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遍华夏(一本书读懂中国古城)/一本书读懂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北京的历史

北京是人类最早居住的地方之一。五十万年前,被称为“北京人”,也就是“中国猿人”的原始人群,就是居住在这里的。

从建都的历史看,北京也是最早的建都城市之一。早在殷商时代,北京就是古燕国的都城古蓟城的所在地了。春秋时期,燕国仍以蓟城为都城,并加以扩建。战国时的燕都蓟城是当时“富冠天下”的名城之一。

秦统一六国后,北京作为诸侯国都城的历史也随之结束,成为当时广阳郡的治所。自秦至唐,北京的名称有过多次变化:北魏时是燕郡的治所,隋初燕郡改称幽州,隋炀帝时改称涿郡,唐时又改为幽州,天宝年间还曾改称为范阳郡。虽说自秦以后北京有很长一段时间未被当作都城,但却始终是统一的中原王朝在北方的一个重镇。

作为都城,北京的地理形势是得天独厚的,北面是燕山,东北是盘山,西北是西山,群山环抱;东南是永定河和潮白河;另外还有昆明湖、什刹海和中南海等。自五代以后,北京就逐渐成了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从历史上看,自燕之后在北京建都的有以下这些朝代:

第一个是前燕。这是西晋灭亡以后五胡十六国期间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的地方性政权。蓟城作为前燕的都城时间很短,前后仅八年。

第二个是辽。五代初,后晋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契丹得到幽州后,就升之为陪都,并改称为南京,也叫燕京。

第三个是金。金灭辽,并灭北宋后,金主完颜亮就把都城从上京迁到了燕京,并改称为中都,而把汴京(今河南开封)改称为南京。金定都中都后,仿照北宋汴京的规制,大规模地改建中都,并大肆兴建皇家园林。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大宁宫,即现在的北海公园。

第四个是元。元灭金之后,起先以中都为陪都,不久即迁都于中都,并改称为大都,自此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元朝统治者又对大都城进行了重建,重建的大都城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马可.波罗在描写当时大都的盛况时说:“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第五个是明。明初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并把元朝的大都改称为北平。朱元璋去世之后,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平。永乐元年(1403年),北平即称为北京,北京的名称就是从这时开始的。19年之后,朱棣正式迁都北京。之后,北京又改称京师。明朝北京城的规模又超过了元朝的大都城。有明一代,除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外,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至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的十多年间,还曾有过短期“复都南京”的举动,这段时期,北京则被改称为“行在”(行都)。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白成的农民政权大顺国也进入了北京,自李白成在北京称帝起,至最终为清军所败,大顺国在北京的时间仅四十二天。

第六个是清。清于灭明后的顺治元年(1644年)就决定迁都,由东北的盛京(今辽宁沈阳)迁至北京。北京由此成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京师。

我国古代有六个封建王朝在北京建都,如果加上战国时的燕国,北京也算是个“七朝都会”的古都了。从我国古代建都的情况看,五代以后的北京差不多一直就是都城。清朝灭亡以后,北洋政府也是以北京为首都的。如果再加上现在,那北京就可以看作是一个“九朝都会”的城市了。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是世界上拥有最多文化遗产的城市,其分别为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八达岭长城是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长城城段之一,位于北京延庆县西南,距市区约75千米,因“出居庸关,北往延庆州,西往宣镇,路从此分”而得名。

P2-P4

后记

本系列图书以轻松活泼的语言,分十个专题介绍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内容丰富,引人人胜,是一套理想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本系列图书的编写和出版,离不开中国财富出版社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编辑同志的辛勤工作,在此,谨向社领导和编辑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引用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著作和观点,我们已经征求了部分作者的同意并支付了稿酬,但其中一些资料来自互联网和一些非正式出版物,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敬请作者见书后及时与此邮箱联系:724176693@qq.C0m,我们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稿酬并寄送样书。

目录

第一章 话说北京

 北京的历史

 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的胡同

 四合院的文化含义

 城墙与城门

 京城九门的来历

 威严的午门

 老北京的小吃

 老北京的民俗

第二章 华北历史名城

 典故之乡:邯郸

 避暑胜地:承德

 三晋屏藩:大同

 雁门锁钥:代县

 晋商余韵:平遥

第三章 华中历史名城

 九朝古都:洛阳

 七朝都会:开封

 殷商旧都:安阳

 南都帝乡:南阳

 文明发祥地:商丘

 屈贾之乡:长沙

 九省通衢:武汉

 湘北门户:岳阳

 固若金汤:襄阳

 编钟之乡:随州

 四战之地:荆州

 祥瑞钟聚:钟祥

 湘西小城:凤凰

第四章 华东历史名城

 六朝的繁华:南京

 东方威尼斯:苏州

 运河明珠:扬州

 东南第一州:杭州

 人文渊薮:绍兴

 千年瓷都:景德镇

 孔子故里:曲阜

 纸墨飘香:歙县

 传奇八公山:寿县

 中华药都:亳州

 海上丝路:泉州

第五章 华南历史名城

 南越故地:广州

 著名侨乡:梅州

 人杰地灵:桂林

第六章 东北历史名城

 东北重镇:沈阳

 北国江城:吉林

 高句丽的遗迹:集安

第七章 西北历史名城

 汉唐气象:西安

 秦朝国都:咸阳

 汉水之源:汉中

 八卦传说:天水

 河西重镇:武威

 甘州古城:张掖

 名扬中外:敦煌

第八章 西南历史名城

 西南都会:成都

 天府明珠:都江堰

 红色城市:遵义

 春城花飞:昆明

 南诏古国:大理

 纳西文化宝库:丽江

 世外桃源:拉萨

 后藏中心:日喀则

第九章 中国地理概况与地域文化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现行省、市、自治区名称的由来

 中国的地域文化分布

 沈阳大秧歌

 关东三大怪

 安塞腰鼓

 绥德人家的石狮娃

 山西“无醋不成味”

 各地舞狮习俗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

 傣族孔雀舞

 傣族泼水节

 壮族“三月三”

 刘三姐歌谣

 彝族的“抢婚”习俗

 彝族火把节

 蜡染:民间“抽象画”

 苗族的吊脚楼

 摩梭人的“走婚”

 纳西族的情歌

 独龙族的文面习俗

 《格萨尔王传》

 永恒的祭祀:敖包

 鄂伦春族的萨满教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城市都曾作为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大量的文物与革命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风雨,铸就了中国的文化名城,如同天上的繁星,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闪耀着永恒的光芒。一处断墙、一片废墟、一座宫殿、一座园林演绎出来的生存与死亡、悲壮与辉煌、婉约与豪迈的故事,让人激动,让人感奋,也让人沉思……

城市是人类所创造的最美妙、最高级、最复杂而又最深刻的产物。每一座城市都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历史,没有古建筑,那它也就没有韵味,没有厚度。假如苏州没有古典园林,杭州没有西湖,南京拆去了古城墙,这些城市都将黯然失色。城市的历史如同一个人的记忆,破坏了它的历史,就等于删除一个人的记忆,也就失去了存在依据,失去了意义。

当然,保护文物古建,不能简单理解为保护那几座房子。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曾说过:“构成整个北京的表面现象是它的许多不同的建筑物,那显著而美丽的历史文物……它们是个别的建筑类型,也是个别的艺术杰作……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这种类型、各个或各组建筑物的全部配合,它们与北京的全盘计划的关系……”对保护与建设的关系,他说:“一面重文物及历史传统,一面估计社会的发展方向”,要注意“对文物及社会新发展两方面的顾全”。这些思想对今天的我们仍然重要。一个民族如何爱护他们的古城,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品位。

1982年起,“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截至2013年年底,国家已将123座城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对这些城市的文化遗迹进行了重点保护。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的国家来说,123这个数字并不算多。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实在太快了,在全国各地的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中,很多文物古建惨遭拆除,还有很多古迹命悬一线。有识之士痛心疾首,发出抢救的呼唤。但一边是“拆古”,一边却又在大张旗鼓地“仿古”,大量丑陋粗糙的假古建耸立起来。这不能不说是当代中国的一大怪现状。

本书所介绍的城市,均来自国家公布的123座历史文化名城,以行政区划为章。限于篇幅,择其要者,有所舍弃。愿它能带你逐步领略华夏大地众多名城的魅力。

内容推荐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铸就了数不清的中国古城。每一座城市都是有生命的,城市如果没有历史,没有古建筑,那它也就没有了灵魂。一个民族如何爱护他们的古城,反映这个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品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城市作为我 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者是近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中,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物与革命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走遍华夏(一本书读懂中国古城)/一本书读懂系列》由姜正成主编。

编辑推荐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的国家来说,123这个数字并不算多。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实在太快了,在全国各地的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中,很多文物古建惨遭拆除,还有很多古迹命悬一线。有识之士痛心疾首,发出抢救的呼唤。但一边是“拆古”,一边却又在大张旗鼓地“仿古”,大量丑陋粗糙的假古建耸立起来。这不能不说是当代中国的一大怪现状。

由姜正成主编的《走遍华夏(一本书读懂中国古城)/一本书读懂系列》所介绍的城市,均来自国家公布的123座历史文化名城,以行政区划为章。限于篇幅,择其要者,有所舍弃。愿它能带你逐步领略华夏大地众多名城的魅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遍华夏(一本书读懂中国古城)/一本书读懂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正成主编
译者
编者 姜正成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759962
开本 16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3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2015305324
中图分类号 K928.5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1: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