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核风细雨
内容
编辑推荐

刘涛编著的《核风细雨》是一本以第二代核工业者为现实原型的长篇虚拟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党建国、魏红军、周德胜、贺成以及华香琴是中国核工业的第二代建设者,他们的父辈是参加过“两弹一星”工程的建设者。全书记叙了这群核工业子女的青春奋斗历程,既有迷茫,也有从容。既有他们为秦山核电站等核工业事业奉献几十年的故事,也有他们曲折又迷人的爱情和友情故事。

内容推荐

刘涛编著的《核风细雨》以环环相扣的叙述,饱含深情的笔墨,再现了残酷又艰苦的环境中,一代代核电人的信仰、追求与铁血柔情。本书的两条故事线,即共和国早期核电事业的艰辛建成路与一批青年人的悲欢离合成长故事,交织重叠,从作者笔下娓娓流出,惊心动魄又震撼人心。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福岛核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国内发生9级特大地震,地震同时引发了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

日本大地震的时候党敬轩正好在一辆公交巴士上,跑下车之后她就蹲在广场上。眼前的一切让她感到恐惧,而那时她所在的位置离福岛核电站仅仅有十公里。

当党敬轩赶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学校老师带着整个班的同学来到了机场,他们要做的是为滞留在那里的旅客分发救灾物资。

尽管日本国内遭受了这样巨大的灾难,但是国民的精神面貌仿佛根本没有受到影响,乌压压的人群一直有序等待着工作人员分发物资。党敬轩拿着一瓶纯净水走到了一位抱着孩子的女人面前,把水递给了她。

女人抱着孩子微微起身并鞠躬说谢谢,然后才接过了纯净水。这一切都让党敬轩感到惊奇,在这样的大灾大难之下,或许这样的姿态才叫人定胜天。整个候机大厅的分发工作井然有序,没有大声喧哗,没有人员拥挤。

就这样党敬轩和她的同学们一直忙碌到午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靠在了椅子上睡着了。她不会想到,远在中国海岛上的党建国夫妇早已按捺不住了,华香琴的高血压也上来了。党建国一边不停地拨着电话,一边安慰着华香琴:“华老三,你着急有什么用,着急敬轩能回来啊?”

华香琴嘟囔着:“你废话。我是她妈,我能不着急吗?”

党建国耐着性子安慰老伴说:“敬轩电话里说过,这两天学校里没有什么课,就是准备一些毕业回国的手续,应该不会在人多的地方。没事的。”

华香琴还是不放心:“那要是万一去人多的地方呢?”

“呸呸呸,你快算了吧。没有万一,没事的。”党建国也害怕了。

华香琴叹了口气:“千万别有事啊。”

党建国依然没有放弃拨号,电话安静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拨通了。党敬轩怕吵到周围熟睡的人,蹑着脚来到卫生间。

“喂,爸爸。”党敬轩的声音有些疲惫。

党建国着急地问:“女儿啊,你现在安全吗?”

党敬轩大声回复道:“我没事。地震那会儿,我在广场上。”

华香琴也凑到了电话边。党建国对着电话使劲喊,电话里杂音很多,他知道现在的信号还十分不稳定。老伴也一个劲地问东问西,他心里很着急。

党敬轩的手机信号有些断断续续,她知道老人现在的心情:“爸妈,我现在很安全,我和同学们在机场做志愿者呢。你们放心吧。”  电话里恢复了平静。

华香琴嘟囔着:“安全就好。赶紧回国是正事。”

放下电话,党建国的心也算是落了地。看着华香琴安坐在沙发上,他勉强笑了一下:“孩子回国也得等等,那边飞机还不让起飞呢。只要安全了就好。”

华香琴点了点头。

电视里新闻频道还是不停地播出日本地震的消息,党建国索性将电视机关了,他怕华香琴看了心里又不舒服,而他自己也是强忍着内心的着急。他来到客厅的沙发上坐下,手上的烟屁股已经快要烧到手了,他用力将烟头在烟灰缸里捻灭,微微靠上了沙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许多往事。

核电站对于这个家庭乃至这个家族都是不陌生的,华香琴年前已经从核电站的水暖岗位上退了休,而党建国也还有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要告别他在核电站的岗位了。退休对于像党建国这样的家庭来说,那简直就是一种残忍的剥夺,他和他的家族都将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国家核工业。

党建国的成长似乎见证了祖国核工业建设的历史,他的命运也仿佛早已被他的父亲党忠诚决定了。上世纪50年代末,党忠诚退伍后来到了祖国西北部,并参加了祖国当时的核心科研建设,在那一片茫茫的戈壁滩上,诞生了后来享誉中外的“两弹一星”。当然那里也同时诞生了党建国。

从党建国出生一直延续到他整个童年,我们国家都处在一种百废待兴的状态中。尽管如此,当时全国人民还是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保证科研单位的供给。戈壁滩上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时时刻刻牵动着北京,党建国长大以后才真正明白父辈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干劲,因为中国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核武器。

一批批各地建设者蜂拥到了这荒漠之中,没有吃没有喝、没有路没有电这些都可以克服。没有计算机怎么办?用算盘。戈壁滩注定将成为祖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地方,那里更是铸造了一群群建设者梦想的地方。

幼年的党建国很好动,每天清晨他会被母亲安放在一个木质的小推车中,他只能用脚在地上挪动,身体却根本离不开小推车。母亲将门窗锁好后,会挑着两只铁桶去拉水的车边接水。每次两只桶里往往只装了一半,这首先是因为水在戈壁滩上很珍贵,水源地在几十里之外的地方,装少点可以降低溢出来的概率;再者每天拉回来的水多半要用在施工上,建设者宁可自己少用水也要保证施工用水。

每当挑水时,母亲都会用搪瓷杯子在食堂打回来半杯稀粥。党建国看见母亲矮小的身板在眼前晃来晃去,嘴里就会咿咿呀呀地叫个不停。安顿好一切之后,母亲又挑起铁桶去了山坡后面的一口井边,她和很多大人都会在那里争抢夜里新溢出的井水,只是这里打回去的水含碱量太大不能喝。  党建国用勺子扒拉着杯子里的粥,他或许还没有完全感知到周围的一切。他听到了门外的风声,被风刮起的沙粒敲打在玻璃上,就像故事里大灰狼要出来了一样。他吓了一跳,勺子掉在了地上,本想伸手去捡,却将杯子也碰翻在地。

母亲推门而入,看见泼洒在地上的稀粥,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党建国很识相地看着母亲,一声不吭,但这似乎并没有让母亲消气。屁股被揍了几下后,委屈的他憋不住哭了。

母亲气得不行:“你就知道给我添乱。买好了早饭放在你嘴边都不好好吃,你是不是嫌我还不累?”

泪水挂满了党建国的脸庞,他感觉到了母亲的气愤,但是他还没有学会怎么去讨好大人。

母亲一边收拾残局一边唠叨着:“你说你那个爹,一上工地就忙得家也不要了。我这一天除了里里外外的家务,还要去医院上班,还要照顾你。我要是有三头六臂就好了。”

说完,母亲从一个有盖子的塑料桶里小心翼翼地舀了一瓢水倒在了锅里。当水烧开以后,她将几块饼干掰开丢在了热水里,用勺子一边搅拌一边吹凉,最后喂给党建国吃。

党建国吃着饼干糊糊,哭声终于止住了。此时的母亲才顾得上舀一瓢碱水洗漱一下。

母亲将党建国用一根很长的绑带绑在了后背上,他要这样在母亲的背上待一个上午。在后勤医院的走廊里,母亲要将所有垃圾桶里的废物清理干净,很多时候汶样的工作让她满头大汗。P2-5

序言

素时锦年记忆犹新

由于我的父母都是秦山核电站的建设者,我几乎是见证着它从无到有、从荒滩到雄伟的建设过程。秦山核电站采用目前世界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核岛内采用燃料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三道屏障,能承受极限事故引起的内压、高温和各种自然灾害。

儿时我总是在闲时带着一个风筝和一卷长线,来到秦山核电站边上的滩涂,将风筝放飞至线的尽头,然后将线头绑在腿上躺在沙滩上。我就这么望着天空中的风筝,待它落下时我用脚晃一晃线,它就又接着飞了起来,就这样反复着我可以躺一下午。

那时的我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会离开那片海滩,可是生活和命运就是不会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安排。来到了北京,离开了秦山核电站,我有时还是会想起那时的生活,也会想起父母为了参与建设秦山核电站,无数个日日夜夜不回家,一心扑在工作上。我是独生子女,很多时候会感到孤单,也会在雨夜感到恐惧。但是长大之后,离开家见了世面,我终于懂得了父辈们为什么那么拼命工作,因为只有中国有了自己的核工业,我们才能在被威胁时挺直腰杆。

如今秦山核电站中的父辈们都相继退休了,我儿时的玩伴有许多也继承了父辈的事业。我曾想过,如果没有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我又会是怎样一个样子呢?后来我渐渐明白,人的本质应该是光明的爱国的,如果生命中涌入了这样红色的励志的事迹,我们将更容易明白许多国家的战略目的。这对一个中国年轻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发展中的祖国需要的是理解和实干。我想我是这样的一个青年,我也愿意去传递这样一种核电人的精神。

秦山核电站经历三十多年,辉煌无限。三十年前,世界上又有几个人会认为中国能建成自己的核电站呢?如今中国核电站的建设脚步领先世界。这也好比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蹒跚学步之初,谁也无法预见未来是否能傲立群雄,可是只要信念在,毅力不倒,任何终点都事在人为。

如今的秦山核电站美丽无限,清晨日出为伴,夜晚彩灯环绕,在秦山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我记得它的儿时沉默寡言,它见证着我的年少无知;如今我知道它名声显赫,它明白我会为梦想继续努力。

刘涛

2015年7月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第一批核电建设者,为了祖国荣誉和人民利益,发扬“两弹一里”精神,抛洒青春和热情,从零起步、历尽艰辛,建成了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永远传颂。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寿君

一个年轻的作者,能走出繁华的城市,去关注国家的建设,去提炼核工业建设的点点滴滴,这是应该鼓励和肯定的。无论谁,只要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就应该肩负起一些责任。

——著名作家梁晓声(代表作《天若有情》)

故事的背景锁定在了中国核工业的建设历程,作者通过描写父辈们的工作、学习和爱情,来表现国家、社会和核工业的进步发展。正是因为用这样通俗且真挚的讲诉方法,才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来了解中国核工业建设中鲜为人知的事和人。

——著名导演郭宝昌(代表作《大宅门》)

文学始终有一个功能,它能带我们去了解平常忽视的某类人的生活。作者的父母是每天都跟核能打交道的人,他们也许被时代冷落,但不应被人心遗忘。由作者来书写建设核工业的这代人,一定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它是作者对传承给他的生命密码的分享,既是一封家书,又有家国视野和情怀。

——著名编剧张冀(代表作《亲爱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核风细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272912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2015227729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