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名记者(第6卷)
内容
编辑推荐

柳斌杰主编的《中国名记者》(第6卷)收录20位中国名记者,每一名记者分为评传、代表作品、作品赏析三部,将记录中国新闻史上为革命、为人民立言记事的优秀记者的光辉事迹和突出贡献,人物入选标准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民族独立、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新闻记者。

内容推荐

《中国名记者》系列丛书的主角,就是中国近现代新闻事业中优秀的新闻记者;所要反映的,就是他们为时代发声、为人民立言纪事的光辉历程和突出业绩;他们代表了历史前进的主流。本书是《中国名记者》(第6卷),由柳斌杰主编。入选记者有陆诒、向仲华、刘火子、胡济邦、袁勃、邓拓等。

目录

铁肩担道义 文章谱千秋——《中国名记者》序/柳斌杰 李东东

战地黄花分外香

 陆诒(1911—1997)

 人物评介/商建辉

 作品选编

 《台儿庄前线》

 《神通广大的游击队》

青春献中华

 向仲华(1911—1981)

 人物评介/郑德金

 作品选编

 《要求蒋介石履行其允诺!》

 《在通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诗者报人

 刘火子(1911—1990)

 人物评介/张培超 邓绍根

 作品选编

 《大战后昆仑关巡礼》(节选)

 《红香炉的百年祭》(节选)

苏德战场的女记者

 胡济邦(1911—1995)

 人物评介/吴惠凡

 作品选编

 《庆祝全民胜利中的莫斯科》

 《裴多菲的革命旗帜》

 《从纳吉的反革命案件中看南斯拉夫

 修正主义》

诗情冀燕彩云南

 袁勃(1911—1967)

 人物评介/钱江

 作品选编

 《几点经验与认识》

长白山麓办报人

 石果(1911—2003)

 人物评介/汪洁

 作品选编

 《在“群众号”列车上》

 《东北第三造纸厂前年进行基本建设时盲目施工造成巨大损失》

党报旗手铁骨“杂家”

 邓拓(1912—1966)

 人物评介/乔云霞

 作品选编

 《陈仓道上》

 《生命的三分之一》

 《“伟大的空话”》

 《新的“三上文章”》

战地蔷薇

 黄薇(1912—2000)

 人物评介/邓绍根 毛玮婷

 作品选编

 《从火线到后方》

 《通过敌人封锁线》

革命新闻摄影开拓者

 沙飞(1912—1950)

 人物评介/乔云霞

 作品选编

 《鲁迅与青年木刻家》

 《杨成武部队占领河北涞源插箭岭长城峰火台》

 《战斗在古长城上》

 《白求恩在山西五台松岩口模范医院做手术》

 《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新中国“新闻大管家”

 胡乔木(1912—1992)

 人物评介/万京华

 作品选编

 《庆祝济南解放的伟大胜利》

 《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七七事变现场报道第一人

 方大曾(1912—1937)

 人物评介/冯雪松

 作品选编

 《卢沟桥抗战记》

 《方大曾摄影作品选摘》

“新华”主将

 石西民(1912—1987)

 人物评介/王健余玉

 作品选编

 《陈毅将军访问记》

 《论慎独》(节选)

霜重色浓映津门

 邵红叶(1912—1990)

 人物评介/孟夏马艺

 作品选编

 《一个月亮照着两个世界》

 《偶语》

 《“特殊人物”》

经济报道先行者

 徐盈(1912—1996)

 人物评介/刘玉凯

 作品选编

 《山客》

 《从荥阳到汜水》

 《中国名山颂》

文章犹如千军万马

 乔冠华(1913—1983)

 人物评介/陈开和

 作品选编

 《谜一样的马德里》

 《地中海是欧洲近代史的一面镜子》

军中一支笔 沉浮风浪中

 唐平铸(1913—1985)

 人物评介/靳建疆钱江

 作品选编

 《蒋介石的“哀启”》

 《急急忙忙跑来就被消灭了》

中国声音传五洲

 吴文焘(1913—2011)

 人物评介/郑艳华

 《凄风苦雨话伦敦》

 《日内瓦会议的新阶段》

 《日内瓦归来》

战火中的新闻烈士

 谢文耀(1913—1948)

 人物评介/白继红

 作品选编

 《刘邓雄师南征 敌我态势大变》

西北前线报佳音

 林朗(1913—1960)

 人物评介/李成

 作品选编

 《河口歼敌记》

 《河北平原的一支铁骑》

 《记蟠龙大捷》

全心全意办广播

 左漠野(1913—1997)

 人物评介/张培超邓绍根

 作品选编

 《西班牙问题的现阶段》(节选)

 《自己走路,发挥优势》(节选)

 《建设广播电视学断想》(节选)

试读章节

到徐州的当晚,我们就去五战区司令长官部访问李宗仁将军。他正在与白崇禧将军下象棋,白当时担任最高统帅部副总参谋长,到徐州来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他们两人见记者来访,即中止下棋,邀我们坐下来谈话。白崇禧将军个子高大,光头,戴无边的近视眼镜,穿的黄呢军装,衣领是敞开的,手里还拿着一支红铅笔。他们亲切地问我们汉口的近况。我说:“我们在武汉看到青年踊跃从军,各省军队纷纷通过武汉开赴前线,救亡工作也正在开展,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确有一番团结战斗的新气象。后方各界人士密切关心津浦路战局,希望你们就目前战局趋势谈点看法。”李宗仁将军推白将军先发言,而白则一再谦让。这时前方打来的紧急电话接连不断,白崇禧一面接电话,一面用红铅笔在纸上做记录,分不开身。最后,还是李宗仁将军告诉我们:“这几天,台儿庄正面战场打得很激烈,孙连仲所部第二集团军坚守台儿庄,浴血苦战,阵地上每天落日军炮弹六千发,伤亡惨重。我已命令二十军团汤恩伯所部迅速南下,夹击日军,以解台儿庄我军之危。当前战局的发展瞬息万变,我建议你们明天赶快上第一线作现场采访,不要专向上面伸手要现成战报。”他的建议并非无的放矢,当时确有部分同业常驻徐州,专发官方战报,不愿到前线看看真相。

从徐州到台儿庄前线不过五六十里,每天有军车来往,我们有国民革命军军委会颁发的战地记者证明文件,搭乘军车极便。第二天上午,我们就搭军车直达汤恩伯将军的司令部,他的部队位于台儿庄的东北方向,正是日军的侧翼,他的作战任务不是守一点一线,而是在运动战中全力攻击日军的侧翼,迫使他们不能不分兵作战,以减轻对台儿庄我军的压力。

汤恩伯的第二十军团,辖两个军(第五十二军关麟征和八十一军王仲廉)共计五个师(第二师郑洞国、第二十五师张耀明、第四师陈大庆、第八十九师张雪中和第一一。师张轸)。这个军团最初奉命支援津浦路北段川军二十二集团军作战,不幸在部队刚到时,滕县县城已先一日沦陷,他们只能消极地掩护友军退却。当日军矶谷师团大举南下之时,汤军团奉命让开津浦路正面,退入抱犊岗东南的山区。曰军即循津浦路的临枣(临城至枣庄)支线全力进攻,直扑台儿庄。

汤恩伯将军在一间农舍中接见我们。他说:“打运动战,就是要天天行军,专找敌军的薄弱环节打。过去我们死守阵地挨打,吃了很大的亏。现在我军集中全力进攻日军的侧翼,以支援扼守台儿庄正面战场的友军。”

四月五日,我和范长江从汤恩伯所指挥的张耀明师师部,骑马到第二集团军孙连仲将军的司令部。这位最善于防守的西北军名将,当时正忙于接待刚从徐州来访的二十多位中外记者和外宾。孙连仲和他的参谋人员向我们报告台儿庄作战的经过,使我们对整个战局有所了解。

进攻台儿庄的日军是矶谷师团所属的濑谷旅团,他们从津浦路南下,长驱直入,骄横不可一世,却不料在台儿庄这个寨子遇到了我军顽强的抵抗,侧翼同时也受到我军的威胁。日军原来的如意算盘是,进攻临沂的日军板垣师团迅速赶到徐州东面来会师,结果被西北军庞炳勋和张自忠所部在临沂打垮,退往菖县,根本不能彼此呼应。临沂我军大捷,实为台儿庄胜利的先决条件。当时孙连仲将军早已接到长官部的命令,正在积极部署反攻,但他对中外记者仍然保持缄默。有位记者问孙将军什么时候开始反攻,他笑笑回答:“我们守在台儿庄,能顶住一天是一天,至于什么时候反攻,那只有司令长官部才知道!”

一九三八年四月六日,我在孙连仲将军的司令部中,只听见敌我双方炮声隆隆,这天敌机终日出动,在接近台儿庄的地区轮番轰炸、扫射,极力阻挠我军向前线增援。我们二十多位中外同业坐在一起,大家虽不明言,但心里都明白,今晚上必有一场恶战。

P8-9

序言

铁肩担道义 文章谱千秋

柳斌杰李东东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也是劳苦大众反抗剥削压迫、追求自由解放的历史,更是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追求光明和真理、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代代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竭诚奉献,倾情投入,发挥了传播真理、唤醒民众、鼓动革命、引领潮流的巨大作用,谱写出辉煌而多彩的篇章。这些优秀的新闻记者既是历史的亲历者、参与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思想者,他们凭借积极的思考和果敢的行动,在历史演进的轨迹中打上了自己的深刻印记,而他们抒写的文字、拍摄的图片,则生动地记录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风云变幻和曲折发展。王韬、梁启超、秋瑾、邵飘萍,陈独秀、蔡和森、邹韬奋、瞿秋白,范长江、邓拓、穆青、范敬宜、郭超人……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物,不仅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中国不同时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名记者》系列丛书的主角,就是中国近现代新闻事业中优秀的新闻记者;所要反映的,就是他们为时代发声、为人民立言纪事的光辉历程和突出业绩;他们代表了历史前进的主流。我国近现代意义上的新闻活动从晚清开始,自那时算起,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新闻事业与时俱进,发展壮大。其间,几代中国优秀记者,为民族独立、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为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和智慧。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在新的形势和新的背景下,又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他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总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造性地开展新闻工作,把前辈们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成为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新闻事业的创造者。《中国名记者》系列丛书就是从千千万万记者中遴选出400位各具特色、有代表性的著名记者,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选登他们的代表性作品,评析其内容和价值,力图以短小的篇幅、精练的文字,展示这些著名记者的思想、业绩和情操,以激励今人,启迪来者。

收录于本丛书的著名记者都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历史跨度达一百四五十年。从1874年创办《循环日报》的中国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王韬、西学东渐的先驱严复、近代舆论界第一人梁启超,到五四运动总司令陈独秀、“铁肩辣手”邵飘萍、党的报刊开拓者瞿秋白,到邹韬奋、范长江……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理想追求、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他们或为启发民智而呐喊,或为揭露黑暗而拍案,或为寻找光明而高呼,或为坚守正义而发声。他们的生命和追求,“就是完全大公无我的对社会服务的精神组成的”(邹韬奋语),是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民众幸福而奋斗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这种品格,无疑是今天的新闻工作者应该继承、弘扬的宝贵财富,是年轻一代新闻记者学习的榜样,也是激励整个社会奋发有为、创新进取的重要力量源泉。

我国最早的一批优秀记者、报人,面对民族生存的深重危机,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他们热议朝政,力倡革新和革命,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革命战争年代,一批红色记者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热情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体现了对历史发展大势的清醒认识,对社会进步潮流的自觉顺应。新中国成立后,大批优秀的新闻记者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反映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变化,针砭阻碍社会发展的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新闻工作者参与其中,用自己的笔墨、镜头、声音和图像,为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鼓与呼,忠实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和文明的演进。可以说,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这些著名记者的共同追求。虽然历史阶段、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我们看到,在这些优秀记者身上,体现的是深沉的历史担当,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满腔赤诚。当代新闻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要写出真正有分量、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新闻作品,首先必须具备这样的历史责任意识,站在顺应历史规律、推动社会进步的高度,投身于时代的火热实践之中,积极推动党和人民新闻事业发展,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担当重任。

就专业素养而言,近现代著名新闻记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具有崇高的新闻职业操守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他们不辞艰辛,深入采访,深度思考,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用事实说话,用真相说理,拒绝虚假新闻,反对胡编乱造。“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范长江、邹韬奋、穆青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能写出《动荡中之西北大局》《萍踪寄语》《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至今仍为人们传颂的新闻名作不是偶然的,这些前辈们为了一篇报道往往奔波数百里、上千里,采访上百人,深入下去采写,精心凝练思想,每一篇名作背后都浸透了辛勤的汗水。泡在会上、盯着网上要新闻,那是出不了名记者的。只有认真落实“三贴近”要求,深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深入到人民群众中“挖新闻”,切实把前辈们“脚板底下出新闻”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才能写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甚至传之久远的报道。

收入本丛书的著名记者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宽广的视野,并且把不断学习视为重要的人生信条。新闻记者前辈如胡愈之、爱泼斯坦、穆青、范敬宜等,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他们总是每次采访前先做“功课”,时时学习,处处学习。正是他们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以及优美的文字,使得新闻作品充满了深厚情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被读者争相阅读,广为传诵。当代新闻记者要在新形势下作出成绩,也必须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提高自身素质。要深入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增强全球传播意识。加强现代经济、法律、文化和各种科技知识的学习,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新闻传播规律和传播艺术,善于运用信息、数字、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新闻工作。尤其是在全媒体时代搞新闻,是以知识、技术、信息为竞争力的,必须要把前辈们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发扬光大,争做新闻高手。

在改革开放的恢弘背景下,新闻出版业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实现了空前的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新闻出版大国,全国共有十多种传播业态在发展,报纸、刊物、图书、广播、电视、电影等主流媒体均在世界前列,新媒体更是全球领先,新闻工作者达40多万人,新闻出版、广电、互联网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可谓规模巨大。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新闻出版广电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虽然已经是新闻出版广电大国,但还不是新闻出版广电强国,我们继续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开拓创新的任务还很艰巨。为了实现新闻出版广电业的科学发展,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新闻出版广电强国,新时期的新闻记者们还需持续不断地努力奋斗,开拓进取。要继承前辈记者的精神品格,发扬前辈记者的优良传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到新闻事发地、灾区、战场、疫区等地实地采访,用一篇篇报道、一张张图片、一组组镜头,生动书写中华民族富起来、强起来的宏伟历程,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祖国统一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氛围。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建设新闻出版广电强国作为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开启了新的征程。回首往昔,岁月峥嵘;展望未来,前景光明。当此之时,我们编辑出版《中国名记者》系列丛书,展示一百多年来优秀新闻记者的责任与担当,业绩与精神,总结其新闻实践的经验和价值,不仅是对前辈新闻记者的缅怀和纪念,也是为了引导和激励今天的新闻记者踏着前人的足迹,更加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努力成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新闻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名记者(第6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柳斌杰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59706
开本 16开
页数 3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34
CIP核字 2016052909
中图分类号 K825.42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3: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