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与变革)
内容
试读章节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六大机遇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一个“新常态”,呈现出外需下跌、内需回暖、房地产结构得到调整的状态,经济增长空间相对较为平衡,而经济增长各项指标下降,也就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剧。

然而,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难免会遭遇困难、面临风险,但同时也有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并及时做出应对的机会。这一机遇主要在于深层次改革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在不干预经济整体向上发展走势的前提下进行结构性调整。因此,“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处于借助新经济体系更上一层楼的酝酿当中。

◆全球结构改革下的机遇

2008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震荡使多国纷纷卷入其中。这次危机不仅暴露出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缺陷,同时也警醒我国不能再依靠传统经济结构继续发展。传统模式下以高投资为动力而产生的高消耗和高污染正在一步步反噬最初的发展构想,反馈到经济上就是得不偿失。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分配不均等也使社会陷入一种令人担忧的不稳定中。种种社会冲突以及创新方面的不足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进一步发展并最终走向富强、文明的最大“拦路虎”。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行重构,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和调整。全球经济结构改革为我国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较好的大环境,改革共识的形成是我国在新常态下发展的最佳机遇。

◆中国需求奠定“大国经济效应”

我国的GDP总量长期稳定在世界第二位。随着经济的稳定和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开放,我国在国际消费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提升。中国需求逐步成为影响全球消费的重要因素,“大国经济效应”逐步凸显出来。

(1)我国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在全球市场上产生规模和范围效应,生产率的提升抵消了部分原始材料上升带来的高成本,使得中国在世界市场依旧占据着不小的份额。

(2)中国内部消费能力不断提升。经济的发展使劳动者收入增加,我国消费以年均13%的速度稳定增长,中国逐步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迈进。而消费能力的提升也使得我国拥有了在世界经济震荡之时保持国内经济基本稳定的能力。

(3)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经有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趋势,工业所带来的优势下降。而在“大国经济效应”下我国可以在世界市场中挖掘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改革传统增长点,以获得纵深价值。

尽管工业红利的下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在纵深方面所能挖掘出的厚重价值。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地域差异,产业发展呈现出梯次特点。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向服务业转型的同时,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仍旧处于高速发展的“壮年”。这一分布特点不仅为已经成熟的东部地区提供了产业升级的空间,同时为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的中西部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样的布局模式无疑减缓了工业红利下滑的速度,同时有利于对中国多元化的产业进行更加合理的布局。

P14-16

书评(媒体评论)

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怎样具体落实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本书不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而且从经济新常态、消费商时代、“十三五”战略等几个与供给侧改革息息相关的角度出发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读者能够对供给侧改革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非常高兴推荐大家阅读。

——央视特邀财经评论员、《华夏时报》总编辑 水皮

目录

第1章 中国经济新常态

 1.1 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

◎大国崛起: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结构失衡: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深化改革: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六大机遇

 1.2 转型升级的内涵与路径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

◎深化体制改革:从“速度”到“质量”

◎结构优化升级:挖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增强创新能力建设,深化经济开放力度

 1.3 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创新型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创新型经济的内涵

◎创新型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创新型经济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第2章 消费商时代来临

 2.1 消费商崛起

◎“互联网+”重构供需关系

◎消费商与中介商的联系与区别

◎消费商的诞生及经济发展逻辑

◎消费商的创富逻辑与财富分配

◎如何让消费者参与财富分配

 2.2 消费驱动型经济

◎有效需求不足: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凸显

◎中国实现消费驱动型经济的两个条件

◎扩大内需:构建内需驱动型经济的四个策略

第3章 供给侧改革:从“经济新常态”到“供给侧改革”

 3.1 供给侧改革背后的玄机

◎供给侧改革的历史实践案例

◎供给侧改革的逻辑与路径

◎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影响

◎供给侧改革的总体战略目标

 3.2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特点、实质及误区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特点及实质

◎复苏战略:一场势在必行的改革

◎供给侧改革容易陷入的六个误区

 3.3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本质

◎需求管理VS供给管理

◎里根经济学与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战略与难点

 3.4 供给学派:揭秘供给侧改革的起源

◎凯恩斯主义谢幕

◎供给学派的崛起

◎里根经济学:供给经济学的伟大实践

第4章 供给侧改革的内容与路径

 4.1 供给侧改革的四个层面

◎产业层面:减产能,加快企业并购重组

◎调控层面:从总量调控转向结构调控

◎财税制度:切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资本层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4.2 供给侧改革实施的四大路径

◎从原点出发: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从新供给经济周期出发优化产业结构

◎放松供给约束,释放中国经济的活力

◎实施房价、物价管控,按要素贡献分配

 4.3 供给侧改革的“四则运算”

◎加法:补齐短板,扩大有效供给

◎减法:精兵简政,降低生产成本

◎乘法:创新理念,发展新兴产业

◎除法:去库存化,淘汰过剩产能

◎供给侧改革的“四则混合运算”

 4.4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让生产要素合理流通

◎打破要素流动壁垒,实现要素市场化

◎打通要素流动通道

◎改革落地: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5章 “十三五”战略下的供给侧改革

 5.1 “十三五”时期,中国需要怎样的供给侧改革

◎政府为何如此重视供给侧改革

◎“十三五”规划与供给侧改革

◎实施供给侧改革的五个方面

◎政策走向:平衡要素结构,加大减税力度

 5.2 “十三五”开启中国“新经济”

◎构建开放型经济: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转变

◎培育“双创”经济:完善创业创新体系建设

◎培育信息经济:技术重塑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培育服务经济:增加对生产服务要素的供给

◎培育价值链经济:以全球价值链推动经济发展

第6章 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端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

 6.1 供给侧: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增长困局

◎传统“三驾马车”增长动力放缓

◎总供给能力持续弱化的原因

◎新供给: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红利

 6.2 需求侧:充分释放内需潜力

◎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调整

◎完善需求侧管理,推动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与“需求侧”如何两端发力

 6.3 新供给主义: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与新供给经济周期

◎放松供给约束:以新供给释放新需求

◎解除供给抑制:释放中国五大财富源泉

◎更新供给结构:产业转型的未来方向

第7章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7.1 改革启示录:“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供给侧理论的国际实践及经验

◎供给侧改革必须符合自身实际

◎创新供给机制,激活消费需求

◎影响供给侧改革成效的两大因素

 7.2 改革红利:以供给侧改革带动全局发展新动能

◎凝聚改革共识的战略选择

◎供给侧改革对国民生计的影响

 7.3 改革目的: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有何深意

◎意在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消除经济新常态下的突出矛盾

序言

从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2015年12月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落下帷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被中央多次提出和强调,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发展语境中最热门的词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有需求就有供给,“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就好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就属于经济的“需求侧”,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则属于“供给侧”。

2007年之前,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尤其2007年的GDP增速更是高达14.2%。但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增长,主要的原因就是“需求侧”在发力。长期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一直比较侧重于“需求侧”,强调投资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但这种策略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即结构性矛盾,比如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根据公开的统计数据,2015年1月至10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石油开采、钢铁、煤炭等采矿和原材料行业利润下降明显;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面达47.52%,主营业务亏损。720亿元。实际上,在2008年之前,中国的产能过剩就达到了20%左右,而此后这一指标更是不断上涨,目前已经超过了30%。

此外,我国目前正面临“本土产品产能过剩”与“外国商品供不应求”的尴尬处境。比如,2015年的“双十一”,某大型外资超市在天猫商城售出的进口牛奶总量达到224万升。此外,国外的化妆品、服装、家用电器、日用百货等也均受到国人追捧,是国内网民海淘的主要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对消费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重视,而本土产品问题却层出不穷,产业结构仍然比较低端,这所暴露出的也是供给结构的问题。

而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就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调控的重点转向供给侧,以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而且,除了宏观调控方向的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了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相信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步落实,不仅我国经济有望重新恢复增长的活力,而且住房、教育、医疗等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也会更加实惠和便利。

从需求侧“三驾马车”角色的淡化,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说明中国的宏观调控思路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而这也是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国正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能否实现经济的转型与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关键。那么,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怎样具体落实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是大家都应该思考和探索的。

王先庆与文丹枫合著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与变革》这本书不仅对我以上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而且从经济新常态、消费商时代、“十三五”战略等几个与供给侧改革息息相关的角度出发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读者能够对供给侧改革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非常高兴推荐大家阅读。

央视特邀财经评论员

水皮

《华夏时报》总编辑

内容推荐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国正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能否实现经济的转型与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关键。那么,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怎样具体落实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是大家都应该思考和探索的。

王先庆、文丹枫著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与变革)》不仅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而且从经济新常态、消费商时代、“十三五”战略等几个与供给侧改革息息相关的角度出发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读者能够对供给侧改革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本书非常适合公务员、企业人士、学校师生、政策关心者阅读。

编辑推荐

在这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与变革)》中,王先庆、文丹枫将指出:

——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对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产生了怎样的冲击、颠覆和重构?

——习近平多次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背后有着怎样的玄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何是新常态下开启我国经济发展新周期的必然选择?

——供给学派的发展历程、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如何?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有哪些独特之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点、核心、具体路径等是什么?它们又将如何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与变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先庆//文丹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641869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2016047963
中图分类号 F123.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