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生回望/阅世录系列图书
内容
试读章节

天使的吻痕

有一个年轻人,他脸上有一块巨大而丑陋的胎记。紫红的胎记好像从他脸上竖着划了一刀。英俊的脸由于胎记而变得狰狞吓人。

他经常参加演讲。刚开始,观众的表情总是惊讶、恐惧,但等他讲完,人人都心悦诚服,场下掌声雷动。每当这时,我都暗暗叹服他的勇气。

终于有一天,有人向他提出了大家藏在心里的疑问:“你是怎么应付那块胎记的呢?”言下之意是你是怎么克服那块胎记带给你的尴尬和自卑的?他说:“应付?我向来以它为荣呢!很小的时候,我父亲就告诉我:‘儿子,你出生前,我向上帝祷告,请他赐给我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于是上帝给了你特殊的才能,还让天使给你做了一个记号。你脸上的标记就是天使吻过的痕迹,他这样做是为了让我在人群中一下子就能找到你。当看到你和别的婴儿一起睡在婴儿室时,我立刻知道,你是我的!”’

他接着说:“小时候,父亲一有机会就给我讲这个故事,所以我对自己的好运气深信不疑。我甚至会为那些脸上没长红色‘吻痕’的孩子难过。我当时以为陌生人的惊讶是出于羡慕。于是我更加积极努力,生怕浪费上帝给我的特殊才能。长大以后,我依然觉得我父亲没有骗我。每个人都会从上帝那儿得到特殊的才能,而每个孩子对父亲来说都是与众不同的。而正因为有了那块胎记,我才会不断奋斗,取得今天的成绩,它何尝不是天使的吻痕、幸福的标记呢!”

这位父亲,无疑是最成功的父亲!因为他有最深沉的父爱,因为他懂得,积极的心态会造就积极向上的生活,对于自身的一些缺陷,当你坦然面对,你就是人生的赢家。

王戎观虎

王戎,字港冲,琅王牙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他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王戎从小爱动脑筋,反应特别快,既聪敏,又精明。有一次,魏明帝得到一只地方上贡来的东北虎。这只老虎威风凛凛,凶猛异常。魏明帝命人把装虎的木笼放到皇宫前的广场上展览,让京城的百姓开开眼界。果然,京城沸沸扬扬,人们都想亲眼看一看这只活生生的大老虎,纷纷到来,把广场挤得水泄不通。年仅7岁的王戎也夹在人群中看热闹,他人小个子矮,在人缝中钻来钻去,竞钻到了栅栏前。

人们平常谈虎色变,此时却兴致勃勃地观看困在笼中的百兽之王,而且不时用手指指点点的,丝毫没有畏惧之色。突然,大老虎兽性发作,前肢攀着栅栏,张开血盆大口咆哮起来。这突如其来的吼叫声,震动屋宇,响彻广场,围观者毫无思想准备,被吓得胆战心惊。身强力壮的,转身拔腿就跑;年老体弱来不及跑的,都扑倒在地;一些半大不小的孩子,一见这阵势,都惊叫着跟随大人四散而逃。

这时,空旷的广场上,只有王戎仍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盯着栅栏里的老虎看,没有一点恐惧的神色。

魏明帝远远地从城楼上看得很真切,感到十分惊奇,便派随从官员去问这个小孩。

“老虎这么凶猛,吼声这么吓人,连大人们都吓跑了,你怎么不怕呀?”这个官员来到王戎身边,很和气地问道。

王戎从容地答道:“老虎是很凶猛,但它已被关在笼子里,有什么可怕的?”

这个官员又说:“为什么大人吓得跑开了?”

王戎回答说:“老虎是兽中之王,大人们听老虎吃人的故事听多了,因此,老虎一吼叫,也来不及多考虑,只顾落荒而逃了。”

人总是对于未知的事物充满恐惧。王戎第一次见到老虎未现惧色,是因为他能通过观察、推理,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看穿了老虎囚于笼中的本质,那些四散而逃的人只是缺乏面对未知时内心的安全感。

P29-32

书评(媒体评论)

“阅世录”平实、深邃,夏林随和、宽厚。他的体悟一定会给读者以心灵的洗礼、思想的积淀。

——著名外交家 吴建民

季羡林先生说“不完满才是人生”。我赞同季先生的教诲,但还想说一句:追求完满也是人生,而“阅世录”可以帮助我们走在追求完满的路上。

——著名作家 二月河

“阅世录”广博隽永,六本六十卷,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探索,充满着对国家、民族以及人类前途与命运的思考,充满着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的哲学光辉。毫无疑问,这是一本你不能不读的好书。

——著名学者 王立群

古今中外,关于人性、人生的典籍,浩如烟海,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阅世录”以坦诚的态度、隽永的思绪,与你促膝交谈。初读之余,颇觉有理;略加思考,韵味渐升;细细品味,茅塞顿开之感油然而起……

捧起“阅世录”等于交了一个受益一生的朋友……

——著名学者 钱文忠

后记

“阅世录系列图书”自酝酿到成稿,历经十年。如今得以正式出版,甚感欣慰。之所以写这样一套丛书,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静下心来,认真梳理和总结一下自己一生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学所行所悟;另一方面是希望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与人共享,如能对读者有些许启发,也算为这个社会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时期,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升、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精神和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思想观念更加开放。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便是浮躁。主要表现就是一些人心态日趋功利化,急于求成,追名逐利,往往静不下心来思考问题,不能扑下身子踏踏实实地干事,无法从容淡定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容易做出一些情绪化、非理性甚至极端的事情,这势必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究其原因,我认为最主要有两个:一方面,在思想意识多元化的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人们的主流价值观受到挑战和冲击,旧的价值观被打破,新的价值观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有的无所适从,有的盲目激进,有的彷徨迷茫……凡此种种,皆因心乱,即缺乏主流价值观的支撑。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刺激了人们长期被压抑的物质欲望,个人私欲无止境地膨胀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思想道德领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甚至是腐败的、丑恶的现象。一些人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感和良知弱化、萎缩甚至完全丧失;一些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生,忽略了精神价值的追求,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和自我修养的关注度逐渐降低。

面对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该如何把握自己的欲望,守护自己的心灵,用理性和智慧的态度去追寻人生的美好和价值,是我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几十年来,从基层到机关,从政府到高校,从高校又到省人大,岗位多次转换,虽工作繁忙,却始终未能忘却自己的信念和对社会的责任。到省人大以后,我在工作之余,把过去多年积淀下来的对人生和世事的体验、思考和感悟诉诸笔端,不断加以总结和升华,整理成书。希望用文字的形式实现自己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帮助人们克服浮躁情绪,寻找精神的支撑,以一种比较合适、比较理性、比较智慧的生活方式和处世之道,走好人生之路,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阅世录系列图书”共有六本六十卷。前三本围绕人类三大基本问题“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物”展开,后两本围绕人类两大基本特征“理性”和“情感”进行,最后一本落脚在“生命的本质和意义”上。为了更加自由地表达心声,也为了便于读者品读,我在写作过程中,既不拘泥于某一种表达方式和语言形式,也不苛求文字的长短,重在表达心意和感悟,一切随心而来。每篇文字多则半页,少则一句话,或细声慢语,娓娓道来;或激扬文字,扶正祛邪;或淡定从容,云淡风轻。以便大家在悠闲的时光里坐下来细细品味,也能在茶余饭后随手翻阅。这套丛书凝聚了我多年来的心血,惟愿通过此书的出版,能够与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传播一种健康、平和、向上的能量,引导人们用理性和智慧的态度处世,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在“阅世录系列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很多领导和朋友给予了真诚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百忙之中为本书写序,老人家的谆谆教诲和厚爱给了我巨大的力量和鼓舞。吴建民、二月河、王立群和钱文忠等外交界、学界、文化界的权威人士对此书给予高度关注,专门为本书撰写荐语,他们的充分肯定,更加坚定了我把这套丛书做好的信心。光明日报出版社、河南天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对本书的出版发行鼎力相助,做了大量出版前的审稿、设计、制作、策划、宣传等工作。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王松钊、李艳华、魏国朝、蔡勤良、王志军、虞福生、王会华、胡彦乐、王祥国、吴文毅、胡兴锐、叶亮、张华飞、袁玉峰、高学峰、许展华、王红强、秦高亭、刘铁柱、杨朝阳、李哲、刘学平、赵红英、丁文超、肖凯、葛泽坤、岳子寒、陈宇辉、陈霄、乔瑞振等同志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做了许多辅助性、技术性工作。冯晓非、李向红、谷晶中、张石强、安勇涛、牛书友、周宏、黄侠、马灵等诸多亲朋好友都曾仔细阅读了书稿中的若干篇章,时不时地聚在一起研讨辨析,提出了许多切实而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请允许我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夫人和女儿,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她们始终温暖相伴,夫人常常是我的第一个“读者”和“评论者”,女儿曾主动提出要为本书作插图,本以为是孩子的一句戏言,没想到女儿竞当成一件大事,每日功课之余总要抽出一定时间认真作画,许多作品竟被编辑选中,收入了丛书当中。总之,没有各位领导、朋友以及家人的支持与帮助,就没有这套丛书的顺利问世。人生如此,何其有幸,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千言万语仅聚成一声真诚的心音:谢谢!

夏林

2015年11月19日

目录

卷一 人生的原点

卷二 人生三步骤

卷三 先学做人

卷四 处世通则

卷五 选择的要义

卷六 正视磨砺

卷七 成功之书

卷八 失败也是财富

卷九 尊严与荣誉

卷十 追随梦想

卷十一 人生境界

卷十二 人生恒言

序言

去年盛夏,我为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之“文字之旅”开营,小住郑州。即将返京,夏林先生突然来访,相见甚欢。把谈之际,他拿出一部书稿,一再要我“指点”,并邀我作序。惶恐间,我未敢接受重托,便随手翻阅,原来是他所著的名为“阅世录系列图书”付梓前之部分清稿;稍详浏览,知其书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禁一喜:原来他是中原这一古老文明集中地的又一位与我志道相合者。

夏林先生告诉我,他撰此书已近十年。其问,环顾世界、观察社会,深思冥想,时有所悟,便写下内心真实感受,欲以与人共享,以扬正气,日积月累、集腋成裘,现在竟然已有数十万字。我深为他对社会伦理缺失的痛心、对生命应有价值的深思和对民族文化的酷爱和信心所感动。细想想,原来我们是“同行”:先后都在人大工作,为改变社会道德状况而呼吁并不是我们的本职,充其量只是志愿者。就在这种遇到“知音”的兴奋中,我们没有再争论书序是不是由我写的问题。没成想,夏林先生当真了,年前来信索稿了。

“阅世”是篇大文章,也是门大学问。“世”上万物,纷繁芜杂,瞬息万变,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关系,千丝万缕,纵横错综。要在“阅”中把握其纷攘混沌、虚实真假当中的隐性中心,并作系统思考,难!也许有些哲学家可以“阅”透千变万化现象界的奥妙,但是关于人应该怎样活下去,应该迎接什么、拒绝什么,他们似乎也没有给我们多少切实可行、闻见即晓的指导,所以写出来的东西总好像和我们有万把里的距离。加之如今浮躁、浮华、浮夸遍地,金钱崇拜、技术迷信、工具主义、感官挂帅之风狂吹,很少有人——包括相当多的哲学家——愿意稍稍歇脚或闲淡沉思,观人省己,以自己的道德理性率先垂范。

翻翻《阅世录》,反而是这位“业余”作者通过切实的省察和体验,直接触摸着那个带有“普世性”的问题:全球物质不断丰富,人类精神却走向荒漠,在永不满足的欲望驱动下,个人成了世界的“中心”,许多国家和地区碎片化了。人类将走向哪里?路在何方?迷茫啊!夏君期望他这部竞十年之功、用心写成的《阅世录》能够成为笼罩着心灵的重度“雾霾”下一支燃烧着的蜡烛。依我看,他做到了。

《阅世录》没有长篇大论,三五行,乃至一两句,明白如“示诸斯”,且不乏格言式的隽语,从人生到社会、从生活到自然、从生命到情感,不厌其细,不拒其宏。读者可以坐而细品,也可于饭后睡前信手翻阅,我相信都能体味到“开卷有益”——这一古老成语用在这本书上实不为过。我尤其希望读者最好还能够感受到在其似乎平淡的语句中所蕴涵着的激情、深情、睿智和浓郁的时代色彩。

我不知道这部书在书店或图书馆里将归于何类,属于“国学”?它不重在文献的征引、归纳和阐释;算哲学?没有抽象、推理、演绎和曲折艰涩的语言。而“国若不在,家我何存”的儒士精神、“以形寻道,以道御形”的道家风骨和“莫执着,能放下”的佛门胸襟,非儒非道非佛,也可以说亦儒亦道亦佛——其实它是时代的声音,是人格应该而且可以不断向上提升的终极关怀,是面向当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呼唤。

未及细读,聊述所感,夏林先生以为然否?谨以此为其书即将面世之贺。

许嘉碚

2015年元月4日夜于

日读一卷书屋

内容推荐

作者夏林在这本《人生回望》中以振聋发聩之声告诫身处浮世的我们应如何认识社会,并在逐步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从社会肌体获得更大的可以为我所用的力量,使自身获得跨越式的发展并由此实现人生的完美蝶变。全书句句融合作者自身丰富阅历,言简意赅,令人回味悠长。

编辑推荐

《人生回望》集作者夏林数十年人生思考,从人生、社会、自然、情感等几个角度,以精炼凝萃有似《菜根谭》的语言警醒读者,阅后有含英咀华、口有余香之感。无论是涉世之初的年轻人或稍有阅历的中年人,抑或与作者年龄相仿的老年人,都可以从本书的阅读中获取营养、汲取能量、砥砺精神、反思自我,是近年来文化市场上不可多得的图书精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生回望/阅世录系列图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294272
开本 16开
页数 5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1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34
CIP核字 2015261211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3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2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5: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