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传世名剧故事(灰阑记琵琶记幽闺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刘炎平、解艾玲主编的《中国古代传世名剧故事》其中包括:《灰阑记》、《琵琶记》、《幽闺记》等经典古代传世名剧故事,本书从浩如瀚海的中国古典戏剧作品中精心挑选出三部传世名作,将其改写成通俗易读的戏剧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

内容推荐

刘炎平、解艾玲主编的《中国古代传世名剧故事》其中包括:《灰阑记》介绍:写马均卿有妻胡氏、妾海棠,胡氏与郑州府令史赵某通奸,将马毒死,反诬海棠,并谋夺其亲子寿郎。郑州府府尹苏顺受赵令史蒙蔽而错断,移开封府尹包拯复审。包拯以石灰撒一圆圈,置寿郎于圈中,令胡氏和海棠尽力拉拽,谓将寿郎拉出圈外者为亲母。海棠因痛惜亲子,不忍重拉,而胡氏不顾寿郎死活,将其拉出圈外。包公断海棠为亲母,置胡氏和赵令史于法。

《琵琶记》介绍:故事讲述了一位书生蔡伯喈在与赵五娘婚后想过幸福生活,其父蔡公不从。伯喈被逼赶考状元后又被要求与丞相女儿结婚,虽不允,但牛丞相不从而依之。当官后家里遇到饥荒,其父母双亡,他并不知晓。他想念父母,欲辞官回家,朝廷却不允。赵五娘一路行乞进京寻夫,最后终于找到,并团圆收场。这“三不从”是高明重点刻画蔡伯喈全忠全孝的关目。

《幽闺记》介绍:《幽闺记》又名《拜月亭》,是“荆、刘、拜、杀”四大南戏之一。相传是元代施惠和范居中、黄天泽、沈洪等一起合写的,明朝时期有些人说是施惠一个人的创作。这本戏的故事流传较早,在元朝杂剧里也有过关汉卿的《幽闺佳人拜月亭》和王实甫的《 才子佳人拜月亭》等作品。

《中国古代传世名剧故事》是一本传统文化类书籍。

目录

灰阑记

附评:出奇制胜荻阑记  

琵琶记

附评:泪血斑斑琵琶记 

幽闺记

附评:阴差阳错幽闺记

试读章节

北宋年间,郑州老妪张门刘氏与儿子张林、女儿张海棠一道度日。因家业凋零,无人养济,出于无奈,刘氏不得不让姿色出众、琴棋书画、吹弹歌舞无不精通的女儿张海棠在勾栏卖俏求食。

儿子张林见自己祖上七辈都是科第人家,而自家妹子却做着这种辱门败户的下贱勾当,觉得自己在人前无颜出入,为此曾多次与刘氏发生口角。

刘氏训斥张林:“你既怕你妹子辱没了你,何不自家出外去赚钱来养活老身,说这些闲话做什么?”

张海棠也道:“是呀!哥哥既要做好男子,就把母亲养活了,不比什么都好?何必只拿妹子出气!”

张林听得恼怒交加,朝张海棠破口大骂道:“泼贱人!你做这等没有颜面的事还在我面前做脸,你不怕人笑你,我还怕人笑我呢!看我打你这个泼贱人!”

说着便要揪住张海棠挥拳乱打,却被刘氏在一旁拦住道:“你没本事赚钱养家,妹子能赚钱你反倒打她。你别打她了,打我吧!”

张林无奈,只好气咻咻收回拳脚道:“好好好,母亲,别闹了!不要闹得家烦宅乱的枉惹旁人耻笑!我反正在这个家也待不住了,不如索性往汴京找我舅舅去做点营生,说不定还有出头之日。常言道男儿当自强,我堂堂男子汉七尺长的身子,出门还怕会饿死不成!”回头又冲张海棠吼:“兀那小贱人!我去之后,你要好好儿看觑母亲。若有个好歹,看我回来会饶了你!”说罢气呼呼破门而去。

儿子离家出走,衣食没有着落,刘氏经常对女儿发脾气,张海棠气不过,眼泪汪汪哭着道:“母亲如此生气吵闹,几时是了!还不如将女儿嫁与那马员外算了!”

“好女儿,为娘何尝没有这样想过。”刘氏见女儿啼哭,跟着变了口气道:“可你是为娘的衣食饭碗,为娘如何割舍得下?再说那马员外家有悍妻,远近闻名,你到他家经受得了?为娘就为此举棋不定呢!”

那马员外姓马名均卿,幼习儒业,颇通经史。只因他家中有几贯钱钞,人们都称他“马员外”。他平日喜欢出入风流场所,与张海棠已有数年交情。他要娶她,她也情愿,只是因为张林反对,刘氏不点头,此事才一直说不顺遂。

这天听说张林和刘氏吵闹了一场离开了家门,家中只剩刘氏和张海棠母女两人,他便有意带着银两前来求亲。

进门便听见母女两人正在吵闹。他招呼得一声,待张海棠出来,忙低声问:“怎么,又与你母亲吵闹了?”

张海棠回答:“是呀!正为咱们的事争吵呢!我再三与母亲说,不如乘哥哥不在许了这门亲事,可我磨掉了半截舌头,她就是不答应……”

“别忙,别忙。”马员外安慰张海棠,“让我进去和她老人家说。她不就是想多要些银两么?我有钱,多给她一点儿不就成了?”

张海棠道:“看她今天说话,倒有点答应的意思。”

马员外道:“看来是我修的缘分到了。且教我进去与她老人家当面说说!”

刘氏一见马员外就说:“员外,我两个孩儿都不孝顺,气得老身一肚皮不舒服。你讨些砂仁来送我,做碗汤吃。”

“咳!自家孩儿,生什么气。”马员外见她开口要东西,知道是个好兆头,遂喜笑颜开开导她:“我那里有的是砂仁苡米,待会儿教人多送些过来便是,奶奶想怎么吃便怎么吃……”

说着说着,见刘氏面色和缓过来,他乘机变了口气道:“哎奶奶!我今天特意登门,是有事想和您老人家商议……”

刘氏和颜悦色问:“什么事?”

马员外答道:“不就是我和令爱的亲事么?奶奶您比谁都清楚呀!”  “噢,是那事。”刘氏故作不屑道,“此事老身还要好好想一想呢!”

“咳!您老人家想什么,我知道。”马员外满面赔笑道,“您不就是怕我出彩礼少了,您老人家没面子,又怕令爱跟我走了,往后没有人养活您么?您放心,这些我都早有安排……”

刘氏扫了他一眼问:“你有何安排?”

马员外回答:“我今日特备白金百两作彩礼,不算太少吧?您接了彩礼,应了亲事,令爱进了我家门,我就是您老人家半个儿子了。往后您老人家缺柴少米,都是我来支持,一定不教您没有钱使。不知您老人家意下如何?”

刘氏沉吟道:“但得如此,那敢情好哇!左右我女儿在家,也受不得这许多气,便等她嫁了人去,倒也清静。只是老身就怕你说到做不到……”

“这个奶奶只管放心!”马员外不等刘氏话落音便急忙道,“我马某人在郑州城也不是一年两年了,郑州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好了,我不说了,您老人家问问令爱便知道了。”

“还有……”刘氏又不紧不慢地开了口,“你家大浑家悍名在外,我女儿过得门去,倘或受她欺侮,又如何是好?倒不如留在家,不受委屈。”

“这个奶奶更不必担心!”马员外信誓旦旦表白道,“莫说我马均卿不是那样讲求先后大小的人,便是我家大浑家,也不会计较什么先后大小。令爱到我家时,与我家大浑家只是姊妹称呼,并不分什么大小。若是令爱养得一男半子,我的家缘家计,就都是他掌把哩!奶奶!您不要再忧虑别的。”

刘氏沉吟许久,终于点头道:“既如此,我便受了你的彩礼,我家女儿便是你马家媳妇了。好罢!待老身请人选定吉日,你好接她回去成杀。”

马员外忙道:“只今日便是吉日良辰,奶奶愿意,我便接了令爱过门,从此便是一家人了。——岳母大人在上,请受小婿一拜!”

刘氏没有别的话说,将张海棠唤到面前嘱咐:“孩儿,今日你便随马员外到他家去。不是做娘的心狠割舍得下,你那营生再做下去也不是长法。娘看马员外也不是靠不住的人,你就跟着他好好儿过日子吧!”

张海棠道:“既然娘做主,女儿听娘的话便是了。员外!”她回头对马员外道,“我到你家,在你那大浑家面前,你可要为我做主啊!你要知道我嫁你全是为了我皓首苍颜的娘,要不,我这一辈子都不嫁人!再说,我也不爱你!”

马员外笑道:“爱不爱,光说了不算。大浑家处我笃定替你做丰,你就放心跟我走吧!”P4-9

序言

本套丛书从浩如瀚海的中国古典戏剧作品中精心挑选出三十部传世名作,将其改写成通俗易读的戏剧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

由于这些传世名作本身具有情节集中、高潮迭起、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剧情内容生动感人的特点,而改编后的每篇戏剧故事,又都经过精心剪裁,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叙事流畅,文字清新,语言活泼,在充满时代气息的同时又保留了原剧作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内容和语言精华,因此通而不俗,深而不奥,雅俗共赏.老少成宜。这就既为有一般阅读能力而古文基础不足的读者,提供了分享这些前人创造的艺术精品的机会,又引导他们从中领略到这些传世名作原有的意蕴和韵味,从而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了解和热爱。

因全书篇幅较大,为方便读者,我们将其分为十二册出版。这是本书第四册,包括《灰阑记》《琵琶记》《幽闺记》等三篇传世名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传世名剧故事(灰阑记琵琶记幽闺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炎平//解艾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969755
开本 16开
页数 1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5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1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29
16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6: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