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城南旧事(无障碍阅读美绘本)/爱阅读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城南旧事》是一部回忆性的作品,是作者林海音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是作者在北京生活的六个小故事。《城南旧事》一书既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大人眼中的疯子——秀贞,是英子的好朋友;巡警眼中的小偷——厚嘴唇的年轻人,是英子心中的好人。英子用她自己独特的视角感知这社会的温情与冷漠,悲欢与离合。《城南旧事(无障碍阅读美绘本)》是众多版本中具有阅读价值的经典选本,五大要点延伸使学生实现了真正的无障碍阅读。

内容推荐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无障碍阅读美绘本)》一共包含六个小故事:《冬阳童年骆驼队》《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全书记录了英子在北京由七岁长到十三岁的几个小片段。英子是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全书的视野也以她的观察为视点,刻画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形象。英子原是个懵懂好奇的旁观者,观看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随着爸爸的离世,英子的童年也随之结束,她的旁观者身分也至此完结,而全书也接近了尾声。

目录

读准备

阅读指导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惠安馆

一【精读】

三【精读】

四【精读】

我们看海去

一【精读】

二【精读】

五【精读】

兰姨娘

三【精读】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

不再是小孩子

后记

阅读链接

阅读训练

试读章节

自从与秀贞认识了,英子总去惠安馆找她玩,听她讲她丈夫和女儿的事。  

天气暖和多了,棉袄早就脱下来,夹袄外面早晚凉就罩上一件薄薄的棉背心,又轻又软。我穿的新布鞋,前头打了一块黑皮子头,老王妈——秀贞她妈,看见我的新鞋说:

“这双鞋可结实呦——把我们家的门槛踢烂了,你这双鞋也破不了!”

惠安馆我已经来熟了,会馆的大门总是开着一扇,所以我随时可以溜进来。我说溜进来,因为我总是背着家里的人偷着来的,他们只知道我常常是随着宋妈买菜到井窝子找妞儿,一见宋妈进了油盐店,我就回头走,到惠安馆来。

我今天进了惠安馆,秀贞不在屋里。炕桌上摆着一个大玻璃缸,里面是几条小金鱼,游来游去。我问王妈。

“秀贞呢?”

“跨院里呢!”

“我去找她。”我说。

“别价,她就来,你这儿等着,看金鱼吧!”

我把鼻子顶着金鱼缸向里看,金鱼一边游一边嘴巴一张一张地在喝水,我的嘴也不由得一张一张地在学鱼喝水。有时候金鱼游到我的面前来,隔着一层玻璃,我和鱼鼻子顶牛儿啦!我就这么看着,两腿跪在炕沿上,都麻了,秀贞环不来。

我翻腿坐在炕沿上,又等了一会儿,还不见秀贞来,我急了,溜出了屋子,往跨院里去找她。那跨院,仿佛一直都是关着的,我从来也没见过谁去过那里。我轻轻推开跨院门进去,小小的院子里有一棵不知什么树,已经长了小小的绿叶子了。院角地上是干枯的落叶,有的烂了。秀贞大概正在打扫,但是我进去时看见她一手拿着扫帚倚在树干上,一手掀起了衣襟在擦眼睛,我悄悄走到她跟前,抬头看着她。她也许看见我了,但是没理会我,忽然背转身子去,伏着树干哭起来了,她说:

“小桂子,小桂子,你怎么不要妈了呢?”

那声音多么委屈,多么可怜啊!她又哭着说:

“我不带你,你怎么认得道儿,远着呢!”

我想起妈妈说过,我们是从很远很远的家乡来的,那里是个岛,四面都是水,我们坐了大轮船,又坐大火车,才到这个北京来。我曾问妈妈什么时候回去,妈说早着呢,来一趟不容易,多住几年。那么秀贞所说的那个远地方,是像我们的岛那么远吗?小桂子怎么能一个人跑了去?我替秀贞难过,也想念我并不认识的小桂子,我的眼泪掉下来了。在模模糊糊的泪光里,我

仿佛看见那骑着大金鱼的胖娃娃,是什么也没穿啊!

我含着眼泪,大大地倒抽了一口气,为的不让我自己哭出来,我揪揪秀贞裤腿叫她:  “秀贞!秀贞!”

她停止了哭声,满脸泪蹲下来,搂着我,把头埋在我的前胸擦来擦去,佣我的绵绵软软的背心,擦干了她的泪,然后她仰起头来看看我笑了,我伸出手去调顺她的揉乱的刘海儿,不由得说:

“我喜欢你,秀贞。”

秀贞没有说什么,吸溜着鼻涕站起来。天气暖和了,她也不穿缚腿棉裤了,现在穿的是一条肥肥的散腿裤。她的腿很瘦吗?怎么风一吹那裤子,显得那么晃荡。她浑身都瘦,刚才蹲下来伏在我的胸前时,我看那块后脊背,平板儿似的。  

秀贞拉着我的手说:

“屋里去,帮着拾掇拾掇。”

小跨院里只有这么两问小房,门一推吱吱扭扭的一串尖响,那声音不好听,好像有一根刺扎在人心上。从太阳地里走进这阴暗的屋里来,怪凉的。外屋里,整整齐齐地摆着书桌,椅子,书架,上面满是灰土,我心想,应该叫我们宋妈来给掸掸,准保扬起满屋子的灰。爸爸常常对妈说,为什么宋妈不用湿布擦,这样大掸一阵,等一会儿,灰尘不是又落回原来的地方了吗?但是妈妈总请爸爸不要多嘴,她说这是北京规矩。

走进里屋去,房间更小一点,只摆了一张床,一个茶几。床上有一口皮箱,秀贞把箱子打开来,从里面拿出一件大棉袍,我爸爸也有,是男人的。秀贞把大棉袍抱在胸前,自言自语地说:

“该翻翻添点棉花了。”

她把大棉袍抱出院子去晒,我也跟了去。她进来,我也跟进来。她叫我和她把箱子抬到院子太阳底下晒,里面只有一双手套,一顶呢帽和几件旧内衣。她很仔细地把这几件零碎衣物摊开来,并且拿起一件条子花纹的褂子对我说:

“我瞧这件褂子只能给小桂子做夹袄里子了。”

“可不是,”我翻开了我的夹袄里给秀贞看,“这也是用我爸爸的旧衣服改的。”

……

P20-22

序言

总序

张炯

高尔基曾有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想,文学书籍自然也不例外。

文学作为人类精神凝结的花朵,作为语言符号的艺术,不独在满足人们审美需要,教育人们认识现实、培植灵智、陶冶情操、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等方面,历来都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它在帮助青少年提高审美欣赏水平、提高运用语言的作文能力方面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文学艺术不但描绘人类的灵魂,也塑造人类的灵魂。人类超越动物,从野蛮时代进人文明时代,具备优美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如莎士比亚所赞叹:“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与社会历史的进步分不开,也与文学艺术对人的陶冶和升华的作用分不开。

高等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是一套值得向广大青少年推荐的高品位的文学艺术方面的读本。被选人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作品,都是国内外受到广泛赞誉的经典文学名著,是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过重大而深远影响的优秀之作。该套丛书作为青少年的课外读物,题材和主题广泛,形式和风格多样,涵盖了人们历史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方方面面。其中,不但有世界著名的中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简·爱》《呼啸山庄》《复活》《我的大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汤姆·索耶历险记》《汤姆叔叔的小屋》《鲁滨孙漂流记》《少年维特之烦恼》《老人与海》等,也有《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莫泊桑短篇小说选》《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等短篇小说,更有科学幻想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和童话小说《木偶奇遇记》。此外,也选人了戏剧、诗歌、散文方面的《莎士比亚悲剧集》《莎士比亚喜剧集》《泰戈尔诗选》《瓦尔登湖》。中国文学名著部分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呐喊》《鲁迅杂文集》《朱自清散文》《徐志摩精品集》《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及其他》《小桔灯及其他》以及古代的诗文《论语通译》《孟子选注》《庄子选注》《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初中生必背古诗文》《高中生必背古诗文》等。可见,这套丛书视野开阔,兼顾古今中外,选取考虑周全而选择标准严格。

青少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实现强国富民、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接班人和有生力量。他们读的文学作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智力结构、人格塑造,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中小学阶段正是孩子接受新事物、培养感受力的最佳阶段。时下,快餐文学泛滥,不仅其拙劣的文笔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其流于浮躁的文化内涵也不利于学生的思想进步。身处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学生该如何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成了众多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难题。我以为,《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选编的世界文学史上一流的作品,在帮助解决这个难题方面,是可以起到良好作用的。它们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人类进步的思想追求和独特的艺术创造。经典名著中没有严肃的说教,也没有枯燥的讲解,只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鲜明如画的艺术境界、奇特的想象和幻想、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在轻松的阅读中,使读者拓展知识、感受生活,思考人生的价值,领会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正是名著给予人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这套丛书的编选还有如下特点:严格选择权威版本,名家翻译,专家注释,避免知识偏误;全彩足本,装帧精美,图文并茂;还增设了“阅读准备”“阅读指导”“阅读链接”“阅读训练”诸栏目。这些设计可以为读者在阅读名著之前先进行知识铺垫,了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掌握作品的主题意蕴和文学特色,有效帮助读者在“准备”阶段打好阅读基础。名师导读中的点评,妙语不断,见解独到,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精华赏析、延伸思考,点评章节要点,深入探查写作方法和文章意蕴;融合作者、译者与名师智慧的精彩注释,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并获得更多与原文相关的课外知识;提炼出作品中最典型的写作手法,深入分析,指导学生有效地应用于日常写作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真正实现读与写的完美结合。总之,该套丛书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读者深入阅读的兴趣和效果,能帮助学生快速洞悉全书结构,抓住重点,提高阅读效率,充分展示了经典的魅力。

实际上,这套丛书不仅适合青少年阅读,也适合成年人阅读。在我国文化大发展、文艺大繁荣、教育大普及的时代,出版这套丛书,尤有重大的意义。

我热烈祝贺这套丛书的出版,并向策划和选编这套丛书的编者和译者以及有关工作人员表达自己的敬意!

是为序。

2013年6月24日

于北京花家地

后记

后 记

一九五一年七月,我写过一篇题名为《忆儿时》的小稿,现在把它抄录在下面:

我的兴趣很广泛,也很平凡。我喜欢热闹怕寂寞,从小就爱往人群里钻。

记得小时候在北平的夏天晚上,搬个小板凳挤在大人群里听鬼故事,越听越怕,越怕越听。猛一回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花盆里,小猫正在捉壁虎,不仅吓得呀呀乱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是怂恿大人讲下去。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很深刻的印象。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饭后,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门外去张望。先是卖晚香玉的来了;用晚香玉串成美丽的大花篮,一根长竹竿上挂着五、六双,妇女们喜欢买来挂在卧室里,晚上满室生香。再过一会儿。 “换电灯泡儿的”又过来了。他背着匣子,里面全是新新旧旧的灯泡,贴几个钱,拿家里断了丝的跟他换新的。到今天我还不明白,他拿了旧灯泡去做什么用。然后,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来了,看见那人背着“话匣子”(后来改叫留声机,现在要说电唱机了),提着胜利公司商标上那个狗听留声机的那种大喇叭。我就飞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母亲被搅不过,总会依了我。只要母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大声喊:

“唱话匣子的!别走!别走!”

其实那个唱话匣子的看见我跑进家去,当然就会在门口等着,不得到结果,他是不会走掉的。讲价钱的时候,门口围上一群街坊的小孩和老妈子。讲好价钱进来,围着的人就会捱捱蹭蹭的跟进来,北平话叫做“听蹭儿”。我有时大大方方的全让他们进来;有时讨厌哪一个便推他出去,把大门砰的一关,好不威风!

唱话匣子的人,把那大喇叭按在匣子上,然后装上百代公司的唱片。骗子转动了,现实那两句开场白:“百代公司特请梅兰芳老板唱宇宙锋”,金刚钻的针头在早该退休的唱片上摩擦出吱吱扭扭的声音,嗞嗞啦啦的唱起来了;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还要加价呢!不过因为熟主顾,最后总会饶上一片“洋人大笑”,还没唱呢,大家就笑起来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时,大伙儿更笑得凶,闹哄哄的演出了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

母亲时代的儿童教育和我们现代不同,比如妈妈那时候交给老妈子一块钱(多么有用的一块钱!),叫她带我们小孩子到“城南游艺园”去,就可以消磨一整天和一整晚。没有人说这是不合理的。因为那时候的母亲并不注重“不带儿童到公共场所”的教条。

那时候的老妈子也真够厉害,进了游艺园就得由他安排,她爱听张笑影的文明戏《银碗丁》、《春阿氏》,我就不能到大戏场里听雪艳琴的《梅玉配》。后来去熟了,胆子也大了,便找个题目——要两大枚(两个铜板)上厕所,溜出来到各处乱闯。看穿燕尾服的变戏法儿;看扎着长辫子的姑娘唱大鼓;看露天电影郑晓秋的《空谷兰》。大戏场里,男女分座(包厢例外),有时候观众在给“扔手巾把儿的”叫好,摆瓜子碟儿的,卖玉兰花的,买糖果的,要茶钱的,穿来穿去,吵吵闹闹,有时候或许赶上一位发脾气的观众老爷飞茶壶。戏台上这边贴着戏报子,那边贴着“奉听谕:禁止怪声叫好”的大字,但是看了反而使人嗓子眼儿痒痒,非喊两声“好”不过瘾。

大戏总是最后散场,已经夜半,雇洋车回家,刚上车就睡着了。我不明白那时候的大人是什么心理,已经十二点多了,还不许人家睡,坐在她们(母亲或者老妈子)的身上,打着瞌睡,她们却时时摇动你说:“别睡!快到家了!”后来我问母亲,为什么不许困得要命的小孩睡觉?母亲说,一则怕招凉,再则怕睡得魂儿回不了家。

多少年后,城南游艺园已改建成屠宰场,城南的繁华早已随着首都的南迁而没落了,偶然从那里经过,便不胜今昔之感。这并非是眷恋昔日热闹的生活,那时的社会习俗并不值得一提,只是因为那些事情都是在童年经历的。那是真正的欢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欢乐。

我记得写上面这段小文时候,便曾想:为了回忆童年,使之永恒,我何不写些故事,以我的童年为背景呢!于是这几年来,我陆续地完成了本书的几篇。这些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着它们的时候,人物却不断地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小偷儿。读者有没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结束了。那时我十三岁,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如果说一个人一生要分几个段落的话,父亲的死,是我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段落,我在四十年父亲节写过一篇《我父》,仍是值得存录在这里的:

写纪念父亲文章,要回忆许多童年的事情,因为父亲死去快二十年了。他弃我们姐弟七人而去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女孩。在我为文多年间,从来没有一篇是专为父亲而写的,因为我知道如果写到父亲,总不免要触及到他离开我们过早的悲痛记忆。

虽然我和父亲相处的年代,远比不了和一个朋友更长久;况且那些年代对于我,又都是属于童年的,但我对于父亲的了解和认识极深。他溺爱我,也鞭策我,更有过一些多么不合理的事情表现他的专制,但是我也得原谅他与日俱增的坏脾气,是因为他日渐衰弱的肺病身体。

父亲实在不应当这样早早离开人世。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努力,对生活有浓厚兴趣的人,他的生活多么丰富!他生性爱动,几乎无所不好,好像世间有多少做不完的事情,等待他来动手,我想他对死是不甘心的。但是促成他的早死,多种的嗜好也有关系,他爱喝酒,快乐的划着图;他爱打牌,到了周末,我们家总是高朋满座。他是聪明的,什么都下功夫研究。他肺病以后,对于医药也很有研究,家里有一个五斗柜的抽屉,就跟个小药房似的。但是这种饮酒熬夜的生活,足以破坏任何医药的功效。我听母亲说,父亲在日本做生意的时候,常到酒妓馆林立的街坊,从黑夜饮到天明,一夜之间喝遍一条街,他太任性了!

母亲的生产率够高,平均三年生两个,有人说我们姐妹多是因为父亲爱花的缘故,这不过是迷信中的巧合,但父亲爱花是真的。我有一个很明显的记忆,便是父亲常和挑担卖花的讲价钱,最后总是把整担花全买下。于是父亲动手了,我们也兴奋的忙起来,廊檐下大大小小的花盆里载的花,父亲好像特别喜欢文竹,含羞草,海棠,绣球和菊花。到了秋天,廊下客厅,摆满了秋菊。

花事最盛是当我们的家住在虎坊桥的时候,院子里有几大盆出色的夹竹桃和石榴,都是经过父亲用心培植的。每年他都亲自给石榴树下麻渣,要臭好几天,但是等到中秋节,结的大石榴都饱满的裂开了嘴!父亲死后第一年,石榴没结好;第二年,死去好几棵。喜欢附会迷信的人便说,它们随父亲俱去了。其实,明日月l是我们对于剪枝施肥,没尽到像父亲那样勤劳的缘故。父亲的脾气尽管有时候暴躁,他却有更多的优点,他负责的工作,努力求生存,热心助人,不吝金钱。我们每一个孩子他都疼爱,我常常想,既然锐,他就应该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使生命得以延长,看子女茁长成人,该是最快乐的事。但是好动的父亲,却不肯好好的养病。他既死不瞑目,我们也因为父亲的死,童年美梦,顿然破碎。

在别人还需要照管的年龄,我已经负起许多父亲的责任。我们努力渡过难关,羞于向人伸出求援的手。每一个进步,都靠自己的力量,我以受人怜悯为耻。我也不喜欢受人恩惠,因为报答是负担。父亲的死,给我造成这一串倔强,细细想来,这些性格又何尝不是承受于我那好强的父亲呢!

童年在北平的那段生活,多半居住在城之南——旧日京华的所在地。父亲好动到爱搬家,绿衣的邮差是报告哪里有好房的主要任务。我们住过的椿树胡同、新帘子胡同,虎坊桥,梁家园,进食城南风光。

收集在这里的几篇故事,在时间上有点连贯性,读者们别问我是真是假,我只要读者分享我一点缅怀童年的心情。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愚呆和神圣吗?

一九六○年七月在台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城南旧事(无障碍阅读美绘本)/爱阅读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海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40428261
开本 16开
页数 1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5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少年(9-14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2015135225
中图分类号 I246.5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8: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