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舆图世界中的新疆故事(丝路撷珍)
内容
编辑推荐

王耀著的《舆图世界中的新疆故事(丝路撷珍)》立足于清代新疆舆图,图文并茂地讲述新疆历史故事,内容涉及乾隆皇帝、香妃、笑幻道人、凯瑟琳夫人、瑞典传教士、关帝庙、格登山碑等。通俗的语言、扎实的考证、稀见的古地图、独特的视角,带您走入色彩斑斓的真实新疆。

内容推荐

拨开层层迷雾,如侦探般细查古人留下的蛛丝马迹,逐步拼凑、还原直至接近历史的真相,王耀著的《舆图世界中的新疆故事(丝路撷珍)》是进行古今对话的有趣探索。世间百态,林林总总,在这新疆故事里鲜活起来。

目录

第一章 舆图与皇权

 乾隆皇帝、传教士与新疆大地测量

 远嫁皇帝的西域女人:满身溢香的嫔妃与她的传奇

 青内阁大库藏《晗密图》的坎坷身世

第二章 舆图与上人

 张穆、《西域舆图》及士人交游

 满洲人西游记:七十一与《西域闻见录》

 不只是汉代西域故事:李光廷与《汉西域图考》

 笑幻道人、庚成年、奸商与《新疆地舆总图》

第三章 舆图与洋人

 异域百态:凯瑟琳夫人眼中的喀什噶尔

 “秦尼巴克”与它的主人

 一组字母背后的故事:恒慕义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新疆全图》

第四章 舆图与信仰

 义士的大地勋章:成卒黄桂芳与新疆“方神庙”

 “神佑新疆”:天山南北的关帝庙

 种瓜得豆、种豆得瓜:喀什噶尔的瑞典传教团

第五章 舆图与民族

 八旗西戍:天山南北的猛士

 锡伯族西迂:我为皇帝守西陲

 土尔扈特东归:从伏尔加河到开都河的蒙古马队

第六章 舆图与地理

 点将台:清代新疆城市图谱

 双城记:阿克苏的新城与旧城

 跨越西天山的苍凉古道——记《进呈伊犁由那林河草地至唁什噶尔图说》

 永恒是什么:《新疆全图》中的帝国丰碑

后记

试读章节

光绪十八年(1892),萧雄在《西疆杂述诗》中将“和卓坟”较早地称为“香娘娘庙”,记载“庙形四方,上覆绿磁瓦,中空而顶圆”,善男信女常来祭拜求福。该书后被收入《关中丛书》等文集,流传较广。后来的一批猎奇笔记类著述,如《满清外史》《满清稗史》《清稗类钞》《古今宫闱秘闻》《清朝野史大观》《今烈女传》中,出现了关于“香妃”“香妃墓”的各种不同演绎,“香妃”形象也逐渐丰满,逐步被塑造成为“体有异香”的西域奇女子。

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今烈女传》中演绎,清朝平定西域后,得到一位美女,乾隆皇帝收为妃,深得乾隆喜爱。然而香妃心怀家恨,阴藏叛逆之心,表示要以死报父母被杀之仇。乾隆感念她的悲壮之志,施以恩惠,将她养起来。太后得知后,乘乾隆外出郊祭的时候,下令处死香妃。乾隆回官知悉后,悲痛不已。这个故事用小说家的笔法,杜撰出了强悍的太后、深情的乾隆、如烈女般的香妃和虚无的家仇等极具故事张力的形象和情节。

宣统三年(1911),李孟符著《春冰室野乘·国朝烈女传》中,则更进一步,进行了更大的发挥和扩展。该书记载王妃“有绝色之美”,“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在平定新疆时,乾隆皇帝就已经知道西域香妃的传说;战后,统帅兆惠生擒香妃并送至北京,乾隆收入宫中。香妃每见乾隆,如冰霜般冷淡,百问不答一言。乾隆派宫女去劝,香妃亮出匕首说,家破亲亡,决心以死报之,皇帝如果强迫,我就如愿了。宫女欲夺匕首,香妃说,你们要强夺,我就自杀。宫女未敢多言。乾隆听说也没办法,只好宽容待之。为解香妃故土之思,乾隆仿建西域市集、礼拜堂等。过了几年,太后乘乾隆去天坛祭祀,召来香妃问话。香妃答道,我不能复仇雪耻,但求一死。太后遂命人将其绞死。这个故事更加细腻,添加了更多细节描述。乾隆皇帝讨好香妃的情节,有些地方颇类似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博冷面美人褒姒一笑的故事。

1914年,在北京紫禁城西华门浴德堂展出了一张《香妃戎装像》(如图12),在展览中附有三百字左右的《香妃事略》。画像上的香妃,身穿紧身铠甲,腰佩宝剑,英姿飒爽,有英武之气和秀丽之美。

据研究,这幅画像确实出自清朝内廷,只不过画像中是乾隆皇帝的女儿,一位喜欢戎装的公主,而不是容妃或所谓的“香妃”。我们只能说,这次展出有哗众取宠之嫌。不过,这确实是第一次向公众展现所谓“香妃”画像,在人为构建“香妃”形象上,迈出了由文字描述到鲜活画像的重要一步,为不少好事者所追捧。

1916年,蔡东藩在《清史通俗演义》中,更是编造虚构了几千字的一段故事,背景来自历史,情节基本为杜撰。故事是说香妃原为敌酋王妃,平叛后清军将叛匪家属押解到北京,乾隆皇帝在庆祝大典上发现了“绝色妇人”香妃,收之入宫,但是香妃不愿顺从,后被太后绞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京剧《香妃》《香妃恨》。《香妃》的情节更加离奇:乾隆皇帝听说香妃美艳绝伦后,才决定发兵征讨新疆,生擒敌人妃子香妃,带入皇宫,香妃不从,被太后药死。《香妃恨》的情节则与《香妃事略》基本相同。

1982年天津京剧团推出了新编京剧《香妃》,主要情节是:香妃随其兄图尔都帮助清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叛乱后,应召入京,后选为乾隆妃子。这时,新疆的一股武装因过去受到蛊惑逃往沙俄,现在幡然悔悟,意欲回归祖国。乾隆听从香妃意见,宽宥他们回归祖国,加以安抚。但是奸臣阿睦暗中破坏阻挠,派刺客行刺乾隆未遂,诬陷香妃是行刺的内奸。太后听信谗言,囚禁香妃并定为死罪。后来乾隆查明真相,救出香妃,处死阿睦。

京剧《香妃》这个故事中,除了刺杀乾隆等情节荒诞外+基本有历史的影子。容妃是香妃的原型,其兄确实是图尔都;幡然悔悟后回归祖国的武装,应该是乾隆年间从伏尔加河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而奸臣阿睦,历史原型应该是反叛清朝的准噶尔部的阿睦尔撒纳。

总之,目前所见清代史籍中,并未发现容妃“体有异香”等曼妙传奇的记载。真实的历史上,她仅是较受乾隆恩宠的一位西域维吾尔女子而已,她与乾隆过的也仅是较为和睦的皇室生活而已。在修订这篇文章时,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比对容妃画像(图9)和乾隆画像(图10)来看,两人很有夫妻相。

P13-16

序言

我是历史专业出身,主要研究新疆历史和中国古地图,因此,我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尝试着利用中国古地图来讲述新疆历史。

古地图在中国古代称为“舆图”。中国古人信奉“天圆地方”的观念,多用“舆”这一原意为车的方形车架的字来代指方形大地,进而将承载山川、河流、城镇等事物的地图称为“舆图”。

舆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和人文信息,是传递古代历史状况的重要图像史料。在大众传播领域,与浩瀚、晦涩、繁冗的古代文献相比,舆图具有形象化、符号化、直观性等特点。如果利用好舆图的这些特点,来讲述历史故事,将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本书就是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利用舆图来讲述新疆故事。

那么,何为“新疆故事”?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新疆”,在本书中主要是泛指1759年乾隆统一后的伊犁将军辖区,与今日新疆大部分重合;二是“故事”,“故”强调的是过去发生的,“事”则涉及与新疆相关的一切,“故事”也可简单理解为历史故事。

在讲述新疆故事时,本书追求叙事的真实。这与我的学科背景有关,历史学讲究有一分证据、讲一分话。因此,凡是书中出现的年代、人名、地名、事情经过、人数等,都是于史有据,而不是虚构捏造。各位在阅读时,对于故事的真实性是可以放心的。这不是一部学术著作,因此没有按照学术规范逐条出注,但是我将主要参考文献列于每个故事后面,表示对于前辈学人和知识的尊重。同时,如果读者对于某一故事感兴趣,想进行延伸阅读,不妨参阅一下。

此外,本书利用舆图讲述新疆故事,在这一主线基础上,同样注重使用老照片、画像、拓片等各类图像。书中共计收录有100多幅各类图像,来图文并茂地展现历史上的新疆。各位读者如果时间有限,不妨单独读一下图,也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捷径。当然,如果通览图与文,则是更佳。

重申一下,这不是一部学术著作,我是试图写作一本通俗的新疆历史读物。

我出生在山东,求学和工作在北京,并没有长期在新疆的生活经验。每次去新疆出差,长则不超过一个月,短则一周。我的新疆知识,更多来源于各类古籍、学界的研究和自己的思考,本书也只是讲述我理解中的新疆——“多元新疆”或“缤纷的新疆”。

“多元”,通俗来讲,就像是万花筒,缤纷多彩;也像是夜晚的星空,繁星点点。新疆,自古至今,就是缤纷多彩、繁星点点的。

新疆有沙漠、绿洲、高山冰川、草原等多种地貌,生活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满族等13个世居民族,这13个民族使用着11种语言,信仰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这里的地貌、民族、宗教信仰、文化、语言都是十分多元的,共同存在于新疆大地上。

我要讲述的就是这个缤纷多彩的新疆,是超出瓜果飘香、能歌善舞、达坂城的姑娘等符号化描述的新疆。

——曾经设计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的法国传教士蒋友仁是如何参与乾隆朝新疆舆图绘制的?

——乾隆、西域、香妃,会演绎出怎样的传奇故事?乾隆皇帝有没有一个西域嫔妃?香妃是否确有其人?

——绘制《西域舆图》的张穆,有着怎样的人生际遇?他为何失去考取功名的资格,潜心于西北史地学研究?

——“七十一”这个名字为何如此奇怪?他的西游记——《西域闻见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流落坊间的《新疆地舆总图》绘制于光绪年间,为何会钤印有康熙年间的名人印章?

——从21岁到38岁的17年间生活在南疆喀什的英国外交官夫人凯瑟琳,晚年生活在英吉利海峡的泽西岛上,会如何回忆她的异域岁月?她的丈夫马噶特尼是一个中英混血儿,身上流淌着太平军女战士的血液.这是一个怎样的心酸故事?

——新疆的“方神庙”、遍布天山南北的“关帝庙”以及坚守喀什46年之久的瑞典传教团,这是一些怎样的关乎信仰的故事?

——数万八旗子弟西戍天山南北,锡伯族自东北西迁新疆,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一路杀回伊犁,这是一些怎样的壮阔史诗?

——踪迹难寻的古城,苍凉的古道,傲立在格登山上的石碑,这些刻写在大地上的历史符号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热血往事?

……

这些有趣的小故事将在书中一一道来。

后记

这本书写作完成于2016年的2月到5月间,素材主要来自我近年在新疆研究领域的积累。在选题和写作中,因为融合了我的专业也是我的兴趣所在——中文古地图和新疆历史研究,所以写作过程比较愉悦。

在我心目中,新疆不是单一色调的,它从来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的融会之地、多元之区。可惜,媒体中呈现的新疆以及民众眼中的新疆,都不是这样的。这一现实,是这本小书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本书的写作得到多位师友的帮助,在此一一致谢:

全国政协伊丽苏娅女士对香妃一文中部分写作内容,做出提示,谨致谢忱。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余太山先生对《汉西域图考》一文中“西域”的范围及《西域闻见录》中“七十一”名称问题,提出中肯建议,深表谢意。

感谢中央民族大学顾松洁女士帮助询问佟丽娅的父亲,感谢佟丽娅父亲及佟丽娅允许在书中使用其照片,为本书添彩。同时,要感谢中国新疆网的王君女士,在“微新疆”公众号上先期推送了三篇文章,获得较高关注。

五洲传播出版社郑磊主任,在我设想写作该书时,即表现出极大兴趣并给予极大鼓励;在出版环节,更是大力支持、慷慨投入,在此表达诚挚谢意。同时要感谢五洲传播出版社宋博雅女士的辛勤工作和认真审校。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亲。因为初次写作通俗故事,所以深浅不知,每篇写完后,都会让我父亲阅读,并以普通读者身份提出意见,使文章尽量通俗易懂。感谢这本小书的第一个读者——我敬爱的父亲!

王耀

2016年12月3日志于京北回龙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舆图世界中的新疆故事(丝路撷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王耀
绘者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535951
开本 16开
页数 1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7-02-01
首版时间 2017-02-01
印刷时间 201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2016309008
中图分类号 K294.5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5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8: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