:从西贡到湄公河

 第一天:路边的中文牌坊

 第二天:越南人的幸福感

 第三天:抱拳

 第四天:归途

第六章 深渊过客

 喜欢和信任的区别

 柬埔寨的背影

 到底要不要去当陪酒女郎

 6号国家高速是一条土路

 受挫之旅

 屋顶酒吧漫想

 吴哥窟:废墟之花,暗香残留

 178美元

 过去与未来

 湄公河畔只剩下眼泪

第七章 南边的风依然湿

 现代国家

 曼谷的向阳花

后记 语无伦次的旅行总结

试读章节

开往荒芜的夜班车

事情要从2014年的春天说起。3月,暴徒袭击了昆明火车站,马来西亚航班MH370意外失联。而我正在中国东部一家报社采访、写新闻,每天奔波在街头或者玻璃的建筑里,亲历那些所谓的新闻事件。

中国大多数报社记者的工作强度可以和环卫工人以及建筑工人相提并论,一天的忙碌过后,凌晨时分搭上一辆夜班车是常有的事。一个半小时的车程里,我听着歌,穿行在深夜的城市,然后回到出租屋里,面对斑驳的墙壁和床脚的大堆脏衣服。高强度的脑力工作加体力工作,不规律的作息和饮食,身体疲劳到了极点,神经却依然亢奋。失眠在所难免,眼球布满血丝,隔壁的婴儿在啼哭,安静的思考渐渐化作百无聊赖。

至于明天,大约和昨天一样重复着,循环着。毕业之后,像大多数人一样不知所以地存在着,周末的时光往往更加难熬。我曾尝试着自娱自乐,比如去湘湖钓鱼,或者逛一逛断桥,后来发现这样的消遣无趣到对自己心生怜悯。因为娱乐总是在苦役之后,它可以释放的绝不是天性,而是短暂的逃避。

越是社会压力大的地方,人们越是追逐娱乐,我曾见到公交车上被挤得七荤八素的人仍在坚强地翻看手机,不断刷新着搞笑段子和四格漫画。与此同时,社会的麻木一面并没有随着时代进步而消亡,在很多我亲历过的车祸、凶杀、意外事故现场,逝者蒙着白布,周围血迹斑斑,亲人嘶哑着喉咙,围观的看客悄声议论:又一个可以发到朋友圈的话题。

但后来,在这心生厌倦之中,我竟加入了他们,这着实让我始料未及。发皱的书籍原本是放在床头的,它们渐渐转移到了厕所,作为排泄时的读物,继而又被丢进了行李箱,最后在搬家的关键时刻留给了房东;不再关心任何身边的故事,对这个年代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充耳不闻,思潮的涌动戛然而止,目光所及便是生命全部的宽度了。

据说人类发明酒精的初衷是为了治病,对某些人来说,直到今天,它的功效依然没有变,不是为了治愈身体的疾病,而是心理上的缺陷。每一次开启瓶盖,都预示着一个漂浮的夜晚。

我锁定了离小区最近的那家酒吧,比距离更重要的是价格便宜。我喜欢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点几瓶啤酒,观察周围的人群。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总是既想掩饰自己的空虚,又装作风度翩翩的样子。这样的乐趣一度让我忘乎所以,尤其是在当我发现自己其实和他们没有任何区别时,这种乐趣更甚了。

当我清醒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些已经醉了,当我醉了的时候,有些还清醒着。鲜有例外的是,他们和我都会在醉后把全部的情绪暴露出来——一个小时前,你看起来那么快乐,一瓶酒后,你像是个被生活打垮了的废物。我所在的那个酒吧,每天晚上都在见证买醉者们真实的过程:高兴地或者高傲地往杯子里倒酒,假装惬意饮用,开始皱起了眉头,最后哭丧着脸抱怨未来。

解脱终究是暂时的,第二天醒来,头痛欲裂却要假装这是买醉带来的潇洒后遗症,正如英雄身上总得有几块伤疤。但往往,想要摆脱这样的生活,却陷得更深。我原先只有周末才去那家酒吧的,后来,几乎每天下班之后就会去坐坐。醉酒只会让生活更坏,关于这一点,叔本华早就做出了论断——“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

随之而来的是一次次导演幻想,须臾又看到它们在错乱的情绪中破灭。这种自我欺骗总是让我无力,但又沉浸其中——既然生活已经这么糟糕了,何必做一些亡羊补牢的打算。于是我不准备结束这种浮躁的生活,反而把它当作了荒诞人生的好习惯,尽管我知道全部的真相。直到三月末的一个晚上,来自曼谷的她出现在我的杯前,树叶又恢复了健康的颜色。

那天其实相当普通,又是一个周末,我毫无悬念地坐在角落里。唯一不同的是,因为稿费到手,格外高兴。本来约了同事,可是他临时有事回去了。我虽为此而寂寞,但奈何早已习惯独自一人,很快便自娱自乐起来。一个月总有那么一两天,自我满足的情绪占据了一切,对于生活在地下的人来说,过度的欢乐等同于回光返照。

这样的快乐真是一种不可多得也没必要刻意获取的情绪,人之所以感觉乏味或者悲伤,很有可能来自于将当下和快乐时光进行对比。伊壁鸠鲁大言不惭,他以为快乐就是一种恬静的状态。那意味着没有情绪才是真正的满足,可凡人中又有几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呢?至于酒鬼,快乐的顶点便是痛苦的开端。

P2-4

序言

2014年10月末,我孤身从成都出发,以骑单车和租摩托的方式穿越了大半个东南亚,去曼谷见一个泰国女孩,她曾在我人生的黑暗时光中送来温暖。100天后,途经中国西南、越南、柬埔寨和泰国,风尘仆仆的我见到了她。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像荒野尽头的一朵向阳花,四季轮回,成熟的时候,枯萎的花瓣和充盈的果实留下变迁的痕迹。会唱歌的农夫经过,剥开一粒,品尝它在乌云或者阳光下生长时的微笑。

诚然,大部分人关心故事的结局,但最值得展示给公众的,并不是我和她的私人情感。在西南山区的冷雨中,在东南亚热带阳光的暴晒下,除了皮肤变黑,似乎还有些别的,那些异域孤独跋涉中的际遇和漫想,是我所愿意谈及的话题。但不可避免的是,写下这些姑且可以被称之为文字的东西,就有相当大的可能是在把自己旅行中的经历和感受强加给读者。

故事和观点构成了接下来的内容。第一人称的大量使用可能会造成不适的阅读感,但正如《瓦尔登湖》的作者戴维·梭罗所说——“如果我对任何人都了如指掌,我就不会过多地谈论自己了。然而我阅历尚浅,只能局限于这个主题。”

除了我之外,一些似曾相识的面孔会出现在本书中。为了见五年前的初恋,和我一起在深山中骑行的网友“馒头”;放弃爱情和事业,在大理双廊小镇上准备做一辈子义工的东北姑娘毛毛;丽江古城酒吧里,一晚上只有100元卖唱收入的《中国好声音》海选歌手阿龙……他们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却往往因为我们对生活的观察不够造成视而不见,旅行让重新发现成为可能。

人与人之间的大多数交流产出废话,但这并不能成为掩盖交流价值的理由。对于把风景当作次要享受的人而言,吴哥窟所有的遗迹,也抵不上与一位典型的柬埔寨人真诚地交往片刻。比起废墟和风光,它可以让你看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鲜活缩影。

在越南,有北部女孩寒夜里救起困在路边的我;也有岘港小贩叫嚣着让我从他的小吃摊滚出去。在柬埔寨,一次充话费时的偶遇,直接促使了我在摩托旅行的沿途为柬埔寨贫困儿童募捐……

未知中的真实情感往往震撼人心。我仍然清晰地记得,2015年1月7日那天晚上11点,柬埔寨首都金边,湄公河畔人声鼎沸,游客们正在尽情狂欢着这灿烂的异域夜生活。两条街之外的廉价旅馆里,柬埔寨女孩Linda和我背对背躺在床上。她低声啜泣,蜷缩的身体不停颤抖。良久,才转过身来,抱住了我。“带我去中国吧,”她哽咽着对我说,“我想嫁给你。”我欲言又止,第二天早上,独自离开了这个国度。如今她已经成了陪酒女郎,因为只有被迫出卖肉体才能赚到足够的钱供她的母亲治病……

走在左边路上却希望看到右边风景的人热衷于旅人的遭遇,仿佛正是他们把故事从远方带了过来,又或者这些故事便是旅行的意义了。但我更愿意相信生命的璀璨在于思想和精神的不断变迁,旅行作为生活的另一种可能为变迁提供了方式和条件。别样的经历更容易产出不同寻常的思维,在书中,我记录了这些沿途的思考,但愿上帝不要因此而发笑。

另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追逐自由的普世价值观固然是正能量的体现,在流俗的当下,却大都是一种廉价的迎合。实际上,我希望尽可能真实、完整地把一场旅行呈现出来,让读者自己去评判,而不是为了迎合主流的论断削足适履。

如果一个人把那些别人没有去过的地方挂在嘴边,总是向所有人宣称他见过或正在经历宏大的场面,恰好说明他的世界还很狭窄。还有一些人,陶醉于讲述自己的过去和观点,却很少理会那些琐碎或者千篇一律是否能够带给听者不一样的感受。不幸的是,我现在正在做这样的事。

愿意耐心倾听他人故事的人,是沉在杯底的茶叶,既不轻浮判断,又不失真知灼见。

殷宏超(毅义非凡)

2015年3月27日

后记

后记 语无伦次的旅行总结

“你有什么感悟?你旅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不是发现自己蜕变了?”

当我离开曼谷后,人们总是这样问我。还有一些情感细腻的人,关心我和曼谷女孩的结局——“难道就这样见个面就完事了?”我想就算我是像亚伯拉罕-林肯那样出色的演讲家,恐怕也答不上来。何况我不是。

在普世价值中,一个人走向远方,一定会也必须得获得某种东西,精神上的或者物质上的。否则,我们就会说这个人瞎跑了一趟。当然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即便这个人真的一无所获,我们也会认定他必是经历了思想上的微妙变化,只是不愿说出来而已。

人们是如此希望在一场旅途结束后迎来新的自己。几乎与此同时,出于因欠缺所带来的狂热,和狂热衍生出来的欠缺,人们认为所有在路上的人也应当如此。但这样一来就过于把旅行当作目的,或者说,当作图腾了。很难给旅行下一个定义,似乎也没有必要这么做,每一种生活都可以作为变迁的见证者,但变迁不一定意味着感慨和切实的结局。为什么要在乎结局和意义呢?信念才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必需品。

没有哪一种生活能像旅行这样,被今天的年轻人们顶礼膜拜。毕业旅行也好,间隔年旅行,等等,大都醉了海子用诗歌酿造的酒——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的情人。旅行让新的人生成为可能,但海子一定不希望看到人们为了去做远方之子而走向远方。尝试生命的另一种可能应当是自发的,而不是目的式的。

对于有些年轻人而言,旅行是对青春彻底的安慰,那些繁杂俗世中无法体会的情感,往往会在涉足陌生村庄和城镇的脚印里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人们之所以认为旅行可以使灵魂蜕变,前人的经验成了最好的借鉴。假如海子从未远行,那么马鼻子下的青海湖畔,怎会有孤独如天堂的马匹?

当然,这所谓的另一种生活其实是普通的,不必要讴歌的,因为旅行并不一定就会让游子蜕变,世俗也未必就是灵魂的枷锁。对另一种生活的过分向往通常源自对当下生活的厌倦,而厌倦与其说是不堪忍受,不如说是缺乏观察的耐心和发掘的热情。真正的智者,即便混迹于喧闹的菜市场,也会燃烧自己的宇宙。就精神世界而言,征服全欧洲的亚历山大大帝在蜷缩于木桶中的第欧根尼面前,不过是个徒有高度的矮子。

“我是亚历山大大帝。你需要什么,说出来吧,我保证会兑现你的愿望。”远征印度途中的亚历山大骑在战马上,对躺在木桶里的第欧根尼说。

“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这就是我希望你为我做的一切。记住,年轻人,不要挡住任何人的阳光。”这个老犬儒回答道。

“我若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是第欧根尼。”多年以后,亚历山大如此感慨。

也许有人会提出反驳:旅行就好比阿尔卑斯山上轻舞飞扬的雪花,当你遇见人生更精彩的天地,何必在意楼下左转处的垃圾堆呢?但我仍不建议把旅行当作一种目的式的尝试,相比于带着情怀去发掘当下的生活,我甚至不推荐人们去盲目地旅行。这似乎是很矛盾的观点,一方面我正在写作关于旅行的文字,另一方面,我把对生活的热爱推上了王座。

我不愿去说“旅行让我彻底顿悟,让我品位提升,让我……”。

我只知道,梭罗在河畔的木屋里曾用墨水笔写下这么一句话——“一个生活态度积极的人,一定生活在很遥远的地方”。假如我的文字能让读者中的一些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便相当于我正在给自己的朋友、亲人们写信一般。

当我在家乡的春天回忆起东南亚之旅,很难想象自己曾有过这么一趟经历。它很普通,一点儿也不值得自我标榜,但对于已经过去的人生来说又显得弥足珍贵。我遇到了一些人,和20年来所有遇到过的都不一样,而当时的自己,也是和过往以及当下截然不同的生命形态。

西部片中的镖客形象总是让人心生向往,他们手持左轮、马蹄嗒嗒,在江湖中打家劫舍,或者作为赏金猎人。农夫耕耘自己的土地,似乎毫无乐趣可言但又难以割舍。这种感知很大程度上因为我们是农夫,而且自认为永远都是。当我们真的丢掉了犁和锹,从挑选合适的马儿与枪支开始,才知道向往意味着什么,实践又见证了什么。

生命有一千种值得探索的可能,旅行是其中被当作了的图腾之一。正如地球之于银河系,一粒特别的尘埃而已。如果说旅行是去往宝藏的路,那么生活其实处处都是金矿,只不过需要更大的耐心去发掘。浮世途或许不会总是刺激新奇,但缺乏观察的旅行又何尝不是兜了个大圈子呢?

当然,循环的太阳照射山谷和平原,也从不会忽略即将干涸的池塘。

一个人对当下的生活充满兴趣并尽可能地加以探索,当他因为某种原因去尝试另一种生活时,会更有可能获取不同经历的益处。假如一个人从未认真审视过自己与环境的联系,把另一种生活当作摆脱当下的寄托,那么行万里路只不过见证了一场躯体的迁徙。

在东非大草原上,每年都在上演类似的迁徙。为了避免旱季来临时的饥渴,上百万角马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草原。夏季的川藏公路上,当有些人类选择和角马相同的轨迹时,有人幽默地调侃道:“猥琐的人不会因为去了一趟西藏就变得高尚,只会变黑。”

这并非讽刺,即便是讽刺,也因为它的诙谐幽默,使我由衷拍手。一场旅行让我变得比以前要黑,柬埔寨人说我像越南人,这便是我最清楚的事情。至于其他,诸如谈一谈感悟和收获,就像把思想编成表格和数据统计那般没有必要。

再次感谢曼谷的她,尽管她说过不需要感谢。然而正是她,用不经意间的温暖,为一个迷茫中的中国青年开启了新的生命旅程。

远方不远,情怀无价。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你错过了《沿途的向阳花》的众筹,不要再错过这本书。跟着这个自称“后屌丝时代的90后”,去看看他眼中的世界。

——众筹网副总裁、畅销书作家路佳瑄

虽然旅行书层出不穷,但美好的故事还是会让人心动,其实绚烂的不仅是沿途的风景,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期冀与向往,即使我们在旅行途中不得不受些苦,承受些磨难,那又算什么呢?就像沿途的向阳花,一直散发着阳光的味道。

——《背包十年》作者、丽江背包十年青年公园创始人小鹏

在旅行中重新发现世界和自我,无疑是一种最佳的途径!

——作家、当代学人行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沿途的向阳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殷宏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017126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9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2015121699
中图分类号 I266.4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