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使黎南一举夺得当年的迪伦·托马斯奖和次年的澳大利亚总理文学奖,并获得《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纽约杂志》《澳大利亚书评》等媒体推荐。这是一本穿越不同地域和历史,并以亚裔视角呈现跨文化精髓的短经典。黎南笔下关于回忆、痛苦和新生的七重奏,带读者直入人性的最深处。
图书 | 船 |
内容 | 编辑推荐 《船》使黎南一举夺得当年的迪伦·托马斯奖和次年的澳大利亚总理文学奖,并获得《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纽约杂志》《澳大利亚书评》等媒体推荐。这是一本穿越不同地域和历史,并以亚裔视角呈现跨文化精髓的短经典。黎南笔下关于回忆、痛苦和新生的七重奏,带读者直入人性的最深处。 内容推荐 在艾奥瓦参加作家工作坊的越南裔男子南,尝试挖掘父亲早年在越南的生活经历,并将父亲痛苦的记忆用作文学素材,此举加深了这对充满隔阂的父子间的羁绊与传承。之后的几篇故事,叙述者和视角在不同主人公与时间地点之间切换:广岛、纽约、艾奥瓦,哥伦比亚的贫民窟、德黑兰的街巷,澳大利亚的小渔村、南海上岌岌可危的难民船,风度翩翩的诡异少年,上了年纪、孑然一身的纽约画家……最后回到叙述者的故乡越南。 黎南的《船》从亚裔移民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移民的种种记忆、想象和经验。七篇故事,共同构建了一部关于回忆、痛苦和再生的移民多重奏。精致短小的结构,大师级的语言,发人深思的主题,所有这些元素在七个短故事中得到了完美呈现。 目录 爱与荣耀与怜悯与骄傲与同情与牺牲 卡塔赫那 去见伊莉丝 哈弗里德湾 广岛 德黑兰热线 船 试读章节 爱与荣耀与怜悯与骄傲与同情与牺牲 一个飘雨的早晨,我父亲来了。当时我正梦到一首诗。梦里打字机的键敲出一串字母,发出枯燥单调的“咔啦、咔啦”声。这是一首好诗——也许是我写过最好的一首。醒来时,他就站在我卧室门口,似笑非笑,身穿黑色裤子和一件湿答答、皱巴巴的防风外套,外套简直像刚从洗衣机里掏出来似的。衬着门框,他看上去比我记忆中的更瘦小、更憔悴了。仍旧睡眼惺忪的我,抬起脸望向闹钟。 “几点了?” “嗨,儿子,”他用越南话说道,“我敲了半天门。不知怎的门就开了。” “田野玻璃丛生”,我想起梦里的诗。接着是一些不知所云的词,长短格,一行完毕,下一行里有“借口”和“合金”两个词。再加把劲儿,我对自己说。 “外头在下暴雨。”他说。 我皱了皱眉头。时钟显示11:44。“我以为你下午才会到。”时隔那么久又说起越南话,感觉怪怪的。 “航班在洛杉矶改期了。” “你怎么不打电话告诉我一声?” “我打过,”他淡淡地道,“没人接。” 我挣扎着从床边探出半个身子,猛地推开窗。沥沥雨声填满了房间——雨落在街上、屋顶上,落在停车场的铁皮棚上,那声音仿佛遥远处有鞭炮在噼啪作响。到处都弥漫着潮湿的树叶的气息。 “我睡觉时把铃声关了,”我说,“抱歉。” 他仍旧对着我笑,意味深长的样子,像是在等什么消息宣布似的。 “我刚才在做梦。” 小时候他来叫我起床,总是俯下身轻轻拍打我的脸蛋。我讨厌——讨厌他手上的手汗和酸味。 “起来吧,”他边说边拿起阿迪达斯行李袋和一捆貌似睡袋的东西,“在世一日久,所学如海阔。”他很爱说越南谚语,而我早就学会不去理睬了。 我套上T恤,从唯一的窗口探出头去。透过雨帘,天空像石墨一样灰暗、凌厉。“田野玻璃丛生”……仿佛是用烟雾写下的,诗变得模糊不清,继而消散在这崭新、寒冷、怪异的现实中:疾风骤雨中的停车场;只够放我一张床的昏暗房间;父亲瘦小的身躯正在滴水,一滴一滴落在硬木地板上。 我走向他,睡裤下我的两条腿泛起了鸡皮疙瘩。他快活地看着我伸手去握他的手,晃动两下,随后接过他另一只手上的包,就像是在看别人的事情。“你一定累坏了吧。”我说。 他从澳大利亚的悉尼飞过来。33个小时都在天上——依次在奥克兰、洛杉矶、丹佛转机——最终降落在艾奥瓦。我有三年没见到他了。 “你就睡我房间。” “太好了。”他边说边带我参观起我自己的公寓。“你连钢琴都有,”他几乎是遗憾地对着我笑了笑,“我就知道你不会真的放弃的。”他神色背后有些微妙的变化,我恍然又回到了加高过的琴凳上,手指追赶着节拍器,时急时缓,一心想远离老师无休止的叹息和他沉甸甸的铜尺。我发现自己正在磨蹭自个儿的指关节。父亲拍了拍我客厅里的沙发床:“我就睡这儿。” “你睡我房里,阿爸。”我警惕地看着他巡视周围环境,书、纸张、脏盘子、茶杯、衣服,全都一团乱——我本打算在去机场前整理干净的。“总之这里是我工作的地方,而且我晚上工作。”趁他进厨房时,我抓起书架第二层上那瓶四分之三满的尊尼获加藏到书桌底下。我环顾四周。写字台上零零落落沾满了烟灰。我扔出几本杂志盖住最乱的一处,接着把其中一本底朝上翻过来,因为那本封面上印着毛主席的相片。我火速收起那些香烟盒、安眠药和香炉,一股脑儿堆在一个较高的书架上,藏在卡夫卡典藏集后面。 走到厨房回转门门口,我想起琳达的照片还放在打印机边上,我把那张称作她的惊艳之照:秀发散乱在风中,双眼微睨,对着镜头外的什么微笑着。这是她某个前男友在麦克布莱德湖畔为她照的。她看上去很快乐。我抓过相片面朝下放倒,用废纸盖住了它。 走进厨房的一瞬间,我还以为我忘关逃生梯的门了。我能听见雨水顺着排水沟涌出,流下水管。接着我看见父亲站在水槽前,袖子挽了起来,手里拿着海绵,在洗那堆积了一个月、沾满陈垢的碟子。那味道难闻极了。“阿爸,”我皱起眉头,“您用不着做这个。” 他那皮革一样坚韧的双手,在水槽里灵巧地活动着。 “阿爸。”我半心半意地喊道。P2-4 书评(媒体评论) 黎南对于他笔下角色的同情心,以及他时而诗意时而令人揪心的写作手法,赋予了他笔下的众生相一种强大的内在感染力。开篇小说实在是一篇杰作……它不仅反思了父子关系,还反思了历史包袱以及幸存者经常传递给下一代的罪恶感与责任感。其余故事发生的背景遍及世界各地,展示了黎南刻画大量角色经历的惊人能力,令人拍案叫绝。 ——角谷美智子,普利策评论奖获得者 黎南是个天才,作为一个作家,他必须——也终将——被人们所知。只要人们还读书,《船》就会拥有它的读者。《船》的洞察力和感染力是不受时间影响的。 ——玛丽·盖茨基尔(Mary Gaitskill),美国作家 将短篇小说带回了文学舞台的中心。 ——凯特·肯尼迪(Cate Kennedy),澳大利亚作家 唯有一颗才华横溢的心灵方能构思、写出这样扣人心弦的故事。 ——安德鲁·所罗门(Andrew Solomon),美国作家 这些精彩绝伦的故事,咆哮着、喘息着穿过我们这个已然疯狂的世界……黎南的小说叫人心碎、难以忘怀。 ——胡诺特·迪亚斯(Junot Díaz),多米尼加裔美国作家、普利策奖得主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船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澳大利亚)黎南 |
译者 | 小水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56036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5-07-01 |
首版时间 | 2015-07-01 |
印刷时间 | 2015-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4 |
CIP核字 | 2015111553 |
中图分类号 | I611.45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