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游目骋怀/校园书香阅读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骋怀学海扬帆远,游目书林用力勤。”作为读书、治学的两翼,骋怀是心物互动,游目是外展视域,两者相辅相成,融会而贯通。《游目骋怀》作者赵普光怀抱对近现代文坛书人书事的热情关注,从学海书林中撷取有关的写作素材,纵笔及于文字与影像、文学与哲思、创作与学术等方面,展现了学院派学者不可多得的文笔兼善、史论结合的学术情怀。

内容推荐

《游目骋怀》是作者赵普光近些年读书、研究之余的阅读札记及日常感悟的合集。其中有对现当代作家、学者重要作品的品评,有对历史的反思与体味,有对文学现象的思考与探究,有对曾经热播的影视剧的品评,有对当代读书界书人书事的评价,还有作者自己读书、求学、行走的感悟。纵笔所至,历史与现实、文字与影像、创作与学术、文学与哲思、行吟与静观……都在此书中有所体现。内容大致是“游目骋怀”的一点记录。“游目”是向外打开,“骋怀”是向内发掘,这种心物相融的境界,是作者心向往之的。

目录

上辑 左顾右盼

 沉默的“言说”:王统照日记和剧作手稿校读札记

 在历史旋涡的一角:《从“土改”到“反右”:吴奔星一九五O年代日记》及其他

 一本书带来的毁誉:吴奔星的《茅盾小说讲话》

 作为“生命的学问”的文学史书写:评丁帆《中国新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新编》解题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小识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解题

 《文学社群文化形态论》读札

 斯文不绝,诗就永在:读《平上去入集》兼谈诗歌的新旧问题

 电影《孔子》与儒家文化传统的重建

 虚妄的救赎与文化的空洞:关于电影《金陵十三钗》

 永恒的爱情鸟托邦:读张健的诗

 当文学邂逅青春:《青春》2012年第1—8期读札

 亲情的失落与拯救:读《清明劫》

下辑 浅吟低唱

 是于书话的概念、源流与类型

 从阅读史到文学史

 书话:遗落的现代文学史料

 游走在“文”与“学”之间:书话及其启示

 书话与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民族化

 书与人:论周作人对书话的经营

 《书话与现代中国文学》后记

 精神漫游者的文化寻踪:《雁斋书事录》

 书缘人缘:《我的书缘》

 关注随笔的文学成就

 语文学习与生活

 风景在“过程”之中

 漫说“五四”文人风范

 《书窗内外》的内与外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民国十年日记》:青春之殇

1921年,王统照24岁。爱情与婚姻的矛盾冲突,精神之自由与身体之禁锢的冲突,在《民国十年日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且录几则如下。

二月十八日,日记说:“如不时得与玉妹晤,则直觉百事无可为、无能为。凄断心肝,苦填胸臆,使余更有何余思足图生命之展延与学术之长进耶?玉妹!玉妹!汝为予亦苦极矣。此两地遥遥寸心同系。嗟夫!予心痛难遏。”因瞿世英的事情想到与自己同病相怜,心有戚戚,而大发议论:“瞿小予三岁,英文甚佳,人活泼而聪明,洵才士也。然闻郑振铎言,彼与冰心女士甚熟洽,而彼则已婚,有时亦烦闷,甚至强颜以欢,少年早婚而又稍有学识,则处境良苦,然以予较之尤难倍徙。吾辈直为时代之牺牲者,为旧制之束缚良苦,想尽法策亦不能脱,直不如无生之愈。情爱与环境不两立,而予又未能有此忍心解除此月愁花蔫之烦恼以自适。默念此生,正不知作何收束?岂唯愁能伤人?真可谓为爱能销骨也。”(《王统照全集》第七卷,第95__96页)“予身体较玉妹尚少健,然觉年来智力日退,更无昔日之概。且心痛间作,人恒谓如予者非长寿之征。予亦倦于人生,视万务如秋风至振箨。使得死于妹之臂上者,则于死后之魂尚得较为安适也。然予知之深,予一朝化去,妹亦将难久于兹世,恐此一场哀剧终有落幕时也。”(《王统照全集》第七卷,第102页)二人的爱情确实是无望的爱情,终将以悲剧的形式落幕。

二月十八日,王统照日记云:“遂觉身心摇摇,无一丝气力以自持。”“午中,觉体中乏极,遂卧于床,朦胧似睡。”三月二十五日:“予此来外感风寒,内成心痛,午后热作,饮食减少,时或以酒自遣。且咳嗽时作,自觉疲病交迫,其苦莫可言宣。”“在饭肆时冷抖时作,如不能支。”三月二十六日:“今朝把镜自对,面容已见憔悴,眼,亡微红,已见病容,而心跳体热,干嗽夜汗,恐非吉兆。”四月十七日:“妹去后予觉体惫不支,怅卧床上,眼痕泪结,意虑凄惶,既而瞑目睡去,六钟余方醒,骤觉身疼发冷如中寒。”

爱情的积郁促使他思考两性、情爱与艺术、审美关系以及对其理论探讨。在此期间他写作了多篇理论文章,恐怕都与此相关。三月二十五日记:“朝来似不能起,而陈大悲至,遂强披衣出视。然口干头晕,勉为应答。彼又嘱予为作英近代戏曲家高士倭绥之传,亦强应之。”查第六卷《高士倭绥略传》,文末署日期为“一九二一年三月二十九日”,足见王统照笔耕之勤之速。

古语云:“思伤脾、忧伤肺、气伤肝。”正是强烈的诗人气质,王统照在自由恋爱和传统婚姻的夹缝中,痛苦煎熬。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王统照心理的郁结扭曲和身体上的病痛并不完全是个人造成的,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那个转型时代的扭曲驳杂、趋新与守旧、自由与禁锢的种种矛盾冲突搏战,共同造成了王统照的恋爱之殇,换句话说,王统照身体之疾病映照的正是时代的症候。 二、《欧游日记》:焦虑与悲凉 王统照曾于1934年赴欧游历,留下了《欧游日记》。这一年,他37岁,已近中年。整部《欧游日记》充溢着民族生存危机的焦虑与悲凉。王统照对民族、国家之疾的焦虑灌注其中。正所谓:“徒令游子悲,遐思将焉著。”

赴欧的途中,行至孟买,看到印度殖民地的人民的生活,王统照深感痛心:“印度劳力以每日廉价工资藉谋生活者到处皆是,到此可见殖民地实在情形,虽匆匆一过亦能了然。主持政务及重要商业权柄皆握于英人手中,印人供驱使奔走出力而已。码头工厂、铁路运货之工人皆赤背跣足之旧文明的种族……国之不竞于人何尤,虽有甘地之圣雄,然辗转求生于巨手之中,期以精神作战胜之武器俟河之清。余偶过此睹种种现状,怅感无似。”看到这种情形,不能不联想到自己国家正遭受的苦难:“回顾病夫之祖国,今已属于次殖民地之情形中,国弱民贫无善策可施,言念前途若何可言。”(《王统照全集》第七卷,第179页)P4-5

序言

阅读是为人的,它要满足读者精神生活的多种需要,提高读者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阅读又是人为的,要对“有字书”和“无字书”进行精神消费和文化再生产,从而展现阅读主体的人文力,提升真、善、美的境界。那么,阅读与人生究竟有怎样的密切关系呢?

我认为,阅读,作为一种言语技能,属于认知、行为科学,而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又归属于情感、价值领域,有其浓厚的人文精神特征。通过阅读,读物的客观属性满足了读者的主观需要,这就产生了阅读的价值。阅读价值即指阅读主体(你、我、他)和阅读客体(读物)之间需求与满足的关系程度。

中国历代文人都曾依据各自的读书实践,发表过各有特点的见解。杜甫云:“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韩愈云:“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宋真宗赵恒以其“九五之尊”而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该诗通俗形象地把古老的“学而优则仕”的道理阐发得淋漓尽致,因而广为流传,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也深入人心。如范仲淹云:“乡人莫相羡,教子读诗书。”王安石云:“开编喜自得,一读疗沉疴。”苏辙云:“诗书教子真田宅,金玉传家定粪灰。”尤袤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王夫之云:“医俗无别方,惟有读书是。”张维屏云:“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整合上述古人的观点,可知读书可以安身立命、求知开智、养德修身、审美求真乃至治国、平天下。这种兼顾世俗功利和精神文明功用的价值取向,对于我们全面认识阅读的价值,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启迪。因为如果以“阅读”为圆心,向四面八方360度辐射开去思考,则不难发现,阅读对“完善读者自我”和“建设社会文明”有着说道不尽的好处。

一方面,阅读可以哺育学习,蓄积写作,升腾理想,求取知识,开发智力,树立道德,体味美感,保养身体,萌生创意,丰富生活,寻找爱情,建立家庭。这12个角度讲的是阅读对于读者个体所具有的方方面面好处。另一方面,阅读可以导引人类开启文明历史,实现文化交流,振兴学校教育,推进科学技术,扩大网络传播,发挥生产潜力,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繁荣,施展军事雄才,维护法律尊严,学会治理国家,增强民族素质。这12个角度讲的是阅读对于社会群体所具有的种种好处。

我的期待是,通过对阅读价值的充分阐发,以动员更多的“自然人口”转变为“读书人口”,为营造“书香社会”创造条件。我们希望阅读不再是知识分子的专利,而成为每个现代公民的权利,而阅读要从娃娃和学生抓起,因为他们是让未来更美好的主体力量。

其实,读书人读到一定阶段,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飞翔感,会自然而然地超越现实生活的琐屑,而借助想象力翱翔在理想的时空中。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过:“在读书的时候,我们与智者交谈;在生活的事务中,我们通常都是与愚人交谈。”他认为:“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其哲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因为闪光的人生始终伴随着阅读,而高明的阅读会不断地改变着人生。

心中寄托着为芸芸学子插上书香翅膀的良好愿望,一套12本的“校园书香阅读文库”在主编徐雁(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崔波(郑州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大学生阅读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普光(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与执行主编骆玉安(郑州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的携手合作下,即将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注意到,入选各书的作者,都是长期作息于校园内外的作家、学人、教师和图书馆馆员,有的还是全国知名的读书人、藏书家和阅读推广人。我相信,这一文库将在包括“华夏校园书香”建设在内的全民阅读促进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发挥出其积极的作用。

曾祥芹

2015年3月23日叙亏河南师范大学

后记

去年曾出过一本小书《书窗内外》。在那本小书的后记中,我已经将自己对所谓学术研究和学院论文之外的随笔杂感的看法和盘托出。这种观点至今未变,一样适用于这本《游目骋怀》。所以,关于此书内容及文字性质,已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谈了。总之一句,这依然是一本杂集,是近几年读书、写作的零星札记和从学的点滴记录,大多还属“不伦不类的文字”。

既然是后记,那么还是聊一点本书的缘起吧。

记得是在两年前,接朋友电话,参加一次小聚。在那次聚会上,得与来自故乡中原的骆玉安先生相识。酒酣耳热之际,我就应下了写作《苏州叶氏文学世家评传》一书的邀约。作为“中国现代文化世家丛书”中的一种,此书要与丛书的整体规划相一致,所以在构思、酝酿及写作过程中,或短信,或电话,或会面,本来又有乡情的铺垫,我就与主持此事的骆社长渐渐熟悉起来。骆先生热情豪爽,颇有侠气。他一直想打出代表中原地区特色的有影响力的出版品牌。我们往还渐多。

后来就又有了骆先生、徐雁先生及本人一起编辑这套文丛的动议。这样,我的这本小册子《游目骋怀》也就被计划上了。于是,我就动手将一些读书随笔、札记,以及与书话研究相关的论文收集起来,简略编排一下,算是交了差。

小书确定名字之后,我即拜请恩师丁帆先生题写书名。这是丁老师为我第二次题写书名了,在我很是感动。对这册《游目骋怀》,我本没有写后记的打算。但是责编陈思女士来电说,丛书中的其他作者都已经寄来了序和跋,为了保持形式的统一,还是要有序言和后记,再说,我又忝列为主编之一,没有破坏丛书体例的理由。于是电邀读博士时在金陵随园同宿舍三载的师兄方维保教授赐序,没几日,方教授寄来了“活色生香”的序言一篇。因有朝夕相处三年之久的经历,维保师兄才一改往日宏大理论高头讲章式论文风,写出如此别有会心的序言。感动于维保兄的序文,更感念读博士的三载时光。小书初编时,我的硕士生夏菁、徐枫校对了一遍,她们读得很细致,且提出一些增删的建议,出版社陈思女士也非常认真负责,在此一并致谢。

缘起交代完了,这篇后记也该打住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游目骋怀/校园书香阅读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普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郑州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523381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4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2015144630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41
15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