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国微电影的发展与研究
内容
目录

第一编 总论

 我国微电影研究的态势及其文化意义阐释李建强

 微电影的定义之辩杨晓林

 微电影是什么——微电影本体论之辨析 李建强

 微电影的起源、发展和分类徐莹

 微电影的命名史——网络电影·新媒体电影·微电影 陈 吉

 当下微电影研究中的问题之辩杨晓林

 微电影研究有愧于微电影创作李建强

 微电影如何走向成熟和壮大 童加勃

 微电影的公众基础与文化含量舒克

 从技术走向艺术的微电影李建东

 关于“网络大电影”概念的厘清孔令斌

 网络大电影兴起的必然性及其产业意义 高 越

 走进“互联网+”的网络大电影——对市场竞争中网络大电影产业的思考 梁天明

 网络大电影对院线电影的打破与重建李 晗

 争议中前行:网络大电影观察康婕

 浅谈中国网络电影制片营销特点与其史前史 李 涛 张英棣

第二编 特征论

 微电影审美本体初探胡文谦江萌

 网络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观看体验——基于对《捉妖济》与《捉妖记》比较 杜志红 李文茜

 微电影创作艺术化的美学追求 李 蓉

 网络大电影:审美娱乐化的游戏文本 张文杰

 新媒体环境下电影业传播方式的变化——浅析院线电影与网络电影的异同 齐甜甜

 试论网络大电影的兴起和特征 熊江卫

第三编 创作论

 微电影需要行业标准童加勃

 微电影四重奏李建强

 浅论微电影的叙事艺术 梁天明 史枢

 “小”题“大”做——中国微电影创作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陈 瑜 龚金平

 志于道(规律),游于艺(技艺)——微电影艺术叙事策略探析王运歌王舒

 电影短片融入网络平台后创作与发展研究 沙梦华

 微电影:微思维文化的双刃剑罗慧林

 微电影创作的艺术操守王玉明

 “个人”与“人”——浅析短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董璨

 论微电影“四微”特征下的内容策略王舒

 碎片化叙事:视觉文化的审美新视角——论微电影的草根视角、审美风格及其商业模式带来的缺憾张文杰王运歌

 微电影的剧作——避免微电影的故事空心化 祁晓萍

 本土微电影制作与现状论述 胡良钰

 微电影《望岳》创作笔记蒋超

第四编 类型论

 艺术微电影简论周倩雯

 宣教类微电影的“主旋律化”及其方式杜志红

 公益微电影创作问题及思考徐 莹

 商业公益微电影,如何“叫好”又“卖座”仲延武

 区域公益微电影的价值诉求和话语表达 曾祥敏王嘉婧

 浅谈公益微电影的创作——以天枢传媒拍摄的公益微电影创作经验为例 史枢冯姗姗梁天明

 中国高校公益微电影探析——关注在校大学生群体手机过度依赖的危害 贾喜平

 我看“小时代”中的公益微电影 包磊

 从传播学“5W”模式初探微电影广告赵凯

 微电影广告初探许海潮 潘仁炎

 讲故事的艺术——《微电影广告略谈》提纲 丁文霞

 青春微电影与青年亚文化关系解读刍议 王剑飞

第五编 鉴赏论

 微电影“三品” 李建强

 中泰两国公益微电影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以公益广告微电影为例 唐劲松蔡黎黎

 中外艺术微电影比较研究杨恩慧

 我国微电影研究的一个视角——名人微电影与草根微电影的比较研究 李建强

第六编 实践论

 创业新锐梦想起飞——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微纪录片创新平台的探索 张国斌林晓琳林琳孙泽敏

 审视与内省:第六届甘肃省大学生DV创作大赛获奖作品综述李克

 国际合作持续发展——上戏微电影工作介绍和总结魏东晓

 高校微电影的创作现状与发展对策——以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学生创作为例 林国淑 高 媛

 两头在社区中间靠专家——耳聋遗传预防的微电影传播思考杜晓建

附录

 微电影理论、创作、产业之道——首届中国微电影发展学术研讨会侧记 杨恩慧

 崇川福地聚英才微影之梦添新翼——第二届中国微电影发展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

后记

内容推荐

李建强、童加勃主编的《我国微电影的发展与研究》是一本凝聚了电影评论、电影理论工作者对微电影这一新生事物拳拳之心的著作。从本体论、特征论、创作论、类型论、鉴赏论、实践论入手,对当今微电影发展中急需理顺的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它不是那种面面俱到、头尾完整的教材式专著,但每篇文章都有闪光点,总体而言达到了相当理论深度的学术论著。本书是当前我国理论界对微电影最新认识的集中展示,也代表了我国理论界对微电影研究的最新水平,可作为高校影视传媒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影视创作人员或广大读者阅读。

编辑推荐

李建强、童加勃主编的《我国微电影的发展与研究》是一本凝聚了电影评论、电影理论工作者对微电影这一新生事物拳拳之心的著作。

新世纪10年以来,随着微电影创作和生产的异军突起,对微电影的研究也如影随形,出现了一股热潮。特别是近年来,微电影发展中的诸多重要问题都在研究中得以爬梳和深化。这些或新的开拓,或更有力度的阐述,既拓展了微电影研究的范畴,也呈现了理论批评界的眼界和胸襟。微电影研究像是一个窗棂,折射出中国电影理论批评新的历史方位和重要文化意义。据此可以预期,微电影的探索与发展正未有穷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电影理论批评引完全可以引领潮头,为世界电影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国微电影的发展与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建强,童加勃主编
译者
编者 李建强//童加勃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13164438
开本 16开
页数 5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22
出版时间 2017-02-01
首版时间 2017-02-01
印刷时间 201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732
CIP核字 2017006384
中图分类号 J992
丛书名
印张 32.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1
171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1: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