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谈往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文献丛刊
内容
编辑推荐

王云五所著的《谈往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文献丛刊》基本涵盖了作者人生中的各个重要阶段,以及与孙中山、蔡元培、张元济、吴稚晖等民国名人的交往情况,对作者早年自学、经营商务印书馆、进入国民政府参政及1949赴台以后的活动等情况都有很多的记叙。

内容推荐

王云五所著的《谈往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文献丛刊》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各派政治势力和社会组织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除了作必要的技术处理外,基本保留了作品原貌。希望各位读者在阅读和研究的过程中,着眼于其文献价值,辨析真伪,而获得本真的历史事实。

目录

自序

我的图书馆生活

漫游欧陆渡重洋

两年的苦斗

八年的参政

重理粉笔生涯

入闱记

七十年与五味

挂冠记

我怎样保持健康

我所认识的高梦旦先生

蔡孑民先生与我

我所认识的朱经农先生

我怎样认识国父孙先生

怀吴稚老

试读章节

我在学校的时期很短;我在图书馆的时期却很长。我不是职业的图书馆馆员;但我大半生消磨于图书馆的时间恐怕比一般职业的图书馆馆员尤多;一个职业的图书馆馆员至多与一二十所图书馆发生过关系,而与我有关系的图书馆至少有几千所。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且听我叙述一下。

与我最先发生关系的图书馆,是英国布茂林先生的私人图书馆。他是我在少年时的英文教师。我在十七岁(民国前七年,当公元一九。五年)的上半年开始跟他读书,经过实际上七个月的工夫幸而被布先生拔充教生。每月领薪水二十四元,还可于每日下午布先生教授第一班学生的功课时随班听讲,而且随时可以作文请布先生评定改正,自己读书有问题时也可向布先生请教。我任教生约一年;在这期内我确实获得不少的进步,特别是由于开始利用布先生的私人图书馆。它所藏的当然都是英文书籍,为数约六七百册,范围却很广,各科各类无所不包,其中还有一些外国人所著关于中国的书籍。我的家庭并不是书香门第,纵然我的大哥破天荒中了一名秀才,却不幸早逝。他纵然有几部旧书,也都存在广东的老家里。在上海的家里只有我父亲购藏的一部同文书局版二十四史算得是有些价值,此外简直没有什么对我有用的书籍。我自己从十四五岁以来虽也零零星星买了一些书,可是都以中等程度各科目的自修参考者为限。现在有了这样的便利,仿佛是乡下人进城,见着什么都心喜;又仿佛是过屠门之人,都想大嚼一顿。因此,我就常在他的书室里盘桓,把每一本书都翻阅一下。得了他的同意,每隔几日必借一本书回家阅读;又为着怕他自己要用,所有借出的书都不敢耽搁过久,遂养成一种赶快读书的习惯。好在每天下午是我自由随班听讲的时候,第一班的功课我或已读过,或觉得自己阅读比听讲快得多,倒不如利用这些时间自己补读,可以腾出较多的时间,去读每次向布先生借取范围远较广泛与程度高深的书籍。因此,在每日下午布先生独自上课的时候,我不是躲在他的书室里,把用不着借回家去或者不便借回家去的书籍作闪电式的阅读,便是在家里把借回来的书细细阅读,夜以继日,有时还开夜车读至十二时才睡,而其中一部分的读书时间却是躺在床上,渐渐也就养成上床后,不读书不能入睡的习惯。

这时期内,我读的英文名著,第一部是遵照布先生指示的马可菜氏《英国史》;这是两厚册的巨籍。布先生对我说,纵然不注意这书的内容,其文章也是最值得一读的。的确,这部书读完后,对于我的英文着实有很大帮助。此外的书大都是由我自己随好奇心与兴趣而选择,偶然也请教一下布先生。举其类别和重要书名来说,在经济学方面有亚丹·斯密的《国富论》(严又陵氏译本称为《原富》);在社会学方面有斯宾塞尔的《社会学原理》(严译名为《社会通铨》);在法学方面有孟德斯鸠的《法意》;在自然科学方面有达尔文的《物种原始》;在哲学方面有埃克曼的《哲学史》,有柏拉图的《对话》,有休谟的《人类理解》;在政治学方面有约翰·穆勒的《代议政府》及《自由论》(后者严译称为《群己权界论》)与卢骚的《社约论》;在教育方面有斯宾塞尔的《教育论》;在历史方面有克菜尔的《法国革命史》及英人某氏的《中国》。但对于文学方面,我除了倍根的论文集,马可莱的论文集,佛兰克林的自传,布恩的《天国历程》与《阿刺伯之夜》(即《天方夜谈》)几种名著外,其他颇不感兴趣,特别是对于莎士比亚的戏剧和米尔顿等的诗,虽然布先生很劝我一读,我总觉得不如其他之有兴趣,勉强一读,也就放下。这或者是我不能成为文学家之一原因。

P1-P3

序言

余今岁虚度七十有七,平时写作虽不少,然尚无一部较完整之自传问世,实以中年以前,未尝从事于日记。自民二十一迄三十年间,接连九年,始渐养成日记之习惯;彼时为余生涯中最多事之岁月,而肇始于“一二八”上海闸北之不宣而战。余所主持之商务印书馆总馆、工厂与附设之东方图书馆全部被毁;故余于收拾余烬,策划复兴,责无旁贷。经半年之苦斗,商务印书馆勉能复业,其间及以后所经历之困境,日有所为,夜必有记。及复兴渐树初基,益觉学术救国之必要;于是利用科学管理,以增进效率,实行计划出版,以大量提供精神食粮;同时又深感“一打便倒,一倒便不能翻身”,实奇耻大辱,故于任何遭受敌人破坏之事业,无不积极恢复。东方图书馆之对于商务印书馆,虽系附属机构,恢复亦不遗余力,而以访购图籍为其初步。甫历五载,商务印书馆已复旧观,东方图书馆亦渐具规模;则又遭“七七”事变,由敌方之逐步侵略,激起我困之全面抗战;转辗播迁,时仆时起,迄于太平洋战事爆发,九年以来,余逐日有记,长者多至数千言,短者亦不下数百字;以平均每日干字计,积一年当为三四十万,积九年不下三四百万。其中所记,或关治事,或关计划,或关读书,或关访书,或关种种问题之解决,间亦不乏对国事之评述。全部日记留在香港;及日军进攻港地,余因公适留重庆,幸免于难;然留港日记,不毁于战火,而毁于畏祸之亲友。民三十年底以来,余留重庆,为商务印书馆从事于第三次之复兴,艰苦情形,远过往昔。嗣悉日记在港全毁,不免灰心,遂不再写作,致可记之事虽多,竟无所记;而九年持续之良好习惯,直至一九五四年再度从政,始予恢复。然嗣后系就簿册为记,限于篇幅,每日所写,不逾四五百字,以视前此采用活页,不限字数者,详略自有不同。

自时厥后,余渐养成早起之习惯,在万籁俱寂,鸟语不闻之际,偶忆往事,思有所追述,终以过去日记荡然无存,不敢作编年之想,仅略仿纪事本末,就尚有资料可寻之若干事分别专题叙述,最长者多至二三十万言,最短者亦不以数千言而少之。迄于今已写成卅余专题,都二百余万言。

自去年春初,余忽发奇想,并鼓起勇气,从事于自撰年谱。余前此无此勇气,此时突然改变,系由于详加分析之结果。其理由约有数端。一、最近十年,余不仅恢复日记,且有不少文献可资印证。二、余主持商务印书馆之二十五年间,虽日记不复存在,幸而尚有出版书刊暨相关文献,可助回忆或印证。三、余自复员后第一次从政,迄于一九五四年第二次从政,八年之间,由于若干经历事项,已有专题记述,足资旁证或引申。基此三项,当有四十三年可利用多少书面的资料;纵然此类资料不尽完备,终胜于无。此外三十余年中,民元至余加入商务印书馆之民十的一段期间,所经历较重大事故,未尝尽缺文证。又余自十四岁开始人生之奋斗,迄二十四岁参加临时总统府与教育部工作,其间十载之特别经历,永久不能忘怀者,亦复不少。于是只有十四岁以前之少年及幼年生活,仅凭东鳞西爪的回忆;然而此一段时期,任何人皆难保有第一手的记述,余又安敢独存奢望。

经过上述之考虑,余遂从一九六三年二月开始尝试自撰年谱,所记详略悉按记忆与资料,坚欲一气呵成,然后从头逐年考虑补充,更拟自某一项回忆中引发另一项之回忆。乘此一股热情,每日余暇,悉从事于此,朝斯夕斯,未尝稍懈。迄本年二月下旬,恰满一年有十数日,过去七十六年之往事,幸而初步迅速完成。三月以后,即开始设法补充,原拟每日补充一事。昧爽静思,偶得一种阴影,辄笔之于书,然后以全日余晷,搜索旁证,期作较详尽之记述。初时尚能循此进行,惟经过若干时目,每日一事之回忆,渐感困难,间或获得一事之轮廓,然与其内容有关之直接间接资料,仍不易检寻。余在过去一年所记,系采长篇方式,辄以有关之个人著作(有专书印行者除外)及其他文件,附于谱后,备他日作最后之取舍,故费力较少而表面上之收获尚丰。然自本年三月以来,专从补充着手,则费力多而收获少;不过偶有所得,辄予我以莫大安慰。中间为填空暇,亦仿诸家年谱例,就逐年国内外大事摘要附记谱末,而冠以个人就是年局势的鸟瞰,参以一己的见解,辄就局势发展,证其因果,并及个人所受之影响。

上述写成之年谱长编与若干年来的专题追记数十篇,迄今尚为未经局部发表之存稿。然来台以后,曾就个人生活先后发表之文字,集刊为一小册,命名为《我的生活片段》,仅括入文字六篇。

近两年来,余先后就个人对于前贤故旧的关系,撰为传记式文字数篇,多由《传记文学》杂志刊布。《传记文学》主编刘绍唐先生有分册汇刊《传记文学丛刊》之意,而坚请余开其端。本书之编印即由是而促成。

本书括有新旧作十六篇,其中属于本人谈往事者十篇,属于记述前贤故旧而兼及本人往事者六篇。后一项之六篇,除四篇已由《传记文学》先后刊布外,余二篇亦经他方面发表。前一项之十篇,则采自《我的生活片段》者三篇,采自《自由谈》月刊先后刊布者亦三篇。余四篇,除其一不日由《健康长寿》月刊刊布外,原不拟即予发表。今为使本书对于个人各方面的生活咸具代表性,遂不得不破例加入。兹就各篇代表性分别言之:

一、我的图书馆生活——概述余读书经过与编书要旨。

二、漫游欧陆渡重洋——略述三十余年前余初出国门,由美洲渡欧陆,经历七国考察与游览之概况。

三、两年的苦斗——概述三十年前商务印书馆遭劫,几至崩溃,余为作第一次复兴之努力。

四、八年的参政——略述抗战时期余从旁参与政治,包括参加国民参政会与政治协商会议之经过。  五、重理粉笔生涯——概述来台后重兼教学之经过,并略叙余在清末民初约十年之教学。

六、我参加第一届第二次国民大会追述——概述余来台后参加政府实际工作前之参政经过。

七、入闱记——叙述余任高等考试典试委员长,实行入闱,为时一周之经历。

八、七十年与五味——余七十生日后应《自由谈》月刊邀约所写的处世经验。

九、挂冠记——叙述余重游政院五年后,坚决引退,卒获如愿之经过。

一〇、我怎样保持健康——报导余大半生养生之经验。

一一、我所认识的高梦旦先生——就余加入商务印书馆后,与高先生十余年相处,描写高先生之行谊,所以传高先生,亦所以自述个人生活之一重要过程。

一二、蔡孑民先生与我——自余初受蔡先生拔擢,暨其后数十年论交,概述经过。

一三、我所认识的朱经农先生——就余初对经农的师生关系,继与经农数十年论交共事之关系,述其经过。

一四、我怎样认识国父孙先生——就余于中华建元之前夕偶尔认识孙先生的经过,进而略述追随孙先生,服务于临时大总统府数月的经过。

一五、怀吴稚老——就余与吴先生交游之经过,作简单叙述。

一六、张菊老与商务印书馆——就张先生与余对商务印书馆之关系,作概括的叙述。

总之,以上各篇,虽详略不同,然无一不构成个人生活的片段,除内容分量三四倍于前刊《我的生活片段》外,范围亦远较广泛。正如上文的分析,对于个^七十余年的人生历程,除最初十余年记述较简外,已就一个花甲的遭遇与作为,呈现其一斑。

本书命名谈往事者,以与余十年来先后出版之谈管理、谈教育、谈政治、谈世界、谈国际局势等书形式相近,咸为旧文之集刊,然内容则皆记述个人经历之往事,间为他人作传,亦皆反映个人之往事,其性质为片段的与重点的自传,与前举各书之以评述为主者,固异其趣也。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三日王云五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谈往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文献丛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云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04790
开本 32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2014235291
中图分类号 K825.42
丛书名
印张 9.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2
15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