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玮编著的《周末与米兰聊天(4书画篇塔楼里的珍宝朗读版)》介绍了,在布满蜘蛛和灰尘的塔楼上,白发女人展开一幅中国书法,通过跟爱丽丝和同学安妮卡的交谈,米兰了解了那栋自楼缠绵不绝的历史。通过爸釜妈妈的指导,米兰爱上了中国书画悠远华丽的世界……最后,米兰终于把囚禁在塔楼里几百年的中国珍宝解救了出来。
图书 | 周末与米兰聊天(4书画篇塔楼里的珍宝朗读版) |
内容 | 编辑推荐 程玮编著的《周末与米兰聊天(4书画篇塔楼里的珍宝朗读版)》介绍了,在布满蜘蛛和灰尘的塔楼上,白发女人展开一幅中国书法,通过跟爱丽丝和同学安妮卡的交谈,米兰了解了那栋自楼缠绵不绝的历史。通过爸釜妈妈的指导,米兰爱上了中国书画悠远华丽的世界……最后,米兰终于把囚禁在塔楼里几百年的中国珍宝解救了出来。 内容推荐 程玮编著的《周末与米兰聊天(4书画篇塔楼里的珍宝朗读版)》讲述了在一个阳光温柔的下午,放学后的米兰一个人骑车去城市森林。在森林里,她被一个巫婆一样的白发女人拽进一座白色的楼房里。在布满蜘蛛和灰尘的塔楼上,白发女人展开一幅中国书法,问米兰上面写着什么…… 目录 第一章 遇见巫婆 第二章 一个神奇的字 第三章 阿姆辛克白屋的故事 第四章 下落不明的珍宝 第五章 安妮卡提供的帮助 第六章 画中的世界 第七章 两种视点看世界 第八章 心中长出竹子 第九章 意外消息 第十章 黄绸缎的盒子 永远、永久、永生、永存和永恒(代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遇见巫婆 米兰在城市森林迷路了。 米兰是一个生长在德国的中国女孩子。很久以前,她的爸爸妈妈从中国来到德国。他们在德国上大学,在德国相识,在德国组成了家庭。然后,这个世界上就有了一个米兰。 她家住得离城市森林不远。米兰小时候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跟着爸爸妈妈到这里散步。城市森林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几条穿过森林的马路,把城市森林分成了好几片。有的地方人多热闹,也有的地方平时根本不见人迹。米兰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森林中心的大草坪。那里人多热闹。夏天的傍晚,那儿经常放映露天电影。今天天气好,米兰放学回家了。等了一会儿,还不见妈妈回来,于是她就决定自己出去玩。她给妈妈发了条短信,告诉妈妈她准备骑自行车到城市森林去转转。妈妈很快回了短信,让她不要太晚回家。 米兰骑车经过安静的蔷薇街。在这条小街的一座房子里,住着一个德国老奶奶,她的名字叫爱丽丝。爱丽丝那座像童话一样的房子,是米兰最喜欢去的地方。跟爱丽丝聊天,也是米兰周末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她们两人在一起,有着聊不完的话题。 爱丽丝临街的花园里空荡荡的。也许她不在家,也许她在后园。米兰本想进去向爱丽丝问个好。犹豫了一下后,她还是继续骑车了。虽然爱丽丝说她家的门永远向米兰敞开着,但冒冒失失进去,总是有点不礼貌。 米兰骑了一段路,就拐进了城市森林。 傍晚的太阳光穿过树木的空隙,斜斜地投在草地上。那些平时不引人注目的小草小花,就像默默无闻的群众演员突然站到了舞台的灯光底下,顿时成了显眼的主角。千万个蒲公英花球在阳光下闪闪烁烁。当微风贴着地面吹过时,毛茸茸的花球轻轻地飘散开了,金色的阳光里突然浮动起一片银色的雾。这片雾轻轻地向上升起,然后轻轻地融进蓝色的天空中。米兰放慢了速度,一路骑,一路看着这些银色的花球。她的目的地是森林中心的大草坪。天气好的时候,总有很多人在那里晒太阳,或者是踢足球。也许,她会在那里遇到几个熟人。就是谁也没碰上,米兰也不会失望。她准备在那里骑上一圈,然后就回家。 米兰顺着熟悉的路骑了一阵,突然很想试着走一条新路。这个念头刚出现,左边就出现了一条林中小道。她没有多想,立刻就拐了进去。这条路比刚才的路窄了很多,不再是石子路面,而是土路。米兰粉红色的自行车从湿润的土路上骑过,发出轻微的沙沙声。这个声音,让米兰的心情安静了很多。她骑了一阵,没有碰到一个散步的行人,心里开始有点嘀咕。这时候,路面也变得坑坑洼洼起来。有好几次,米兰差点被颠下车去。就在这时,左边出现一条平整些的土路,米兰毫不犹豫地拐了进去。她估计了一下方向,认为这条路也能通向森林中心那个大草坪。 可沿着弯弯曲曲的林中小路骑了一阵以后,不但大草坪没见着,就连小路也突然到了头。前面出现一片草地,再前面就是树木,没有路了。 米兰愣了一下,心里有一点点发慌。因为这一片森林,她还从来没有来过。裤兜里一个硬硬的小东西在提醒她,她带着手机。她马上就镇定下来。手机这东西虽然小,但很能给人壮胆。她下了车,拿出手机,找到自己当前的位置,然后又找到城市森林中心草坪的位置。原来,她走反了。她把自行车掉个头,准备顺着来的路往回骑。 可是,树林中有什么东西吸引了她的目光。 在一片深深浅浅的绿色中,有一棵白色的树,树身中间部分坑坑洼洼的,龇牙咧嘴,好像童话世界里的一张巫婆的脸。 P1-5 后记 每当和朋友们一起出去吃饭的时候,我事先总是反复向大家强调,千万不要因为我的缘故去中国餐馆吃饭。去哪家餐馆吃,吃什么,我都无所谓。其实,有一句话我不好意思说出口,那就是,我不愿意去中国餐馆吃饭。 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大大小小三百多家中国餐厅,最牛的一家甚至把上海豫园的湖心亭都原式原样搬了过来。但是,没有一家中国餐馆,让我有兴趣自觉自愿地走进去。有的口味很地道,但地毯脏乎乎的,走上去还有点粘鞋底。有的倒是气派堂皇,开在最高档的酒店里,但做出来的菜,除了菜名以外,跟真正的中国菜还有十万八千里。最绝的是,我去过一个中国餐馆,他们给我这个中国人也一视同仁地送上刀叉和盘子,在我坚决的要求下,才给我换了一次性筷子和一个小碗。他们的餐单里甚至连中国餐馆最起码的青菜豆腐都没有。其实,有一家亚洲超市就在他们附近。那里每天都有从荷兰空运过来的中国蔬菜,有青菜、韭菜、苋菜、茼蒿,或者是苦瓜、丝、瓜空心菜,应有尽有,可他们给客人提供的蔬菜硬是德国每个超市都有的大白菜。我一个朋友的父母来德国,在一家中国餐馆吃了一个跟宫保鸡丁的味道和样子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宫保鸡丁。她的父亲去责问餐馆。人家回答说,这里专门做给德国人吃。多少年来,中国餐馆总是在想方设法适应当地人的口味。但事到今天,它在海外已经成了廉价餐馆的代名词。连德国的小孩子都知道,中国人开的餐馆做的并不是真正的中国餐。 我们中国美食文化的优势,在我看来,已经消失殆尽。 我家附近的一家很小的日本餐馆。每天晚上人头济济,吃完一拔又来一拨。每次订桌子的时候,他们总是困难重重,找不出空桌。他们的餐单很简单,就几种菜,价格也不菲,但做的是地地道道的日本菜,不管什么客人来,他们摆出的永远是一双筷子。有一次一个德国人请求换成刀叉,说他不会使筷子。端盘子的日本女孩子礼貌而客气地告诉他,日本菜就是用筷子吃的,他应该试一试。人家试了,很高兴很满足。 再进一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中国人在法国餐馆想要一双筷子,我相信人家餐馆的跑堂会立刻客客气气把他带到门外,对他说,往前一百米再左拐,那里有家中国餐馆,去那里用筷子吃吧!他们宁可失去一个客人,也不愿意随和迁就。这不是傲慢,这是坚守。 在很多时候,文化不应该融合,因为融合等同于消失。如果一个人热爱某一种文化,就应该带着崇敬坚守它。有了这份坚守,我们的文化才会绵延不断地一代代传递下去,永远保持它真正的尊严和价值。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现在可以飞快地用键盘打字,并且选择各种表情图案,作为你们与这个世界交流的工具。可是,你们的字体依然是你们的名片,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签名。在你们开口说话以前,它已经泄露了关于你们的很多秘密。 在几千年中华文明史上,有我们前人许许多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伟大的创造已经汇入人类文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而我们中国的书法艺术,因为它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不可模仿替代的特性,像一叶美丽的红帆一样,始终优雅而轻盈地漂浮在壮阔的河面上。 它是我们的财富,也是我们的骄傲。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们可能走得很远,你们可能学会使用多种语言书写交流。 可是,可是,请永远不要忘记,在一个月色清凉的夜晚,关上你的电脑和网络,轻轻地打开那些古老而美丽的字帖,静静地看一看,感受一下,我们的古人是怎样用那支奇妙的笔,蘸满了黑墨,在美丽洁白的纸上行云流水一般地写出隽永美丽的字体。在书写这些美丽字体的时候,他们的心中充溢着对自己文化、文字的自信和爱恋。他们把书写当成一种自身的完善,一种生命的修行。 民族的,文化的。才是真正永远、永久、永生、永存和永恒的。 请让我们坚持这样的修行。只有坚持自己,我们才有永久的未来。 2015年9月修订 书评(媒体评论) 程玮是一个有天分的儿童文学作家,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有天分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她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是中国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因为她的文字在气质上更贴近儿童文学,而不是成人的回忆和感觉。 ——梅子涵(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 成长就是意味着建立外在世界和内在自身的良好关系,程玮是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责任担当的作家,她在云卷云舒般的聊天中,引领孩子们去建立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这种引领,细腻、温婉、智慧、大气!感谢爱丽丝和米兰,感谢在东西方交织的时空中跟我们优雅而深刻地聊天的程玮!当儿童书市里充斥着平庸之作时,程玮的作品所表现的胜境使我们恢复了对儿童书籍应有的敬意和信念! ——谈风霞(文学博士,南京师范人学教授) 新鲜的生动的文字加上写实精美的照片,人文常识因而变得生动、活泛、立体起来,也潜移默化地引领孩子正确看待家园内外的人与事、是与非。 ——张贵勇(《中国教育报》记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周末与米兰聊天(4书画篇塔楼里的珍宝朗读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程玮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515812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9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0 |
出版时间 | 2015-10-01 |
首版时间 | 2015-10-01 |
印刷时间 | 2015-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小学生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48 |
CIP核字 | 2015201546 |
中图分类号 | I287.45 |
丛书名 | |
印张 | 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00 |
宽 | 15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