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十里荷香柳丝青/乡愁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马瑞芳著,王剑冰主编的《十里荷香柳丝青/乡愁文丛》收录了作者多篇有关乡愁的获奖作品,如《祖父》《煎饼花儿》等。作者语言风格多样,或深挚动人,或幽默犀利,阅读过程中审美享受亦有多重。作者跨学界、政界、文学界、教育界,作品可以进行多角度解读,从子女教育、史料钩沉、地域方言与美食、地域文化、名人逸事等角度切入均可有所收获。

乡愁主题可以撩拨起所有人的心弦。此外,少年读者从中可以学习到修辞技法、谋篇布局、优美词句等写作技巧,感受汉语的魅力;青年读者可以唤醒自身的经历,并了解山东青州风情;有阅历的读者可以体悟人生百味。

内容推荐

马瑞芳著,王剑冰主编的《十里荷香柳丝青/乡愁文丛》是作者关于亲情、乡音、乡情的散文合集。在马瑞芳笔下,乡愁就是对亲人朋友的深笃感情,是欢乐生活的美好记忆。作品体现出教授作家的文化底蕴,写亲人的如《祖父》《父亲的痕迹》《等》感情真挚,描写细腻;状生活的如《煎饼花儿》《嘎小的检讨》《家庭喜剧一箩筐》幽默风趣,语言机智;记父执(家乡名人)的如《余修老伯》《冯叔和他的书》《父执田仲济先生》侧重从家庭交往方面描写,弥补正史过于简洁、缺少细节的特点;绘故乡风情的则富有文化气息和私人写作特点,如《白羽还乡》《蒲松龄故居漫笔》。

目录

祖父

父亲的痕迹

马老太语录

遗产

煎饼花儿

黄鼠狼的故事

看“闲书”

感冒

美国女博士和中国老太太

嘎小的检讨

多绰号的大猫猫

移家记

家庭喜剧一箩筐

别字记趣

余修老伯

冯叔和他的书

狄叔叔的火炉

父执田仲济先生

白羽还乡

话说范公亭

李清照隐居青州

故乡的柳丝

蒲松龄故居漫笔

后记

试读章节

香喷喷的牛口条,甜丝丝的蜜食,红艳艳的蜜桃,紫晶晶的葡萄。女孩只能远远地看着,噙着自己的手指头。

爷爷见了孙女也呵呵笑的。据长房的姐姐说,那是假笑。爷爷从不说他不喜欢女孩,怕有“五朵金花”的大娘脸上挂不住。可偶然的失语愈见他立场的鲜明。

那是我三哥出生时。人说月婴丑似驴,未满月的三哥却谁见谁夸。祖父命人将三儿抱到书房,一见之下,大吃一惊,叹道:“这羔羔蛋!果真生得唇若涂朱、面似桃花!糟矣!桃花脸孩儿的下边,可全是闺女啦!”

第一个证明“糟矣”预言的,是我。祖父竞不近人情地吩咐,让两周岁的三哥继续吃奶,刚出生的小妞儿呢?喂米汤。听说我满月时,父亲愁眉苦脸地去见祖父,说:“小妮儿好像不长呢,爹,要不给三儿断奶?”

爷爷嗨嗨地笑了:“小闺女嘛,能活就不错。三儿吃了重奶才壮实哩。靠他们顶门立户啊。此吾家千里驹也。”

直到我和三哥一起上了大学,他还时时嘲笑我:“你那个脑袋不上砂轮上打一打,真有碍观瞻。也难怪呀,你小时候的营养也只够长脑袋的……”

这位电子系学生多么神气活现、得意扬扬!可我难以反唇相讥,因为他相貌堂堂,高大匀称,风度翩翩。我常酸溜溜地想。肯定因为多吃多占了我那份母奶,他才长成这般宋玉之容、潘安之貌呢。

我之恨爷爷,还因为他害得我家永远不能过中秋节。中秋是孩子们盛大的节日,可年年别人家吃月饼,我们只能干瞪眼。父亲执拗得很:咱们不过团圆节,因为爷爷是中秋节去世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是美好的节日,爷爷却偏偏挑了这一天去进真主的天堂,实在可恼。

我之更恨爷爷,是“文化大革命”中判定他是“土豪劣绅”。我们这个家本已够呛了。父亲靠边儿站,厅局级千部烧茶炉;大哥是“走资派”,身为外科医生,自身的硬伤却此伏彼起;兄妹七人都是“文化大革命”前的大学生,臭老九。一家之中,该打倒的、该再教育的、该踏上一只脚的,无奇不有,再添上这么一位“土豪劣绅”爷爷,就更配套成龙啦。

1967年的一天,我住在卫生部副部长郭子化家,蒲辅周来看望郭老。

穷在街前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郭老靠边儿站,几个月来门可罗雀。周公“御医”蒲辅周肯在郭老倒运时登门探望,已令我刮目相看,更何况他对郭老亲热如常!两位老人询问过牙齿情况、散步途程后,就肩并肩坐在会客室的长沙发上。郭老头顶上方,端端正正悬挂着一幅草书,龙飞凤舞;蒲老身后,画家黄胄的亲绘毛驴,栩栩如生。老人家交谈,后辈理当退席,可我好奇得很,坐在小沙发上故意磨蹭着,想听大名鼎鼎的“御医”说些什么。不料,他们倒先说起我来了。

“这姑娘是——?”蒲老庄重地问。

“是青州马德甫的孙女啊。蒲老还记得那个回族医生吗?”(P2-3)

序言

找得到灵魂家园,记得住美丽乡愁——“乡愁文丛”总序 王剑冰

我们强调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当中就有乡愁。乡愁是中国人热爱家乡、牵念故里的独特情结,是一种美好自然的文化观念。社会越是变化、越是浮躁,这种情结就越显珍贵。乡愁也是一种寻根意识,记住乡愁,记住美好的童年,记住美好的向往,也便是铭记我们的根本。

我们每个人都是故乡的一片叶子,这片叶子无论飘落多远,都无法摆脱大树对于叶子的意义。一个人的身上总有着故乡的脉络,流着故乡的血,带着永远不可改变的DNA。一个个的人也可以说是一个个村子的化身,他们走出去,分散得到处都是,却不会把村子走失。

说起乡愁,那是一种与生俱在的情怀,住在心中的故乡常常鲜活在那里。故乡是安放你的灵魂、温暖你的寂冷的地方,是接纳你的疲惫、抚慰你的忧伤的地方。翻开一页页被繁忙弄乱的过往,记忆中的余香总在儿时的故乡。那里有我们最亲密的玩伴、最爱吃的食物、最漂亮的衣衫、最天真的憧憬。而芬芳入梦的,多是亲人亲切的面容与温馨的相聚场面。那些亲人或已故去,或还在乡里。现在多数人对故乡的感觉同对年节的感觉一样,那种热闹团圆、香气弥漫的味道是乡情中最重要的部分。“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归乡最多的时刻是年节,带着满满的怀想、满满的辛苦,万水千山相携于途,构成最为壮阔的乡愁景观。古往今来,人们因为各种缘由漂泊在外,但总是要找机会赶回故里。金圣叹曾列举“不亦快哉”之事,其一即是“久客得归,望见郭门,两岸童妇,皆作故乡之声”。然而他们的欢喜中又带着那种“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复杂心理。漫长的时光已然流逝,乡愁的话题始终没有停息,情怀早已渗透于诗歌典章,直至后来,还有余光中、三毛、席慕蓉不约而同地同题《乡愁》。

诚然,远在故乡之外的游子,生发的多为眷念之情,即使老杜有“漫卷诗书喜欲狂”“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返乡之举,回到家乡也还是要再出去,因“莼鲈之思”而辞官归返的张季鹰毕竟是少数。还有,余光中的《乡愁》或代表了一些人对于故乡的认知,那就是故乡即是母亲(或双亲)的代名,对于故乡的怀念即是对于母亲的怀念,回故乡即是为了看母亲,母亲不在了,故乡的概念便模糊起来。随着生活的变化,有人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回乡的矛盾,记忆与现实发生了冲突,那种期待值与仪式感渐渐折损,许多美好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所以有人会说:“我是真的爱家乡,不过爱的可能是记忆里的家乡。”确实,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这是时间所带来的不可逆转的事实。然而不可逆转的还有那份强烈的牵绊,永恒的顾念并未因此而中辍,情感的执拗还是同那些疏离与怨怼扯断了关联。生生不息地以文字表达出来的乡愁,也成为中国文学中一个特有的传统。

作家们大都已离开生养自己的故土,但我们却能看出那种深深的乡愁情结,这其中有写生养自己的故乡的,也有写生活过的第二、第三故乡的,还有赞美如故知的他乡的。文丛中,地域山水皆有代表,民俗风情各具特色,多方位地展现出人与历史、人与环境的关系,彰显对亲人故土的真挚情怀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深切感慨,给我们带来亲近,带来回味,带来启迪,让我们感受到温馨而深挚、苍郁而辽阔的文字力量。

我们说,在意乡俗年节,提倡尊崇温情,爱护碧水蓝天,留住美好记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之一,也是复兴民族文化的核心之一。这样会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和建设得愈加贴近期待与理想,也会使我们愈加容易找得到灵魂家园、记得住美丽乡愁。大象出版社倾心打造这样一套阵容壮观的“乡愁文丛”,就是带有这样的初衷。该文丛是具有欣赏性、研究性、珍藏性的文学工程,也是一种文化的记忆与期望。“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随着时间的挥手远去,这种记忆与期望会愈加显现出它的意义。

2017年初春

后记

我的曾祖父、祖父、父亲是青州(益都)三代名中医。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1955年担任益都县副县长,1958年接周恩来总理任命,担任山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举家迁往济南。我继续在青州一中读书,直到1960年考上山东大学中文系才离开家乡。离乡半个多世纪,故乡山水常在念中。

青州乃古九州之一。范仲淹在这儿当过地方官,李清照在这儿居住十年,蒲松龄常来常往——他的贡生就在青州考取。儿时过春节,父亲在书房写对联,每年都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这是家风家训,也是故乡最珍爱的品德。小时听母亲说古道今,说红楼谈聊斋,半个世纪后,我在海峡两岸十几家电视台讲《红楼梦》,我的姐妹有时笑:“那家伙抄袭!”抄哪个的观点?母亲的!我家七兄妹“文革”前全部进全国重点大学,我是唯一学文的,大概就因为我受青州文化影响更多,受母亲的红楼、聊斋情结影响更深吧。

既然我的家乡是青州,为什么蒲松龄故居的文字也编入此书?因为我也算半个淄博人,研究蒲松龄几十年,我先生的家离蒲家庄只有三里路。

一千位作家眼中有一千种故乡风情。散文名家王剑冰组织多位作家编撰故乡风情,非常有意义。我很乐意由大象出版社出版我的作品,更想看到作家朋友如何描绘不同的华夏风情。感谢剑冰及大象出版社提供文友同咏家乡的机会,感谢严谨敬业的责任编辑范倩!

2017年2月2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十里荷香柳丝青/乡愁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瑞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791864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1
出版时间 2017-05-01
首版时间 2017-05-01
印刷时间 201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2017045430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35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9: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