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喧嚣与真实@2014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兆胜主编的《喧嚣与真实@2014》中的散文分为生命与时间、泪水与重量、天启与灵光、草木与人生四个主题。书中的这些文章或追忆过去,或反思现实,或激扬文字,或温婉含蓄,在追问历史和人生、呈现观察与思考方面,都有直击心灵的力量,让人阅读之后有深深的感触。

内容推荐

王兆胜主编的《喧嚣与真实@2014》是在2014年浩瀚的散文汪洋中精选出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这些文章反映了2014年度我国散文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目录

现实性·物性·神圣(序)

生命与时间

 单位

 苍南随想

 喧嚣与真实

 八月在河边

 望柳庄

 长夏江村

 汉代告诫我们的

 腊月的味道

 梦中故乡那条小河

 北流三篇

 字是会说话的

 所乐何事

 路边的幸福

 一个人的上海地图

泪水与重量

 陈年时光里的那片流云

 父亲的泪水

 用怀念为先生守灵

 寄往另一个世界的信

 把心灯点亮

 没有方向的河流

 怀念一匹羞涩的狼

 梁庄:归来与离去

 永失父爱

 我心中的那片绿

 系缆或解缆

 就像我和你,心和心

 穴居里的黑暗和光明

 父亲的珍藏

 认祖归宗

天启与灵光

 夜色和火的笑容

 龙城遐想

 梦的入口

 另一种桥

 如是,美人鱼落起了泪

 牦牛颂

 前世冤孽的数字

 点燃

 人神之间

 一枚清纯的落叶,海心山

 梵净山时光

 翠微峰的高标

草木与人生

 亲爱的花朵

 到来一只狗

 驴知道世界上的路

 故乡之河流过血液

 风过枝头

 一盏茶背后的温暖

 云

 隐遁的炊烟

 草木人生

 火焰叙述,夜晚叙述

 神秘园

 草庐听禅

 苍耳:消失或重现

 影子和时光对话

试读章节

我什么时候成为单位的人,自己也说不清。而简单的一生也只有三两个单位。早在十七八岁时,特殊年代的特殊情况,就上了班,那并不算吃国家序列的工资饭,但是,有几个人就是一个集合的组织,比如,有人管做饭,到时候还得开会、汇报,这是最早的单位的约束和单位的享受了。而今,我填工龄,从那时开始算起。最为明显的,成为单位的受益者.或知晓单位这个庞大老迈的机体上那么多的是是非非,那么多的累赘与沉垢,是后来一直待下去的地方。而且,一待就会老死于斯。其实.单位于我,更多的是从中看到时代与社会变化后的驳杂世象,其利其弊,或清或浊,亦明亦晦,不是在说大话,确实有些心得。

有时候,想象单位是一个人,或者像人一样有秉性脾气,有它的成长变化轨迹。想当年,单位一词是那样的单纯。人们对工作和单位的态度,是最能体现出时代特色的,那时的单位就是人一生所托付和依赖的。而单位的头头脑脑们,一个个岂是了得,或有坚定思想,或过往的令人敬仰的资历背景、学历才识。总之,胆识与才学加人品,使那些个领导者成为单位影响广远的引擎。而这时候,你的参加,是多么的幸运。想想,你一个年轻人,既没成家也没立业的毛头小伙,有幸成为一分子。那单位的名头让你有点自得自足,特别是那一个个都是老师辈的人物,无论是年龄还是资历,或者在业界的影响,把你当作小孩,称呼你为小某,即使吩咐你干这干那,你会觉得看得起你,也是抬举了你,你的全力付出和无私融入都是应当的。而那细小的关怀,热情的关照,比如,对你的生活关心,对你的学业的提携,还关怀你的家庭,你的身体、爱好,都不是虚委的客套,那是一种标准式的单位的人际关系,在一个大单位里更为难得。这单位的清新好风,单纯有如家庭式的,你可能没有想到一个大机关还有这样的清正。当然,也许这样的风气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表现出来的,或者说,这些你的同事,多是些清正的知识分子,多是在经历了社会人生的大起大落的变化,经历了人文的洗礼。革命情怀的熏陶,善良与正直,热情与透明,责任与付出等等,是他们最显著的特征,抑或是单位在那一时期最为典型的精神特征。

单位.就这样把一个最常见、最为明澈、最为单纯的关系摆在你面前,让一个新来的、涉世不深的年轻后辈,感受到单位的温暖和单位的细致。记得早些时候常听到的一句话是革命友谊,家庭温暖,这个概括是那一时期最为明白的一种价值指向。而从中也体味到一个单位的本色。那单位的深度和厚实,也是从这些具体的人身行为上见出。也许你置身的地方,是一个有点级别和规格的场所。是的,同事中有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有建国前就从事地下党的文化工作的,更有曾经影响国中文化事件的当事人,单位的名头是同这些人物的影响相关的。而那样的名头下,人际关系却也是单纯平常,和谐活泼。如同伟大领袖当年概括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没有后来那些森严的级别划分,庸俗的吹拍之风.低俗的官腔官味,无聊的江湖气。这简单而活泼的气氛,让一个单位的精神形象成为多年后人们的怀念和记忆,取决于那些有点身份的人们的修为,也与那个时代的风气正派相关。我至今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见到这些个如今看来是大腕级的文化人物时,一个狭窄长条的办公室(也就是十五六米大,如今这房子还在)从里到外的三张桌子上前后三人伏案于此,三人的级别和名气,让这个小小的逼仄空间,着实是对文化的一个挑战。那是三十年前的事,那时候的当事人或许认为这样子很平常。我当时的印象只是觉得,这里的工作条件也太拥挤了,而这个单位的人是太有涵养了。所以,我自己加入后,是在一个六七人的大办公室,支起一张小桌子,开始了这个新单位的新工作。那时条件简陋得只有纸和笔,还是自己打扫卫生,物质条件有限,大家克己奉公,其乐融融。还有,几位如老大姐阿姨辈的人细心和悉心的照护,你面前的一切,你和这个社会的联系就是一种自然的清纯的和谐的关系,一种实实在在的同志与同事的人际关系,没有什么多余的计谋与欲望。你可能的那些私心和算计,都被这些正直的简单的气氛消解融化了,实实在在的也是最为珍贵的。所以,在个人的单位词典里,记忆中,它是让人长正气的地方。当年的加入,没有这个培训那个教育,你说历史他讲大道理,宫话套话的学习!而是用最直观的身教,却让你学会自重,领略风气,见长本事,敢于担当,薪火相传,受用一生。

单位的肌体中,哪个部位最为敏感呢,或许是人际关系,是领导者或者有点身份的人的作派行为的影响。在良好的氛围下,置身于此,你面对偌大历史气场的单位,你会谨慎自己的行为,你会从好的方面规范人生的目标。你会为有那些善良亲和的人际关系而自豪,或许你会潜移默化地让自己传承着这种风习和传统。你会从长长的走道里看到这个地方的深藏和实力,你会从宽大的图书阅览室里感受到它的品位和潜能,你会从那些过往的故事中感受单位的历史分量和文化的厚重,你可能会在厕所或饭堂里见到最高上司和单位掌舵人,随意说说几近为平常事。还有那些好心真率的同事,那样亲和的大头小头,以及那清正和善的人际关系。你对在这样一个环境,这样的单位里不觉得是一种幸运和幸福吗?

P5-7

序言

现实性·物性·神圣(序)——2014年散文发展新动向及其亮色

王兆胜

一、现实批判与审美观照

如果将新时期作一个长波段来看,散文大致走过这样的里程:打倒“四人帮”和改革开放之初。作家积极参与现实变革,并呈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然而,时间不长,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作家开始进入寻根状态,尤其是到历史的深处发掘矿藏,于是历史文化大散文风靡一时;即使进入新世纪,尽管钻进历史故纸堆进行散文写作的作家开始回头。但仍然频频回顾,对于历史文化散文仍然难以割舍。可以说,近二十年来,散文在进入历史文化深处有所获益的同时,也失去了其现实性关怀,尤其是失去了关爱现实的能力与兴趣,而在二者中间,后者比前者更可怕!某种程度上说,当散文家抛开了现实人生,尤其是中国巨大的转型过程中复杂的矛盾与纠葛,其创作也就被社会和读者抛弃了。这也是长时间以来散文失语和暗淡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这一状况有所改观,其最为突出的表现为:广大城乡的现实人生尤其是其困境引起散文家的关注,这让我们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景象。如八十年代散文对于文明与野蛮的冲突、知识分子问题、改革开放等都给予了热情的探讨,而今的散文则呼吁环保生态、农村人口流失、反对社会腐败、文物保护等问题,但总体而言,外在的、偏激的甚至跟风式的写作为多,其声势也难望八十年代散文之项背。2014年,这种状况有所改变,现实性强的散文比往年明显增多,更为重要的是,其理念、境界、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从中可见有一种新的趋向开始形成。

批判与否定中的理解与亮色,是2014年散文的一个新特点。

在前些年的现实批判中,刀锋剑笔者多,悲观甚至绝望者多,仿佛社会一下子变得黑暗无比、令人憎恶,而反思、理解、通达和醒觉者明显不足,智慧的生成则更难。2014年,这一状况有所变化。

王必胜的《单位》是批评当下的中国单位制度的,他用绵里裹铁的笔法,用前后对比的手法,用含了一股责任担承的勇气,来进行书写。其中也包含了某些智慧。作品有这样的结语:“单位,是社会的缩影,对它也许不能有多大的要求和苛求;它也是人生之驿站,一个生命劳作的停驻点而已;或者,是观察人生和世界的一个窗口,从这里找寻世道人心的斑驳景象。如此,对于它,也许是平常心态看待,若有若无,或近或远,草色遥看近却无。或者,面对单位的种种,面对如此纷繁的单位世象,你何不学一回李白的豪放: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此,批判锋芒似乎暗淡了许多,但作品的力量和感染力却增强了。

梁鸿的《梁庄:归来与离去》仍是写梁庄的,但与她以前笔下的梁庄相比,显然多了一些亮色,尽管这一亮色在春节的气氛中像镀了一层金。作者写年过之后的粱庄人像南去候鸟的北归,转眼使梁庄变得更加荒芜:“犹如被突然搁浅在沙滩上的鱼,梁庄被赤裸裸地晾晒在阳光底下,疲乏、苍老而又丑陋。那短暂的欢乐、突然的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只是一种假象,一个节日般的梦,甚或只是一份怀旧。春节里的梁庄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梦的情境。来,来,今天大喝一场,不醉不归,忘却现实,忘却分离,忘却悲伤。然而,终究要醒来,终究要离开,终究要回来。”尽管由于亮色的烘托与点染,乡村更显荒凉和寂寞,但它毕竟为中国日益衰老的乡村增加了炫美的余辉。

杨献平笔下的大姨妈一家人,可能是最悲惨也是最不可思议的,因为那里聚集了太多的仇恨、残酷、不幸与异化,尤其是外表美丽但心灵狠毒的三表嫂成为乡村社会的一个变音符号。不过,即使如此,作者仍用《就像我和你,心和心》这一题目指引了方向,“梦中,大姨妈以泼妇姿态出现,而且极其逼真。这是为什么呢?我躺在床上回想许久,方才觉得,与自己生命攸关的每个人,其实都不会走远,无论何时,他们都会在你的身体乃至灵魂的某一处,并且会以持续一生的顽固方式,与同历者须臾不离。就像我与你,心和心。”这一笔至为温柔,也富于大爱,它仿佛隐寓了对自我的反省,也包含了对于世道沧桑与人心之恶的某些理解。开悟是最好的理解,它直达作家内心,像风摇动荒滩上的芦苇以及它的根本。

海飞的《没有方向的河流》写的是自己的奋斗史,一个由社会底层不断提升的作家的成长过程。其间,包含了更多的人间苦与人生世相。不过,作家并没有沉重甚至沉沦下去,而是获得一种达观与智慧,那就是与河流一样的生命的奔波与飞扬。作品写道:“我躺在野地上,我就是一条没有方向的河流。或许有一天我会成为河床,但我至少也以河的形式存在过。此刻,请允许我欢叫一声,并开始想念小说中那匹叫大河的马。”当天风将云彩尤其是乌云驱散,阳光普照大地,一个人的身心就会像花朵一样绽放,这是海飞散文超越现实苦难和悲剧的美好感受。其中,生命的体悟和彻悟是根本性的。

莫言的《喧嚣与真实》也是直面现实人生及其困境的,但其可贵之处不在于对于现实人生喧嚣的提示与批判,而是对于现象的理解和超越。在一般人笔下,喧嚣是令人难以忍受甚至是厌恶的,但莫言表示:“喧嚣也不完全是负面的,喧嚣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我们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应该习惯喧嚣,我们要具备习惯喧嚣跟发现正能量的能力,我们也要具备从喧嚣中发现邪恶的清醒,要清醒地认识到,喧嚣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而使我们的社会真正能够保持稳定进步的是真实。”这样的认识就比较辩证,也真实可信,还反映了作家心性的成熟与从容。  批判中有瞻望,尤其是有着战略性和审美性的思考,这是2014年散文的第二大亮点。

……

鲍尔吉·原野的《夜色和火的笑容》诗心浪漫,吉光片羽中都飞翔着美好的体验,也注入了对于天地自然包括万物的神秘哲思。与丹增等作家不同的是,鲍尔吉·原野抓住或试图抓住的不是牦牛,而是夜色与火,是那些无法规范、定义、形容甚至想象的自然现象。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才充分调动了作家的灵感与智慧,也给作家、读者以及所描绘的对象以无限的余地。如作者这样写“夜”:“夜的河边,像听见许多人说话,含糊低语变成咕噜咕噜的喧哗。河在夜里话多,它见到石头、水草都要说说话,伸手拍打几下。漆黑的夜里,看不清河水,月色没给涟漪镶上银边。河水哗哗走,却见不到它们的腿。”又如,作者这样写“火”:“最华丽的东西是火。它烧起来,身子左右扭摆,雍容如绸缎。绸缎是对火外形最贴近的描述,尽管人不敢用手去摸它。火碰人,但不让人碰。火苗软,四肢如婴儿身体一般蜷曲自如。冰冷的铁遇到火,说火比水还要柔软。火的手像在水上吹过波纹的微风。许多东西怕火。但火不清楚这件事,它想摸一切东西,从山峰到花朵。火把双手放在冰上,想把冰抱起来,但冰开始流泪。冰的全部身体只是一滴泪。”“火的衣衫比绸缎更明亮,如斑斑般的罩光,又如向上飞的鱼。金红的鱼从火里蹦蹦跳跳,钻入虚空。”再如,作者这样写“星星”:“当我们听说我们眼里的星光是千万年前射过来的之后,不知道应该兴奋还是沮丧,能看到千万年的星星算一种幸运吧?而星星今天射出的光,千万年后的人类——假如还有人类的话——蝾螈、银杏、三叶草或蕨类才会看到。如此说,等待星光竟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群星疏朗,它们身后的银河如一只宽长的手臂,保护它们免于坠入无尽的虚空。”这种对于天地万物的敬畏之心与神秘感受,使得鲍尔吉·原野的散文灵光四射,又有深沉的哲学,只是它很少用理性进行思辨罢了。

这里牵扯到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问题:在可知论者看来,这个世界非常简单,就是人的世界,所实行者也是人的法则,自然万物包括人皆在我之脚下,为我所役使;但在不可知论者看来,这个世界是神秘莫测的,人是天地宇宙的一个微尘,甚至连这也算不上,在万物之中,人只是其中之一,它虽有才智和长处,但在许多方面不如一草木,因此,人类应学会谦卑,尤其是要有大道藏身,以审美的灵光照耀这个世界。

当然,2014年散文仍有不足:一是对于中国当下现代转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矛盾,缺乏富有穿透力的写作,许多作品仍然停留在现象表述和概念的指向上。二是没有解决对于散文贵“散”的理解问题,包括鲍尔吉·原野这样的优秀作家一直以碎片化进行写作,所以给人的感觉往往是灵感有余,整体观照与思想推进不足,因为没有完整性的散文往往缺乏风骨和力量。三是有的文章太长,舍之遗憾,取之不满,因此,如果在有限篇幅内将文章写得精致,这是我对于未来散文发展的一种期待。无论如何,散文也是一门艺术,它是需要精心构思、提纯、升华和点燃的。然而,现在的不少散文写得过于随意,艺术性不强,这就很难成为经典作品。

2015年3月2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喧嚣与真实@2014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王兆胜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85084
开本 32开
页数 4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2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
CIP核字 2015148914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9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