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四世同堂(青少年彩绘版)/春雨经典中外文学精品廊
内容
编辑推荐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内容推荐

中国古典文学著作浩如烟海,精华与糟粕并存。“中国古典文学精品廊”精选了历史演义、世情言情、神魔精怪、侠义公案等共14部,均是历经岁月淘洗、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与影响力、代表了某个类别的最高艺术成就的经典名著。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四大名著”暂且不说,本丛书还收集了融历史演义与神魔幻想为一体的《封神演义》,最经典的通俗历史教科书式的《东周列国志》,在民间流传最广的侠义小说《七侠五义》,以花鬼狐妖摹状人情世态、堪称文言短篇小说巅峰之作的《聊斋志异》

将这些不朽的传世名著改写为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文本,将那些最精彩的故事、最生动的形象、最动人的感情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你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一一领略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老舍著的这本《四世同堂》(青少年彩绘版)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这是一部满含血与泪的中华民族忍让与抗争史,是一部深刻反映中华民族特质的家国传奇,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目录

苟活与抗争——《四世同堂》的史诗价值与艺术成就

中外名家眼中的老舍和《四世同堂》

第一部 惶惑

第二部 偷生

第三部 饥荒

名言大观

试读章节

祁老太爷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

七七抗战那一年,祁老太爷已经七十五岁。儿子已经是过了五十岁的人。而儿媳的身体又老那么病病歪歪的,所以祁老太爷把长孙媳妇叫过来。老人用小胡梳轻轻地梳着白须,半天没有出声。长孙媳妇没入过学校,所以没有学名。出嫁以后,才由她的丈夫像赠送博士学位似的送给她一个名字一一韵梅。老太爷以为“韵梅”和“运煤”既然同音,也就应该同一个意思,“好吗,她一天忙到晚,你们还忍心教她去运煤吗?”这样一来,连她的丈夫也不好意思叫她了,于是她除了“大嫂”“妈妈”等应得的称呼外,便成了“小顺儿的妈”;小顺儿是她的小男孩。

祁老人把白须梳够,又用手掌轻轻擦了两把,才对小顺儿的妈说:

“咱们的粮食还有多少啊?”

“还够吃三个月的呢!”

“咸菜呢?”

“也够吃的!干疙瘩,老咸萝卜,全还有呢!”

“好!”老人满意了。有了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就是天塌下来,祁家也会抵抗的。可是老人并不想就这么结束了关切,他必须给长孙媳妇说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日本鬼子又闹事呢!哼!闹去吧!庚子年,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连皇上都跑了,也没把我的脑袋掰了去呀!八国都不行,单是几个日本小鬼还能有什么蹦儿?咱们这是宝地,多大的乱子也过不去三个月!咱们可也别太粗心大胆,起码得有窝头和咸菜吃!”

“瑞宣还没回来哪?”老人问。瑞宣是他的长孙。

“他今天有四五堂功课呢。”她回答。

“哼!开了炮,还不快快地回来!瑞丰和他的那个疯娘们呢?”老人问的是二孙和二孙媳妇——那个把头发烫成鸡窝似的妇人。

“他们俩一一”她不知道怎样回答好。

“年轻轻的公母俩,老是蜜里调油,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真也不怕人家笑话!”

小顺儿的妈笑了一下:“这早晚的年轻夫妻都是那个样儿!”

“我就看不下去!”老人斩钉截铁地说。“都是你婆婆宠得她!我没看见过,一个年轻轻的妇道一天老长在北海,东安市场和——什么电影园来着?”

“我也说不上来!”她真说不上来,因为她几乎永远没有看电影去的机会。

“小三儿呢?”小三儿是瑞全,因为还没有结婚,所以老人还叫他小三儿;事实上,他已快在大学毕业了。

“老三带着妞子出去了。”妞子是小顺儿的妹妹。

“他怎么不上学呢?”

“老三刚才跟我讲了好大半天,说咱们要再不打日本,连北平都要保不住!”小顺儿的妈说得很快,可是也很清楚。“说的时候,他把脸都气红了,又是搓拳,又是磨掌的!我就直劝他,反正咱们姓祁的人没得罪东洋人,他们一定不能欺侮到咱们头上来!我是好意这么跟他说,好教他消消气;喝,哪知道他跟我瞪了眼,好像我和日本人串通一气似的!我不敢再言语了,他气哼哼地扯起妞子就出去了!您瞧,我招了谁啦?”

老人愣了一小会儿,然后感慨着说:“我很不放心小三儿,怕他早晚要惹出祸来!”

正说到这里,院里小顺儿撒娇地喊着:“爷爷!爷爷!你回来啦?给我买桃子来没有?怎么,没有?连一个也没有?爷爷你真没出息!”

小顺儿的妈在屋中答了言:“顺儿!不准和爷爷讪脸!再胡说,我就打你去!”

小顺儿不再出声,爷爷走了进来。爷爷(祁天佑)是位五十多岁的黑胡子小老头儿。他现在是一家三间门面的布铺掌柜。他的脚步很重,每走一步,他的脸上的肉就颤动一下。做惯了生意,他的脸上永远是一团和气,鼻子上几乎老拧起一旋笑纹。今天,他的神气可有些不对。他还要勉强地笑,可是眼睛里并没有笑时那点光,鼻子上的一旋笑纹也好像不能拧紧;笑的时候,他几乎不敢大大方方地抬起头来。

“怎样?老大!”祁老太爷用手指轻轻地抓着白胡子,就手儿看了看儿子的黑胡子,心中不知怎的有点不安似的。

黑胡子小老头很不自然地坐下,好像白胡子老头给了他一些什么精神上的压迫。看了父亲一眼,他低下头去,低声地说:

“时局不大好呢!”

“打得起来吗?’’小顺儿的妈以长媳的资格大胆地问。

“人心很不安呢!”

祁老人慢慢地立起来:“小顺儿的妈,把顶大门的破缸预备好!”

P2-5

序言

苟活与抗争——《四世同堂》的史诗价值与艺术成就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其代表作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1944年起,老舍先生开始创作《四世同堂》,至1948年完成全书,成为他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包括《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分,总规模达百万余言。197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三卷本《四世同堂》。

老舍先生自己曾这样评价说:“我自己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因为它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先生认为:“老舍《四世同堂》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能在平和的自然状态中,呈现出正的力量,表现出了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人的不屈,由此突出了邪不压正的观念。”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让·马瑞尔·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曾给《四世同堂》的法文版写序《师者,老舍》,他说自己尤喜中国现代小说家的作品,如鲁迅和巴金,“我发现老舍小说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国界的。”在序言的结尾,克莱齐奥还写道,“老舍以大师的眼光,给我以启迪。”《亚洲周刊》评价《四世同堂》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四世同堂》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是北平一个叫小羊圈的胡同。小羊圈胡同住着祁老太爷、钱默吟、冠晓荷等十七八户人家。七七事变中,卢沟桥的炮火也让小羊圈胡同里的各个家庭、各色人等开始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祁家,祁老人不问国事,唯愿能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长孙瑞宣,徘徊于报国与尽孝间;老三瑞全,投笔从戎,积极抗战。钱家,诗人钱默吟的小儿子壮烈殉国,家破人亡,他在遭日本人毒打、侥幸活命之后,愤然离家出走,寻求报国的机会。冠家,冠晓荷夫妇卖身投敌,以汉奸的面目过着蝇营狗苟的日子。最终,祁老人的醒悟,瑞宣的寻找,钱诗人的宣传,让整部作品充满了凛然浩气。小羊圈胡同生活的人们在经历了血火交会的磨炼之后,逐渐觉悟,用不同形式的斗争迎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那么,《四世同堂》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四世同堂》从卢沟桥事变写起,直到抗战胜利结束。其中,那个历史阶段所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平津沦陷、淞沪抗战、南京失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等都在小说中有着或详尽或简略的反映,其价值首先体现为历史价值,它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同时,小说又是艺术的,它以抗战烽火中祁家祖孙四代为中心,通过对祁家和小羊圈胡同人们苦难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北平人民的亡国之痛,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和汉奸走狗的滔天罪行,歌颂了抗日志士的爱国精神。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四世同堂》就是一部民族史诗!

浓郁丰厚的北平民俗风情在小说中俯拾皆是,这为我们通过小说了解古老的中华文明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艺术窗口。同时,作品中处处显现出来的家国思想又足以让我们感受到老舍先生对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解和继承。在农耕文明基础上所形成的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家国观念和群体意识,并不是腐朽与封建的代名词,更不应受到现代人浅薄的冷嘲热讽;现在甚至未来,我们依然需要这种家国观念和群体意识。当然,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尤其是在家与国、个人与群体都受到外来侵略势力打击的情形下,居于社会底层的民众,首先考虑的仍然是两种对立成分中的前者。作品中,无论是祁老太爷、钱默吟,还是冠晓荷等,都不断地纠缠、徘徊于两种关系之中。只不过在对立关系的处理中,冠晓荷等人已经彻底丧失了国家和民族情怀,完全沦落为侵略者的帮凶。而当忍让屈辱到连最低的要求都得不到保护时,祁老太爷与钱默吟之类的人就会丢掉忍让与屈辱,作出拼命式的反抗。他们既有弱国寡民、屈辱忍让、明哲保身的秉性,又能为民族大义而觉醒进而奋斗,最终成为民族的英烈。

作为一部小说,其艺术表现手段和表现力往往是需要我们在赏读的过程中自觉关注的,就《四世同堂》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来看,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首先是小说中那让读者产生特别的亲切感的京味语言。老舍自幼生活生长于北京,熟悉北京风俗人情,熟悉百姓生活,通过他的艺术加工,北京土语成为响脆晓畅、俗不伤雅的“京味儿”,这是艺术化了的活生生的大众语言;而这种“京味儿”又是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完美融合。当作品中写到“中秋时候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北平之秋是人间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的时候,当我们再将和平时期北平金秋市面的美景与沦陷之后北平城满目疮痍、百业凋敝作对比阅读的时候,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是否也就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

而辛辣的讽刺和嘲笑是这部小说的另一显著特色。这首先表现在情节处理上。一个小小的胡同,涵盖的是市井人生,是社会万象。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固有的生活经历,都有自己与他人不同的独特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他们的故事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家庭的、个人的“传记”,而各色人等的故事本身也形成了或对比,或映衬的关系,尤其是对比中见讽刺、见嘲笑。可以说,在经历无数跌宕起伏、意想不到、震惊愤怒、喜悦惊奇之后,作为读者的我们,一定会始终相信“善恶终有报”这个通俗但又深刻的人生哲理。其次,这也体现于对小说故事背景的利用上。《四世同堂》的背景是抗日战争之前到抗日战争胜利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每个人所面对的是最痛苦的经历、最黑暗的时段、最磨砺人生的时光,然而老舍先生并没有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去痛批日本人,而是用一种冷峻、一种幽默来处理这种深刻的感情,这种幽默、这种冷静和热情的交织,使得作品在表面上的淡若清风、似有还无、蜻蜓点水般的描写中,揭露出侵略者丑恶无耻的嘴脸。

感谢老舍先生,他的《四世同堂》为我们艺术地表现了在民族危难的历史时刻,先辈们不懈的抗争;也感谢老舍先生,用辛辣的笔墨揭露了那些苟活者卑劣的嘴脸。

苟活者在殷红的血色中,并不能看见希望的方向;抗争者在烈火的涅槃中,把民族解放、人民解放的责任扛在肩上。

书评(媒体评论)

老舍是一个讽刺小说家,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都以讽刺出之。然而决不如鲁迅那么刻薄,反而令人觉得他是一个可亲可爱的长者,这或者要感谢他那北方人的忠厚气质。

——苏雪林

生活中的父亲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

——舒乙

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朱光潜

舍予是经过了生活的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的“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所以他的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

——胡风

老舍的作品有时给人感觉软,绕半天圈子不切题,正是有些失之厚道,舍不得,对北京小市民太热爱。他也没法儿不这样,那些人没一个外人,都是亲戚里道街里街坊的。

——王朔

我自己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因为它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

——老舍

老舍《四世同堂》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能在平和的自然状态中,呈现出正的力量,表现出了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人的不屈,由此突出了邪不压正的观念。

——孔庆东

我发现老舍小说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国界的……老舍以大师的眼光,给我以启迪。

——[法]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四世同堂(青少年彩绘版)/春雨经典中外文学精品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老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203991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6
出版时间 2017-04-01
首版时间 2017-04-01
印刷时间 201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9
CIP核字 2017019816
中图分类号 I246.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9
16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