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一条“身经百战”的运输动脉,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作为一条直插中国东北而延伸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交通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东北边疆历史也与这条铁路息息相关。克里斯蒂安·沃尔玛著李阳译的《通向世界尽头(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故事)/新知文库》详细介绍了跨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动机、过程及其影响,了解这条与我们的历史息息相关的铁路,对于中国读者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
图书 | 通向世界尽头(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故事)/新知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一条“身经百战”的运输动脉,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作为一条直插中国东北而延伸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交通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东北边疆历史也与这条铁路息息相关。克里斯蒂安·沃尔玛著李阳译的《通向世界尽头(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故事)/新知文库》详细介绍了跨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动机、过程及其影响,了解这条与我们的历史息息相关的铁路,对于中国读者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 内容推荐 从俄罗斯的心脏延伸到遥远的太平洋港口,跨西伯利亚大铁路全长9298公里,是19世纪最雄心勃勃的铁路工程,也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铁路。从催人泪下的故事到改变世界的军事行动,克里斯蒂安·沃尔玛著李阳译的《通向世界尽头(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故事)/新知文库》生动地讲述了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大量历史细节,同时涉及俄罗斯全境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从千顶之城莫斯科,到波光粼粼的贝加尔湖,再到白雪皑皑的远东冻土。 跨西伯利亚大铁路也是中国与欧洲大陆之间最绵长可靠的纽带:20世纪初,启蒙的思想沿着这条铁路传入中国;20世纪中期,国家政要乘这条铁路出访苏联;20世纪末以来,它又成为能源和贸易的重要通道。这条地位独特的交通线见证了中西方交流的历史,也见证了世界格局的种种变迁。 这是一部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百科全书,也是一堂关于这条铁路的全景式人文课,更不失为一本有趣、有效的旅行指南。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缓慢的起步 第二章 牢牢控制西伯利亚 第三章 维特的突破 第四章 开进大草原 第五章 旅行或者苦行 第六章 开战借口 第七章 新西伯利亚 第八章 完全在俄罗斯境内 第九章 跨西伯利亚铁路大战 第十章 红色大铁路 第十一章 跨西伯利亚的另一条铁路 第十二章 最伟大的铁路 参考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通向世界尽头(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故事)/新知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克里斯蒂安·沃尔玛 |
译者 | 李阳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5891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1 |
出版时间 | 2017-06-01 |
首版时间 | 2017-06-01 |
印刷时间 | 2017-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交通运输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4 |
CIP核字 | 2017013733 |
中图分类号 | U21 |
丛书名 | |
印张 | 1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8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