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内容
编辑推荐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为历史类图书,作者小岛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剑、心、宝、锄四个方面,介绍了日本从古代到中世的历史(明治维新以前),讨论了日本的历史建构、国家形成、尊王攘夷运动等议题,并对“日本中心论”等盛行观点进行了批判与反思,使被分解为琐碎断代的历史重新展现其整体面貌。书中不仅包括日本的历史事件,更强调日本与世界其他文化的思想交流,带领读者以宏大的视角阅读日本历史。

内容推荐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是作者小岛毅写给15岁正值初中毕业的女儿的一本书。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设计了剑、心、宝、锄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日本从古代到中世的历史(明治维新以前),讨论了日本的国家形成、历史建构、宗教信仰、社会变动等话题,涉及遣唐使、圣德太子、源平合战、南北朝分裂、幕府更替、黑船来航、尊王攘夷运动诸多日本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事件,并对日本中心论等流行观点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全书将琐碎的断代历史重新整合,展现出其整体面貌。作者通过本书,希望向读者传递的不仅是日本史的具体细节,更强调看待历史的角度与解读历史的方法,以宏大的胸怀与视野走近历史。

目录

日本年表

中文版序言

剑之章

 A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2 希望展现整体样貌

 3 从哪里可以看见“日本史”?

 4 阿弖流为是“叛乱分子”?

 5 “美丽之国”平泉与“美好之国”镰仓

 6 引发了明治维新的《日本外史》

 7 对外国的事情反而很了解

 8 遣隋使是对等外交吗?

 9 身为“新兴贵族”的平氏

 10 尊王思想与德川幕府的关系

 J 攘夷运动的走向

 Q 对南北朝的看法

 K 忠君爱国与民主主义教育

心之章

 A 纪元节神话是什么?

 2 从宗教谈日本古代史

 3 《古事记》也以汉字写成

 4 本居宣长的主张

 5 对史料的看法

 6 圣德太子的出身

 7 成为争论对象的圣德太子

 8 对太子传说拥护论的疑问

 9 神功皇后与卑弥呼的合体

 10 《论语》与《千字文》

 J 消失的王仁博士

 Q 苏我氏祖先的故事

 K 从倭国到日本

宝之章

 A 改新之诏是何时作成的?

 2 “官人”的诞生

 3 天智即位之年

 4 内乱与女帝

 5 圆仁的大旅行记

 6 太阴太阳历的故事

 7 从“梅之都”到“花为樱”

 8 “国风”的意义

 9 樱花的印象

 10 所谓“无常”

 J 平安时代最强的怨灵

 Q 《今昔物语集》的世界观

 K 仁义道德会吃人

锄之章

 A 厉害的中世人们

 2 眼花缭乱的12世纪

 3 镰仓新佛教的时代背景

 4 “对了,去京都吧!”里的京都

 5 “宁案”的目标

 6 被称为石蕊试纸的南北朝到室町时代

 7 将日本史一分为二的应仁之乱

 8 战国大名的军师养成学校

 9 “转调”之法

 10 佛教寺院与天皇的势力

 J 新外交关系与“日本国家的样貌”

 Q 锁国时代的中国印象

 K 现在依旧吃人的仁义道德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A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刚刚的生日蛋糕很好吃吧!虽然你也这么说,但实在吃得太饱了。15 年前的这一天,你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天和今天一样,是个有点冷的日子。

今天你正好成为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志于学”的年龄。“志于学”就是十五岁。而且,再过两个月你就要从初中毕业了。如果要上高中,差不多就得开始认真念书了。同时也要开始为将来想要学习什么样的专业课程、想要从事什么工作而准备了吧?是要和爸爸妈妈一样念历史系?或者想要学习对实际工作更有帮助的科系?都要看你自己的选择。我觉得,孔子所说的“志于学”,也有自己选择未来出路的意思。

不过,很可惜的是,我很怀疑学校里所用的教科书对这个问题能够提供什么帮助。原本就说不上是什么有趣的内容,虽然我也参与了公民伦理课教科书的编写,但因为有着各种限制,想写的东西有一半都没办法放进去。

爸爸妈妈在大学里学历史,并不是因为教科书很有趣,而是因为遇到了让我们对历史产生兴趣的书和老师。无论是日本史还是世界史,那些教科书,都因为变成了教科书而艰涩难懂,老实说,并不是有趣的读物。如果因为教科书的关系而让你讨厌历史这门学科,是非常可惜的。因此我下定决心写这本书。

以前,印度有一位名叫尼赫鲁(Javāharlāl Nehrū,1889—1964)的政治家。他是印度独立运动的参与者,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当他变成政治犯被关在狱中的时候,为了他的女儿——后来也成为印度总理、最后被暗杀的英迪拉·甘地(Indira Priyadarshini Gandhi,1917—1984),写下谈论人类历史的书信。这些书信后来结集出版为《父亲对孩子说世界历史》这本书,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能读到。我在差不多你这个年纪时读到这本书,深受感动。我既没有尼赫鲁那么伟大,也并不是广博多闻,好像也写不出“世界的历史”,但如果只是我们所生活的日本这个国家的历史,说不定可以整理出来。我是这么想的。

继续读下去就应该能理解,这本书虽然是“日本的历史”,但它与被当作学科的“日本史”并不相同。高中的科目分为“日本史”与“世界史”,在不同的课堂上,会由不同的老师来教。我一直觉得这种教学方法很奇怪。

第一,高中学科中的“世界史”,并不是“世界上的历史”,而是把日本从世界中排除的历史,也就是像这样的公式:“(全世界-日本)的历史=世界史”。把我们自己所在国家的历史排除,只学习外国的历史,其实并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先具备了“日本史”的基础知识,才能掌握“世界史”的意义;最近还有不学“日本史”只修“世界史”,高中就可以毕业的方式。大学入学中心的考试里,选择“世界史”、只为了考试而念书的结果,就是学生变得对外国发生的事件年代、历史上的人物知之甚详,却对日本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爸爸在大学里教书,总是对这样的弊病深感痛心。

第二,这也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日本的历史只在日本这个框架中是无法理解的。现在的日本国境定界于明治时代(严谨的说法会在后面提到)。在江户时代,冲绳是名为“琉球国”的其他国家,而且北海道似乎也不被称为国内,更何况那块北方领土怎么看也不是日本的一部分。不过,从数千年前的绳文时代开始的“日本史”,认定的当时的日本和现在的日本范围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以这个前提来开始谈。

然而,经过弥生时代到了古坟时代之后,历史主要集中在大和朝廷与其周边地区,接着就接连进入飞鸟、奈良、平安时代。大和朝廷就是天皇的政府,历史就是叙述这个政府如何扩展统治区域的故事。

“日本”这个名字是在公元7世纪左右,由天皇的政府决定的。而且“天皇”这个名称,是几乎同时开始被使用的。所谓“日本史”,便是以最早的天皇政府的治理区域为前提,依照时代的进程,列举现在日本领土的整体历史。但是教科书里并没有清楚地说明,为什么冲绳、北海道在“日本国”统合之前,就被列入“日本史”来谈论。也就是说,日本与其他地区(也就是成为“世界史”描述对象的那些地区)的区隔,是事先根据现在的国境所作的划分,所叙述的是与过去的人所描述、回忆并不相同的“日本”的样貌。

第三,日本这个国家的历史构成并不是只有本国。日本在建国的时候,向大陆上的中国及朝鲜半岛学习了很多事物。关于这些“古代”的部分,在教科书里虽然有所涉及,但是实际上镰仓、室町时代的“中世”也可以说有类似的交流,即便到了称为“锁国”的江户时代,日本并没有完全切断与海外的联系。

近畿地区和关东地区所认为的“日本”,与九州岛的人所看见的“日本”,应该是不一样的;然而,“日本史”的教科书却是从朝廷、幕府所在的京都、镰仓、江户,也就是日本的中央政府观点来叙述日本的国家轨迹。

当然,这也有无可奈何之处。像“日本史”这样的国别史,是为了创造“近代”的民族国家所必需的。法国有法国史,德国有德国史;而且历史上的同一件事,法国方面的叙述与来自德国的叙述也不尽相同。为了强化民族的凝聚力,历史就变成对自己的国家歌功颂德的写法。

虽然我要说的内容有点难,但例如日本与中国对“历史解读”的差异就是引发问题的根源。爸爸现在担任“中日历史共同研究”的成员,正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人叙述的历史,与日本人所看见的历史,为什么会产生分歧呢?不仅要思考这个问题,我想现在也到了试着反省一国史式的历史观的时期了。  因此,为了你的未来,我每天编写一点“父亲告诉孩子的日本史”。希望可以加入很多的轶事,努力让它成为有趣的读物。如此一来,不只是你,我希望与你同龄的人也都能读读这本书。

序言

本书是2008年1月至3月执笔写成的。读者看了就会知道,这是以日记形式编排,而实际上也是如此。恰逢独生女儿初中毕业要上高中,由于我想告诉她日本的历史,于是就用每天上班前的一两小时,写就本书。因此,如果遵从“子”的古文用法,在书名中我是应该要用“女”这个字才对。尽管在现在的日文中,不论男女都可以用“子”来表示,但因为这个字的原意,或者由于“历史是男人的事”这种偏见,在日文版的读者中,很多都误以为书名里这个“子”是儿子,而不是女儿。因此,在这里清楚写出我孩子的性别。

本书是以日本中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历史知识为前提来叙述的,所以不免担心会不会有不少难以理解的地方。因为本书不是以概观日本历史本身为目的,不仅如此,我在书中,参照当下学界的最新动态来补充教科书所教的内容,并以故事所具有的“一贯性”作为描写“通史”的目标。

日本的历史一般分为古代、中世、近世、近现代。四个时期,教科书也是这样区分的。这种区分方式也被用在专业研究者的分工中,例如介绍“我是日本古代史的专家”时也会用到。因此,日本史的研究者的著作只会针对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时代。这是基于对其他时代的研究者的敬意、回避与自我防卫(避免受到“你的书错误百出”的指责),所以才不写自己领域外的书。因为我是专门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所以对于这点,很轻松地就能执笔写作。的确,以我的情况来说,要写中国思想的通史是会感到困难的。

因此,尽管“断代史”式(将历史细分的做法)的处理方式,在事实关系方面可以做到精确描述,这在学术上是很宝贵的,但却会成为阻碍一般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掌握历史走向的要因。而且,在日本称为“通史”的历史,例如教科书的编排,现在几乎都依照上述的时代划分,以各自分工、共同撰述的方式来完成,实质上算是断代史了。“是通史?是断代史?”这是自司马迁和班固以来就被提出的问题,其实两者都是必要的。这也是我撰写本书的根本原因。

本书若能够得到众多年轻读者的欢迎,并成为深化对日本历史了解的机缘,将是我的荣幸。

先忧房主

小岛毅

癸巳上元

后记

本书2008年在日本出版,随后2013年繁体中文版面世,在读者群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被《南方都市报》评为2013年度十大港台好书。

在书中,作者小岛毅有多重身份,他是日本人,是东京大学的知名教授,同时也是一名15岁中学女生的父亲,在这样的多重视角下,他将如何描述日本史?

一开篇,小岛毅便回答了读者们的疑问,阐明他写书的目的在于,对现行日本教科书的编纂方法提出商榷;针对教科书叙事的无聊生硬,他想向女儿呈现的是更有趣更多面的日本史。他批评了教科书中将日本史与世界史剥离的经典编排方式,提出日本的历史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是在与其他国家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历史从来不是本国史与外国史的简单相加。

由此展开,相对于纯粹的历史知识,小岛毅更想向青年一代传达的是看待历史的角度和解读历史的方法,即应当重视史观的态度。当然,掌握必要的史实是了解历史的基础,但死记硬背年代、人名及事件意义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需要走近历史,分析历史,而不是简单地重复描述,更不要粗暴地评价历史,任何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而评论历史的行为都是无礼的。

从天照大神的建国神话,到圣德太子的传说,再到尊王攘夷思想的形成,小岛毅以日本史为例,示范了如何对历史进行剖析解读。他澄清了许多在日本人中都存在误解的史实,进而一步步剖析了历史是如何被建构的,并且在字里行间引导读者去分辨,历史为什么会呈现出今天我们所见的样貌。历史不是单纯的遗迹与存留,不是等待我们挖掘的客观存在,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建构解读出来的。

相同的或类似的历史,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体悟到迥异的感受。小岛毅批驳了日本中心的史观,同时也反对面对西方文化时妄自菲薄的态度。日本历史中充满了汉学与兰学的痕迹,在与不同国家的交往碰撞中,日本的独特性也逐渐形成。

回到日本史本身,日本与中国一样,在近代也遭遇了与西方力量的正面对抗。不顾天皇之令而签订不平等的《安政条约》的井伊直弼在日本被视为开放锁国的先驱,而被迫开港的横滨则成为“文明进步”之地;而签订《马关条约》的李鸿章在多数历史文本中都是“卖国贼”,而被迫开港也往往是沿海城市的“耻辱历史”。相似的事件与境遇,全然不同的解读,并没有孰是孰非,这只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史观。

“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

“历史会成为后世的智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小岛毅
译者 王筱玲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60474
开本 32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15-10-01
首版时间 2015-10-01
印刷时间 201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2015200492
中图分类号 K313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TRANSVIEW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29:50